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山溝中的軍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零二章 竹槓槓槓響(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零二章 竹槓槓槓響(六)

一支船隊正航行在大海上,這支船隊裡有專用的登陸艦、普通商船、經過特別改裝的商船,還有必不可少的護航驅逐艦。

“報告,張總司令發來的二級秘密電文。”

“二級秘密電文?你沒看錯?”

“我真的是在三確認了的。”

“那將電文給我吧。”

“是。”

得到電文的鄭少石看了起來。“傳令,船隊立刻轉向xxx。”

“老鄭,你沒瘋吧。我們現在轉向?”

“老錢,你放心,我沒瘋。這是張司令的意思。不信你看看這電文”說完將電文遞給錢寧。

看完電文的錢寧說道:“張司令這手玩的漂亮。保準讓小鬼子大吃一驚。”說完哈哈大笑起來。

鄭少石也跟著哈哈大笑起來。

在場的人儘管十分不解兩人為何會如此大笑,但並不妨礙他們盡職盡責地工作,沒多久船隊完成整體轉向。

“將船隊的航速提高到十六節。”鄭少石再次下達了命令。

“喂喂喂,怎麼船隊轉向了?”在登陸艦上的某位海軍陸戰隊士兵叫到。

“你問我,我問誰去?”另一位海軍陸戰隊士兵回答道。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兩位海軍陸戰隊士兵看到了讓他們終生難忘的一幕——海面上有眾多的船隻,這些船隻全部都懸掛著西聯的旗幟。仔細一看發現這些船隻都是執行攻臺任務的艦船。有些戰艦承擔火力支援的任務,有些戰艦承擔搶灘登陸的任務,有些船隻專門負責運送登陸部隊,有些船隻專門負責運送物資和重武器裝備。

“我的媽呀!這到底咋回事兒呀?怎麼登陸艦隊的船隻出現在這裡?”

“看來是出大事兒了。”

“能出什麼大事兒?”

“照我看來十有八/九,登陸作戰已經開始了。”

“什麼?登陸作戰已經開始了?”

“你確定,你不是在開玩笑?”

“這玩笑我能開嗎?”說完還瞥了一眼自己的隊友,“你也不想想,我們為了登陸作戰已經準備得夠多了。雖說張司令先前公開釋出說要將攻臺指揮部搬到福建福州去就近指揮,但這樣做無疑會打亂原先的作戰部署,讓臺灣日軍有更多的準備時間。你願意碰上一個硬的烏龜殼還是願意碰上一個軟的?”

“當然是軟的。”

“那不就結了。張總司令肯定也是這樣想的,與其讓部隊碰上一個硬的烏龜殼,倒不如碰上一個軟的。”

“你這麼一說還真的有那麼些道理。”

很巧的是兩人一說完船上的廣播中響起了聲音:“剛收到的張總司令發來的電文,現在全船隊播報。”

停了一會,廣播聲再次響起,“臺灣自古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一八/九五年清政府簽署了喪權辱國的中日《馬關條約》,將臺灣、澎湖列島等地割讓給了日本。聽聞割臺訊息傳來,臺灣人民自發組織起了義勇軍,英勇抗擊日軍的到來。儘管義勇軍最後失敗,但卻讓日軍付出了近五千名官士兵戰死、病死的代價,其中還包括在日本頗有盛名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與山根信成少將。臺灣人民的反割臺鬥爭在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鬥爭中寫下了並不濃墨重彩的一筆,但卻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此後二十年,臺灣人民一直都在進行抗日鬥爭,其間可歌可泣的故事數不勝數。臺灣人民無時無刻不再盼望著王/師的到來,他們已經等了四十三年。如今拿回中國失去了四十三年臺灣的時機已經成熟了,你們就是未來光復臺灣的功臣。今天你們肩負著拿回中國失去了四十三年臺灣的重任,國家為你們自豪,民族為你們自豪。西聯政府已經打算在不久之後修建一座民族英雄紀念碑,以紀念那些為整個中華民族的未來浴血奮戰的民族英雄;修建一座英烈園,用來安葬那些因,為國浴血奮戰而犧牲的將士們……”

廣播聲一結束,所有參與此次作戰的人心裡都有這樣一種感覺,廣播裡傳來的不是命令,而是請求,是張總司令在請求他們為收復失去了四十三年的臺灣等地而戰。要是自己不幸陣亡,那肯定進英烈園,自己的姓名也肯定出現在民族英雄紀念碑上,這可是光宗耀祖的事兒呀。再說了西聯的陣亡撫恤金一向很高,自己根本不用擔心自己死後家人的生活會窮困潦倒。

張孝準發來的電文就像一個激勵器,將參與攻臺作戰的官兵們的士氣都激勵起來了。官兵們已經打算要盡最大努力讓臺灣回到中國的大家庭中來。

時間在流逝,船隊在航行,臺灣也越來越近。

“登陸準備。”在登陸船隻上一個聲音響起。

“登陸準備。”

“登陸準備。”

“登陸準備”的聲音漸漸傳開,很快登陸艦上的士兵們都做好了戰鬥準備。

“酒井,別看了,再看也看不出什麼明堂。”臺灣島某處的哨站上,日軍士兵夏樹正南正在和戰友酒井耕說話,“酒井,酒井,你怎麼不說話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心存疑慮的夏樹正南抬起頭看到了戰友酒井耕還是像個木頭一樣一動不動。“喂,我說酒井,你咋了?”

