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海上長城最新章節列表 > 398 工商部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398 工商部

一九四二年,對於海唐國來說是個堪稱里程碑的年份。(/吞噬小說網 www.tsxsw.com)在此之前,海唐國雖然有幾片勉強稱得上國土的島嶼,但是在安全上幾乎沒有什麼保障,根本當不得基業。因此李廣一直在做一些短平快的投資。

但是在完全拿下馬達加斯加之後,李廣的這個思路已經開始轉變。其實有些轉變並不算是李廣的思路,而是民間的工商業在主導。深究其中的道理,自然是經濟規律在起作用。

比如,海唐國民間工商業產值和貿易額最大的行業--迫擊炮和迫擊炮炮彈。

迫擊炮本身的主要部件仍然是“國有企業”海抗軍的原有炮廠生產主要部件-比如炮管。而從民間企業訂購某些不很重要,生產難度不高的部件,比如底座。然後再從美國訂購某些技術含量高一些的比如炮鏡等零件,然後由著國營企業加以組裝。

非常類似二十一世紀,中國某種工業模式--龍頭企業加上一系列的小企業,然後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這種工業模式,極大的減少了政府的投資,卻又使得產能提高到非常理想的狀態,而造價壓低到極致。

四二年,迫擊炮的產能還不算很大,但是預計中四三年,各種迫擊炮的產能將會達到兩千門以上,甚至有可能達到四千門。

由於海唐國的迫擊炮價格低廉,質量又相對不錯,銷售情況和銷售前景倒是相當不錯。

和海唐國關係最密切的烏拉圭,一次性就訂購了四百多門迫擊炮。而秘魯和玻利維亞,幾乎把海抗軍所有的老式迫擊炮全部清空。

除此之外,蘇聯現在正處於武器嚴重缺乏的階段,一次性的訂購了一千多門各種迫擊炮。而英國現在也開始接受海唐國的迫擊炮。

美國對蘇聯和英國的軍事援助,大多是以武器彈藥物資的方式摺合成美金的。海唐國購買美國物資夠多了,深知美國的武器最大的一個特點--貴。有的武器價格,甚至比戰前翻倍。

英國和蘇聯自然也知道美國的軍事物資作價高的驚人,故此在和美國的協商過程中也得到相當部分的現金,然後自己購買合適的武器。而關於迫擊炮的資金就自然而然的流向了海唐國。

其核心原因只有一點--便宜。

雖然李廣知道,戰後美國對蘇聯和英國的軍事援助資金幾乎都沒有要回來,但是英國蘇聯現在可是不清楚的。也正因為如此,海唐國在這款技術含量稍低的武器上,竟然銷售量與日俱增。

對於海唐國來說,迫擊炮的生產,原料大多是從蘇聯得到的炮鋼,美國得到的一些零部件,技術含量又不高。賣的價格也低,說實在的也賺不了多少錢。

但是,想想中國的改革開放,不就是生產的低端產品嗎?海唐國雖然現在只能生產低端產品,而且還算不得上能完全自主的生產。但是,只要有了年產數千門的規模,李廣相信,用不了多長時間,海唐國生產迫擊炮的產業鏈就會完善。低端產品的競爭,或許利潤不高,但是對於海唐國這樣一個白紙一般的國家來說,卻是健全工業體系的一大步。

---

迫擊炮是國營加民營的模式。而迫擊炮炮彈就是完全的民營模式了。

從原料到生產以至於銷售,幾乎全是依靠的民營企業。這是海唐國目前最大的一個工業產業,而且其中最令人稱道的是,這個產業的產業鏈竟然在短短的兩三年時間裡達到了完善。

迫擊炮炮彈在所有的炮彈中算是最簡單的了,但是一枚迫擊炮的零件也有幾十個,生產工藝也有相當要求,倒不是一點技術含量沒有。

現在海參崴周圍,有著為迫擊炮炮彈配套的工廠至少五六百家。

這些工廠或者說作坊,有的規模大一些,有的規模小一些。大的一家有三兩百工人,小的只有三兩個人。

許多工廠只生產一個零件,或者是進行一道機加工程式。這些大大小小的工廠積聚在一起,頗有點八十年代中國改革開放後出現的專業鄉鎮。

工廠的人員素質不一,裝置不一。有的機床依靠電動,有的機床乾脆就是人力。

但是不容小覷的一點是,這些工廠積聚了上千臺各種各樣的機床,從價值只有幾美元的鑽床,到價值三百美元的車床,林林總總,琳琅滿目。

有的工廠只生產一種型號的彈簧,有的工廠生產撞針。甚至還有能生產滾珠的廠家。

規模大一點的廠家,大多數是從事焦炭的生產或者鑄造彈體。

龍頭企業也有那麼兩三家,主要從事灌裝炸藥和彈體組裝。由於分工的細化,加上海唐國的勞動力低廉,迫擊炮炮彈的生產成本急速下降。目前生產成本已經降到了大約九百美金一噸。

