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山溝中的軍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八章 民國成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八章 民國成立

“少爺,黎員宏的通電,在通電中黎員宏通告各省都督,告以漢陽失守,請速派兵來援。這是今天剛收到的訊息。”李二報告道。

“先暫時不要管他們。先把我們自己的事解決完再說。自從武昌起義後,整個中國南方到處發生起義運動,各省都成立了政權。為了權力發生的流血事件如此之多。我可不想在我大軍外出時,有人來打我的主意,畢竟我們的十五萬大軍除了留守四川的部隊外,其餘的都在外省,兵力不足呀。再說了現在去當援軍完全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沒看到武漢方面打得並不激烈嗎?只要條件許可北洋軍一定會停止進攻。袁某人這是想借勢上位,奪得整個中國的最高權力。時機一到清政府必亡於袁某人之手。”李斌分析道。

“那少爺,我們應該怎麼做?”

“現在馬上派人到湖北參加各省起義軍的會議。我們要在新的政府裡面發出自己的聲音。”

“是,少爺。我馬上去辦。”

看到李二離開的背影。李斌在心裡說道,希望趕得及。

1911年11月28日各省代表會在漢口英租界順昌洋行開第一次會議,議決臨時政府成立以前,由鄂軍政府代行中央軍政府職權。

1911年12月1日鄂軍政府與袁世凱簽訂停戰協議。

1911年12月2日江浙聯軍攻克南京。

1911年12月2日各省代表會正式透過《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

1911年12月3日各省代表會議決臨時政府設於南京。

1911年12月4日留滬各省代表開共和聯合會大會,舉黃興為大元帥、黎元洪為副元帥,並推大元帥組織臨時政府。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1911年12月4日各省代表會議決議和條款四條,以伍廷芳為代表與袁世凱議和。

1911年12月5日清廷授袁世凱為議和全權大臣,袁次日派唐紹儀為全權代表南下議和。

1911年12月7日海軍開代表會,公舉程壁光為海軍總司令。海軍全部反正。

1911年12月12日十四省代表齊集南京開會。

1911年12月17日各省代表會改舉黎元洪為大元帥、黃興為副元帥。

1911年12月18日“南北和談”在上海英租界南京路議事廳開始舉行。

1911年12月20日六國駐滬總領事照會南、北和談代表速定和議。

1911年12月25日蓀文歸國抵上海。

1911年12月25日各省代表會在南京開正式選舉臨時大總統會,選舉蓀文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911年12月29日南北議和代表在上海達成召開國民會議公決“國體”協議。

1911年12月29日袁世凱拒絕接受“南北和談”商訂的國民會議召集辦法。

1912年1月1日蓀文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正式成立。

袁世凱準唐紹儀辭職,並電告伍廷芳以後直接電商南北和談事宜。

1912年1月2日直隸灤州新軍起義。

1912年1月2日南京臨時政府正式成立。

在武昌起義後發生的事李斌早就知道了,畢竟有個萬能資料庫——艾琳。但是李斌又不能干涉,更不能直接提出自己的意見。誰叫自己的力量不夠呢?

其實李斌對蓀文擔任臨時大總統是有異意的。

蓀文在1984年6月上書李鴻章,要求改革,卻被置之不理。於是蓀文遠赴檀香山,開始了自己的革命運動。同年11月24日,他在檀香山建立興中會,提出了“驅逐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的主張。

1905年8月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政黨——“中國盟同會”在東京成立,蓀文被一致推舉為總理。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的發刊詞裡,蓀文首次提出了“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即“三民主義”的政治綱領。

蓀文在辛亥革命前共領導了10次武裝起義。參與起義的多為年輕人,以至於當時的報紙稱蓀文讓年輕人衝鋒在前,自己則在後面享受,完全不管年輕人的死活。(注一)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時,蓀文還在美國。而且武昌起義是文學社和共進會領導實施的,可以說與盟同會、蓀文沒有半點關係。要不是蓀文及其領導的盟同會長期的起義為蓀文積聚了極高的民間威望。蓀文怎麼可能在同年的12月29日,在南京舉行的17省代表會議上,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可是李斌人微言輕,手下也沒有能鎮得住那些革命黨的人,李斌也只好忍了。歸根到底還是力量不足呀!

