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山溝中的軍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三八章 教訓北極熊(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三八章 教訓北極熊(六)

“注意。注意。各機注意。各機注意。剛收到訊息,蘇軍飛機正在向我方機群飛來,全機做好戰鬥準備。”

“不是吧。難道蘇聯人就不能好好配合一下我們,讓他們的飛機在地上乖乖地吃我們的炸彈嗎?”

“……”

無線電裡,哀嚎聲一片。

“好了。別鬧了。打死靶子有什麼值得稱道的,要打就打活靶子。難道你們就不想獲得金雕勳章嗎?”

得,這話一出,無線電裡馬上安靜下來。當初一個叫做霍洪的幸運兒,在機緣巧合之下打死了日本聯合艦隊總司令豐田副武,結果這個幸運兒得到了讓所有飛行員都眼紅的金雕勳章。

得到金雕勳章的霍洪,馬上被調離原部隊,去了一個新地方學習新飛機的駕駛。儘管不知道這新飛機到底新在哪裡,但根據流傳出來的隻言片語,新飛機的戰鬥力要遠超最新式的活塞式戰鬥機。弄得這些飛行員們心裡直癢癢。

“我命令戰鬥機部隊立刻前出,一部分伺機攻擊蘇軍的飛機,另一部分守衛我方機群。我方的攻擊機部隊,立刻轉向飛行,遠離蘇軍的機群。我可不想到時候碰上蘇軍的機群。”

“明白了。”

很快中方機群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按照原定計劃行動,另一部分則去攔截蘇軍機群。

飛機的速度是很快的,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到達目的地。

這不,中蘇空軍就這樣在空中相遇了。

看到預訂的攻擊方向上飛來了飛機,蘇軍空中指揮官心裡暗道不好:“遭了,是中國人的飛機。”

緊接著蘇軍空中指揮官透過手勢下令,戰鬥機前出與敵方戰鬥機交戰,保護己方轟炸機部隊;轟炸機部隊則聚集起來,形成密集防護陣型。

要說當時的蘇軍飛機也真夠悲劇的,飛機上居然沒有安裝無線電,雖說手勢也能傳達訊息,但效率還是太低了點。而且要是接收人沒看到,或者沒看清楚,造成的後果可不是一般的嚴重。

於是蘇軍飛機悲劇了,還沒來得及做出調整就被猛然加速突然開火的中國飛機擊落了數架,裡面的飛行員直接回到了大地的懷抱。

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蘇軍飛行員也很快回過神來,開始了機動,進而與中方飛機纏鬥起來。

“看來我們的情報沒錯,蘇軍真的投入了新式戰鬥機。就是不知道這新式戰鬥機的戰鬥力到底怎麼樣?”

“好了,別廢話了。我們還是開始接戰吧。記住將我們的戰鬥高度限制在六千米以上,即使為了擊落敵機高度也不能低於五千米。”

中方飛行員的決定可不是盲目的,而是深思熟慮的結果。

之前在與日本人的戰鬥中,中日兩國的飛機大多都在中低空戰鬥。這一方面是受飛機/性/能的限制(日本方面的飛機有“恐高症”,飛不高,主要是發動機不行。),另一方面是在中低空飛機的/性/能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當然了,專門為高空戰鬥而設計的飛機不在此列。再說了,目前的中國活塞式戰鬥機普遍裝備有渦輪增壓器,完全不必害怕在高空,飛機的發揮受到限制。

在不清楚蘇聯新式飛機/性/能到底如何的情況下,選擇讓飛機/性/能發揮受限的高空戰鬥是一個合情合理的決定。可沒想到的是,蘇軍中有一款戰鬥機那就是為了高空戰鬥而設計的。這款飛機的名字叫做米格—1(一)戰鬥機。

在後世米格—1(一)戰鬥機於一九三八年開始研製。當時,蘇聯空軍根據實際需要,提出研製一種新型高速戰鬥機,著名的設計師波里卡爾波夫提出的方案贏得了廣泛支持,隨後該機被賦予了i(伊)-200(兩百)的研製代號。

這種戰鬥機安裝米庫林設計局的am-35(三五)a型水冷發動機,設計指標為七千米高度,最大飛行速度六百七十公里/小時,升限一萬三千米,爬升到五千米高度耗時四點六分鍾。但是由於波里卡爾波夫本人當時正在全力進行i(伊)-180(一八零)戰鬥機的研製工作,加之i(伊)-200(兩百)被認為不夠先進,所以該機的研製工作一直進展緩慢。後來為了和雅克福列夫的i(伊)-26(二六)戰鬥機競爭,波里卡爾波夫設計局加快了i(伊)-200(兩百)的研製進度。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初,i(伊)-200(兩百)的初步設計基本完成並獲得了蘇聯空軍司令和航空工業人民委員會的認可。為了能夠更好的完成該計劃,前蘇聯當局決定成立一個由米高揚領導的新設計局。