在李廣看來,這完全就是中國改革開放之後的專業鄉鎮模式。中國在二十一世紀產品能在世界上大行其道,極富競爭力,與這種專業鄉鎮或者縣域經濟有著直接關係,這種模式大大的降低了產品的價格。

-------------------

如果說,這些企業的沒有科研能力,倒也不是那麼絕對。山寨也是需要一些研發能力的。迫擊炮炮彈產業,在四二年最大的一項突破,就是新開發了一種跳雷。

這款跳雷是商人們根據德國跳雷仿製的。至於樣品從何而來,完全是商人們的努力,與政府和軍方一點關係都沒有。

這種一公斤重量的灰鐵防步兵跳雷,價格正好四十唐元,摺合美金為一美元。對外銷售的價格卻達到兩美金甚至三美金,利潤相當豐厚。

這款跳雷實在兇殘,採用觸發和絆弦兩種引信,爆炸時如同二踢腳一般的蹦起數米,在空中爆炸,崩裂出數百個鋼蒺藜,殺傷半徑三十米。

商人們對於商機的把握絕對不是政府所能比擬的,他們敏銳的發現,這款武器的錢景。而其生產難度,甚至比迫擊炮炮彈還要低,於是就立刻開始投入生產。

現在這款跳雷已經開始向國內銷售,而海抗軍自身也開始裝備。

---------------

迫擊炮炮彈的產業鏈條中雖然缺乏科研能力。但是海抗軍的幾個核心軍工企業卻是不缺乏科研能力的。在軍民攜手的情況下,海唐國的迫擊炮產業最近有了一項突破性產品。

裝備空爆引信的航空炸彈。這種炸彈對艦艇的損傷有限,但是對於地面裸露目標的殺傷力極其強大。目前已經有一百公斤和兩百五十公斤,五百公斤等三個品種。

本來灰鐵彈體的的航空炸彈威力不能和美國英國的鋼製航空炸彈相比,但是有了空爆引信,對地面裸露目標的殺傷力反倒更上一個層次。

在這一項上,海唐國算的上是領先世界。

所謂空爆引信,就是指炸彈在撞向地面前,使得炸彈在空中爆炸。在四二年,還沒有哪個國家生產出來這種炸彈,或者說生產出來了尚未投入戰場。

這種引信實際上是海唐國核心的一項軍事科研項目的成功。李廣早在幾年前就開始投資研製高炮炮彈的近炸引信。早在七月份,這項科研項目有了進展,但是需要實地的測試。在測試中,技術人員發現,該技術的原理和製造都沒有多少問題。但是卻難以投入實用。

海唐研發的近炸引信和美國的同類產品--著名的VT近炸引信原理其實是一模一樣。二次大戰中使用的VT信管,主要結構是使用彈殼為天線。信管內藏真空管無線電波發射器,通電後向外放出180至220兆赫的無線電。當彈體接近反射物體時,部份電波被反射。隨著炮彈與目標距離減少,多普勒效應使反射電波在發射器的電流內造成200-800赫的低頻訊號。這訊號經過過濾及放大。當訊號強度超過一定限度時,便進行起爆。

原理應該說算不得很高深,但是製造起來可就難度太高了:整個裝置要抵受火炮射擊時超過20,000倍地球重力的加速,與及每秒500轉的自旋,同時還必須小得可以安放在炮彈的彈頭之內。

海唐國根本就沒有製造高階電子管的能力,而且也不可能短時間達到這種製造能力,而VT信管在美國的保密等級極高,海唐國也不可能買到有關的電子元件。

從這個方面看來,李廣的這項科研投資算是失敗了。不過科研人員們不甘心,稍稍轉換了一下思路,於是把這種近炸引信稍加改裝用到了航空炸彈上。航空炸彈工作環境自然是比炮彈要好的多,不用承受超大的加速度,也不用承受高速的旋轉,體積要求也不那麼苛刻。

