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海上長城最新章節列表 > 389反攻之謀戰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389反攻之謀戰

陽光鋪灑在戰場上,滿地死屍,天氣的酷熱並沒有能驅散日軍心頭的酷寒。www.tsxsw.com

一夜激戰,日軍付出極為慘重的代價,最後更是祭出了同歸於盡的戰術,這才拿下卡特勒山。

傷亡數字傷亡總結,但是田中久一很清楚,他的第二十一師團已經在這場殘酷的夜戰中幾乎打殘。傷亡最慘重的一個步兵聯隊,此時只有不到千人還能出氣。而傷亡最輕的一個聯隊,減員人數大約也在四分之一左右。

一夜苦戰,日軍傷亡人數近七千,傷亡近半。

日軍傷亡慘重,海抗軍也不好受。一夜激戰,海抗軍玄甲團兩個加強營,四千精銳,傷亡過半。其中陣亡人數超過六百。

一將功成萬骨枯。為了勝利,李廣也必須硬起心腸。為了誘敵,海抗軍在卡特勒山扔下了兩百多挺輕重機槍,百餘門迫擊炮,數千支步槍。更是扔下了三百多海抗軍戰士的遺體。

玄甲團團長齊瑞軒是被李廣嚴令押下戰場的,對於戰鬥計劃,齊瑞軒很清楚,但是拋棄三百多海抗軍戰士的遺體,齊瑞軒心如刀絞。

-----

唐港的海抗軍整體作戰指揮是由第二縱隊司令鮑剛負責,作戰計劃也是鮑剛和參謀部的軍官一起制定的。但是這場戰役李廣提供了一個創意。

李廣自認在陸軍戰術指揮上並不比海抗軍陸軍的三個縱隊司令高明,但是身為一個穿越人士,對於日軍,尤其是日本陸軍的戰術認識卻是最深刻的。數年以來,浸yin在戰爭中,李廣無時不刻在思考,已經有了相當判斷能力。對於後世他所受到的教育或者從各個方面得到的戰爭知識有了更多自己的看法。戰後,美軍對日本陸軍戰術有一個比較深刻的總結,最主要的一項結論是:日軍只會進攻。無論什麼仗,什麼局勢,具體到日軍的手段只有一個--進攻。

進攻是最好的防禦。這句戰爭格言並不完全正確,戰爭是一個戰術的綜合體,沒有一支軍隊能全部依賴進攻手段獲取完全的勝利。

正是站立在對日軍的準確把握基礎上,李廣提出了此戰的創意-利用日軍習慣性偏愛進攻,甚至是痴迷於進攻的惡習,誘敵深入。

卡特勒山陣地,海抗軍可以依據有利地形對抗日軍。以精銳部隊,強大的火力對抗日軍的進攻,其中有利的條件並不少。傷亡比例絕對戰據優勢。

但是,更加深入的看這場戰鬥。海抗軍在這種戰場上,看似有利,卻無法真正的發揮海抗軍的優勢所在。

第一點:田中久一趁著雨季挖掘戰壕坑道,無形中限制了海抗軍最強的一股力量的發揮--裝甲團從開戰到現在,幾乎沒有什麼露臉的機會。

第二點,海抗軍空中力量佔據絕對優勢,但是對於分散在七八公裡寬,十多公裡縱深如此之大面積的日軍炮兵部隊和藏在坑道戰壕中的陸軍兵力卻難以形成摧毀性打擊。

第三點,海抗軍的重炮部隊部署在卡特勒山背後,由於山體的遮擋,有著太多的炮擊死角。明明力量超出日軍數倍的火炮力量,卻無法完全展示威力。

因此,為了發揮海抗軍一系列的優勢,就非常有必要把日軍引到更加有利於海抗軍的戰場上。

當然,主動棄守卡特勒山這樣的有利地形,對海抗軍來說有些冒險。但是海抗軍士氣高昂,加上對自身火力的自信,鮑剛和海抗軍其他軍官都很支援這種誘敵深入的戰術。

-------------

如果說戰術上,李廣的造詣不如海抗軍的三個縱隊司令。但是李廣的位置,確定了他看待這場戰役的層面更高。

目前的海抗軍,有一個最大的困難。海抗軍在沒有主力戰艦的情況下,最致命的缺點就在於無法阻止日軍援兵。

日軍在這個時期兵力也不足用,但是日軍可以大肆擴軍。而日軍兵力即便是再緊張,增援三四個師團並不算是難以做到的。

反觀海抗軍雖然在這個時期,陸軍算是空前強大。但是總兵力尚不足四萬,蘇青雖然在緬甸湊了不少新兵交給美軍代為訓練,但是一時半會兒根本無法派上用場。海抗軍即便是全力增援唐港,也不過是能抽調三萬兵力。

從這個角度看,海抗軍的戰爭潛力遠不如日軍,和鬼子耗不起曠日持久的激戰。而且,海抗軍如果賭上全部三萬多陸軍力量,那就是一錘子買賣。說日本鬼子喜歡賭國運,海抗軍要是三萬多陸軍兵力全部投放錫蘭,豈不是也是五十步笑百步,賭上了海唐國運?