擔任了臨時大總統的蓀文對西南下達的第一道命令就差點把李斌笑翻了。

“看看那位臨時大總統給我們的第一道命令吧。”看完蓀文命令的李斌要笑翻了。

看完蓀文命令的人心裡無不這麼想到,真是異想天開呀。

“那蓀文居然……居然要我們向南京方面交出那只大艦隊,還有……還有就是向南京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交納一百萬銀元。”李斌笑的連說話都不利索了。

“我看呀。那蓀文是窮瘋了。”陳武開口了。

的確自從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後,列強馬上就將海關的稅收扣押了,拒不交給南京臨時政府,而南京臨時政府也沒有可靠的稅收來源。以至於南京臨時政府的財政開支巨大,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為了解決財政困難,蓀文當然要想辦法了,結果擁有大艦隊的西南聯合自治政府就是一個大肥羊。於是蓀文打著中央的名義發電給西南政府讓西南的大艦隊北上南京,讓大艦隊與投降的清朝海軍混編,以利於南京臨時政府更好的管轄。順便讓西南上交一百萬銀元,以利於南京臨時政府的日常工作。

“南京這是打得好算盤呀。既讓我們交艦隊又要我們交錢。我敢說要是我們真按南京方面說的做了。那麼下次南京的要求更加無理。”這是徐榮在說話。

“對,不能答應。”

“堅決不能答應。”

……

李斌沒說話,只是看著眾人。最後李斌的目光落到了蔡鍔身上。

“松坡,你是不是有其他想法?”

聽到李斌問自己,蔡鍔回過神來,說道:“我想其實我們可以答應蓀文的要求。”

“什麼?你這個吃裡爬外的東西。老子宰了你。”陳武說完還準備掏槍動手。

看到這一情況李斌生氣了。“夠了。你們還當我在不在。讓松坡說完再說。”說完裝箱蔡鍔:“松坡請繼續說。”

“我的意思是讓南京方面知難而退。”

“何謂知難而退?”

“據我所知南京方面財政拮据。一支艦隊的物資消耗是很大的。南京方面是無法承擔這筆費用的。我們可以要求南京方面給我們一大筆錢,用來交換大艦隊。我想南京方面肯定會拒絕。但是我們也得給南京方面一筆錢來讓他們安心。我們可以向南京回電,說我們願意交出大艦隊。但是南京方面必須向我們支付購艦費用五千萬銀元。”蔡鍔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聽到蔡鍔的話陳武知道自己錯了,歉意道:“對不起,我錯了。”

蔡鍔也不是小氣的人,當場說道:“沒事。”

“嗯,就這樣辦吧。”李斌一錘定音。

接到西南回電的蓀文破口大罵,西南的狡猾、無恥,居然無視自己這個大總統。當場表示要派兵討伐西南,但是為黃星所阻止。

“為什麼不讓我派兵討伐?”蓀文怒氣衝衝地向黃星問道。

“現在國家未定,派兵討伐只能是仇者快,親者恨。我們現在只能團結西南,別忘了西南佔了江南的半壁江山。他們的軍隊戰鬥力很強,只派出十萬人就拿下了川滇黔桂瓊五省這樣大的地盤,而且還是在一個月內做到的。”黃星耐心的解釋道。

聽到黃星的話蓀文也冷靜了下來。的確一個月內拿下五省地盤的軍隊戰鬥力的確強悍。“那我們要怎樣做?”

“我們可以這樣做……”

“大老闆,蓀文又來電了。”

“真當我們是好欺負的呀。”看到電文的李斌面無表情地說道。

“這明顯是空手套白狼。電文上居然說讓大艦隊先到南京,然後再付錢。嘛的,真當我們是傻瓜呀。”陳武的語氣有點衝。

“算了,誰叫蓀文頂著中央的名義呢?他們會開價,難道我們不會還價嗎?陳武,關於這事兒,我就交給你了。條件就是絕不吃虧。”

“我明白了,大老闆。”

於是西南與南京開始了馬拉松似的談判。直到南京政府遷往北京,與北京政府合併。

其實現在讓李斌真正感到擔心的到不是南京方面的事,而是那兩個人會不會安全的到來。

注一:當時的報紙的大意是這樣的,具體的最後記不清了。還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