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山溝中的軍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九五章 誰更瘋狂(十三)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九五章 誰更瘋狂(十三)

錦州位於遼寧省西南部,素有溝通關內外“咽喉要道”之稱,扼“遼西走廊”東端,南臨渤海,北依松嶺山脈,是連線中國東北地區和華北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

有“四省通錦”之說。東接“遼中南”工業區,南臨渤海,西連”京津唐“工業區,北有遼寧西部和內蒙東部及黑龍江、吉林的廣闊腹地,是連線東北內陸與渤海的黃金走廊。

決定明清局勢的松錦之戰就發生在錦州。在後世更是解放戰爭中的遼沈戰役命運決戰地。

一般來說,這樣一個地方日軍肯定會重兵佈防。但是日軍關東軍現在正調遣部隊前往奉天,錦州的守軍由此也被抽掉了很多,到了西聯空降兵和近衛團發動攻擊前錦州的守軍只有包括日軍和偽滿洲國軍在內的不到八千人,勉強編為一個旅團。

看準了錦州空虛的時機,西聯的一個空降師馬上出擊了。

出擊後的空降師有驚無險地飛到了錦州外圍,然後或從飛機上跳下,或搭乘滑翔機而下。

到達地面的空降師士兵很快集結起來,按照戰前部署,開始了行動。而此時錦州的守軍還在那裡睡大覺呢!

錦州守軍認為即使奉天和關內都打得熱火朝天,但是戰火是不會這麼快燒到錦州這裡來的。殊不知正是因為他們這樣的想法,導致了他們的迅速敗亡,可以說是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行動起來的空降師,快速接近錦州城牆。快速架起攻城用武器,比如說中遠端用的八十五毫米無後坐力炮,一百零五毫米火箭彈。

前面已經說過了西聯的一百零五毫米火箭炮實際上就是後世中國生產的一百零七毫米火箭炮的縮小版。

在後世,中國生產的一百零七毫米火箭炮可以靠電池、導線等東西實現發射,西聯生產的一百零五毫米火箭炮也可以。於是錦州城外有了大量的土堆,每個土堆上面都有一發一百零五毫米火箭彈。

完成戰鬥準備的空降師在第一時間就對錦州城牆發動了攻擊。

首先動手的是八十五毫米無後坐力炮。這種炮重量輕,便於攜帶,必要時可以直接空投下去。而不用像大口徑的火炮那樣擔心投下去被摔壞。

該炮發射的炮彈威力大,足以和其他國家的一百零五毫米口徑的榴彈炮炮彈相媲美。

該炮的命中精度高,比一百零五毫米火箭彈的準頭高多了,能夠幫助己方對敵方目標實施精確打擊。

以上優勢決定了它是空降師手中對敵方防御能力較高目標,實施首輪精確打擊的不二(武)器選。

伴隨著爆炸聲,錦州城門被攻破了,早在城門外不遠處滿腹的空降師官兵立刻衝了進去。

爆炸聲也將錦州守軍驚動了,他們立刻反應過來,向爆炸聲傳出的地方跑去。可在半路上他們得到了空降師的“熱情款待”。用子彈和手榴彈讓他們知道要想過此路留下買路錢,呃,不對,大大的不對,應該是要想過此路留下買路命。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當然了即使留下買路命,空降師的官兵們也是不會讓他們過去的。他們可是想將錦州守軍的命全都收割了。這樣做既有戰功,又有戰鬥經驗,何樂而不為呢?

事情的發展也正像這樣,錦州的守軍眼看著衝不過去,只好退守。可他們一退守空降師就壓了上來,讓他們根本沒時間修築什麼防禦工事,只好退到寫桌椅什麼的噹噹擋箭牌。

經過一天激戰錦州被空降師拿下了。

空降師奇襲錦州成功證明了空降兵的超機動能力使騎兵的迅捷剽悍、摩托化部隊的縱橫馳騁黯然失色。使高地在軍事上的重要性、障礙物的運用、預備隊的使用、支援火力的協同、側翼掩護以及佯動和奇襲的運用等長期以來沿用的作戰原則都被置於一種完全不同的地位。寬闊的江河、高插入雲的山脈、難以穿越的雨林再也不是問題,因為我們頭頂上方總有一個暴露的天空。

