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山溝中的軍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八五章 這次完了(五)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八五章 這次完了(五)

對布柳赫爾來說這幾天實在是考驗自己神/經系統的日子。

先是進入中國東北的蘇軍部隊再次被合圍,這還沒幾天呢,第十七集團軍就沒了,弄得被圍的部隊人心惶惶。自己也派過部隊前去救援,可還是被打回來了。打回來就打回來吧,可是回來的部隊實在讓人想不到他們到底經歷了怎樣的戰鬥,以至於傷亡高得離譜,已經基本喪失了戰鬥力。

對於解圍蘇軍來說,他們可是好好“享受”了一下什麼叫做“中國式對敵戰場款待”。

“中國式對敵戰場款待”說白了就是用己方擁有的強大火力打擊對手,讓對手的優勢根本無法發揮出來。

這種款待在雙方正面交戰中往往能夠發揮出最大威力。因為雙方是擺開了陣勢對打,只要能將對手打贏,什麼方法都能使出來。同時這種交戰也最能發揮中國方面的火力優勢,給予敵方最大的殺傷,為日後的戰鬥創造更有利於己方的條件。

如果說蘇軍是大炮兵主義的忠實信徒的話,那麼無論是以前的西聯軍還是現在西聯軍化了的中國復興軍就是火力至上論的忠實信徒。

與蘇軍相比,中國復興軍更注重多樣化火力的使用。也就是說中國復興軍在注重各種類型的火炮使用的前提下,還注重使用空中力量和火箭炮。

空中力量往往能夠提供更加迅捷和遠端的打擊力,這是傳統火炮所不具備的。傳統火炮的射程撐死了也才不到三十公裡,而空中力量的打擊距離以百公裡計算。誰的打擊距離遠,自然一目瞭然。再加上,空中打擊通常都是數架飛機一起執行,其攜帶的彈藥雖然不多,但卻總能起到徹底摧毀敵軍目標的任務。這比傳統炮兵打個幾十上百發炮彈才能擊毀敵軍目標有效率多了。

同等編制等級的火箭炮部隊能比同等編制等級的傳統火炮部隊在短時間內向敵方傾瀉更多彈藥,在火箭炮的迅猛打擊下,敵軍往往還來不及反應就成為炮下之鬼。如果用傳統火炮射擊,敵方恐怕早就躲起來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無論是以前的西聯軍還是現在西聯軍化了的中國復興軍,都將制空權的爭奪和確保作為空軍建設的最重要一環,在此基礎上才加強對地、對海打擊能力。

原西聯陸軍方面在看到火箭炮那強大的瞬時打擊能力的第一時間就下達了大訂單,要不是火箭炮還處於初期階段,有這樣那樣的問題,陸軍方面恐怕早就打算在全軍範圍內普及火箭炮了。

可是火箭炮雖然有極其強大的瞬時打擊能力,但只要火箭彈發射完,火箭炮就不得不再次進行長時間的裝填。

因此火箭炮的持續射擊能力比不上傳統火炮。這也讓火箭炮無法取代傳統火炮在陸軍中的主力火力支援地位。

這次蘇軍的解圍部隊,就是遭到了可快速裝填的履帶式火箭炮的打擊才損失慘重的。

蘇軍自己也有喀秋莎火箭炮,蘇軍自然也知道火箭炮的優缺點。

因此解圍蘇軍在遭到中國火箭炮打擊的第一時間就選擇了就地隱藏,等火箭炮打擊結束後他們才繼續進攻。可他們萬萬沒想到,他們剛露頭沒多久火箭大又下來了。這下,想躲都躲不了。

