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海上長城最新章節列表 > 270 烽火四月之錫蘭海戰 2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70 烽火四月之錫蘭海戰 2

**龍號航母上全體官兵在做著出征前的準備,李廣再次接到了來自唐港的電報。(/吞噬小說網 www.tsxsw.com)遠在萬里之外的錫蘭已經山雨欲來。

早在三月二十九日。英軍破譯了日軍密碼,得知日本聯合艦隊要偷襲錫蘭。

英國遠東艦隊司令薩默維爾帶領艦隊離開錫蘭。這正是薩默維爾的老道之處。英國陸軍雷頓上將傲氣沖天,根本無視日軍把英軍打的落花流水的事實,仍然是極為輕視日軍戰鬥力。

而薩默維爾一開始就判定--英國皇家海軍不是日軍的對手。因此他選擇的戰術手段是避其鋒芒,艦隊於外圍襲擊日軍艦隊。這種不符合大英帝國皇家海軍身份的戰術,遭到很多英軍的反對,不過薩默維爾還是堅持這種戰術。這正是李廣認同其指揮大西洋號戰列艦的主要原因。

薩默維爾海戰經驗豐富,他判斷日軍可能會於四月一日或者四月二日晚上發動襲擊。

因為在這兩天是月圓之夜,日軍航母完全可以在夜間起飛戰機,轟炸後再黎明返航。(這個時期的英國航母,還不能在夜間降落飛機的。日本,美國也都是如此。)

應當說薩默維爾的推斷相當有道理,可惜的是,日軍艦隊的指揮水準和參謀水準還沒有這個水平。

南雲忠一帶領的航空艦隊根本就沒有:‘利用月色起飛戰機,利用清晨降落戰機”的考慮。偷襲珍珠港,日軍做足了準備,無論是天氣還是其他。但是對於偷襲錫蘭,日軍的情報準備嚴重不足。不過錫蘭也不是珍珠港,戰功赫赫的南雲中將好像也沒有必要那麼重視。

四月四日,英國方面負責偵查的‘卡捷琳娜’水上飛機發現了日軍艦隊,隨後這架水上飛機就被日軍航母上十多架零式戰機肆虐了一把,英軍水上飛機被擊落。不過駕駛這架卡捷琳娜水上飛機的加拿大空軍飛行員倒是傳回了訊息。

薩默維爾帶領艦隊躲在錫蘭九百多公里外的馬爾地夫群島,一個名叫阿杜環礁的錨地。接到資訊之後,英國海軍立刻開始動員艦隊。此前薩默維爾帶領艦隊在印度洋上白白等了幾天,燃油不足,此刻正在加油。

敵明我暗,這是一個先手。

五日清晨,日軍艦隊到達錫蘭東南六百八十公里處。但是這個情報,薩默維爾就不知道了。他只能大致的判斷日軍艦隊應當在錫蘭的南方。

薩默維爾中將選擇了海抗軍的大西洋號作為旗艦,這種行為在英軍中算是一個另類。雖然薩默維爾本身是一個英國老牌貴族,家族掌控了巨量的財富。但是薩默維爾本人在英國上層社會卻並不是那麼受歡迎,被指責他經常和下等水手開“沒有幽默感的玩笑”。

對此李廣評論,薩默維爾能和下層官兵打成一片,正說明了他作為一個將領是合格的。要薩默維爾和英國沒有多少文化的水手開那種貴族間“有幽默感的玩笑”,不知道那些英國水手是不是能聽明白。在東方的將領中,這一點應該絕對算是優點的。東西方軍事文化差距看起來比人文差距更大。

鄭學昌和薩默維爾以及英軍參謀一起,這兩天學到不少英軍指揮的精妙之處。這時,鄭學昌發現了英軍的一個錯誤,大家同在一條船上,於是立刻反映給了薩默維爾。

原因是,英國參謀們在估計日軍艦隊位置時,是根據英軍的戰機作戰半徑計算的。英國人已經和日軍打了幾個月,到現在都沒有能夠搞清楚日軍零式戰機的作戰半徑,他們還以為日軍戰機作戰半徑和英軍差不多。當鄭學昌把日軍零式戰機的續航能力--兩千兩百公裡,報告給薩默維爾。

薩默維爾的表現讓鄭學昌很是無語。原來薩默維爾對日軍艦隊的強大的判斷,只是因為日軍航母多,而不是他認為日軍武器先進,戰鬥力強。

別說薩默維爾不信,就是美軍在開戰的前幾個月也不信日軍的零式戰機有這麼先進。

在英軍的經驗中,德國無論戰鬥機還是轟炸機的航程都不長。而英軍本身是轟炸機航程不錯,但是戰鬥機航程也就是一千公裡出頭,有的戰機僅僅只有七百多公里。在歐洲戰場上,如果說轟炸機還有點必要航程長些,但是戰鬥機完全沒有必要,英國本土才二十多萬平方公里,長航程戰機用處不大。再說了戰鬥機航程長,那麼燃油就多,也就不可能那麼靈活。

英國人哪裡知道,小鬼子設計零式戰機有一個重要原因--從武漢起飛轟炸重慶。

薩默維爾對於鄭學昌提供的訊息還是稍微注意了一下,但是並沒有多少效果。原因在於,如果按照日軍戰機的航程,從科倫坡畫一個半徑七百公里的圈子,英軍偵察機根本就無法巡邏。除了幾架葉卡琳娜水上飛機航程足夠,其他的飛機根本就沒有這種航程。

