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山溝中的軍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四九章 磨刀霍霍的德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四九章 磨刀霍霍的德國

時間就這樣不斷流逝,當時間來到一九四一年的時候,世界各國全都被濃濃的戰爭陰雲所籠罩。德國人那磨刀霍霍的聲音全世界都聽到了。

本時空德國本身在一戰中並沒有遭受什麼太大的損失,畢竟戰爭的發生地點遠離德國本土,都在其他國家的疆域內進行。如果真要說德國的損失,那就是大量青壯人口因戰爭死去或致殘。好在德國總人口數量多,這些青壯人口的損失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於是為了彌補這些青壯人口的損失,德國政府公開鼓勵公民多生多育,甚至為此頒布法律,幫助那些因多生多育導致家庭困難的家庭撫養孩子。

說白了就是國家希望你生得越多越好,你要是養不起,沒事兒,國家拿錢幫你養。

從表面看這是德國政府的行為,與德國/軍方無關,實際上這件事的幕後推手就是德國/軍方。

一戰結束前德國/軍方就預料到一戰不是世界大戰的結束,而是一個小開始,下一場戰爭遲早會爆發。儘管不能精確地預測到下一場戰爭爆發的時間和地點,但是德國/軍方相信,如果從一戰結束開始算起,他們差不多有二十年的備戰時間。本著小心謹慎的原則,德國/軍方將備戰時間縮短到了十五至十八年。而這恰好就是一個人成長起來所需要的時間。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與此同時德國政府還將義務教育的年限提高到了十二年。如果按照一個孩子在六歲開始上學,那麼十二年後他(她)就有十八歲了。只要不是身體原因或者出什麼意外,多加訓練一番足以成為一名優秀的士兵了。當然了,不排除有的孩子天生聰慧,在兩歲的時候就正式開始自己的學習生涯的可能/性。

出生在一九一九至一九二四年的德國年輕一代,大多都死於二戰戰火。

一戰期間西聯在軍事技術上的造詣讓德國為之驚歎。因此德國加大了和西聯在各方面的合作。德國派駐西聯的人員都肩負有檢視西聯武器裝備的任務。好在西聯本身的安保工作做得好,不然那點秘密早就全被德國人知道了。

時間就這樣慢慢走過,在西聯的二七式坦克出現在德國/軍方人士面前前,德國和西聯方面的交流始終不高,這是因為德國和西聯都沒有將自己的好東西拿出來炫耀。

當西聯的二七式坦克出現在德國/軍方人士,特別是德國裝甲兵人士面前後。德國猛然間發現自己引以為傲的四號坦克被打了個完爆,根本就不是二七式坦克的對手。

於是德國/軍方加大了對新式坦克的需求,這就是後來的豹式坦克和虎式坦克。只不過這兩款坦克並沒有裝備與他們相符合的武器。在後世豹式坦克裝備有一門七十五毫米口徑、七十倍徑的火炮,虎式坦克裝備有一門八十八毫米口徑、五十六倍徑的火炮。這兩種火炮的穿甲能力讓當時幾乎所有的坦克都感到危險。

可是這一時空提前誕生的豹式坦克和虎式坦克沒有配備這兩種利器,反而配備了後世四號坦克g型所裝備的七十五毫米口徑、四十八倍徑的火炮。這就好比一個騎士有了足夠堅硬的鎧甲和強健的戰馬,但就是沒有足夠鋒利的長矛。而它的對手卻是三樣都具備了。這樣的後果自然就是騎士被打敗了。(出自第一零三章)

受到二七式坦克擊敗豹式坦克(簡化版)和虎式坦克(簡化版)的刺激,德國加大了對坦克的研究投入。最終完全版的豹式坦克和虎式坦克誕生了。

恰在此時三二式坦克的訊息被傳回了德國國內,德國/軍方對自己的完全版豹式坦克和虎式坦克抱有極大的信心,因此他們要求儘快獲得至少四輛三二式坦克用於實兵對抗演練。西聯也不拒絕,直接送去了二十輛。

為了讓完全版豹式坦克和虎式坦克得以好好表現,德國/軍方抽調了僅有些許坦克操作經驗的人來駕馭三二式坦克。為了督促這些駕馭三二式坦克的菜鳥們,德國/軍方商定三個月後進行實彈演習。這讓那些菜鳥們怨聲載道。

三個月的時間轉瞬即過,到了演習那天,菜鳥們的表現讓觀演的德國/軍方高層目瞪口呆。起先菜鳥們駕駛著三二式坦克摧毀了同等數量的四號坦克。這也只是讓軍方高層稍微有些詫異而已,他們從資料中就知道四號坦克不是三二式坦克的對手,因此他們沒有絲毫表情。可很快德國/軍方高層坐不住了。因為這些菜鳥們隨著對手越來越強,自己也越戰越強。從和同等數量的四號坦克較量開始,逐步過渡到和超越己方力量一倍、三倍甚至是五倍的完全版豹式坦克和虎式坦克較量。最終的結果就是雖然二十輛三二式坦克“全軍覆沒”,但對手也被打成了“超級殘廢”,不再具備“戰鬥力”。

