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海上長城最新章節列表 > 356 謀戰三板斧 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356 謀戰三板斧 下

袁總理風塵僕僕的回到海參崴。tsxsw.com痛失長子對於袁教授的打擊很明顯,一個多月時間,袁教授已經頭髮灰白,再不復往日的精神矍鑠。

袁子在中途島一戰陣亡,李廣也很內疚,儘管他已經久經沙場,看慣生死,也仍然難免悲傷。

沒有太多的時間悲傷,袁教授和李廣商談良久,定下了和英國人談判的基調。

袁教授負責談判,李廣開始進一步調整兵力。

潛艇一隊仍然在日本本土周圍襲擊商船。潛艇二隊此時已經在錫蘭周圍作戰。潛艇三隊全永海已經回到了海參崴。

在李廣佈局的錫蘭戰略中,全永海帶領的四艘潛艇,有著極為重要的任務--封鎖馬六甲海峽。

馬六甲海峽呈東南-西北走向。它的西北端通印度洋的安達曼海,東南端連線南中國海。海峽全長約1080公里,西北部最寬達370公里,東南部最窄處37公里,水深25至150米,是連線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國際水道,也是亞洲與大洋洲的十字路口。

在參謀部制訂的計劃中,海抗軍封鎖馬六甲海峽的主要手段有兩點。

第一就是鋪設水雷。這種事情,全永海半年以來幹的最為得心應手。全永海的直接戰功目前看來是海抗軍三個潛艇隊中最少的,但是在二戰結束後,經過統計才發現,四二年的上半年,全永海的潛艇三隊是海抗軍潛艇部隊中戰功最為顯赫的。

四條潛艇在半年的時間裡,全永海的部隊直接擊沉日軍商船的數目不多,只有二十七艘,合計不到六萬噸。但是他鋪設水雷近一千枚,全部都是在日本要害航道,不僅遍佈日本本土周邊的航道,還在朝鮮半島,對馬海峽到處派送水雷,半年來炸沉了日軍商船軍艦超過了三十五艘,排水量達到十四萬噸。

全永海的水雷命中率創造了一個記錄,竟然高達百分之三,簡直是戰爭史上的奇蹟。

應當說,擔任這種任務,海抗軍海軍中有兩個人比較適合。第一個就是全永海,第二個才輪到自由龍號艦長黃中華。這兩個人,有一個共同點--商人般的狡猾。

尤其是全永海,每次鋪設水雷都是經過嚴密的考量,盡力做到把水雷的效益最大化。水雷看著粗苯,但是價格不菲,一枚裝藥五百公斤的水雷,國際售價高達四千美金。如果不是當初在索馬利亞繳獲了一大批義大利水雷,海抗軍還真是不捨得如此奢侈的使用。

除了全永海的努力,戰果如此輝煌還有另一個原因,海抗軍的水雷有一部分採用了混合引信,除了普通的觸發引信,還使用了海抗軍自己研製的磁性引信。

當初李廣搞到了德國人魚雷,德國的魚雷在當時採用的是磁性引信,李廣本想利用磁性導航,但是卻未能成功。不過倒是研製出了磁性引信,歪打正著就使用到了水雷上。

無論是日軍商船還是日軍軍艦都沒有消磁,這正是全永海鋪設水雷命中率高達百分之三的原因所在。差不多三十枚水雷就能炸沉一艘船,這個效率可是高的驚人的。海抗軍魚雷的命中率根據幾年來的戰鬥,統計下來大約是百分之四十五,爆炸率大約是百分之七十,綜合下來,差不多三枚才能有效爆炸一枚。被動的水雷能達到百分之三,實在是驚人的成就,

