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海上長城最新章節列表 > 369 大大的先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369 大大的先手

自從得到來自新加坡的情報開始,參謀部就開始了高速運轉。tsxsw.com

傍晚七點,李廣正要吃飯,再次接到一份關於日軍增援艦隊的情報--這份情報是由執行放火任務的張乾文上校發回的。

張乾文自從二十一日完成了對蘇門答臘島的放火任務,PJP號水上飛機母艦,就開始返航。

歸程中,張乾文並沒有忘記空中偵察,只要天氣允許,三分之一的水上偵察機都進行不間斷的空中巡邏警戒。這種利用空中警戒保證艦隊安全的方法在海抗軍中已經是常規做法。不過,對於水上飛機母艦來說,這種做法也有一點點副作用。水上偵察機是降落在海面上的,回收戰機耗時比較長,順利的情況下,回收四架水上偵察機也需要一個小時左右。這樣的頻繁操作,會耽誤艦隊行程。但是相比於艦隊的安全,這些偵察活動還是完全值得的。

二十三日傍晚,張乾文辛勤的偵察活動得到了回報。張乾文艦隊是由東向西航行,而艦隊的北方又是蘇門答臘島,南側則是茫茫大海。從偵察的角度來說,靠近蘇門答臘一側和艦隊的前方(西方)才是偵察的重點,因此這四架水上偵察機都被佈置在艦隊的這兩個方向上。

四號偵察機在搜尋了艦隊東北方向之後,歸航時向南繞了個圈子。事實上,這是四號偵察機飛行員臨時起意的行動,飛行員薛淳一乃是PJP號上的飛行小隊長,他這麼繞圈子,實際上只是為了把該次偵察活動功效最大化。

二十三日的天氣狀況實在夠好,雖然偵察機上並沒有雷達,但是肉眼的視野範圍也足足的可以達到三十公裡之外,所以他肯定在他搜尋的扇形區域內沒有日艦的存在。所以他覺得應當在歸航時順便搜尋一下己方艦隊的後方區域。

六點五十分,四號偵察機上薛淳一的搭檔電信員方雙少尉就發現了日軍南遣艦隊司令大川內傅七中將率領的日軍增援艦隊。

等方雙從望遠鏡中看到日軍艦隊中竟然有兩艘“航母”,於是不顧危險立刻發報。

薛淳一膽大,在發現日軍艦隊規模龐大,並且有航母存在。但是晴朗的天空中並沒有日軍戰機的身影,於是乎他大膽的把偵察機飛臨了日軍艦隊上空。

他硬是冒著極大的危險在日軍艦隊上空溜了一個彎,勾引的日軍艦隊高炮紛紛開火,然後揚長而去。與此同時,電信員方雙拍攝下了日軍艦隊十多張照片。

張乾文被突如其來的情報嚇的滿身冷汗。張乾文從軍已經二十多年,經驗豐富。但越是如此,他就越是後怕。要知道,薛淳一發現日軍艦隊的位置距離PJP後方僅僅一百五十多公裡。如果日軍派出了偵察機,PJP號幾乎沒有脫身的可能。

運氣,純粹是運氣。

要說是張乾文的運氣,也不算錯。如果張乾文知道,日軍這支艦隊已經在他身後晃悠了兩天時間,就不只是簡單的被嚇出一身冷汗了,而是瀑布汗。

事實上,張乾文的運氣純粹是日軍南遣艦隊司令官大川內傅七中將一手造成的。前文講過,這個大川內傅七中將在日本海軍中比較另類。

在日本海軍中有大艦巨炮派,有航空派。但是大川內傅七中將卻算不得哪一派,這傢伙身為海軍卻是一個陸地派。

海軍都是在海上作戰,怎麼會冒出了陸地派呢?這與大川內傅七中將的經歷有關,或者說與大川內傅七能夠掛上中將軍銜的原因有關。

這個大川內傅七,在三七年的813淞滬會戰中,乃是日軍和華軍德械師作戰的中堅力量,當時他帶領了幾個日本海軍的陸戰隊大隊幾千兵力和華軍作戰,在艦炮的支援下以弱勢兵力抗住了華軍如同潮水般的進攻。如果不帶感**彩,當時的大川內傅七少將作為一個海軍將領,指揮上海的戰鬥打的的確不錯,可以說不比華軍當時的幾個赫赫有名的陸軍指揮官差,一個海軍將領硬是做到了陸地攻防靈活機動。

李廣在上海時,看到的日軍艦炮轟擊上海,就是這個傢伙下的命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個大川內傅七中將要算是李廣,蘇青,鮑剛等幾個海抗軍從德械師挖來的軍官的死敵。

大川內傅七也因此揚名,也因此升為日本海軍中將。但是,這個大川內傅七中將從很早開始,就已經沒有指揮過艦隊了。但是數十年的海軍生涯,大川內傅七也是從驅逐艦開始幹起,歷經巡洋艦,重巡洋艦甚至戰列艦艦長的職務,倒不是失去了基本的戰術素養。可是其思維老化,比起日軍傳統的大艦巨炮派還要嚴重,一點點都不重視空中力量在海戰中的作用。

錫蘭島上的日本陸軍將領西村琢磨不斷的催促增援,大川內傅七中將在中國呆的時間長了,倒是真知道救兵如救火,為了少耽誤行程,艦隊出了巽他海峽進入印度洋,日軍艦隊連一架偵察機都沒有放飛過。

