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山溝中的軍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三五章 教訓北極熊(三)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三五章 教訓北極熊(三)

開戰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所造成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而且在開戰前,輿論可要搞好了,一定要將己方打造成正義的一方。

這不,中蘇雙方就在那裡相互說對方的壞話。

今天蘇聯說中國是沒有信意的國家,已經簽訂的協議居然不承認。

明天中國就反駁說蘇聯是出爾反爾的國家,當年時任蘇俄外交官的加拉罕了三次對中國的外交宣言。宣言的內容一次比一次刪減,到最後根本沒履行宣言的內容。

後天蘇聯說中國是帝/國/主/義國家,理由是當年中國的北洋政府趁著蘇聯國內內/戰爆發之際,侵略蘇聯位於遠東地區的符拉迪沃斯託克市(中國稱為海參崴)。

大後天中國就反駁說當年北洋政府出兵蘇聯遠東地區是在收復故土,是正義的行為。一個國家拿回自己曾經失去的土地是合情、合理、合法的,是不應該受到指責的。同時還拿出了當年曾參與出兵蘇聯遠東地區的北洋軍士兵珍藏的照片和回憶錄。

後面的幾天中蘇雙方就在那裡相互噴口水。

在此期間還發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由於中蘇之間的論戰主要是西國黨的報紙在參與,其他的報紙都是屬於打醬油的角色。可有的報紙不甘寂寞,非要在這時候顯示一下存在感。結果它悲劇了,差點成了人人喊打的物件。這報紙就是工農黨的《新/華/日/報》。

要說《新/華/日/報》差點成了人人喊打的物件,也確實夠冤枉的。因為一個叫做王名的人寫了一篇文章發表在《新/華/日/報》上,在文章中王名為蘇聯出兵中國東北搖旗吶喊,聲稱蘇聯的行為是正義的,是無可指責的。中國方面應該按照當初的協議,維護蘇聯在東北的特俗權益,而不是應該嚴詞拒絕。即使中蘇之間爆發戰爭,失敗的一定是中國,而不是蘇聯。為了證明中蘇之戰中國必敗的觀點,王名還拿出了一長串證據,來說明蘇聯的強大,中國的弱小。

還別說,王名還真的有這樣的天賦,將中蘇之間的對比寫得清清楚楚,讓人一目瞭然。

比如說,蘇聯的領土面積是多少,中國的領土面積又是多少,雙方相差多少;蘇聯領土上的物產種類和數量有多少,中國領土上的物產種類和數量有多少,雙方相差多少;蘇聯的工業實力怎樣,中國的工業實力怎樣,雙方又相差多少……就這樣,一項一項比下來,中國對蘇聯根本佔不到任何優勢,可能唯一的優勢在於中國的人口數量是蘇聯的兩倍多。但其中大部分人口都是文盲,與蘇聯那些接受過現代化教育的人相比,沒有絲毫優勢。

還別說,王名的文章一出,某些人立刻跳了出來,大肆鼓吹蘇聯不可戰勝論。

結果他們都被以危害國家安全罪、言論煽動罪等罪名送到了監獄裡好好待著。發表相關文章的報紙也都受到了調查。

這一調查,樂子就大了。因為被調查的報紙都有些手腳不乾淨。結果,沒說的,準備倒黴吧!

期間有些人還打算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結果他們也跟著倒黴了。連帶著這些人和報紙的名聲全都臭了,他們說的話也很難有人相信了。等到這次中蘇遠東衝突(這是事後的稱呼)結束了,他們的災難才真真正正地來臨了。

打口水仗一是為了將己方打扮成正義的一方,二是為己方戰前準備提供足夠的時間。當然了吸引敵方注意力也是口水仗的任務。

當己方的戰爭準備即將或者已經就緒了,口水仗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接下來的就是戰爭。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凌晨三時整(注意啊,這是海參崴的當地東九區區時時間,而不是莫斯科的當地東八區區時時間。)蘇聯遠東方面軍向駐紮在中蘇邊境一帶的中國守軍發起的突然進攻。中蘇之戰終於爆發了。

有意思的是,在蘇聯正式發起進攻前的十分鐘蘇聯方面突然發表了一封電文,電文的大致意思是:既然中方不可履行條約,那麼蘇聯方面將會武力拿回屬於蘇聯的利益。進攻開始時間就在莫斯科時間西元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晚二十一點整。

