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海上長城最新章節列表 > 332 印度洋之鬱悶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332 印度洋之鬱悶

令李廣鬱悶的不僅僅是美國要購買大西洋號航母,和採購受阻。(/吞噬小說網 www.tsxsw.com)袁教授在電報中還提出,美國人現在成立了一個專門的部門--海唐國物資計劃部。也就是說海唐國以後要採購物資,必須經過這個部門批准,不是說你想買什麼就買什麼的。

大國有大國的氣度,美國人沒有賴賬,在李廣到達珍珠港之前,關於中途島海戰的犒賞六千萬美金已經到了海唐國的賬戶上。

根據中途島海戰的戰績,美國人把戰功摺合成了三艘航母,這個犒賞的確沒有出現什麼低估,相反還有些高估。一艘航母,美國給出兩千萬美金的賞格。這個數字雖然不能和日本航母的造價相比,更是遠不到日軍航母的所有投入資金。但是在戰鬥中,海抗軍其實只是擔任了破盾的利刃,美軍承擔的任務其實更多,能得到這樣的賞格其實不算少的。

大國又有著大國的霸道,這些錢美國人給出了使用“指導‘:第一,必須購買美國物資。第二要經過美國政府的計劃,也就是說不是你想買什麼,就買什麼。想什麼時候買,買多少,買什麼物資,全部要聽美國的。

美國人在整個二戰中,對於英國的援助可謂是不遺餘力。但是對中國的援助僅僅是吊著胃口,餓不死就成,蔣委員長不投降就成。這就是美國的援助政策,美國人擔心給蔣委員長的援助太多,未來難以控制中國。

現在,很明顯,美國人又在玩這套把戲,要對海唐國嚴加控制。海唐國的發展速度驚人,中途島一戰的戰績震驚了美國。美國政客們擔心,假以時日,海唐國力量壯大,再也難以控制。

抽走海抗軍一艘航母,既有補充美軍戰艦的目的,又何嘗沒有防止海唐國過分壯大的緣由呢?

而控制海抗軍購買軍火的種類速度,更是把海抗軍的戰鬥力窩在了手心裡。

比如美國人只要控制了戰機的出口。海抗軍有航母又有什麼用?沒有戰機,那就是一艘船而已。

而且海抗軍現在購買工業品,唯一的來源就是美國,美國人輕鬆的分析資料,就能知道海抗軍的裝備情況。可以說,海抗軍的戰鬥力幾乎完全被美國清清楚楚的掌控,實在是太被動了。

---------

應該說,現在美國人還需要海抗軍共同對抗小日本。但是卻不想海抗軍真正的發展壯大。

美國人現在施展的種種手段,其實就是這麼個緣由。

李廣很無奈,海抗軍現在能建造潛艇,能生產電池,能生產魚雷,能造坦克。但是實際上離開了美國,什麼也造不成,自身連一塊鋼板都生產不出來。

海抗軍的陸軍武器好一點,在敦刻爾克大撤退中收穫頗豐,幾乎可以不依靠美國解決。但是海抗軍所需要的海軍武器,只有從美國購買,無論是戰機還是高炮。

身為一個穿越人,李廣覺得自己的智商開始不夠用了。這個問題完全無解,海唐國沒有工業基礎,沒有經濟基礎,美國人可以很輕鬆的卡死海抗軍的所有供應。

----------

李廣現在已經不憤青了,他深知,現在的海抗軍,現在的海唐國離開了美國就玩不轉。

憤怒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眼前的兩件事。

第一,把太平洋號航母賣給美國。第二,美國給出的犒賞該如何運用。

李廣思考了一個晚上,決定既然是無法抗拒。就要想法在美國制定的規則內為海唐國爭取更多的利益。

對於太平洋號航母,李廣決定送給美國海軍使用。

附加條件是,四四年以前還給海抗軍,當然美國人肯定會新增許多設施,就當租金了。到了四四年,美國人的航母肯定不會缺乏,還給海抗軍應當是美軍可以接受的條件。

另外,如果美軍在作戰中,這艘航母被日軍或者德軍擊沉,那麼必須還給海抗軍一艘埃塞克斯級正規航母。

這一點很關鍵,要知道航母不是船體,而是各種武器各種科技的綜合體。從價值上來說,船體僅僅佔到一艘航母的一半造價。後世的航母,船體佔造價的比例更低。美國人如果真的把一艘埃塞克斯級航母交給海抗軍,那麼其中的意義可不僅僅是一艘航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把美國海軍最高的技術交給了海抗軍。