酒井沒有回答,只是用顫抖的手指著大海的方向。

不清楚酒井耕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的夏樹正南順著酒井耕手指的方向向大海望去。

出現在夏樹正南眼中的是一望無際的船隊,看著眼前的船隊夏樹正南本能的感到不妙。

“八嘎,還愣著幹什麼?還不快點拉響警報。”說完一巴掌向酒井耕打去,也許是這一巴掌將酒井耕打回神了。清醒過來的酒井耕立刻拉響了警報。受此影響附近的哨站警報聲大作。

可惜一切都已經晚了。

西聯的第一波登陸部隊在日軍拉響警報的同時就已經從登陸艦上出發了。

在這裡有必要介紹一下西聯的登陸艦。

西聯的第一次登陸作戰還要追溯到當年李斌辛亥革/命的時候趁機起兵。當時李斌的部隊已經拿下了廣西,正打算拿下海南島。可是卻苦於沒有足夠的船隻,而在那裡乾瞪眼。好在早考慮到這一情況的李斌,早就為部隊準備了了足夠多的船隻。儘管海南島最終被拿下,但也讓當時的西南意識到了專用登陸艦艇的重要/性。由此原西南海軍艦艇設計所在西南海軍的要求下開始設計專用的登陸艦艇。

考慮到當時西南海軍的登陸作戰要求,而且也是第一次設計。第一款登陸艦被設計得很小,各項/性/能也不達標。最大航速只有八節,只能運載一個排的士兵和相應的武器彈藥,抗風浪/性/也差,航程也只有可憐的五十公裡,堪堪能夠從雷州半島駛往海南島,更重要的是這型登陸艦的防護能力極差。當登陸艦到達海灘後只能放下前方的擋浪板才能讓士兵離開登陸艦。要是敵方的防守力量弱、火力也弱,登陸部隊的傷亡倒還小了;可一旦敵方的防守力量強、火力也強,登陸部隊勢必會遭受巨大傷亡。到那時他們就是被自己人送到敵方的槍口下,死得冤枉不說。

這樣一種登陸艦當然不能被稱為登陸艦,只能被成為登陸艇,這肯定不是西南海軍想要的。

於是原西南海軍艦艇設計所在吸取經驗教訓後繼續設計。

隨著時間的推移,西南變成了西聯。西聯的實力在提升,登陸作戰物件和登陸作戰要求也改變了不少,登陸艦的要求也隨之改變了許多。由單純的將士兵直接送上戰場變成了不但能夠將士兵直接送上戰場,還能將裝甲車輛直接送上戰場。

本來西聯海軍設計局(西南海軍艦艇設計所擴編、改制後的稱呼)打算將新式登陸艦設計成以往的能夠運載士兵的登陸艇那樣,但是這樣做的後果就是登陸艦的航速極為緩慢。因為新式登陸艦的艦首還是平直的,不是向其他水面艦隻那樣成“v”型。

於是新式登陸艦的艦首被設計成了可開放式的“v”型。

“v”型艦首有利於船隻航行時花開前面的海水,這對於登陸艦來說有利於快速接近目標海域。開放式的艦首也保證了新式登陸艦可以向以前的傳統登陸艦一樣,快速放下艙中的裝甲車輛和人員。

對於新式登陸艦,西聯海軍設計局的設計人員還是沒有什麼經驗的,因此為了吸取經驗教訓,只造了兩艘用來試驗。為了控制成本,新式登陸艦的噸位被控制在八百噸。

可以說這兩艘八百噸級的新式登陸艦是後來西聯所有登陸艦的老祖宗。西聯海軍設計局從這兩艘試驗型登陸艦中發現並解決了許多問題。其中就包括開放式艦首的密閉/性、可靠/性,高速行駛狀態下的防浪/性、穩定/性,等等一連串問題。

隨著時間的推移,新式登陸艦越來越多、越來越大,從最初的八百噸級,發展到如今的四千噸級。後來西聯成功研製出直升機,新的登陸艦全都擁有直升機起降平臺。

如果這樣西聯海軍也該滿足了,但人的貪婪是無止境的。

人就是這樣有了好東西,還想要更好地。

於是西聯設計製造了一型全新的登陸艦。這種登陸艦與西聯具有開放式艦首的登陸艦完全不同,它擁有和西聯航空母艦一樣的全直通甲板和右舷艦島,只不過兩座升降機,一座被設計在了艦島的前方,一座被設計在了艦島的後部,搭載的是直升機;戰艦尾部可以隨時開啟閘門,釋放(或者回收)登陸作戰的裝甲車輛或者小型船隻。考慮到該型登陸艦在執行任務中會遇到危險,西聯為此配備了經過改進的六管二十五毫米防空高炮。本來六管二十五毫米防空高炮只能承擔起防空任務,但改進後可以做到對水面目標進行射擊。當然了這種登陸艦的噸位肯定不小,排水量達到了兩萬多噸。

也許大家都明白了,這就是後世所說的兩棲攻擊艦。

登陸艦的使用機會相對於其他水面艦隻來說相對較小,因此西聯海軍一直沒將其看成主力艦只。在計算西聯海軍自身實力的時候都選擇/性/地將其忽視了。除了某些有心人之外,否則是沒有人去關心登陸艦只的。

ps:這周家裡有事兒,提前上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