新設計局成立後,擁有豐富設計經驗的格列維奇和羅莫丁成為了米高揚的副手。i(伊)-200(兩百)的設計也有了輕微的改動,將飛機結構也由全金屬結構改為膠合板、木材、金屬的混和結構,增加機身的長度,提高了縱向穩定性,增加機翼油箱等等,但是總體設計上保持了波里卡爾波夫的氣動外形。一九四零年四月五日,米格-1(一)首飛。試飛證明米格-1(一)是一款優秀的高速截擊機,值得一提的同年是五月二日,米格-1(一)在試飛中達到六百八十四點五公里每小時的速度,打破了當時的世界紀錄。

米格-1(一)的機翼單位負荷高,機動性差;油箱容量小,航程有限;飛機重心偏後,滾轉困難等。所以正式命名為米格-1(一)的飛機只生產了一百架。但在蘇聯當時的技術條件下,米高揚大膽採用大功率星型汽油活塞發動機,為後面的改進型飛機尊定了技術基礎。

這一時空米格—1(一)戰鬥機的研製工作比後世整整提前了差不多一年,因此米格—1(一)戰鬥機的最終產量也不是一百架了,而是三百架。這次有一百五十架米格—1(一)戰鬥機被調到了遠東。其中又有一百架參與了此次行動.

至於米格—1(一)戰鬥機的生產改進型米格—3(三)戰鬥機,則被蘇聯冷藏了起來,沒有被派到遠東。至於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由於米格—1(一)戰鬥機最初就被設定為高空專用戰鬥機,因此中國空軍將戰場設定在高空反而給了米格—1(一)戰鬥機發揮自己實力的空間。對蘇軍米格—1(一)戰鬥機的飛行員來說,這簡直就是瞌睡遇到枕頭,魚遇到了水。

剛一交手,中國的戰鬥機飛行員們就感到不對勁兒了。怎麼對手的這款飛機在高空還這麼強大,該不會是高空高速專用型的吧?

事實和猜測相差無幾,米格—1(一)戰鬥機還真的是高空高速專用型的。

也許是為了延續傳統,後來的米格機大多都是高空高速型別。其中尤以為米格—25(二五),及其改進型米格—31(三一)為代表。三馬赫的速度和三萬米的升限可真的讓人不敢輕視。至少偵察機要小心了。

“有意思。蘇聯人居然開發出了如此優秀的高空高速戰鬥機。看來我們也要小心應付了。各機注意,在使用渦輪增壓器時要小心謹慎,不要讓油料消耗得太快,否則飛不回去就慘了。”中方空中指揮官及時下達了新命令。

中方空中指揮官的命令很快被在場的所有的戰鬥機知道了。可他們心裡有些疑惑,以前的訓練中不是將敵方高空高速飛機引誘到中低空,然後再消滅的嗎?怎麼現在變成了直接交戰呢?儘管滿心疑惑,但他們還是忠實地執行了下去。

中方空中指揮官的命令十分符合實際。因為他發現在與蘇軍新式高空高速飛機交戰的時候,還有另一種蘇軍新飛機沒有飛上來,他推測這種新飛機適合在中低空作戰。

事實是這種飛機還真的是蘇軍中低空,專用型別的。這種新飛機叫做雅克—1(一)戰鬥機。

在後世的一九三九年,蘇聯在參考了西班牙內戰和抗日戰爭的經驗後,發覺到需要有優於以前i(伊)-16(十六)的新型戰鬥機,要求是有較流線型的外型和可以由鋼管和木材構成機體,並儘可能使用無線電通信裝置。結果由新出道的設計師亞力山大·雅克列夫的設計中標。

在蘇德戰爭爆發後,本機成為了蘇聯空軍的中流砥柱,不只是比過時的伊—15(十五)和伊-16(十六)有較佳的戰果,就算是同期的拉格-3(三)戰鬥機和米格-3(三)戰鬥機仍有明顯優勢。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但受到德國空軍空襲破壞了眾多飛機廠後,向後方撤退的新廠只能以較差的材料生產飛機,故本機在一九四二年停產,改為生產其後繼型雅克-3(三)型和雅克-9(九)型戰鬥機。