軍艦消磁,說來簡單,其實就是用電纜把軍艦纏繞起來,然後通電,以感應的辦法消除建造過程中產生的磁性。但是,和許多技術一樣,本身並不難,關鍵在於你是否能想到。

海抗軍的軍艦和六艘快速商船全部都經過了消磁處理。這一點倒不是李廣身為穿越者的創造,而是從英國人那裡學來的。

在歐洲爆發之後,德國人率先使用了磁性引信水雷,給英國海軍造成慘重的損失。但是英國皇家海軍在繳獲了兩枚魚雷之後,很快就搞清楚了其中原理,也找到了應對辦法。

辦法很簡單,英國人甚至沒有刻意保密,海抗軍就是在史密斯上校的聊天中得知的。

但是如此簡單的辦法,時值四二年,只有英國海軍和海抗軍使用。無論是強大的美國還是日本,亦或是率先使用磁性水雷的德國,軍艦都沒有消磁。

順便說一句題外話,德國陸軍還有磁性地雷,德國的坦克倒是採用了消磁技術,但是蘇聯根本就沒有磁性地雷,好像有些自作多情,多此一舉了。

水雷再好,但是在馬六甲海峽鋪設,那純粹是在日軍的眼皮底下冒險,因此危險性極大。全永海肩上的擔子不輕。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此外,還有一件事情,那就是海抗軍沒有水雷的製造能力,只能是改裝,現在水雷庫存不足兩百枚,不足以封鎖馬六甲海峽。

解決辦法,肯定是從英國要。袁教授獅子大開口,直接就是兩千枚水雷。這可是幾百萬美金的物資,英國比海抗軍富有,這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此外為了支援陸軍的作戰,袁教授還要了二十萬枚反步兵地雷。不過二十萬枚反步兵地雷倒是不值多少錢,一枚地雷不過一兩美金的價格。

和全永海協同作戰的,還有海抗軍的PJP號水上飛機母艦。水上飛機的使用可是比較特殊的,不是為了戰鬥,而是為了放火。

海抗軍參謀部人才濟濟,雖然大多數沒有什麼正規的軍校經歷,但是也有相當的策劃水準。有一個參謀是來自蘇門答臘島的華僑,他對於馬六甲海峽很熟悉。

蘇門答臘和馬來亞的土著居民沒有環保意識,其實這個時代幾乎所有人都沒有環保意識。這些人喜歡放火燒樹林,以此開荒或者捕獵。經常搞得馬六甲海峽煙霧瀰漫,航船視線受阻,以至於船隻受損,航道封閉。

印尼和馬來人這種習俗其實不僅僅是在二戰前後,甚至到了二十一世紀還有這種狀況。

這個參謀出的主意就是--放火。這手段惠而不費,既能以煙火阻擋日本海軍戰艦的航行,又能掩護潛艇部隊鋪設水雷,可謂一舉兩得。

這個主意被李廣欣然採用,PJP號上裝備的水上偵察機效能不錯,但是卻無法和日軍的戰鬥機對抗。不過話又說回來,日軍雖然佔領了蘇門答臘島,卻不可能處處有機場。而且PJP號燒的都是沒有意義的樹林,又不是什麼戰略要地或者城市,說不定小鬼子知道了都不會有什麼介意。

而PJP號又是在蘇門答臘島以南的大海上徘徊,遠離另一個重要海上通道--蘇門答臘島和爪哇島之間的巽他海峽,應當說危險不大。

參謀部又指出,如果日軍無法從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那麼巽他海峽將會是第二個重要出口。這一點,李廣也想不出什麼招數,要知道,四艘潛艇在馬六甲海峽佈雷已經是非常困難的任務,以海抗軍的軍力是無法應對如此廣闊的戰場的。