因此,這項技術竟然在很短時間內就取得了進展。事實證明,採用VT信管,竟然比起普通的航空炸彈風扇保險加上機械延時信管造價還要低。而空爆時對地面目標的殺傷效果反倒更好。

而採用灰鐵彈體,使得這款航空炸彈的造價極為低廉,甚至不比迫擊炮炮彈的造價高多少。

不過戰爭經濟學倒不是說,便宜的就好。因為這款炸彈的綜合性能還是難以和美國的航空炸彈相比,用途也有侷限。如果算上轉運費用和飛機作戰消耗,和美國的航空炸彈相比並不算有多少優勢。但是對於海抗軍來說,卻是解決了一個大問題,至少在很多戰場上都可以滿足需要,解決了海抗軍完全依賴美國或者英國航空炸彈的弊端。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

迫擊炮炮彈能夠成為海唐國最大的軍工專案。也是有著多方面的有利條件的。

除了技術難度要求不高,海唐國也有自己的資源優勢。

人力資源就不用說了,有著比任何一個國家都要便宜的人工。

礦產資源方面,大唐島有著豐富的優質煤礦,當初法國殖民者有成熟的礦井和裝置。因此,海唐國政府發改委在控制了煤礦之後,立刻就開始了採煤。

這些煤炭除了用於電廠和民用,最大的用途卻是用來煉焦炭。這些焦炭廠的規模都不大,技術也有的先進,有的落後。但是焦炭不僅滿足了自身需要(主要是迫擊炮炮彈),商人們還發現了商機所在,英國和澳大利亞方面有多少要多少,根本就不愁銷售。

雖然,這些錢在李廣看來賺的很不值。出賣資源,也汙染環境。但是,對於新立的海唐國來說,每一筆外匯收入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焦炭行業在海唐國現在發展極快。

作為迫擊炮炮彈的主材料--鐵。海唐國是無法生產的,但是袁子在澳大利亞的工廠僅僅能鍊鐵。恰好又滿足了海唐國對鐵的需求。

袁子管理的那個工廠本來主要的目的是掩護海唐採鈾礦。在商人們一再追加資金之後,規模已經相當的大,在澳大利亞都算的上一家小有名氣的鐵廠了。現在鍊鐵的產能夠大,足足可以年產兩三萬噸的生鐵。

至於火藥,海唐國可以自己生產,而炸藥可以從秘魯和玻利維亞購買。

對於這一切,李廣除了讚歎,還是讚歎。商人的智慧是無窮的,他們根據自身條件找到了最適合海唐國的軍工產品。

除了這些工業專案,海唐國另一項大規模產業--食品工業現在發展的也相當好。其生產的難度一點都不高,但是對海唐國的政府還有商人們帶來的利潤卻也不少。最近,除了原有的魚肉壓縮餅乾,出口食品的品種也有了增加。比如接收法國殖民者的葡萄種植園,作坊,生產出來的一些葡萄酒。

海唐國的經濟單薄,結構也比較畸形,產品幾乎全是向外出口的。而商人們的銷售模式過於靈活,有時候一門兩門迫擊炮也會出售,非洲的某些部落和中東的部落採購量大多都是相當零散。有些銷售,不免與海唐國的外交形成牴觸,因此非常有必要有一個部門對此進行協調和管理,於是工商部成立。

工商部部長毫無疑問的是蘇茂德擔當。蘇茂德的角色要是在李廣看來,屁股絕對不是坐在政府一方。他本身是工農商聯合會會長,代表著工商界的利益。

不過,蘇茂德擔任工商部部長,倒是眾望所歸。不僅僅是蘇茂德在商人群體中影響巨大,自身也家財豐厚。更誇張的是,蘇紫紫可是當之無愧的海唐第一富婆,她從凝固汽油彈上賺到的錢比起所有的工商業商人們都不少。蘇紫紫和李廣的關係,大家也都明白,孩子都有了,而且還是兩個。所以蘇茂德擔任這個職務,連袁曄總理也說不出個不來。

為海唐國創造巨大收益的工商部,在海唐政府中也因此排名第三。(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本站)訂閱,打賞,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