菜鳥們的表現引起了軍方高層的興趣,他們要求菜鳥們寫出自己對三二式坦克的印像、本次軍演的感想。反正一句話,有什麼說什麼,不要藏著掖著的。

德國裝甲兵總監古德裡安在觀看演習後甚至宣稱,如果德國有五百輛這種坦克,他可以率領部隊橫掃法國;如果有兩千輛,他可以率部橫掃蘇俄。

一週後一個長高寬都為一米的箱子出現在軍方高層的辦工作上。這麼多檔案讓高層的的參謀們苦不堪言。好在參謀們還算盡職,將一份整理好的檔案交了上去。

這份檔案和其他相關檔案在後來被定為了絕密文件套,裡面的內容只有幾個相關者知道,同時對這份檔案沒有德皇和首相的聯合授權,任何人閱讀此檔案套都將以叛國罪論處。

儘管這份檔案套的具體內容不被人所知,但是德國對西聯生產的三二式坦克等武器的渴求卻越發強烈了,不然就不會有奧托再次向李斌請求購買武器的事情發生了。

同時德國再次加大了對武器裝備研究的投資力度。他們希望德國陸軍能夠獲得更好,更多的武器裝備。

和三二式坦克的遭遇相類似,西聯目前的主力戰鬥機和攻擊機都受到了德國飛行員的歡迎。西聯出口給德國的fzd—8(八)和fzd—9(九)戰鬥機讓德國的戰鬥機飛行員們如獲至寶,巴不得一天到晚都待在這飛機裡熟悉它。

西聯出口給德國的fgj—4(四)攻擊機、fgj—6(六)攻擊機和fgj—7(七)攻擊機也讓德國的轟炸機飛行員們(注一)欣喜若狂。

fgj—(四0攻擊機那巨大的載彈量,簡直就是己方陸軍的福音和敵方陸軍的噩夢。作戰開始前讓fgj—4(四)攻擊機前去對敵方轟炸,絕對能對敵方的防禦工事和人員造成巨大傷亡。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它的速度比較慢,讓人既愛又恨。

fgj—6(六)攻擊機和fgj—7(七)攻擊機繼承並發展了fgj—4(四)攻擊機那巨大的載彈量,並且速度得到了極大提升。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到達目標區域,對目標發起進攻。同時這兩款攻擊機能夠進行高角度的俯衝投彈,對於那些防御能力強,難以被炮擊到的日方目標有良好的打擊能力。德國/軍方曾經試驗過,如果讓fgj—6(六)攻擊機或fgj—7(七)攻擊機攜帶炸彈(根據目標防御能力的不同,選擇不同重量和種類的炸彈)對防禦堅固的目標進行俯衝投彈,那麼被攻擊目標肯定會成為守軍的墳墓。

空軍對fgj—6(六)攻擊機的使用主要在於對敵方防禦堅固的工事進行俯衝轟炸。海軍對fgj—7(七)攻擊機的使用在於對敵方主力戰艦進行俯衝轟炸。

西聯出口給德國的戰鬥機和攻擊機的/性/能無論從哪方面上講都要遠強於德國目前已經服役和正在開發的各種活塞式戰鬥機、俯衝轟炸機。這讓德國/軍方下定決心仿製西聯出口的五型戰鬥機和攻擊機。

一戰中德國海軍和英國皇家海軍是打了個平手。二十年過去了,德國海軍一直默默不忘要將英國皇家海軍徹底打翻在地。為此德國海軍是什麼事情都做了,包括派出間諜打聽英國皇家海軍情報;進行兵棋推演;出資建造新式戰艦;出資研究新式技術;派遣海軍人員到國外進行交流……

德國海軍知道一旦戰爭再次爆發,德國海軍必須全力以赴,爭取一次/性/殲滅英國皇家海軍大量艦隻,保證德國海軍對北海的制海權。這就要求德國海軍的各種武器裝備就必須精良,能夠對英國皇家海軍的艦隻造成致命的威脅。

事實上德國海軍的武器裝備也的確夠精良的。

一戰結束後德國經濟由戰時狀態裝下平時狀態,在這種情況下裁軍成了必然。於是德國/軍方開始了大裁軍。裁軍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各方利益都牽涉其中,而且裁軍的本質是保留軍隊真正的精華力量。

德國/軍方打算將德國陸軍總數由目前的數百萬逐步裁撤,最終下降到六十萬到七十萬之間。

在裁撤陸軍的同時,德國/軍方也打算將海軍裁撤到一個合適的程度。德國/軍方對海軍的裁撤首先就是大甩賣。

海軍是一個吞金獸呀!戰後的德國實在不能承擔起如此高昂的養艦費用,再加上德國海軍和英國皇家海軍的三次大規模戰鬥(指提前到來的日德蘭海戰、朴茨茅斯潛艇伏擊戰、卑爾根海戰)為德國的軍艦打足了廣告,一些國家在戰爭結束的第一時間就像德國透露了願意購買德國現役軍艦的請求。

