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海上長城最新章節列表 > 316 中途島之倚天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316 中途島之倚天劍

海抗軍的空襲是從俯衝轟炸開始的。tsxsw.com俯衝轟炸機刺耳的尖叫聲,在日軍密集的炮火聲中,仍然令人膽戰心驚。

第一架對飛龍號進行轟炸的無畏式俯衝轟炸機,順利從高空進入俯衝軌道,當飛行員調整了戰機姿態順利的進入俯衝。

不準躲避--這是海抗軍飛行員每一個人都深入內心的轟炸規則。此刻日軍高炮剛剛開火,正是火力最為密集的時刻。但是給這架轟炸機造成干擾的卻不是鬼子的炮火,而是在穿過一個暖氣層時,瞄準鏡上結了一層霧。

薄薄的一層霧氣,嚴重的干擾了這架俯衝轟炸機的瞄準。飛行員不得已憑經驗一直俯衝到離海面只有三百米才投彈。日軍防空炮火幾乎在飛行員投出炸彈的同時擊中了這架轟炸機。失去控制的轟炸機一頭栽進了距離飛龍號不足百米的大海中,隨即消失不見。

海抗軍在發動襲擊的不到三十秒鐘就損失了第一架戰機,陣亡兩名戰士。

日軍飛龍號航母輕巧的滑個弧形,躲過了這枚炸彈。

山口多聞在艦橋中,面部肌肉緊繃。海抗軍這架俯衝轟炸機雖然失敗,但是炸彈入水點距離飛龍號的右舷僅僅三十米不到,已經是極其驚心動魄的事情。

將領在這個時候並不能起到什麼作用,能不能防住俯衝轟炸,關鍵要看炮手的水準和航海長的操艦水平。日本海軍的訓練相當嚴格,航海長的操艦水準山口多聞有著絕對信心。雖然山口多聞對於操艦也有著相當水準,但他不是南雲忠一,他並沒有親自掌握舵機。他手下的這位航海長,雖然軍銜只是一個大尉,但是年齡六十歲的大尉,在艦船上已經超過了四十年的生涯。柳生大尉作為一個操艦高手,在日本海軍中有著相當名望,其絕技是能夠操縱三四萬噸排水量的航母,不用拖船,接舷或者靠上碼頭。這樣的水準,即使是老牌的海上強國,大英帝國海軍也找不出一個。這是日本海軍的底蘊,這也是海抗軍這樣的新生海軍所無法比擬的。

周圍是嘈雜的人聲,外面是密集的炮聲。山口多聞對於自己的部下還是比較滿意,第二航空戰隊是日本海軍的精銳,飛龍號上的艦員更是日本海軍中最為訓練有素的。突遇襲擊,航母上的反擊繁忙而不雜亂。相比較山口多聞更加關心的是比睿號航母的狀況,要知道這次中途島海戰比睿號是第一次參加戰鬥。雖然比睿號上的飛行員也都是資深老兵,艦員也有近半是沉沒的蒼龍號上倖存的,而另一部分則是比睿號當初作為戰列艦時遺留的老兵。即便如此,剛剛列裝幾個月的比睿號上各方面官兵的素質仍然難以和飛龍號相比。就在幾十分鍾前,比睿號上的輪機和管損人員對於比睿號的修復速度明顯不夠快,比睿號僅僅是被炸彈震出一點小毛病,僅僅是幾處漏水和漏氣的故障,仍然耗費了一個多小時的修理時間。這在山口多聞看來是不能忍受的,在過去的一個多小時時間裡,山口多聞無數次下決心等戰後一定要強化訓練一下比睿號航母的官兵。

在日本海軍下層官兵,尤其是航空兵中山口多聞的名聲不算很好,他對所屬航空兵的訓練嚴格而近乎不近人情,甚至有數名飛行員為完成山口苛刻而難以完成的訓練課目而死於訓練事故。山口多聞也由此得到了[殺人犯司令]的罵名。但是山口多聞的嚴苛,也使得他的第二航空戰隊的戰鬥力絕對不輸於南雲忠一直屬的第一航空戰隊。

對於九點鐘,日軍偵察機發回來的情報。山口多聞當時就判定,那艘不知名的航母,應該就是海抗軍的航母。

在加賀號和翔鶴號受到致命打擊之後,山口多聞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判斷--這場戰鬥絕對有海抗軍的存在。

早在錫蘭海戰中,蒼龍號沉沒後,山口多聞就已經認定,海抗軍擁有一艘航母。別看海抗軍的自由龍號在太平洋上已經兜轉戰鬥了半年,真正見到過自由號面目的日軍其實極少,外界很少有人知道這個訊息。

