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山溝中的軍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七四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四)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七四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四)

與中條山要與大部隊會合的日軍相比,被八路軍、新四軍攻擊的日軍要悲慘得多。對日軍來說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左全的新作戰計劃。

時間往回走一點,回到六月十九日的晚上。

“那你想怎麼改?”朱得宗和彭德海兩人同時問道。

“兩位老總,我們暫且不提怎麼更改作戰計劃,先說說目前我軍與華北日軍的各自優勢、劣勢,然後再談制定新的作戰計劃。”

“那好。既然如此,那麼你就來說說。”

“那我就先說了,說得不對的地方還請指正。”左權吸了口氣,慢慢說道:“我先說說我軍的優勢和劣勢。單從兵力數量、質量上來說,我軍與華北日軍相比相差甚大。華北日軍的哪怕普通一兵都是在國內經受過嚴格訓練才被送上戰場的,只要打上幾場就是真真正正的老兵了。而我軍的士兵絕大多數都是剛放下鋤頭的農民,他們的戰鬥力想要形成,沒有一年半載是辦不到的。都說當兵吃糧,日軍士兵雖說不是每天都大魚大肉吃著,但總能見到葷腥,最不濟也有大米白麵吃。而我軍士兵就慘了,每天能吃到窩窩頭都不錯了,更別說什麼葷腥了。個別部隊甚至要每隔三個月才見到一次葷腥,而且數量還極少,根本滿足不了需求。由此帶來的後果就是日軍士兵在技戰術、體力上要遠強於我軍士兵。我知道這樣說有失事實,我軍中還是有些士兵要強於日軍的。但這些士兵的數量還是太少了,不能形成規模優勢。說完了吃的再來說說武器裝備。日軍的武器裝備在下面的部隊很受歡迎,每只部隊都渴望全軍都是全套日式裝備。那三八式步槍無論是射擊精度還是射程都要強於我軍的漢陽造、中正式等老式步槍,唯一的缺點就是殺傷力不大。但這沒關係,打到關鍵地方還是能夠打死人的。那歪把子輕機槍雖說有這樣那樣的毛病,但子彈總能和三八式步槍的子彈通用。不像我軍的捷克式輕機槍,雖說子彈口徑也是七點九二毫米,但卻不能和同是使用七點九二毫米口徑子彈的漢陽造步槍通用子彈。原因在於漢陽造步槍使用的子彈全長為八點二五五釐米,捷克式輕機槍所用子彈全長為五點七釐米,和中正式步槍所用子彈一模一樣。有的時候為了保障機槍子彈的使用,戰士們手中中正式步槍的子彈被壓低到了極點。在戰場上還發生過為了保證機槍火力的持續,使用中正式步槍的戰士將自己手中絕大部分甚至全部子彈全都給了機槍手的情況。更讓人感到擔心的是臨戰時每人手中子彈數量通常都不會超過五十發,有時甚至只有十發。而日軍就富得流油了,一般來說出擊的時候不但每人隨身攜帶一百二十發子彈(注一),還攜帶數箱子彈箱,每箱子彈箱重三十公斤,一千三百發子彈(注二)。要是彈藥不足還可以讓後方隨時運來,根本就不擔心彈藥不足的問題。我軍是打一發少一發,補充極其困難。歪把子輕機槍雖然沒有日本的九六式輕機槍(捷克式輕機槍的日本版)好,但對缺少輕機槍的我軍來說是不可多得的好東西。至於擲彈筒、迫擊炮、山野炮之類的重火力,也是我軍夢寐以求的東西。但好東西也要用得起才行呀,我軍手上的各種火炮也面臨著彈藥短缺的困境,往往開不了幾炮炮彈就沒了。但是我們也有日軍比不了的優勢。日軍在華北雖然擁兵幾十萬,但相對於廣大的華北大地來說這幾十萬兵力還真不夠分的。因此日軍只能將絕大部分部隊放在具有重要意義的地方,至於那些山村日軍是鞭長莫及,由此帶來的後果就是我軍能在山裡生存下來,同時依託山區崎嶇的地形與日軍展開鬥爭。當然了日軍也不得不倚重那些戰鬥力低下的偽軍,讓他們監視我軍的動向。可那些偽軍實在是太菜了,欺負老百姓還行,讓他們與我軍正面血戰,逃得一個比一個快。我們完全可以柿子揀軟的捏,透過打擊偽軍獲得我們急需的武器彈藥,然後用這些彈藥去對付鬼子。目前鬼子正慌於逃命,說他們成了驚弓之鳥或許言過其實,但說他們無心念戰絕對妥妥的。從他們主動放棄大量的輜重加速撤退就可以看得出來。我們完全可以派遣部隊在日軍撤退的必經之路上設下埋伏,根據實際情況我們不一定要全殲被包圍的日軍,哪怕只殲滅一小部分也是好的,畢竟困獸猶鬥呀。要是因此造成太大傷亡就不好了……”左全慢慢述說著。