李廣擔心美國人不答應這一條,雖然美軍不一定會被擊沉這艘航母。暗中請袁教授找杜魯門副總統活動一下,在美國政界中海唐國和杜魯門算是關係最好的。

當然,美國政府會玩花招,但是美國作為一個大國,應該不會賴賬。比如這次給海抗軍的犒賞,六千萬美金雖然被美國控制了用途,但是卻沒有賴賬。只要不賴帳,玩花招最多就是拖延時間,或者減少一些高科技附件,即便如此海唐國也是大賺。再加上,海唐國現在也有一點點底氣,那就是神不知鬼不覺的拖走了日本的加賀號航母,戰爭中出現一些意外,也能及時的填補空缺。

第二個問題,涉及到海唐國的根本戰略--建國。

六千萬美金的現金。這可是一筆大收入。海抗軍現在家底不少,但是沒有活錢。海軍的航母,艦艇,潛艇,陸軍的坦克,火炮,炮彈,以及馬達加斯加的戰事如同吞金獸一般的在消耗著海抗軍的家底。

而海抗軍現在實際上處於一種只出不進的狀態。

李廣意識到,如果海唐國建國,必須有自己的經濟基礎,農業和工業都必須及早籌備。

別的不說,海唐國可是從法國口中奪取的馬達加斯加。二戰結束後,怕是免不了一場大戰。法國佬現在成了死魚,不表示戰後不會報復,到了哪個時候,美國人肯定不會幫海抗軍的,最多會充當一下調解人,至於偏向哪一方,不好說。

眼前的話,沒有經濟基礎,肯定是處處受制於人。這個受制是全方位的,海唐國到目前為止僅僅有幾種武器能夠製造,連一支步槍都不能生產的。而且別看美國幾次援助海唐國的資金量不能和英國蘇聯中國相比,但是卻是極為必要的。

海唐國的經濟底細李廣很清楚。包括現金和物資的儲備,總的家底在六月份是大約三千萬美金。

以海唐國現有的所有產業,每年真正的盈利也就是一千萬美金以內。而這個數字也只是在開始銷售魚雷給美軍之後才能達到的數字。

此前海抗軍的經濟來源主要是靠和德國的貿易,以及敦刻爾克的投機,和戰鬥的繳獲獲得的。馬無夜草不肥,現在,很多門路斷絕,沒有了夜草,海唐國的盈利能力嚴重不足。

而海抗軍和政府部門的總消耗,以目前的規模計算,每年需要三千萬美金,如果作戰的話,比較中肯的數字是六千萬美金。

也就是說,海抗軍所有的資金能支援到明年的年初,加上美國人給的戰功犒賞六千萬美金的話,可以支撐到四四年的年中。前提是:軍隊保持在目前的規模,戰爭還不出現大的意外。移民數量保持在目前的水平。

但是戰爭已經出現了意外,日軍開始了攻佔錫蘭的軍事行動。海抗軍不擴充兵員肯定是不現實的,移民數量不增加也是不現實的。不增加到一定程度,如何立國?

如果海抗軍不增強自身的造血能力,到四四年初,就會面臨一種解不開鍋的窘境。而四四年以後,才是盟國獲得最大利益的時間段。揭不開鍋的乞丐想爭取什麼利益,完全是笑話。

可是,不說每年六千萬美金,就是每年三千萬美金對於海唐國來說也是一個難以完成的數字。

工業方面,海唐國完全沒有競爭力,只能依靠有限的幾種武器賺錢,而每年的一千萬美金來源大多是從這幾項武器所得。如果美國人不再購買魚雷,不再購買電池,海抗軍的經濟立刻就會陷入難以為繼的狀況。

難道真的要從農業上想辦法?

