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海上長城最新章節列表 > 334 印度洋之戰局莫測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334 印度洋之戰局莫測

在海上航行的二十天時間裡,李廣的心理壓力非常之大。(/吞噬小說網 www.tsxsw.com)他時刻關注著戰局,但是在海上霸下一號的通訊能力嚴重不足,有時候三五天都處於與世隔絕的狀態,李廣很擔心某一天醒來,傳來什麼噩耗。

海抗軍四面出擊,兵力分散,而且現在海軍失去了自由龍號航母,正是最為虛弱的時間段。

海抗軍最大的問題在於,缺乏機動兵力。

緬甸方向。蘇青帶領的部隊雖然不是海抗軍主力,但是經歷了大戰之後,一千多老兵也是不容忽視的戰鬥力。但是,李廣無法把這一支部隊調回錫蘭。

本來蘇青帶領兩千餘人進駐了緬甸密支那,經過了一場慘烈的阻擊戰,此時只有不到一千兵力。

實際上就是調集,兵力也太少,起不到什麼作用。而且實際情況是沒有辦法抽調。

蘇青的部隊在休整,並沒有承擔一線作戰任務。而得益於蔣委員長和蘇青有點那麼親戚關係,再加上蘇青力挽狂瀾保住了蔣委員長的嫡系精銳。最近蔣委員長給蘇青了一點好處。

蘇青現在正忙於整編從雲南送來的地方保安團,僅僅六月份就接收了近一萬人員。

蔣委員長是好心,當然也不純粹。蔣委員長對於雲南的地方實力派雲南省長龍雲,這種半軍閥性質的勢力,早有心控制,但是一直沒有找到機會。

這次緬甸遠征軍的結局和歷史上大不相同,儲存了大部分實力,再加上美國支援了不少裝備,蔣委員長現在腰桿比較硬。因此就開始逐步削弱龍雲的軍力,不知道蔣委員長以何種名義,何種手腕操作,反正現在他把雲南的地方保安團一批批的送到蘇青手中,用意卻是相當明顯。

雖然這些保安團都是準部隊,但是收編卻不容易。蘇青現在根本無法抽身。原因是這些地方保安團,不僅宗族勢力複雜,而且抽大煙的雙槍兵比例極高。

蘇青每天都在忙於甄別,殫精竭慮的控制軍隊,另一面也在忙於訓練。六月底,蘇青手頭已經有了近四千軍隊,但是一時半會兒根本也形不成戰鬥力。

蘇青的部隊無法調動,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徐戰從河南安徽湖北召集的幾萬農墾兵也已經陸續到達昆明,現在除了部分被轉移到了馬達加斯加,還有上萬人被困在印度或者密支那。這些人倒是被中國遠征軍參謀長史迪威看重,已經展開了從印度列多到密支那的公路建設。

總之,蘇青根本就不可能撤出密支那,雖然不必一線作戰,但他還要保證人員和物資的順利轉運。

李廣算來算去。海抗軍倒是還有一點點閒置力量,但是也無法調動。石像島和天堂島,在海抗軍開始收縮防線之後,兵力已經嚴重不足。石像島那裡幾個工廠已經開始搬遷,陸軍和海軍的許多單位也開始搬遷到馬達加斯加。

時在石像島的軍力僅僅是一個炮連一個兩棲連和一些空軍新兵。要知道石像島的潛艇船塢以及火藥廠,食品廠是無法搬遷的,現在還有近四千人員。留下這麼一點部隊做防衛,其實兵力已經相當單薄。

而且在海抗軍俘獲了加賀號航母之後,前期的改裝工作也需要在石像島進行。可以預見的半年時間裡,石像島根本無法完全撤兵。

至於天堂島,僅僅一個連的兵力,抽調與否,無關大局。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李廣能夠調整的只有錫蘭唐港的海抗軍部隊和馬達加斯加的海抗軍部隊。但是,如何調整卻是令李廣相當頭疼。

無論馬達加斯加,還是錫蘭,都是海抗軍不可能放棄的。

馬達加斯加是海唐國未來的本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錫蘭,重要性也是毋庸置疑的。

一旦日軍佔領了錫蘭,那麼中國目前唯一可以獲得外援的通道,就將斷絕。在日軍佔領緬甸之前,中國依靠的是滇緬公路。在日軍佔領了緬甸之後,現在中國僅僅能依靠印度的機場獲得有限的援助。

