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海上長城最新章節列表 > 461 換旗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461 換旗

十月底。WWW.tsxsw.COM

李廣在海參崴港口迎接了回本土述職的陸軍第三縱隊司令蘇青,以及新近正式加入海抗軍的徐戰。

李廣和徐戰自從三七年之後,就再也沒有見過。中間雖然有不斷的人員和資金往來,但是當徐戰站在他的眼前,仍然有些不敢相信。

六年不見,徐戰從一個年輕朝氣的熱血青年,變成了一個鬍子拉碴,身體乾瘦的中年軍人。李廣記得,徐戰和自己算是同齡,只有三十二歲。但是眼前的徐戰,說是有四十歲也沒有問題。

徐戰的妻子面容嬌俏,但是卻斷了一條手臂,這條手臂是在和鬼子的戰鬥中受了並不算重的傷,後來卻不得不截肢。這個堅強的女人,只用一條胳膊抱著一歲多的女兒,旁邊一個三四歲的小男孩扯著她的衣角。

兩個小孩,大的和蘇青的幾個孩子差不多,小的和李廣的一雙兒女近似,小臉上一雙大眼,都明顯的營養不良。

這就是李廣見到的徐戰一家四口,在戰火中熬煉數年的中國-軍民,這是支撐中華的脊樑。

面對這樣的鐵骨軍人,李廣以及岸上的官兵莊重的行了個軍禮。

接風晚宴上,徐戰談起國內作戰的情形,嚎啕大哭。有時,一場戰鬥下來,陣亡將士和鬼子數量差不多。但是幾倍於陣亡數量的傷員們卻在幾個月時間裡因為缺醫少藥,陸續死亡。

“救不得啊。救不得……我無能。”壯士有淚不輕彈,徐戰的嚎啕聲,撕心裂肺。這豈是軍人的無能,而是國家有病。

徐戰這樣的雜牌部隊,有海抗軍的不斷資助。情況就已經如此惡劣。其他雜牌部隊的境況可想而知。據徐戰講,他接觸過工農黨的組織,某次會面,對方的高官竟然是躺著和徐戰進行會談的。不是不尊重,而是餓的渾身無力。

工農黨能在如此惡劣的情況下堅持,已經是殊為不易,至於期盼他們能發動幾次規模戰役,純粹是憤青思維。李廣對於這樣一支極有前途的武裝,充滿敬意。雖然他早已決定不參與。

徐戰的部隊一直被視為海抗軍的編外力量,此次正式加入。李廣授予其海抗軍第二支隊支隊(旅級)司令的職務。軍銜上校。他的部隊在緬甸已經做了整合,一萬六千兵力被去蕪存菁,縮編為兩個山地步兵團。其餘人員全部運到大唐島安置。自此海抗軍(要改名唐軍了)陸軍正規部隊正式擴充為二十二個團。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樣一來,海唐陸軍就擁有了三個縱隊(師級)。第一縱隊司令鮑剛。第二縱隊司令楊威武。第三縱隊司令蘇青。縱隊司令部為團級編制。

兩個支隊(旅級)。第一支隊司令佘勁松,第二支隊司令徐戰。支隊司令部為營級編制。

這就是後世聞名的唐軍著名的陸軍五虎將。

蘇青和徐戰並沒有在大唐島過多的停留。他們兩人還要迅速趕回戰火連天的緬甸密支那。

海抗軍在緬甸北部的兵力僅僅有一個縱隊司令部,一個支隊司令部。兩個山地團。總共不過一萬三千兵力。用得著放上一個縱隊司令一個支隊司令嗎?

用的著,事關唐軍的下一步戰略,這樣的安排幾乎是最合理的部署。

-------

蘇青和徐戰返回戰場之前,參加了一場改旗換裝典禮。

海唐國已經得到中美英蘇的承認,自此成為一個du li國家。本來這時候,辦一場開國典禮。已經算條件成熟了。但是無論是不是愛面子,像這種事關國民榮耀,事關國家凝聚力的典禮,必須有相當的聲勢。形勢和內容都很重要。既然形勢和內容都重要。那麼開支肯定是少不了的。

李廣和袁總理取得了共識,都認為條件不成熟,把有限的資金用在這場儀式上不合適。把這場儀式推遲到ri本投降之後,才更能凸顯海唐國的武功。

但是,軍隊已經不適合再使用海外抗ri軍的名號了。尤其是海抗軍使用的軍旗仍然是華軍的旗幟。這一點就更加不合適了,不僅海唐國沒有了這個資格,華軍方面如果提出抗議,也不為美。

事實上,蔣委員長可是真的委婉表示了某種想法。因為,海抗軍一直不換旗,就說明海抗軍有染指中國內地,爭霸天下的意圖。這東西,很招蔣委員長的忌諱的。海唐國在得到英美承認之後,蔣委員長立刻通電祝賀,足以說明他的心思。法理上,海抗軍現在如無中國zhèng fu的許可邀請,已經不能再踏上中國的土地。