左全說完,朱得宗和彭德海兩人都深以為然。從當前的局勢來說,伏擊日軍的撤退部隊有三方面好處。其一鍛鍊了部隊的戰鬥力。伏擊作戰只要不出什麼意外,總能將被包圍的敵人全殲或者殲滅大部。讓更多的部隊獲得實戰經驗,總比讓他們在還沒獲得實戰經驗前與日軍影拼好。其二獲得了日後作戰所需的各種物資。八路軍的物資補給有三個來源:一是國民政府撥付的物資,自從退到陝西後國民政府自己都缺物資,當然沒多少給八路軍了,因此這一條來源名存實亡;二是繳獲自日軍和偽軍的作戰物資,這是八路軍獲取物資的主要來源;三是自產,八路軍深知後勤補給的重要性,因此在華北的根據地裡修建了幾個兵工廠,起初這幾個兵工廠只能修理受損槍械、復裝子彈,到了一九三八年年初,這幾個兵工廠已經能夠生產槍械,復裝七十五毫米口徑的山炮、野炮炮彈,生產八十二毫米及其以下口徑的迫擊炮炮彈。只是產量還比較少而已,遠不能滿足部隊需要。其三消滅了日軍,擴大了八路軍、工農黨在民眾中的影響力。八路軍這次發起大規模破襲戰的目的不就是為了擴大了八路軍、工農黨在民眾中的影響力嗎?要是這點目的都不能達到,那還不如不打。

“如果我們對日軍主動撤退的部隊進行伏擊,我們的兵力足夠嗎?能保證每次伏擊都能獲勝嗎?”朱得宗雖然有些心動,但還是不放心呀。

“說實話,我無法保證,因為主動撤退的日軍實在是太多了。要是我們對每支撤退的日軍都進行伏擊,無疑分散了兵力,反而不能做到全殲被伏擊的日軍。”左全說的可是真心話。伏擊戰本來就是集中優勢兵力、兵器打擊兵少、兵器也少的敵人(相對於伏擊方來說),八路軍哪次伏擊日軍不是這樣做的,真要是伏擊每支撤退的日軍那才叫得不償失,即使左權自己都無法說服自己這樣做。因為他知道這是對八路軍將士極不負責任的做法。

“我認為左全同志說的沒錯,就當前的情況來說我們不可能將撤退的日軍全都透過伏擊的方式留下來。我們能做的最好是能夠透過伏擊的方式留下一部分日軍,特別是攜帶著大量物資的日軍。我們這次發動破襲戰的一個目的是打破日軍對根據地的圍困,一個目的是獲取日後作戰的物資。前者我們還沒有實現,那些工事、據點什麼的全都是死物,我們今天拆了,日軍明天一來就又恢復了。那些日軍的有生力量才是我們打擊的重點,只要這些有生力量沒被消滅,日軍的圍困還是會再次出現的。後者我們雖然實現了一部分,但這些都是日軍主動放棄的。那些放棄的都很多,更不要說那些沒被放棄的了。而且根據下面部隊反饋的情報,我軍攻城用的炮彈和炸藥消耗遠高於預期。子彈數量的消耗雖然較預期的少很多,但真的打起來肯定會直線上升。總不能讓部隊今天有彈藥打,明天就沒彈藥打了吧。”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彭總說的對呀。我軍本來就不富裕,這次發動破襲戰可以說是將老本都拿出來了。要是支出比收穫還小,那還打個球。”朱得宗這是深有感觸呀。