自古以來,人類在戰爭中就一直在尋求一種超越對方的機動優勢。在歷史上,人們總是把每一項新的技術進步首先應用到戰爭中。

說道空降兵的起源就不得不說到兩個人,法國白朗沙爾和法國加勒林。

一七八五年,法國的白朗沙爾受一六二八年義大利的一位名叫拉文的囚犯用雨傘跳下高牆冒險越獄的啟迪,把狗和重物運上半空,然後乘降落傘下降獲得成功。

一七九七年,法國的加勒林乘氣球升上高空,使用自己的降落傘下跳成功。——這是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傘降。

本來是作為緊急救生用的傘最終導致了一個神奇兵種的誕生。作為世界上第一個制空權的倡導者朱利奧·杜黑的誕生國,降落傘的出現首先迎合了義大利空軍的心意。他們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期就開始在世界上率先發展大規模跳傘技術。但是,蘇聯對跳傘技術所做的巨大努力使義大利和歐洲其他各國都相形見絀。

在蘇聯傘兵創始人奧尼德·米諾夫的努力下,一九三零年八月二日,首次空降了一個傘兵分隊。這一天在後來就成了蘇聯空降兵節。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支空降兵分隊。三年後,前蘇聯在莫斯科舉行航空表演,一萬名觀眾鴉雀無聲地觀看了從兩架大型轟炸機上跳出的四十六名傘兵——這是當時的世界紀錄。蘇聯人還用一具大型降落傘投向一輛小型作戰坦克,雖然這輛坦克在著陸後就無法啟動,不得不拖出演習場,但卻給現場觀看的外國觀察家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此啟發,歐美各國開始紛紛建立自己的空降兵部隊。

而降落傘,也由簡陋的拴著繩子的布片發展到了今天的高空傘、低空傘、翼傘、投物傘、動力飛行傘等龐大的家族,全副武裝的士兵和數十噸重的坦克、火炮,均可以利用它們安全著陸。

西聯的空降部隊幾乎和空軍的飛行部隊一起誕生。

西聯空軍的前身西南空軍起初並沒有空降兵建設計劃,空降兵的誕生完全是意外。

在多次的空軍對抗演練中,西南空軍都發現只要是飛行員都有被擊落的時候。平時還可以讓他們駕駛著“已經被擊落的座機”飛回機場,但戰時呢?對手可不會好心地放過已經受傷的飛機,絕對會窮追猛打。除非己方援軍到來,或者自身的油料、彈藥缺少等少數情況才會放棄追擊。

考慮到這種情況出現的機率極大,西南空軍不得不對飛行員進行逃生訓練。西南空軍的將領們認為逃生訓練足以讓被擊落的飛行員們有能力回到己方區域。

不得不說西南空軍將領的想法是好的,但問題是經過多次的演練。這種情況發生的機率越來越低。西南空軍將領也意思到了自己的錯誤,他們本來打算讓鬼影承擔這一任務的,但一想到鬼影的職責,他們放棄了這個想法。

開玩笑鬼影可是要李斌的直接手令才能調動的,光是申請手令花費的時間都夠長。再說了,讓鬼影去營救被擊落的己方飛行員,那不是大材小用嗎?

因此他們決定成立一支專門負責援救己方被擊落飛行員的特殊部隊。這支部隊就是空降兵的前身。

這支部隊參考了鬼影的部分訓練方法,在當時被視為第二鬼影。後來考慮到鬼影執行的任務實在太過隱秘,這支部隊有了新的稱呼——特殊搜救部隊。

特殊搜救部隊起初的確只是單純執行援救己方被擊落飛行員任務。可在一次演習中特殊搜救部隊的一次意外導致了他們成為了真正的“大規模”部隊。

那是在一次演習中,特殊搜救部隊還是老樣子負責搜救己方被擊落飛行員。可沒想到卻碰上了敵方的偷襲部隊。在無法與後方取得及時聯絡的情況下(無線電裝置在搜救過程中損壞),他們不得不做出選擇,放棄搜救任務,轉而執行阻擊任務,同時派人回去報信。