由於蘇青守住了密支那,空中運輸通道比起歷史上的駝峰航線來說要安全的多,而且還可以透過印度列多到密支那公路運輸降低成本。

密支那已經成為中國外援通道的一個重要節點,華軍在此處佈置了三個師的兵力,密集防禦。加上美國航空兵的支援,此時的密支那已經是固若金湯。

六月份,日軍也曾經發動了幾次襲擊,但是小鬼子發現,華軍如果真的死守的話,日軍僅僅四個師團還真是兵力嚴重不足。華軍新敗無力反攻,日軍兵力不足也進攻無力,戰場上出現了短暫的僵持局面。

但是,如果錫蘭被日軍佔領,海上物資通道將會被斷絕,密支那華軍守的再牢固,又有什麼用呢?

美國援助的物資不能從海上進入印度,當然就更加無法轉運到中國的。

從支援中國抗日的角度,錫蘭絕對不容有失。

守住錫蘭,不僅僅是對華軍有益,對英國人的好處更大。如果說中國需要外援的物資,那麼英國則是不僅僅需要外援軍火,還需要從印度向本土輸送物資,輸送兵力。

從盟軍的角度看,錫蘭也絕對不容有失。

日軍對錫蘭的攻勢在戰術上,可謂非常妙的一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攻佔錫蘭的意義比中途島攻略的意義並不小。而且算是價效比相當合適的軍事行動。

首先,目前的錫蘭在經過了四月的錫蘭海戰之後,英國海軍的力量在這一地區空前的薄弱。其次,英國的陸軍力量在緬甸戰場上打了敗仗,無力反撲,能堅守印度和緬甸的邊境已經是非常不錯的成績。

而錫蘭方面,英軍只有一個英印軍步兵師,加上雜七雜八的軍隊總兵力還不到兩萬人。而海抗軍此時在錫蘭的兵力也不多,只有六千多部隊。

可以說,日軍選了個好時機。

身為海抗軍的最高指揮官,可供李廣選擇的方案不多:第一,馬達加斯加穩固戰線,不再進攻。調兵增援錫蘭。第二:放棄錫蘭,全力佔領馬達加斯加。

但是隨著距離馬達加斯加越來越近,戰報收到的越來越多,李廣好像發現了還有一種可能。

鮑剛在錫蘭的部隊全力死守唐港,而楊維武在馬達加斯加的部隊則加快進攻速度,在完全佔領馬達加斯加之後,就迅速揮師錫蘭,兵合一處把日軍趕出錫蘭。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之所以敢冒出這個念頭,原因在於鮑剛從錫蘭傳來的最新戰報:海抗軍在三個方向上全部抵擋住了日軍的進攻。甚至可以說是在四個方向上全部遏制了日軍的進攻,海抗軍和日軍現在戰局僵持。

軍隊和軍隊不同,如果是其他國家的軍隊,李廣不敢肯定。但是海抗軍,李廣有一點信心。海抗軍如果在戰局中頂住了日軍的進攻,從而把戰局扭轉成僵持。也就是說,兩軍的戰線現在類似於歐洲戰場上那種靜態戰線。

這種情況下,海抗軍幾乎是不敗的。無論日軍有著三倍甚至更多的兵力,海抗軍都有這個自信。

海抗軍是一支有著超強火力配置的軍隊,在這一點上即便是四二年的美軍也望塵莫及。當然缺點很明顯,機動能力嚴重不足。

海抗軍在鮑剛的指揮下,能把日軍拖入僵局,其成就遠超李廣的期望。一旦進入僵局,日軍要想取得突破,就只有拿人命來填了。在海抗軍的物資彈藥耗盡之前,日軍休想取得突破。

而海抗軍在彈藥供應方面,不知道要比日軍高出多少個數量級別,鮑剛的部隊就是打個一年半載也不會缺少彈藥的。

而這,就是李廣敢於轉變思維:先馬達加斯加後錫蘭的底氣所在。(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