山口多聞是從打擊蒼龍號航母的戰術判斷的,因為沒有陸軍根本就沒有太多必要專門訓練精確的俯衝轟炸。德國俯衝轟炸的水準相當高,其主要原因也是為了對付英國人的戰艦的。而蒼龍號受到的俯衝轟炸,根據事後的命中率統計,高達百分之五十以上。這個水準雖然不一定能比過第一航空戰隊和第二航空戰隊,但是已經超過了原忠一的第五航空戰隊。如果沒有航母,海抗軍完全沒有必要訓練這樣水準的飛行員,這就是山口多聞的判斷依據。

要知道訓練出能夠對艦俯衝轟炸的飛行員,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山口多聞被稱為殺人犯司令,就是因為嚴苛的訓練。看看美軍俯衝轟炸的命中率,就知道訓練合格的艦載機飛行員的難度。

美國可是財大氣粗,既不缺人也不缺物資裝備的。

對於日本海軍來說,訓練出幾百名精銳的艦載機飛行員也是極為不易的一件事情,山口多聞少將和大西瀧治郎少將在訓練日本海軍的航空兵過程中付出了多少努力,克服了多少困難,山口多聞很清楚。而海抗軍能夠做到訓練出一批精銳飛行員,很是令山口多聞有些不可思議。

海抗軍能夠訓練出一批精銳飛行員,如果說原因的話,那就是科學。

科學性首先體現在挑選兵員和訓練上。別看李廣在穿越前對於空軍根本沒有多少瞭解,可是他曾經參加過國家的招飛體檢。而那些招飛體檢的幾個簡單專案,其實是世界幾十年空軍發展的成果。

如果知道日本是怎麼招收飛行員的,就知道其中的差距有多麼大了。日本招收飛行員,除了簡單的測量血壓,目測體質專案之外,最重要的有一項--算命。這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但是卻是千真萬確的存在。

因為二戰前的飛機效能都相對落後,不論是日本還是美國亦或是歐洲,飛機的失事率極高。當時負責訓練航空兵的大西瀧治郎少將實在找不到辦法,後來找朋友想辦法。而這個朋友也是海軍的一位少將桑原虎雄,桑原虎雄也是日本海軍航空兵的創始人之一,不過這傢伙的家族產業比較特別--開神社的。耳染目睹,家族淵源,他首先想到的解決辦法不是什麼科學,而是看手相和骨相。因此大西瀧治郎託桑原虎雄找了一位業內高手,據說水準相當高明-一個叫做水野義人的知名半仙。

誰知道經過這個半仙算命,飛機失事率大幅下降。說白了,算命其實是一種心理暗示,航空兵得到了心理暗示,信心增強,失事率下降也是順利成章。因此,日軍挑選飛行員竟然一貫的有這麼個迷信程式。

靠迷信挑選飛行員,如何能和靠科學挑選飛行員的成功率相比。相比較日本的航空兵訓練,也根本就談不上多少科學,從參戰前飛行員的戰飯中還有一杯酒就能看出來。

在整個海抗軍中,挑選新兵的第一優先就是空軍,比起潛艇兵還要優先。而經過了新兵挑選之後,海抗軍的訓練科目也更加科學,其中幾個專案就是李廣從二十一世紀的電影或者網路中得到的。至於飛行員不準抽菸喝酒,這對於李廣來說就是根本不用動腦子的常識。

而在裝備和物資供應水平方面,李廣做的雖然難以和美軍相比,但是絕對的超出日軍。裝備方面,別看日軍裝備的是日本自己製造的戰機,但是成本其實並不低。比如日軍的零式戰機,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產量規模沒有上去,造價大約在十萬美金一架,比起海抗軍購買美國的P40戰機成本要高的多。根據海抗軍的統計,一個精銳的飛行員在裝備方面至少要消耗掉兩臺發動機。這年頭的飛機發動機壽命一般也就在三五百小時。由此可見海抗軍的飛行員消耗之巨大。

海抗軍飛行員的訓練,看似投入巨大,但是真正的統計一下,成材率絕對高於日軍,也高於美軍。而資金的消耗,同樣的低於美軍,低於日軍。而海抗軍的技戰術水準,達到相當高度,幾乎是理所當然。

至於物資供應和飲食方面,海抗軍對於空軍飛行員絕對是最優補給。而日軍航空兵的飲食雖然也不錯,但是那是對於日軍其他兵種來說的。日本傳統的飲食中,素食比例極高。而海抗軍的空軍飛行員肉食的比例極高。肉食比例高,人體的肌肉反應速度就快,這是後世科學的結論。而日本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意識,僅僅停留在美味就是好的程度上。

