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山溝中的軍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零九章 歡樂的德意日與糾結的英美蘇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零九章 歡樂的德意日與糾結的英美蘇

時間進入到了一九四二年年末,世界大戰已經有一年多時間了。在這一段時間裡,有些國家歡樂不已,有些國家愁眉不展,有些國家幸災樂禍。

德意日毫無疑問就是歡樂的。

德國在開戰後的短時間內迫使法國投降,迫使英國遠遁,現在更是和逐步向蘇聯縱深推進。

面對蘇聯強力的突襲,德國及其盟友最終挺了過來。其中,從英國歸來的“中國/軍團”等精銳部隊功不可沒。

前面已經說過了,德國將從西聯那裡獲得的武器集中起來裝備了一支精銳部隊,這支部隊就是後來的“中國/軍團”。

儘管蘇聯早就從英法口中知道了“中國/軍團”的有關情報,但蘇聯也只是稍微注意了一下。等到這支部隊到達前線,與蘇軍交戰了,蘇聯才知道這支部隊的恐怖。

凡是與“中國/軍團”交手的蘇軍部隊都被其強大的戰鬥力所震撼。

德國本身並不生產原油,德國的原油大多都是從國外進口而來的,其中來的最多的就是羅馬尼亞的石油。

蘇聯知道這一情況,因此在對德國發動突襲的同時也不忘對羅馬尼亞發動突襲。

羅馬尼亞的實力並不強,蘇聯滿以為拿下羅馬尼亞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因此也沒派遣很強大的部隊去,但沒想到羅馬尼亞卻是一塊硬骨頭。

面對強大的蘇軍,羅馬尼亞沒有表現得十分軟弱,反而是很強硬。頗有些之前中國/軍民團結一致抗擊日本侵略的味道。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團結一致的行為,原本實力並不強大的羅馬尼亞最終頂住了蘇聯的進攻。而至關重要的產油區也沒受到戰爭的破壞。等到德國的援軍來了,進攻羅馬尼亞的蘇軍也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了。

回到德國的“中國/軍團”本來是被配屬在德國東部的,他們的任務是將蘇軍從德國東部趕出去。可是的鍋中參謀部認為,在德國本土已經有大量精銳部隊的情況下還將中國/軍團留在德國境內,那是對資源的浪費。考慮到羅馬尼亞的重要/性,“中國/軍團”最終被拍到了羅馬尼亞。

到達羅馬尼亞的中國/軍團只是稍微休整了一下,隨後開始了對蘇反攻。

羅馬尼亞的蘇軍也知道有德軍從德國趕來支援,但他們並不以為意。因為這支部隊人數從其量也就一個三萬人的軍級部隊的樣子。蘇軍指揮官壓根就沒將其放在心上。等到真的打起來了,蘇軍指揮官才知道自己錯了,而且錯得離譜。

“中國/軍團”的裝備根本就不是進攻羅馬尼亞的蘇軍所能抗衡的。

哎,也難怪進攻羅馬尼亞的蘇軍倒黴,蘇聯雖然和中國復興軍在東北打了一仗,也汲取了教訓,裝備了大量新裝備。可是這些新裝備並沒有下發到進攻羅馬尼亞的蘇軍手上。進攻羅馬尼亞的蘇軍裝備的武器裝備雖然也是新式的,但也就是t—34(三四)/76(七六)坦克這類在一九四一年前出現的新裝備。這類裝備在“中國/軍團”的裝備面前那就是一個渣。進攻羅馬尼亞的蘇軍要不倒黴都沒天理了。

就這樣,“中國/軍團”打得進攻羅馬尼亞的蘇軍哭爹喊娘,沒多久進攻羅馬尼亞的蘇軍就被趕出了羅馬尼亞境內。

進攻羅馬尼亞的蘇軍被趕出了羅馬尼亞境內,當然很讓朱加什維利生氣。要是這件事情發生在一九四一年前,進攻羅馬尼亞的蘇軍指揮官早就被朱加什維利以各種藉口殺了。

可是中國和蘇聯在遠東的軍事衝突,讓朱加什維利知道了蘇軍在指揮官方面的缺乏。蘇聯不能再失去更多的有戰爭經驗的指揮官了。

於是朱加什維利下令徹查。

徹查的結果讓朱加什維利無語,朱加什維利有罵/娘的衝動。對於中國復興軍的武器,朱加什維利自己也眼饞不已。朱加什維利不是沒透過工農國際對中國工農黨的親蘇派下令,要他們盡一切可能拿到中國復興軍的武器裝備及詳細的技術資料。而中國工農黨的親蘇派拿到手的武器裝備只有手槍、自動或半自動步槍、狙擊步槍手榴彈這類方便攜帶的輕武器,重武器那是壓根就沒有。而且連相關的技術資料也沒有。

中國工農黨的親蘇派自己也是有苦難言呀。中國/軍方對各種軍用物資的監控是十分嚴格的,這就造成了中國工農黨的親蘇派即使偷到了實物,也難以將其送到蘇聯手上。就算送到蘇聯手上了,蘇聯也只是能夠參考其設計,想要完全仿製出來那完全就是痴心妄想。

對技術資料的保護,中國方面更是嚴格。無論是誰想要接觸這些技術資料,就必須得到李斌、張孝準、蔣方震、蔡鍔,四人和資料所屬軍種總司令,接觸者所在單位最高領導人,這至少六人的親筆簽名同意書。雖說這樣做很是麻煩,但卻最大程度上保證了技術資料沒被洩露/出去。