自從加入工農黨以來,朱得宗可以說是見證了工農黨武裝力量從無到有,慢慢發展壯大的經歷。以前在江南赤區的時候,赤軍就是憑藉這地形,集中優勢兵力兵器打擊孤軍深入的敵軍才獲得了一次次勝利。每次大勝利,赤軍在人數、部隊戰鬥力、所佔地盤上都會增加許多。更重要的是赤軍根本生產不了的彈藥得到了機大的補充,不然赤軍就要發動人海戰術,進行衝鋒了。但話又說回來了,每次伏擊都是槍炮打一陣後士兵就衝下去與敵軍展開白刃戰。這都是為了保證能夠繳獲足夠多的武器彈藥,同時節省本就不多的彈藥。誰知道下次大戰會發生在什麼時候,彈藥又夠不夠。當時自己認為赤軍會迎來大發展,可從蘇聯回來的王名卻將欣欣向榮的未來變成了萎靡不振的未來。一九三四年肅/反運動雖說清除了工農黨和赤軍內部的一批叛徒,但更多的同志卻含冤而死。王名走後他的繼任者博谷更是堅持王名的做法。第五次反圍剿的時候,根本不知道如何用兵的博谷將赤軍全軍的指揮權交給了完全不根據赤軍實際情況作戰的李德,由此赤軍打了大敗仗,不得不從江南的赤區轉移北上。當時赤軍轉移時連基本的糧食都缺少,更不要說彈藥了。而且連明確的進軍目標都沒有,簡直就是瞎子在到處亂撞。後來知道賀龍、任弼時率領的赤二、六軍團在湘北活動,中/央赤軍由此改變了方向北上與二、六軍團會合。知道中/央赤軍意圖的姜分在北上路線上設下了四道封鎖線,前三道封鎖線被突破後,中/央赤軍向第四道封鎖線——湘江衝去。湘江血戰後中/央赤軍人數由八萬人銳減到三萬人。姜分看著中/央赤軍居然逃出昇天了(順便說一句,中/央赤軍逃出生天還要感謝東國黨內部的不和,不然中/央赤軍就真的要在湘江邊上成為歷史了),姜分一方面在中/央赤軍前進的道路上再次設下重兵圍堵,一方面命令後面的部隊加速前進參與圍剿。眼看著赤軍就要走進陷阱了,工農黨的老同志們忍不住了,他們迫使博谷、李德交出了部隊的指揮權,這才讓中/央赤軍逃過了一劫。也就是在通道這個地方中/央赤軍得到了不明人士的資助,從不明人士那裡中/央赤軍得到了部隊繼續的糧食、藥品、被服、武器、彈藥,特別是輕重機槍、迫擊炮和相應的彈藥。同時不明人士還給出了姜分圍剿部隊的現狀狀況,並提出願意幫助中/央赤軍渡過長江北上與在陝北的赤軍會合。當時博谷、李德二人堅決反對,認為這是姜分的陰/謀;顧潤東等人則表示贊同,認為應該相信他們,哪怕因為主動出擊導致全軍覆沒,也比被困死的好。最終顧潤東等人的意見佔了上風。採取行動後,中/央赤軍真的從姜分的圍剿中突圍出去了,隨後在這些不明人士的幫助下中/央赤軍順利渡過了黃河,最終到達了陝北,與陝北的赤軍部隊會合。事後工農黨將在通道發生的事情列為了絕密,只允許極少數的人知道。隨著時間的推移通道發生的事情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工農黨也只好公開了部分資訊。到達陝北的工農黨還想派人找找那些救助赤軍的救命恩人,結果那些人卻象根本就不曾存在過一樣,怎麼找也找不到。

長征讓工農黨重上到下都意識到一支部隊在沒有充足後勤不記得情況下進行超長途行軍的危險,也讓工農黨意識到建立健全自身後勤補給的重要性。一到達陝北工農黨就開始了大規模地屯田,恢復當地經濟的行動。西安事變後,工農黨趁機從東國黨統治區採購了一批機器設備,用於軍工生產。抗戰開始後由於衛立煌對工農黨極為友好,工農黨拜託衛立煌採購部分裝置,衛立煌二話沒說也答應下來了。不然工農黨想要在短時間內建設起一個能夠生產武器彈藥的兵工廠根本就不可能,更不要說有幾個兵工廠了,更談不上發動這次大規模破襲戰了。

注一:當時日軍步兵子彈攜帶量普遍為七十五發到一百五十發,這足以支撐一場戰鬥甚至戰役了。當然了知道這次八路軍動手沒好事的日軍將領將子彈數量提升到了一百二十發,以防打到最後士兵手中沒子彈了。順便說一句,二戰後期日軍子彈生產數量雖較多,但因為美軍的攔截,導致太平洋島嶼上的日軍子彈需求根本無法得到滿足,有時一些士兵甚至會拿著沒子彈的槍發動決死衝鋒。

注二:最後沒查到二戰時期日軍子彈箱重量和裝彈量。但最後以現代子彈箱重量和裝彈量為依據估算出了二戰時期日軍子彈箱重量和裝彈量,如有錯誤還請見諒。以一箱五六式步槍彈箱為例,該箱的容量為一千五百發,重二十九公斤。美軍的五點五六毫米彈藥運送是在一個木箱裡裝上兩個m2a1彈藥箱,總共攜帶一千六百八十發五點五六毫米彈,一個m2a1彈藥箱箱體是三公斤,兩個是六公斤,加上一個木箱,總重量在三十公斤左右。也就是說當今彈藥箱在裝滿子彈的情況下重量通常在三十公斤左右。一發三八式步槍子彈的全重為二十一點一克,在完全忽視子彈箱重量的情況下,每個箱子能裝載一千四百二十一發子彈(三十公斤除以二十一點一克得到的數字),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因此最後認為當時子彈箱的裝彈量應該在一千三百發左右(刨除子彈箱重量情況下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