以前,袁曄教授提過他的發展經濟的思路。他的思路比較傳統,--農業。他認為只要糧食供應充足,經濟很容易就會發展的。歷史上只要是糧食生產充足的年代,經濟都是最繁榮的年代。而且農業能夠更多的吸引移民,這是最為關鍵的一點。

李廣覺得這個主意實在不靠譜。但是李廣絞盡腦汁,卻只能想出一種適合大規模,不需要太多技術含量,還符合海唐國移民政策的產業。

而李廣這個現代人,對於靠種地賺錢一點興趣都沒有。要知道這個年代一畝地的小麥或者稻米的產量也就一百公斤,而且還是很不錯的產量。

一噸的小麥在美國的價格也不過五六十美金。也就是說種十畝地才能創造五六十美金的產值。還不夠買一支M1步槍的錢。

但是,根據海唐國目前的情況,好像種地還真是一項投入少見效快的產業。如果真的認真計算,就會發現,種地還真的是一項極好的產業。

首先土地不用花錢買,佔領了馬達加斯加所有的土地都是海唐國的。其次,種地絕對能做到投入一產出二。也就是百分之一百的純利潤。

一個農民,哪怕是半勞動力,也完全能夠做到生產出自身消耗兩倍的糧食。

糧食,別看是一種廉價商品,但是銷路絕對不愁。且不說歐洲對糧食的渴求,就是印度也急缺糧食。在四二年的上半年,孟加拉地區發生了大規模饑荒,如果販賣糧食的話,輕鬆可以獲利幾倍。而且換到的可都是真正的硬通貨--黃金。

僅僅從經濟的角度看,種地好像還真的是非常好的產業。畢竟利潤達到一倍的工業專案其實也不多的,而軍火工業利潤雖高,但是技術要求也高,更是會和美國的產業巨頭們有所衝突。

其實是李廣這個現代人傻了,在這個時代,農業本來就是一個勞動力能夠養活一家的產業。當然前提是得自己有田地。海抗軍只要佔領了馬達加斯加,也就解決了這個前提條件。

當初袁曄教授提出以農業為主的時候,李廣還認為其搞經濟的手段太老土。現在李廣經過深思熟慮,才覺得袁曄教授的思路更加切合實際,更符合海唐國移民的現狀。海唐國所能爭取到的移民大多數都是大字不識一個的農民,或許種地真的是最合適的產業。

搞工業不僅得有資金,還得有技術,還得有人才,海唐國現在僅有的幾項工業已經佔用了所有的技術人員,根本就扯不開攤子。

搞農業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美國政府雖然控制了海唐國的資金用途,主要是指軍火方面,但是對於農產品和生活生產物資沒有控制。而生產生活物資,也是相比較戰前漲價不多的商品,相對的算是物美價廉。

一個現代人卻想不出一個能夠支撐海抗軍軍費的產業專案,實在是夠李廣感覺臉紅的。

實際上,李廣也不用臉紅,每年三千萬美金到六千萬美金的軍費對於一個正式的國家來說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烏拉圭總人口超過兩百萬,但是一年的政府總收入也才一千萬美金。

而日本總人數八千萬,但是四二年軍費支出也才一百八十八億日元,實際上已經是窮兵黷武的狀態。

想來想去,李廣決定把這六千萬的使用權,除了一千萬美金要購買必須的軍火,留出五千萬交給袁總理全權處理,所有產業也歸袁總理經營。反正本來經濟和民政就應該是袁總理分內的事務。

當然作為一個現代人,該提建議還是要提的,李廣也不可能完全放手。在原來李廣和袁教授的分工中,民政外交是袁教授的工作。民間經濟也歸袁總理處理,但是許多有關軍工的產業實際上是李廣在處理。

現在,李廣這個舉動,實際上等於把經濟民政大權全部交給了袁總理。

李廣對政府方面的要求是,從四三年開始,每年至少為海抗軍提供至少三千萬美金的軍費開支。袁總理肩膀上的擔子可是一點也不輕的。

六月十二日,李廣在霸下一號上整整閉門思考了一天一夜,作出了最後決定,然後才登陸珍珠港。

尼米茲上將仍然是一副和藹可親,紳士風度。李廣現在看著尼米茲上將那張如沐春風的臉,心中就是膩味。這個老家夥,在中途島海戰前,就是這麼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現在仍然如此。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無論李廣是送還是租,反正大西洋號航母尼米茲上將肯定自己能拿到手了。

在李廣離開珍珠港時,尼米茲還很有風度的送行。尼米茲可以擺出姿態,他背後是強大的美國實力。

李廣自認大方,但是連續被尼米茲,或者說美國脅迫,暗暗下定決心,一定想個法子,要尼米茲的好看,要美國人好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