對於飛行員的精神教育,日本鬼子無論海軍還是陸軍都是一樣武士道精神加上對天皇的效忠。而海抗軍除了保家衛國的理念加上了傳統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為中華拓展生存空間的理想。美軍卻是以虛無的正義感加上個人英雄主義。三軍對比,海抗軍的精神教育絕對不比日軍差。

而海抗軍還有一項,是日軍拍馬也難及的。那就是飛行員對戰機武器的改進。在日軍中固然有大西瀧治郎和山口多聞這樣參與戰機研發的將領,但是普通飛行員根本不敢對於天皇御賜的戰機有絲毫改動。而海抗軍完全不同,飛行員提出的建議都會得到技術人員的全力研究。比如無畏式俯衝轟炸機,海抗軍對於這款戰機的角角落落改造專案至少有百十項。這些改造專案雖然難以大幅度提高戰機的效能,卻對於戰機效能也有所提高,戰鬥力隨之而升。對於中途島海戰,最明顯的一件事情是:邵傅玄在短短的幾天熟悉PDF魚雷機的時間裡,已經進行了一項技術改造。

因為美軍此時使用的航空魚雷是MK13型,這款航空魚雷對於投擲要求極高。MK.13型魚雷結構脆弱,要求投擲高度在二十五米以下,速度在七十節到一百三十節。而投放距離最遠一千五百米,最近八百米。而且是越低越慢越近越可靠,否則的話,魚雷入水就會被撞壞或者射程不夠,也打不中。

中途島海戰中,美軍投擲的魚雷足足五六十條,但是沒有一枚爆炸,就知道這款航空魚雷是如何難以使用了。美軍在太平洋戰爭初期,魚雷就是垃圾的代名詞,而MK13型航空魚雷更是垃圾中的垃圾。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對於海抗軍的飛行員來說,嚴格控制速度在七十節不算很難,逼近日軍戰艦一千五百米內也不算很高要求。但是要貼著海面二十五米以內投彈,就是很大的難度。主要原因在於,二十五米的高度,根本就不能看高度計,全憑經驗。而海抗軍空軍此前的訓練科目中,低空突防也只是要求一百米的高度。

由於裝備原因,飛行員只能在駕駛艙一邊控制飛行方向一邊用眼中的餘光看海面,以此判斷高度。

分心二用,熟練的話還問題不大,但是僅僅摸索三天,想做到這一點毫無疑問是難度多多。二十多米,對於飛行的戰機來說,稍不留神就會鑽進大海,稍微估計誤差就會高出幾十米。這樣的操作難度實在太高。

在為期三天的熟悉過程中,邵傅玄機組在投放訓練魚雷時就發現,高度簡直是太難掌握了,有時僅僅是一陣不大的風就能使得戰機的高度出現很大波動,甚至造成嚴重的危機。邵傅玄和劉克金這表兄弟兩人在海抗軍飛行員中可是名人,兩人的綽號都是“工程師”,自然是喜歡琢磨,喜歡動腦筋的。

聰明的邵傅玄經過思考以一種極為簡單的辦法解決了這個難題。他在TBF轟炸機的機翼下方安裝了兩個紅色射燈,這兩個射燈發出的光柱朝向機頭前下方,距離海面二十米高度時正好交叉重合。

這個改造算不得什麼高科技,但一個小小的改造,立刻使得飛行員的操作難度立刻降低,能夠比較輕鬆的控制戰機的飛行方向,也能控制戰機的飛行高度。

這項小改造潛力無窮,不僅使得魚雷機投放魚雷變得更加容易,後來更是發展出一種更加犀利的對艦攻擊方法。這種攻擊辦法,在海抗軍中被稱為“打水漂”,而在美軍中被稱為‘跳彈攻擊‘。也是因為這項小小的改進,“打水漂”戰術在海抗軍中迅速成熟,海抗軍比起美軍來說要早上兩年多時間。

而戰術方面,海抗軍除了借鑑美軍和英軍的許多訓練科目,在李廣的提示下,飛行員們也有幾項獨門的戰術。

海抗軍的空軍戰鬥力,就是這樣一點點積累提高。加上李廣數年來不惜代價的投入,戰士們艱苦的訓練,海抗軍擁有一支數量不大,但是技戰術水準強大的空軍,理所當然。

而這只不大的空軍,正是海抗軍的倚天寶劍,假以時日,必將所向披靡。(給點票票,下一章倚天出鞘)(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