在當時,雅克—1(一)戰鬥機是蘇聯空軍中唯一能與德國bf—109(一零九)戰鬥機相抗衡的存在。可以說沒有雅克—1(一)戰鬥機,凡在德國bf—109(一零九)戰鬥機航程內,蘇軍都沒有制空權。有了雅克—1(一)戰鬥機至少還能爭上那麼一爭。

而且如果放棄與蘇軍高空高速戰鬥機在高空交戰,轉而到低空,反而會給蘇軍一直在中低空的飛機以可乘之機。

再說了,以後要是遇到地方高空高速型的飛機都像這樣打,對飛行員未來的成長來說可不是一件好事。因為這會讓他們在隨後的日子裡逐步失去與敵在高空高速情況下交戰的勇氣。連勇氣都沒了,就算有再好的飛機都完了。

這樣一來中國空軍就在高空與蘇軍的米格—1(一)戰鬥機交戰,中低空的蘇軍雅克—1(一)戰鬥機想要飛上來幫忙。可是卻悲劇的發現,自己的飛機在高空完全是中國飛機的菜呀!沒辦法,還是回到中低空繼續等待吧!

雅克—1(一)戰鬥機一走,中國空軍的fzd—8(八)戰鬥機馬上開始對米格—1(一)戰鬥機窮追猛打,結果米格—1(一)戰鬥機完全是被壓著打。

其實米格—1(一)戰鬥機的飛行員心裡也很憋屈。在出發前他們信心滿滿,認為世界上最好的高空高速戰鬥機就是他們的座駕——米格—1(一)戰鬥機。可等到與中國空軍的fzd—8(八)戰鬥機交手了,他們才發現自己的戰鬥機還真不是中國的fzd—8(八)戰鬥機的對手。

論速度,米格—1(一)戰鬥機飛到六百六十公里每小時就頂天了,可中國的fzd—8(八)戰鬥機的速度明顯超過七百公里每小時。追又追不上,跑又跑不了。

論高度,米格—1(一)戰鬥機的升限為一萬兩千米,中國的fzd—8(八)戰鬥機的升限為一萬四千米。也就是說對方完全可以從高空俯衝而下,對自己進行打擊。

好吧,速度、高度都不佔優勢,那比比水平盤旋能力吧。畢竟沒有飛機可以靠著速度和高度優勢打遍天下無敵手。可事實是,在水平盤旋方面,由於中國的fzd—8(八)戰鬥機裝備有渦輪增壓器,而蘇軍的米格—1(一)戰鬥機沒有裝備渦輪增壓器,在氧氣稀薄的高空,蘇軍的米格—1(一)戰鬥機沒辦法將足夠的氧氣吸進發動機,為發動機供氧。因此蘇軍飛行員發現,在水平盤旋期間,中國的fzd—8(八)戰鬥機比在追擊的時候更穩定。

其實,最初的fzd—8(八)戰鬥機在高空的水平盤旋能力也不怎麼樣,之所以有目前這樣的能力,還真的是經過多次改進的結果。

於是,蘇軍飛行員駕駛的米格—1(一)戰鬥機被中國飛行員駕駛的fzd—8(八)戰鬥機死死的咬住不鬆口。蘇軍飛行員知道,只要時機一到,身後的中國飛行員絕對會按下扳機的。等到中國飛行員真的按下扳機了,自己就該向上帝祈禱千萬不要打中飛機的要害部位了。

因為中國fzd—8(八)戰鬥機的火力實在是太強大了。

米格—1(一)戰鬥機有兩艇七點六二毫米機槍和一挺十二點七毫米機槍,可中國的fzd—8(八)戰鬥機則裝備了四挺十五毫米機槍,兩門二十五毫米機炮。這就造成了敵軍飛機一旦被打到要害,就準備宣告空中解體吧!當然了,這只是針對敵方防護能力薄弱的飛機而言。要是像類似於美國b—17(十七)那樣的四發重型轟炸機,就必須補槍了。

相反,要是敵方戰鬥機僅裝備七點九二毫米及其以下的機槍,那當敵方戰鬥機向,fzd—8(八)戰鬥機開火並擊中目標的時候,充其量只能給fzd—8(八)戰鬥機撓癢癢罷了。

同時米格—1(一)戰鬥機自身的問題也限制了其實力的發揮。

這樣一綜合下來,兩者根本不在一個級別呀!米格—1(一)戰鬥機只能被動挨打呀!

終於解決了高空中的蘇軍米格—1(一)戰鬥機,中國的fzd—8(八)戰鬥機;立刻俯衝而下,向在中低空的蘇軍其他飛機飛去。

反正他們的任務是堅決阻止蘇軍飛機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