儘管這支搜救部隊全軍覆沒,但他們傳遞的資訊讓他們所在的一方獲得了最終勝利。

這件事讓空軍中的有識之士意識到,要是戰時有一批攜帶有重武器且人數眾多的部隊在敵方後方阻擊敵人或者攻佔敵方重要地域,那不等於是卡住了敵方的脖子。因此他們向上級建議成立這樣一支部隊。讓他們沒想到的是他們收到了李斌的直接命令——成為這支部隊的第一任指揮官。對這支部隊的訓練全權負責。這支部隊能不能再擴大規模就看他們在演習中的表現了。

最開始這支擴大後的特殊搜救隊只有一千人,可隨著他們在演習中證明了自己,他們最終逐步擴編到五千人的規模,並正式在一九二四年五月十五日獲得了新的名稱——西聯空降兵部隊。

由多種兵種組成的空降部隊具有快速機動和超越地理障礙的能力,他們以傘降或機降的方式投入地面作戰,是一支能突然出現於敵人後方,配合正面部隊作戰的突擊力量。

如今,西聯軍空降兵已逐步發展成為由引導、技偵、步兵、通信兵、工兵、防化兵等兵種,幾十個專業密切協同的現代化兵種部隊。

在西聯空降兵建立以後相當一段時間裡,由於受投送工具(主要指大、中型運輸機)運載能力、投送手段和武器裝備/性/能的限制,西聯空降兵始終是一支輕型武裝力量。西聯空降兵在成立後相當一段時間主要裝備輕型武器裝備(步兵槍械,一百零五毫米火箭炮.大口徑迫擊炮等)。這些都嚴重制約了西聯空降兵戰鬥力的發揮。隨著西聯綜合實力的提升和軍隊裝備條件的改善,特別是隨著fys—7型運輸機和新型空降貨運系統的的陸續服役,西聯空降兵開始從過去單一的輕型化武裝力量向重灌機械化空降兵逐步發展。尤其是zbz——36式步兵戰車的出現代表著這個曙光。只不過這個曙光是否真的能夠越來越亮還要靠實戰來檢驗。

儘管李斌很希望讓類似於後世的中國zbd2000空降戰車成為西聯空降兵部隊的主力重裝備。但是目前西聯並沒有生產出與後世的紅箭—73c反坦克導彈類似的武器。李斌可不希望己方的空降兵們只能靠著反坦克火箭筒、火箭彈、無後坐力炮來解決難以摧毀的敵方目標,比如說防禦堅固的工事、據點,重型坦克什麼的。

空降兵的訓練是殘酷的。

正式跳傘之前枯燥而艱苦的訓練要按計劃繼續進行。每天的訓練量大得驚人,早上,雷打不動的五公里,外加三百米蛙跳,一百個俯臥撐,一百個負重下蹲,單槓一到五練習,雙槓一到五練習……興之所至,班長還會讓手下們繞著營房來幾個四百米衝刺。晚上又是不少於早上的體能訓練。

然而,最緊張的訓練還是每天不少於八小時的專業訓練課目——傘訓。每名傘兵必須要練習如何揹著沉重的降落傘在顛簸的飛機上站立,這就是離機姿勢;每名傘兵要練習原地彈跳、一步彈跳,最終在模擬的飛機平臺上練三步離機;每名傘兵還要在兩米多高的平臺上千百次地跳下,以鍛鍊腿勁,使它能承受傘降著陸時的巨大衝擊力;還有吊環,練習的是高空保持著陸姿態落地……

滿操場整齊排列的上千具傘:銀白色的,草綠色的,花色的,還有紅色的……戰友們結成互相配合的主手副手,在墊布上跑來跑去,仔細地整理傘繩,摺疊著傘衣,被抖起的傘衣此起彼伏,形成了一個個傘浪……

每名傘兵面前展開的是西聯自行研製的新型傘。這種傘操縱靈活、著陸衝擊力小,已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傘衣的錦絲質地和它近八十平方米的面積足以讓三個傘兵抱在一起安全降落。三十股傘繩,每一根細細的錦絲繩都能承受超過每名傘兵中體重最重人的重量,而這種傘的開傘率則根本不用懷疑。

令新兵們深為遺憾的是,世界先進水平的傘也要疊,而疊起來是如此的難!光看看疊傘工具就足以令人頭疼了:固定錐五個,包裝鉤一個,包裝針兩個,包裝繩一根,沙袋四個,包裝板一個……