對於中國人的火箭彈在短時間內再次下來,蘇軍也只是認為對面的中國/軍隊有很多火箭炮,因此可以做到連續打擊。他們壓根兒就沒往中國人擁有火箭彈快速裝填器上想。

也是啊,蘇聯雖然研製出了火箭彈,也想到要研製一種火箭彈快速裝填器,但是其研發受到精確定位的影響,而導致研發困難重重。

人工裝填火箭彈能夠保證每一發火箭彈在發射巢中都是穩定的,雖說速度慢點,但安全度很高,總比那些不成熟的機械式裝填沒將火箭彈裝穩,導致火箭彈從發射巢中掉落的好。

真要出現火箭彈從發射巢中掉落的情況,那只能祈禱了,祈禱掉落的火箭彈不會因此爆炸。

正是因為裝備了火箭彈快速裝填裝置,履帶式火箭炮才能以最快的速度連續兩次發射火箭彈,在既給己方提供強大的火力支援的同時,也給敵人最大的殺傷。

可以說裝備有火箭彈自動裝填裝置的火箭炮是中國復興軍陸軍最及時的支援火力。

被圍的部隊一下子失去了一個集團軍,布柳赫爾當即就知道被圍部隊的命運可能會像一年前的友軍一樣。可是他的救援也以失敗告終。

布柳赫爾心裡那個苦呀。

之前興沖沖地過來打算一雪前恥,將白俄和中國人都給打趴下。白俄是被打趴下了,不得不退回中國境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的確是一雪前恥了。可在中國人這裡,蘇軍卻再次栽了跟頭,而且比一年前栽的跟頭還要重。布柳赫爾彷彿看到了朱加什維利那陰狠的笑容。布柳赫爾知道自己這次可能沒上次的好運了,但就算這樣布柳赫爾也打算賭一把。

但在布柳赫爾準備賭一把的時候,布柳赫爾卻得到了作為自己大後方基地的赤塔被中國人襲擊並佔領的訊息。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收到訊息的布柳赫爾當即暈了過去。

赤塔遭到教導師、近衛七團、空降部隊的合擊後,赤塔的守軍還是有一戰之力的。可中國/軍隊來得太突然,而且還一舉摧毀了赤塔守軍的指揮部、炮兵陣地,佔領了空軍機場。弄得赤塔守軍在失去大腦指揮的同時還失去了重要的火力支援。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後續的中國/軍隊透過被佔領的機場源源不斷地到來。

儘管赤塔的部分守軍在自己指揮官的帶領下拼死抵抗,但赤塔還是被後勁十足的中國/軍隊佔領了。

赤塔對遠東蘇軍,特別是已經在赤塔以東的蘇軍意味著什麼,布柳赫爾再清楚不過了。

遠東蘇軍有一百多萬人,其中三分之二多的人都在赤塔以東地區與白俄、中國人激戰,剩下的駐守在遠東各地。而赤塔以東地區的人口、裝置早就在一年前就被布柳赫爾運到伊爾庫茨克一帶了。因此赤塔以東的蘇軍想要堅持作戰,也受到無當地支援的窘境。

沒有當地支援的作戰是十分讓人感到頭疼的。一個最基本的飲食問題就足以讓軍隊的指揮官感到抓狂。連最基本的飲食都無法保證,部隊怎麼可能有戰鬥力。

只要赤塔以東的蘇軍將隨軍攜帶的物資消耗完,等待他們的是什麼,布柳赫爾用腳趾頭都想得到。

說起來,這也是遠東蘇軍的悲哀。

蘇聯遠東地區雖然資源豐富,但自然條件實在是差了點,以至於蘇聯遠東地區根本就沒有多少常住人口,蘇聯遠東地區人多地少的特徵就十分明顯了。

為了更好的開發遠東地區,沙俄時期,沙俄大規模向遠東地區移民,但那時候的遠東地區實在是自然條件惡劣且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沙俄移民政策所取得的效果並不好。

後來沙俄修建了西伯利亞鐵路。西伯利亞鐵路建成後,沿著西伯利亞鐵路的兩側誕生了許多城市。再加上經過上百年的開墾,遠東地區已經能夠生產自身需要的糧食了,但也只維持基本需求而已。

現在的情況是,遠東蘇軍失去了赤塔,不但意味著赤塔以東的蘇軍失去了物資補給的來源,更失去了撤退的後路。如果不能奪回赤塔,赤塔以東的蘇軍只要物資消耗完,擺在赤塔以東蘇軍面前的有三條路,要麼是投降;要麼是戰死;要麼乾脆化整為零,各自行動。除此之外沒有第四條路可走。就算有蘇軍官兵成功回到了赤塔以西地區,那也只是極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