徐戰的部隊能輕易的被海抗軍正式接納,其實也是蔣委員長在背後推動。他是真的不希望有一支海唐國資助的軍隊在內陸的,更不支援海唐國在國內佔據一塊地盤。

削除蔣委員長的顧慮很重要,海唐國還指望國-民-政-府幫忙移民的,不能搞壞了關係。不僅如此,在抗ri大義面前,還要攜手合作,其實是海唐國給予委員長以幫助。

在為海抗軍取名時,有過不少爭論,諸如革命軍,國防軍不一而足。爭辯到最後,歷史教授古之兌老先生道:“按照唐時的軍制,軍名的字首都是區域xing或者功能xing標示,但是總稱只有“唐”。而現代軍隊的字首則是標示了軍隊的政治xing質或者任務。我海唐國,應該復古,以“海唐”為軍號。”

李廣想來,好像是不標註政治xing質,更符合他的心意(至於為什麼,大家猜。),於是海抗軍正式更名為海唐軍,簡稱唐軍。

軍裝,李廣可是花了很多心思的。後世那支解放軍,從建立到二十一世紀換裝多次,雖然是經濟條件限制,但是換裝太頻繁,實在算不得什麼好事。

不過換到最後,那套07式軍裝。李廣覺得還是感情最深,於是幾乎是毫不猶豫盜版。只是軍帽的帽徽是一個唐字徽章,採用了藍底黃字的橢圓形樣式。對於這樣的盜版,李廣只有說聲抱歉,現在人才缺乏,兼顧實用加美觀,又符合國人體型這樣高要求的服裝設計師太難找。

威武的軍裝,對於海唐軍將士,是一種由外到內的提升,霎時間。全軍面貌為之一變。

海唐軍軍旗,李廣乾脆省事,最主要的是他不希望出現海陸空三軍之間有什麼小集體觀念,搞得和德軍,ri軍。美軍那樣陸軍海軍不和。於是海陸空三軍如一,以海藍為底。中間一個金黃的正楷“唐”字。

國旗。則是盜版二十一世紀歐盟的旗幟。海藍為底,中間一圈金sè五角星,不同的是在正中間仍然是一個金黃sè的正楷“唐”字。其中金sè五角星的數量,則是根據海唐國所轄的大行政區或者聯邦國數量而定,現在暫定五顆。

以字為國旗的圖騰,在世界上雖不是獨創。但是也極為少見的。多年以後,要論漢字在世界上識別率最高的字,就是唐字了。

一個“唐”字,盡顯風流。這是屬於海唐國人的自豪。

十一月一ri。

當唐字軍旗迎風飄揚,李廣心中尚有矛盾,沒有辦法不矛盾。雖然他一直興致沖沖,野心勃勃,一直以為中華拓展生存空間為理想。但是在真正的揚起國旗,揚起軍旗時,內心中的糾結卻是難以排解。

這是標誌著和母國分開,還是一個國家的新生?要分開多久?是守望相助還是形同路人?

永遠血脈相連,這裡也是中華。

鬱郁中,李廣心底中爆出一聲大吼“海唐威武。”

這是幼兒離開母親懷抱,蹣跚邁出第一步的宣言。

李廣連喊數十聲,三軍將士狂吼數十遍,如驚濤滾雷,傳遍世界。

----------

海唐軍,不過大家都喜歡其簡稱唐軍。李廣對唐軍的現狀是相當滿意的。

海唐國的軍隊建設在四三年發生了一些變化,陸軍主力部隊的兵力並無多少變化。但是經過長期的訓練,戰鬥力和四二年已經不可同ri而語。

在四二年,唐軍雖說也是達到了二十個團的編制,但是能拉出去打硬仗的不過十個團左右。但是在四三年年底,二十二個團的陸軍編制,全部能承擔高強度作戰任務。

而最大的變化卻是海唐國的預備役制度。

海唐國搞生產的人力缺乏,加之開支也不寬裕,唐軍在四三年並沒有徵調更多的新兵參加訓練,而是換了一種方式--名曰府兵制。

但是實際上海唐國的府兵制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古代的府兵制,而是一種民兵預備役制度。

唐朝的府兵制,最重要的特點是兵農合一。府兵平時為耕種土地的農民,農隙訓練,戰時從軍打仗,府兵參戰武器和馬匹自備。

而海唐國由於情況特殊,李廣目光遠大,或者說不自信,擔心未來大唐島周邊的葛摩,馬約特,模里西斯,留尼汪,塞席爾等地由於土著眾多,在未來被某些勢力鼓動搞du li。而一個正常的國家不可能常備太多的軍隊,再者了如果出現武力鎮壓,會給外部勢力以口舌,李廣雖然不懼,但是影響國家的形象也不好的。

為了徹底消除這種隱患,海唐國乾脆在這一年時間裡把這些島嶼上的土著一個不留,全部遷移到了大唐島上,反正海唐國現在嚴重缺乏勞動力。把這些人轉移到大唐島,李廣根本不擔心他們能泛起什麼浪花。

而這些島嶼上,土著被移走後留下的空白則是以海唐國移民中素質較好的青壯頂替。這些數量達到二十萬的新移民們,務農或者捕魚的同時,也展開軍事訓練,zhèng fu減免部分稅收,自此成為海唐軍的預備役。同時也是海唐國國防重要的補充力量。

府兵戰鬥力當然不能和正規軍相比,但如果沒有這麼多府兵,海唐軍就那麼二十二個團,僅僅控制本土,控制周邊,就要佔用大量的兵力,根本就分不出兵力作戰。而這些府兵編制的預備役,由於數量龐大,中間也有不少非常適合參軍的青壯,隨時可以抽調人力補充主力部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