而疊傘程式之嚴格更是遠遠超出了對內務標準的要求。僅疊傘前的檢查就有十二項,從傘的履歷表到穩定傘、傘衣、傘包、傘繩、連線繩……

當了空降兵,就不要想放鬆!檢查傘具,折疊傘衣,整理傘繩、操縱帶,把摺疊好的傘衣穿進細長的傘衣套,把十米長的三十股傘繩穿進束繩套,摺疊穩定傘,完成包裝……一切工作都是在跑動中進行的。空降兵的規定是,在疊傘過程中,一切行走都必須是跑動的。班長、排長、傘訓長、營傘訓主任、營長都在盯著你,吆喝著催促著你。“注意傘繩是否扭勁”,“四塊錦絲搭扣粘滿粘牢”,“鎖針到位不到底”,“拉繩要掖順”……操場上,到處都是班長們來回檢查的身影和他們老練的提醒、嚴厲的呵斥。

傘訓課間,教官會讓傘兵們坐在一起,然後高踞在平臺上,拍著自己粗壯的雙腿,給傘兵們吹噓他在作戰部隊時的情形。“那時候,每名傘兵衣服沒有一刻是幹的。每天早晨是兩個全副武裝的十公里越野,一口氣做一百個俯臥撐、一百個引體向上、一百個卷腹。上午的單兵戰術、連戰術訓練,往往要持續到下午兩點才收操。你們將來就有體會了。傘兵訓練為什麼這麼殘酷?因為每名傘兵擔負的都是最兇險的任務,去的都是最危險的戰場。經過多次的演練即使是最成功的空降作戰,傷亡率也超過了百分之七十,所以,每名傘兵不僅要練出最棒的體能和最好的戰術,更重要的是要練出堅韌的耐力和超人的生存智慧。為什麼每名傘兵常常在烈日的暴曬下、在凜冽的寒風中練到下午兩點?因為長時的勞累和過度的暴曬、冷凍會導致人的注意力下降,意志能力減弱。為什麼每名傘兵要在堅硬的跑道上爬出一條條深溝?因為打仗時,就是鐵釘地每名傘兵也要一聲不吭地爬過去!這才是特種訓練!你們現在這點訓練強度和難度,還不夠人家作戰部隊當早餐呢!”

傘兵與降落傘打交道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空中跳傘時發生的各種危及跳傘員生命的意外情況,比如說,主傘不開,空中和別人的傘插在一起,落地時掛在樹上……等等。

“主傘不開怎麼辦?”當傘兵一個個從離機臺上跳出來時,指導員會突然出一個特情。

“開啟備份傘!”傘兵們立刻用抱著腹部的右手做一個使勁的壓拉動作,然後把腹部一挺。

隨著跳傘的一日日臨近,師、團、營、連各級的特情考核越來越多。傘兵們那點可憐的休息時間,也全部給了這些離奇古怪、背得人心驚肉跳的特情。嘴上說跳傘很簡單的傘訓長,看見傘兵們都閒著時,就會讓傘兵們帶小凳到籃球場,考上一次。每次考核成績不好時,他都會大怒,集合全連訓上半天話。

於是,課間、飯後的休息時間,傘兵們搖頭晃腦、嘴裡唸唸有詞的情形隨處可見。

傘兵訓練少有不慎就準備成為肉餅或者殘廢吧。

如果離機後身體翻滾,開手開腳,就可能導致傘繩掛住身體的某一部分。哪怕是一根傘繩纏住了一條腿,開傘衝擊力都會把傘兵的那條腿拉成粉碎性骨折——想想看,當傘兵以每秒五十米的速度下降時,要把傘兵猛地拉住會有多大力量?

如果傘兵在別人正上方二十米的距離內透過,就會出現雙傘交替失效,倆人交替下墜的恐怖情況……

如果傘兵著陸時掛在了樓上,那麼傘兵再次下落時,就等於赤手空拳跳樓……

如果傘兵在空中遇到上升氣流,不降反升;如果地面風速高,一落地就發生拖拉現象;如果……

儘管傘兵的訓練及其艱苦,但只要透過就證明了參訓人是一個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