因此,日軍艦隊在錫蘭東南六百八十公里處,除非英國人人品爆發,根本就偵察不到。

薩默維爾還是把日軍艦隊最有可能的位置定在了錫蘭東南三四百公裡之處。這是薩默維爾的一個錯誤,但是這種錯誤是一種無解的錯誤,鄭學昌也無法在現有手段下找到日軍艦隊位置。

四月五日清晨,南雲忠一拿出了對付美軍珍珠港的手段突襲了科倫坡,一百多架戰機鋪天蓋地就殺向了科倫坡。強大的機群倒是輕鬆幹掉了英軍二十七架戰機,自身僅僅損失七架戰機。英國人雖然有八十架左右的陸基戰機,但是這二十七架卻是其中的精華,經此一戰,英軍在錫蘭的空中力量就毀滅了一半。

但是英軍由於事先有防備,港內空空,別說軍艦了,連民船也沒有,日軍空襲戰果了了。

早晨的時候,日軍戰機越過錫蘭的海岸線就被嚴陣以待的英軍發現,薩默維爾得到訊息立刻艦隊加速。

此時英國海軍參謀軍官很奇怪的開始退縮了,當他們聽到日軍出動的戰機和轟炸機足足有一百五十架(科倫坡的英軍誇大了日軍規模。),立刻要求薩默維爾撤退。這些英國皇家海軍參謀們,幾天前還是傲氣沖天,認為薩默維爾採取的戰術很沒有皇家氣派,現在又變成了畏敵如虎。

發生這種事情,一點也不奇怪,要知道印度洋艦隊是英國從各處調集而來的,大多數戰艦此前根本就沒有一起作戰的經歷,也沒有磨合過,各個艦長和參謀們各懷心思也就正常了。而且更另類的是,旗艦竟然是海抗軍的大西洋號戰列艦。

其實,薩默維爾將軍早就接到了倫敦的通知,被告知保護東方艦隊比保衛錫蘭更重要,要求其率領艦隊根據形勢趨利避害,有了這支艦隊,就能保持對印度洋的威懾,說白了還是想用一種戰略上的恐嚇來繼續控制印度洋。英國人算盤打得很精,但是這種威懾對日本鬼子根本就沒有用,才過了沒有幾天,英國人就忘記了新加坡?就忘記了遠東艦隊兩艘主力戰列艦的下場?

薩默維爾沒有按照倫敦的要求來指揮艦隊,其中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就是英國人的“好鬥性”。用他自己的話講,他需要給敵人“一次沉重的打擊”。(薩默維爾的傳記被命名為《好鬥的將軍》)。實際上說“好鬥性”,還不如說大英帝國此時還以為海戰水平,天下第一,根本看不起日本。

第二個原因就是薩默維爾手頭所擁有的情報讓其相信其能夠利用有利的形勢對日軍實施打擊。他對自己所採取的作戰策略有著足夠的自信。

薩默維爾沒有改變主意,決定艦隊繼續奔向錫蘭,尋找戰機。這時,薩默維爾作出了一個判斷--日軍應當有兩艘到三艘航母,原因是他認為日軍航母最多一艘能搭載六十架戰機。這個判斷與英國此前得到的情報沒有差異,因為英國的情報顯示,日軍共有三艘航母進入印度洋。

而日軍航母真正進入印度洋的數目則是六艘。到達錫蘭附近的是五艘。

薩默維爾即便是認定日軍有三艘航母,竟然還沒有避戰,這倒是表現的異乎尋常的勇敢,或者說有些莽撞了。當薩默維爾上任之初,英國遠東艦隊全是破爛,他曾經自誇海口,說過一句名言:“古舊的小提琴依舊能演奏出美妙的樂章”。現在薩默維爾苦心積慮的拉了海抗軍的大西洋號戰列艦。加上兩艘英國新式航空母艦,再配備了幾艘重巡洋艦。整個艦隊速度可以達到三十節,算是進可攻,退也能逃脫。

薩默維爾這種思維和海抗軍在阿拉伯海之戰中得到的經驗是一致的,一艘戰列艦,火力只是一方面,更大的戰鬥力應該體現在速度上。假如當初的太平洋號戰列艦,速度能達到三十節,日軍兩艘戰列艦不僅打不贏,還有可能被海抗軍全滅。

公正的來說,英國航母建造的確精良,尤其是適航性極好,船體也足夠堅固。

此刻薩默維爾率領的艦隊,名稱還是遠東艦隊,戰艦數目不少。但是老弱病殘實在太多。於是薩默維爾把自己的艦隊分成了兩隊,主力高速戰艦為A艦隊,另一群低速艦隊為**艦隊。

大西洋號戰列艦此刻就是充當了A艦隊的旗艦。A艦隊還包括兩艘大型航母,不屈號和可畏號。以及兩艘重型巡洋艦,幾艘驅逐艦。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歷史上薩默維爾沒有高速戰列艦,只能是使用航速只有二十四節的厭戰號戰列艦作為旗艦。

這艘厭戰號戰列艦是一戰時期的老舊戰艦,和當初海抗軍的太平洋號戰列艦幾乎是同一檔次。那種速度會嚴重的影響整支艦隊的戰鬥力。

現在這艘厭戰號戰列艦,帶了兩艘更加弱的皇家君主級戰列艦,以及一艘競技神號小型航母另外還有幾艘巡洋艦驅逐艦什麼的作為**艦隊。這支**艦隊現在正跟著A艦隊,在**後面慢慢的晃悠。(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