不得不說蘇聯人選的時間夠巧妙,而且還有迷惑/性。

當時接收到蘇聯電文的對蘇作戰指揮部的電臺接收員起初很是驚訝,沒想到戰爭就這麼開始了。但很快就放下心來,蘇聯說的進攻時間是在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晚二十一點整。而開戰時間早就過了。蘇聯這是在虛張聲勢。但他馬上反應過來。距離開戰只有不到八分鍾了。因為莫斯科時間西元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晚二十一點整,就是海參崴當地時間的西元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凌晨三時整。來不及細想,接收員立刻大喊道:“快點發出警報,距離蘇聯發動進攻已經只有不到八分鍾了。”

經他這麼一喊,所有人都明白了他的意思,馬上忙碌起來。該通知上級的通知上級,該通知下級的通知下級,該通知平級的通知平級……總之一句話,一定要將這個訊息通知到每個應該知道他的人耳中。

相對於軍方的快速反應,民間就很遲鈍了。沒辦法,誰叫當時知道世界時差的人很少。就算知道了,可能也沒法叫人幫忙了。原因無他,深夜裡人都睡了,到哪兒去叫人呀。

儘管蘇聯的行為有些不宣而戰的嫌疑,但總是在進攻正式開始前發起的,事實上還真算不上是不宣而戰。

對於蘇聯何時動手,中國方面也不知道,因此就向前線部隊下達了在特殊時間隨時準備抵抗蘇軍進攻的命令。

這特殊時間就是每日三餐時間、午夜之後至黎明之前,等幾個比較特殊的時間段。因為這幾個時間段裡,部隊的防守比較疏忽,稍不注意就給敵人以可乘之機。

好在在中蘇邊境一帶駐防的部隊嚴格執行了這一命令,因此他們在接到相應命令的第一時間馬上進入了工事裡,準備迎接蘇聯人的炮火。這時候距離蘇聯發動進攻的時間僅有不到兩分鍾了。

兩分鍾的時間轉瞬即逝,蘇聯人的炮火如期而至。

有意思的是蘇聯的這次進攻只是發生在沿黑龍江部署的蘇軍部隊中,其他兩個方向的蘇軍沒有絲毫動靜。

也許是為了體現蘇聯的強大,參與第一次炮擊的蘇軍火炮就沒有一門口徑是小於一百毫米的。不是一百二十二毫米的,就是一百五十二毫米的。甚至還有少量二百零三毫米的。

看來蘇聯也知道對付經過了中國再次加固的日軍防禦工事,一百毫米以下的火炮還真的不來勁。

日本對蘇聯出兵東北的擔憂十分巨大,在拿下東北後這種擔心更大了。因此日本在中國東北地區的中蘇邊境,靠近中國的一側修建了大量的防禦工事。其中一部分防禦工事足以抵擋三百毫米以上重炮的攻擊。成功光復東北後,原西聯政府就拿出了加強東北防御能力的計劃,經過一年多的緊張施工,中蘇邊境遠東段的防御能力大增。按照相關負責人的說法,要想打掉這些防禦工事,沒有一百毫米以上的重炮和五百公斤級炸彈那是想都不要想(針對大多數工事而言)。當然了,內部叛變的情況除外。

也許是知道經過中國加固的工事防御能力超群,蘇軍的第一次炮擊整整持續了一個小時。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等到第一次炮擊結束,不到五分鐘,蘇聯的第二次炮擊又開始了。這次炮擊中原先沒有動用的一百毫米口徑以下的火炮紛紛發言,將原有的防禦工事再次犁了一遍。

第二次炮擊結束後,蘇軍才開始了真正的進攻。

ps:最後知道有人對最後將《新/華/日/報》如此寫很不滿,其實最後也不想的。沒辦法,劇情需要呀!要知道當時的中國工農黨中的一些人可是深受蘇聯影響,他們唯蘇聯命令是從。蘇聯要他們往東,他們絕不往西。要他們學狗叫,他們絕不學雞叫。這些人在工農黨裡足可以說得上每個地方都有那麼小貓兩三只。再加上王名在當時的工農黨中還是有那麼點兒威望的,他要在《新/華/日/報》發表文章,誰敢攔?沒辦法,作為工農黨喉舌的《新/華/日/報》不可避免的悲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