德國在慎重考慮後同意出售現役軍艦,同時列出了出售清單。拿到清單的國家不禁被德國的手筆嚇了一跳,德國出售軍艦已經不能被稱為出售了,而是應該稱為大甩賣。

在出售清單上,除了一戰期間建成的艦隻和“海德堡”級重型巡洋艦、“漢堡”級驅逐艦外其他的艦隻都被掛上了出售清單。

可別小看了這清單,裡面的學問很大。清單裡面包括了經歷過戰火洗禮卻沒被擊沉的所有戰列艦、戰列巡洋艦,其中包括拿騷級戰列艦拿騷號、威斯特法侖號,赫爾格蘭級戰列艦奧斯特弗里斯蘭號、奧爾登堡號……

除了上述戰艦,德國甚至將排水量在一千噸以下的潛艇都賣了。

看著那一長串艦名,所有有志於買艦的人心裡都在說:“德國人莫不是窮瘋了吧,居然將這麼多戰艦賣掉?”

事實是德國人沒瘋還很冷靜。與英國皇家海軍的血戰讓德國海軍充分意識到了未來的戰艦會越來越大,裝備的火炮口徑也越來越大。德國在一戰前製造的四型無畏艦在未來的戰爭中肯定不能當上主力,與其留著當寶貝,還不如趁著現在他們的狀態良好又有名氣賣了的強。

而且德國政府也表示一旦出售成功,賣艦的錢政府只拿其中兩成分,剩下的將全部交給德國海軍用於製造新式戰艦。後來德國陸軍和空軍出售一戰過剩物資也按此法處理。

儘管沒有將所有想要賣出去的戰艦全都賣出去,但好歹那些被掛上了出售牌子的戰列艦、戰列巡洋艦、潛艇,還是全部都賣出去了。德國海軍由此獲得了充足的造艦資金。

有了資金的德國海軍開始了漫長的造艦過程,受限於華盛頓海軍條約中對戰艦噸位和火力的限定,德國海軍的主力艦只都沒有超過限定。

戰後德國新建了一級戰列艦,德國人將其稱為約克級戰列艦(看來德國人對約克級戰列巡洋艦還是念念不忘呀)。四艦建成後,其中的首艦約克號成為了德國公海艦隊新的旗艦。剩下的三艘依次是赫爾格蘭號,塞德利茨號,菲特烈大帝號,以此紀念在一戰中被擊沉的戰列艦。

該艦滿載排水量達到三萬五千噸,裝備有四座雙聯裝三百八十毫米主炮,六座雙聯裝一百二十毫米高平兩用副炮,和大量的中小口徑高射炮,除此之外還搭載了兩架水上飛機用於偵察任務。受到主力艦噸位的限制德國建造了四艘該級艦。該艦一出現,北海對岸的英國人就被嚇了一大跳,馬上開始了自己的新艦建造(後文會有說明)。

按照華盛頓海軍條約的規定,德國主力艦只的總排水噸位也才四十二萬噸。可德國公海艦隊有巴伐利亞級戰列艦四艘,馬肯恩級戰列巡洋艦四艘,約克級戰列艦四艘,總計三十七萬八千一百二十噸的標準排水量。因此德國將剩下的主力艦噸位都投入到了重巡洋艦上。為了保證海軍重巡洋艦的強大,德國一共只建造了兩級重巡洋艦,而且每級只有一艘。實際上後一級是前一級的小改。在《華盛頓海軍條約》到期前德國公海艦隊只有三級四艘重巡洋艦。

由於《華盛頓海軍條約》中規定了簽約國的航母噸位,可德國在航母上可謂是一片空白。於是德國不得不尋求合作。

當時有航母製造經驗的國家中英國的經驗最豐富,可英國人肯定不幹。

美國和英國穿一條褲子的,肯定也不敢。日本的那艘航母實在是太小了,德國也沒興趣。只剩下西聯了。於是德國跑上門來找西聯合作,西聯二話不說同意了,並且將一份自己設計的不超過限定噸位的航母設計圖交給了德國。

拿到這份圖紙的德國根據德國自身的情況將其進行了適當的修改,隨後開始了建造。

得過獎自己的第一級航空母艦成為格拉夫·齊柏林級,該艦一共建造了四艘,一次被命名為格拉夫·齊柏林號,彼得斯特拉塞號,舍爾海軍上將號,斯佩海軍上將號。

該艦標準排水量兩萬八千噸,搭載有各型飛機八十架,四座雙聯裝一百零五毫米高平兩用炮,大量的中小口徑高射炮。

時間進入到了一九四零下半年,德國已經完成了戰前的最終準備工作,可以隨時動手,可德國在選擇第一個目標上很是猶豫不決,究竟是應該先打英法呢?還是應該先打蘇俄呢?

注一:當時西方國家還沒有攻擊機這一說法,所有執行對地、對海攻擊任務的飛機都被稱為轟炸機。為了以示區分這些轟炸機被稱為俯衝轟炸機(小型轟炸機)、魚雷轟炸機、轟炸機(指大中型轟炸機)。而這些飛行員也順利成章地被稱為轟炸機飛行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