還有一點,也至關重要,那就是彈藥的供應。海抗軍在前期作戰中,傷亡比例一直遠遠小於日軍,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火力強於日軍數倍,當然消耗量也是日軍的幾倍。海抗軍本來算得上充足的彈藥儲備,打到這個階段,已經有些後繼乏力。要知道,海抗軍相當多的炮彈都缺少製造能力。像150MM,152MM榴彈,穿甲彈,幾乎全是消耗庫存。

李廣著手準備炮彈生產,時間不能算短了,但是炮彈的生產,尤其是高爆榴彈和穿甲彈的生產在工業上其實一點都不簡單。如果簡單的話,蔣委員長也不至於大口徑榴彈全部依靠進口了。

在國際上,榴彈的價格大約摺合兩千美金一噸,迫擊炮炮彈價格大約摺合一千五百美金一噸。在長期的生產摸索中,海唐下屬的炮彈工廠,商人們寧可把迫擊炮炮彈的價格壓到利潤微薄的一千美金一噸的水平,也不願意生產製造難度高,材料難以購買的榴彈和穿甲彈。

身管火炮的炮彈在炮彈出膛之前,要承受數千倍加速度的火藥推力,還要能夠承受每秒數千轉的轉速。如果材料不是合金鋼,根本無法承受如此惡劣的工作狀況。難度更高的是工藝要求,炮彈彈頭還需要複雜的預破片工藝。

而迫擊炮炮彈,和身管火炮的炮彈工作環境不同。只需要購買普通的熟鐵,簡單的熔鍊成灰鐵就可以鑄造。機加工難度也極低,各種工藝要求比起榴彈低的太多。

說到底,還是海唐國工業幾乎沒有基礎造成的。但是這一切都不是李廣這個穿越人士所能解決的,就好像李廣能夠設計相當多的超時代產品,但是卻不具備製造能力。很多看似簡單的現代工業產品,都需要材料技術的整體升級才可以做到。

---------

海抗軍面臨的困難重重,但是無論國際政治還是海抗軍官兵都要求打下去。

相對於大國,海唐現在沒有什麼戰爭潛力,更沒有什麼經濟潛力。在美國和英國的政客眼中,海唐國對戰爭的作用遠不如華軍,甚至不如已經投降的法國。

海抗軍由於切入點比較恰當,有相當的海軍力量,這才成為世界戰場上的一股能夠吸引一點注意力的力量。否則的話,僅僅五萬人的一支軍隊,英美兩國真的不會正眼相看的。

要想在世界大潮中佔據一席之地,海抗軍必須展現自己對世界的貢獻。

或許滑頭一點,可以減少傷亡,減少付出。撤軍,海唐國目前完全能夠做到,但那絕對不是大智慧。那樣一來,海唐在國際社會中好不容易樹立的形象就會失分。

要想從戰後的利益中分一杯羹,海唐國必須有所付出。分一杯羹,不僅要求自身有足夠的實力,也需要戰功戰績做註腳。尤其是在戰後的“分贓”方面,戰績輝煌話語權自然就高。

而錫蘭戰場,這個關乎世界戰略的節點,這就是海唐國的舞臺。甚至對於海唐國來說,能夠獨自承擔錫蘭的戰事,獨立在這個世界戰爭的節點上發揮作用,對於海唐的形象建設來說甚至算的上一次機會。畢竟,在世界戰場上,如此之大規模的戰爭中,海抗軍如此至少的兵力,種種形式之下,卻成為左右印度洋的一股力量,真的算是幸運。比起某些戰場上動輒數十萬大軍還要吸引世界關注的目光。

最近海唐國的外交方面,有所進展,其實也與此有關。蘇聯已經和海唐正式建交。英國雖然沒有正式承認海唐國對大唐島的合法擁有,但是卻在武器彈藥的供應上作出不少讓步。海抗軍急缺的一千磅對艦航空穿甲彈,大英帝國一次性提供了五百枚,水雷也提供了足足五百顆。除此之外,一萬支美製M1步槍,大量的子彈再次送到了大唐島。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在這個時期,不僅蘇聯方面經濟狀況窘迫,英國人也比歷史上狀況更加窘迫。要知道,大西洋上每天都有被德國潛艇擊沉的商船,消耗的都是英國的國力,消耗的都是美國的產能。

海唐國和英國之間的外交談判正在進行,守住錫蘭對於海唐國來說也是最重要的一個談判籌碼。

戰後,海唐國和法國幾乎不可能避免一戰。對於海唐的長期戰略來說,雖然不大可能把英國人拉入海唐陣營,但是英國人能保持中立,已經是海唐的巨大勝利。現在,就是海唐國和英國談判的關鍵時期,因此海抗軍不能撤離唐港。

從海唐國自身的發展來說,錫蘭一戰也勢在必行。且不說控制錫蘭的經濟利益,要想樹立海抗軍在日軍面前完全的心理強勢,也就是任何時候對日軍都有必勝信心,那麼就必須打贏這一仗。

沒有將領願意在逆境之下作戰,但是沒有在逆境中死戰的軍隊絕對算不得一支無敵的軍隊。逆境亮劍,這是海抗軍的信條。

海抗軍是什麼軍隊?海抗軍建軍最基礎的宗旨就是抗日。

建軍幾年來,海抗軍海軍每天都在和日軍作戰。但是陸軍僅僅在海南島和緬甸有對日小規模作戰。全軍上下都憋著一口氣要和日本鬼子見個高低。現在日本鬼子就在當面,要弟兄們撤退,海抗軍官兵也不會答應的。

君不見,唐港海抗軍士氣正旺,全軍上下一心殺敵。在唐港作戰,海抗軍士氣和在索馬利亞作戰完全不同。甚至比海抗軍在大唐島作戰謀求立國,那時的士氣還要高昂。

----------

內外因素交織,使得海抗軍不得不戰,而且還得迅速解決錫蘭日軍。這也是現在海抗軍主動放棄卡特勒山陣地,誘敵深入的原因所在。(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本站)訂閱,打賞,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