不過這倒是給李廣提了個醒,由此冒出一個念頭,對幾個月後的一場大戰起到了相當作用。

這就是李廣對錫蘭戰役的第二板斧。七月四日,PJP號在艦長張乾文帶領下率先出擊。七月五日,全永海帶領潛艇三隊奔赴戰場。

至於李廣宣稱的第三板斧,一直也沒有幾個人知道。只知道,鄭學昌被嚴令不得浪戰,大西洋號戰列艦編隊只允許採用海上遊擊戰術,不得和日本海軍硬拼。

這第三板斧,在李廣的詞典中叫做--無為。兵法上叫示敵以弱,進一步的解釋就是禍水東引。當然了這個無為只是指海軍方面,而不是陸軍和空軍。

李廣所謂的無為有兩方面的意圖。

第一英國著急的話,出動主力艦隊作戰,海抗軍歡迎的很。海抗軍就這麼點力量,絕對不能無畏的消耗,尤其是在沒有航母之前。

第二,美國方面。由於日軍突然在新幾內亞東南登陸,直接威脅莫爾茲比港,現在麥克阿瑟帶領美軍和澳大利亞軍正在和日軍死磕。這場戰役在原來的時空根本就沒有發生。純粹就是李廣這只蝴蝶煽動翅膀,引起的改變。歷史上這個時期,日本和美國即將展開的是瓜達爾那島戰役。

莫爾茲比港的重要性,比起瓜達爾那島來說,重要百倍。因此這場仗,雙方都是不得不死拼,也毫無疑問的要激烈。

由於情報缺失,李廣並不知道,那塊海區的戰鬥將要比他想象的還要激烈。日軍在已經登陸新幾內亞東南的情況下,此時已經登陸了瓜達爾那島。

在歷史上,日軍僅僅登陸瓜島,實際上是一個戰爭的敗筆。

日軍在太平洋上的擴張有一個規律,總是以已經佔領的島嶼為中心劃出一個七百公里半徑的圓。而這個圓的邊緣地帶,有什麼島嶼,就是下一步的軍事行動目標。原因是,七百公里是日本海軍零式戰機的作戰半徑。應該說,鬼子這一點還是計算的不錯。但是歷史上,日軍佔領瓜島時,違反了這一規律,瓜島距離日本海軍的核心港口新不列顛島的拉包爾港口九百公里,陸基戰機無法提供支援。這一點雖然不是歷史上日軍瓜島戰役慘敗的全部原因,卻是其中極為重要的一點。

現在,日軍在登陸新幾內亞東南,攻佔莫爾茲比港之後,仍然佔領了瓜島,這個歷史上的敗招就有可能成為妙棋。

從地圖上看,拉包爾位於北方,而莫爾茲比港則位於西南,瓜島則位於東南,三者之間形成一個邊長一千公裡上下的三角形。

一旦三者全部穩定下來(拉包爾已經穩定。),那麼三角形內部的所羅門海將會成為日本海軍的內湖。即使沒有航母,日本海軍戰艦也有陸基戰機的保護。

一旦這個設想被日軍實現,那就太可怕了。

直接結果就是,盟軍海軍將會在這個海域處於被動挨打的地步。間接結果,有可能造成莫爾茲比港的麥克阿瑟大帥陸軍崩潰。麥克阿瑟有那麼多兵,總得有吃有喝有彈藥吧,沒有了海軍支援,怕是支撐不了幾天的。長遠的後果,澳大利亞將會裸露在日軍的刀鋒之下。

因此,現在美軍和日軍死磕已經成為定局。而且是海軍加上陸軍全面死磕。

李廣要是知道,肯定會非常開心的,要知道逼迫美國人把人力物力向著太平洋戰場傾斜,是李廣早就期盼的。

李廣對於推動改變美國的先歐洲後亞洲政策不遺餘力,但是事實卻是引起了羅斯福總統和某些將領的反感。但是蝴蝶煽動的未知之處卻使得美國不得不把兵力和物力向著亞洲戰場傾斜。

可以想象,僅僅一個瓜島戰役,在二戰歷史上就能排上前十名規模。現在又加上了莫爾茲比港的戰鬥,那簡直就是精彩紛呈。李廣很期待,但是這次他很低調的表示,不參與,不評論。(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本站)訂閱,打賞,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