其實,大川內傅七中將這種極度輕視飛機在海戰中的作用,在日本海軍中不是特例。珍珠港偷襲,中途島戰役使得日本海軍將領不少人看到了航母的作用,但是也使得日本一些海軍將領看到了航母的脆弱,從而竟然走向了重視航母這種新型武器的反面,他們反倒更加重視戰列艦,巡洋艦這些傳統的軍艦,仍然一葉障目,還在繼續他們的視距內炮戰的軍事思維。大川內傅七就是其中之一。

具體到這次任務上,大川內傅七中將其實並沒有太過擔心,在他看來,一次簡單的補給增援任務,根本用不著大動干戈。這次大川內傅七中將率領的艦隊中,是以兩艘重巡洋艦作為主要戰鬥力。

他雖然難以爭取到真正的航母,倒不是爭取不來戰列艦的支援,要知道現在的新加坡港內還停泊著兩艘戰列艦呢。

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根本就不重視護航。在他看來,十四艘戰艦護航十艘運輸船根本就是一種浪費。

大川內傅七的數學很有問題,雖然日軍艦隊的確是二十四艘,但是其實是這樣的配置:兩艘重巡洋艦,兩艘:航母,六艘驅逐艦,一艘累擊巡洋艦,五艘掃雷艦,六艘商船,兩艘油輪。

小學生都能算出來:這明明是十六艘戰艦護航八艘商船和油輪,怎麼是十四艘護航十艘呢?原來,大川內傅七中將根本就沒有把兩艘航母當做戰艦。而是把兩艘航母當成了運輸船看待。

當然,這兩艘大鷹號航母,雲鷹號航母其實也和飛機運輸船差不多。和海抗軍的PC號飛機運輸船相比,日軍這兩艘航母排水量大一些,滿載達到了兩萬噸出頭。但是由於小日本固有的那種吝嗇,改造一點不徹底。海抗軍的PC號飛機運輸船雖然不能放飛戰機,但是卻能搭載六七十架戰機,而小鬼子的這兩艘航母卻只能搭載三十架左右的戰機。

而日軍這兩艘航母,只能放飛戰機,卻無法回收戰機的奇葩設計,實在是過於怪異,無論哪個國家的海軍都無法理解。難道放飛戰機之後,就不管飛行員的死活了嗎?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就是小鬼子的思維。日軍將領一貫的把飛行員當機器使用,這已經是相當開明的了。而把飛行員當一次性消耗品,卻是不少日軍將領的黑惡內心,估計大西瀧治郎在戰爭末期搞出神風自殺式特攻於此有關。

不過大川內傅七中將不重視這兩艘航母,但是這兩艘航母卻切切實實的嚇住了不明底細的張乾文,也引起了李廣的重視。

海抗軍越是重視,大川內傅七中將的護航任務就越是危險。到了四二年中期,日本在太平洋上損失的商船數量已經接近百萬噸,但是日軍仍然沒有足夠的認識到護航的難度。這種認知上的錯誤,註定了日軍要吃個大虧。這種大虧不僅僅是在印度洋上,也幾乎同時要在日軍和美軍激戰的所羅門海,珊瑚海上演。

大川內傅七中將的任務,第一要護航運輸船,第一還要協助日軍陸地部隊進攻唐港。怎麼兩個第一呢?不奇怪的,小日本一貫如此,後世的日本商品精益求精,各個細節都做的非常到位。作戰中,小日本的思維也是如此,兩項任務都要完成,因此這兩項任務是並列第一的。

護航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最近英軍有兩次護航行動,都是為了支援地中海的小島馬耳他盟軍。第一次,英軍出動了巡洋艦驅逐艦潛艇合計四十三艘軍艦,護送十一艘運輸船,甚至丟擲了一艘老式戰列艦作為誘餌,戰艦和運輸船正好達到了四比一的大比例,但結果仍然在義大利海軍的偷襲之下以失敗告終。第二次,英軍出動了兩艘航母在內的近百艘軍艦保護六艘運輸船補給馬耳他。但是最終也只有兩艘運輸船到達馬耳他。但是這兩船軍火,起到了巨大作用,確保了盟軍穩定了在馬耳他的戰局,為盟軍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大川內傅七中將手中的兩艘航母,如果是真正的航母,或許護航任務還好完成一些,但是僅僅是兩艘功能缺失的航母,註定要在海抗軍手中吃一個大虧的。不過二十三日的傍晚,李廣的心情可沒有這麼輕鬆--他此時還不知道日軍這兩艘航母實際上只是樣子貨。

海抗軍率先發現日軍艦隊,而且PJP號更加幸運的沒有受到日軍的空中打擊。應當說,海抗軍已經取得了先手。

先手很重要,但是由於日軍艦隊中兩艘“航母”的存在,海抗軍嚴重缺乏空中打擊力量,先手的效能被嚴重削弱。所謂發現就是消滅,但是發現倒是發現了,僅僅憑藉PJP號上的十二架水上偵察機幾乎沒有什麼可能突破日軍的防空,水上偵察機不是戰鬥機,更不是轟炸機,因此也更談不上對日軍艦隊的致命打擊了。

據估計,大川內傅七艦隊還需要五到六天時間才能到達錫蘭。海抗軍所得的的兩份情報為李廣爭取到了五到六天的部署時間,而這五六天的時間,對於海抗軍來說才是一個大大的先手。

在中途島戰役中,李廣曾經多次驚歎美軍的情報能力和偵察能力。在即將到來的錫蘭海戰中,不管是由於南洋游擊隊的犧牲還是張乾文的運氣,海抗軍的情報和偵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海抗軍賺來一個大大的先手。

情報一經確認,李廣迅速開始調動手頭所有力量,開始緊張的部署艦隊。(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本站)訂閱,打賞,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本站)訂閱,打賞,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