面對在羅馬尼亞出現的大量裝備有中國復興軍制式武器的德軍,朱加什維利不得不下令部分原定前往支援德國的蘇軍轉向羅馬尼亞方向;同時將一批最新生產出來的is—2(二)坦克等新裝備也交給了進攻羅馬尼亞的蘇軍。

朱加什維利認為這樣一來,就算蘇軍攻不下羅馬尼亞,但牽制一下羅馬尼亞的德軍還是能夠辦到的。可援軍還沒到,進攻羅馬尼亞的蘇軍就被“中國/軍團”再次狠揍了一頓。弄得進攻羅馬尼亞的蘇軍不得不連夜撤退。

這次朱加什維利下令對將進攻羅馬尼亞的蘇軍指揮官送上了軍事法庭。軍事法庭的審判結果當然是這位指揮官有玩忽職守、貽誤戰機等罪名,最後被槍斃了。

有鑑於“中國/軍團”的表現,德國再次向中國提出了購買大量武器裝備的請求,但是中國以產能不足和運輸安全為由拒絕了德國的請求。

中國並不知道這個拒絕直接導致了德國加大了對北非德軍的支援力度,弄得駐守北非的英軍頓時苦不堪言。

北非原來是沒有德軍的,要不是為了幫助那軟弱無能的義大利軍隊在北非挽回顏面,德國也不可能出兵北非。

德國原以為北非不是一個重要的戰略方向,因此派往北非的德軍數量少,裝備也不精良,

可隨著戰爭的進行和德國對中國武器的需求,德國突然間發現,北非實在是太重要了。佔領了北非就意味著德國可以直接向東一直打到印度,實現德國和日本的連線。同時德國也保證了從中國購買的武器能夠更安全地運到德國手中。同時還能從中東這個方向進攻蘇聯的黑海、裡海沿岸地區。這怎麼想都是一個極好的想法。因此德國將自己本就不多的兵力、兵器分派了一部分到了北非,希望能夠徹底拿下北非地區。而指揮這支部隊的人就是埃爾溫·隆美爾。他被選中是因為他曾在西聯工作過,和西聯熟悉。要是哪一天德國和中國的軍隊相互碰面了,雙方就算打起來了,相信隆美爾也能很好處理。

與後世歷史的北非一樣,隆美爾在缺兵少將,缺少補給的情況下還是拿下了託卜魯克,現在正在向阿拉曼挺進。隆美爾知道在這種情況下打下北非很難,但自己又不得不做。好在一大批援軍和補給及時到來了,隆美爾的底氣頓時足了不少。隆美爾相信,拿下北非不是問題。

作為隆米爾對手的還是後世的英國陸軍元帥——伯納德·勞·蒙哥馬利。本來蒙哥馬利是參加了在法國的戰事的,可德軍完全沒按常理出牌,弄得他也不得不和友軍一起困守敦刻爾克。那時候蒙哥馬利認為自己必死無疑,可誰曾想自己卻秘密乘坐小船逃出昇天了。事後蒙哥馬利才知道這是丘吉爾首相的意思。

回到英倫三島的蒙哥馬利還沒來得及歇口氣就不得不再次承擔起抵擋德軍登陸英倫三島的重任。結果自然不言而喻,自己再次失敗。這次他沒有留在英倫三島,也沒有去加拿大,而是到北非來曬太陽了。結果還沒等蒙哥馬利將太陽曬夠,德國人又打過來了。

於是蒙哥馬利也不得不再次走向了戰場。只不過這次蒙哥馬利是作為預備軍官走向戰場的,想要像後世歷史上那樣成為英國在北非的最高指揮官還要等啊。

說完了北非戰場,再來說說蘇德戰場。

羅馬尼亞的成功保全,讓德國不必再擔心羅馬尼亞的石油能否及時供應給德國,滿足德國戰爭機器的需求。德國終於可以放手一搏了。

也就在這時,從英倫三島撤回德國本土的德國剩餘精銳部隊終於到達了德國境內。德國以這些經歷過戰火考驗的部隊為核心,開始了大反攻。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德國的這次反攻即在蘇軍的預料之內,也在蘇軍的意料之外。

蘇軍知道德軍有援軍來了,也知道德軍援軍到來的時候就是德軍反攻的時候,但是卻沒想到德軍的反攻這麼強。

德軍這次反攻可謂是投入了全力,德國幾乎將自己戰前的老本全拿出來了。

在整個蘇德戰線上全面開花,但重點又被放在了德國、羅馬尼亞這兩個重點方向上。

為了能夠將戰爭繼續打下去,德國不得不優先保證本土的安全。只有保證了本土的安全,德國才有將戰爭繼續打下去的資本。

羅馬尼亞的石油是德國進行這場戰爭所必須的物資,現在進攻羅馬尼亞的蘇軍只是暫時被壓制而已。蘇軍對羅馬尼亞的威脅還是存在的。

德軍這次的反擊是為了打破目前蘇德戰爭的僵持狀態。儘管已經不用像上次大戰那樣要兩線作戰了,但德國也擔心英美什麼時候在大西洋方向附近來一下狠的。德國不得不防啊。因此早點幹掉蘇聯就成為了德國的最佳選擇。而且中國方面在遠東和蘇聯打得火熱,極大地吸引了蘇聯的注意力。只要再加把勁,滅了蘇聯那是遲早的事情。

再這樣的情況下德軍表現出了超乎尋常的實力,將蘇軍打得節節敗退,迫使蘇軍防線後退了一百公裡。可別小看這一百公裡,這是自蘇德交戰以來,德軍取得的最大一次進展。至於以後有沒有比這更大的,那是以後的事情。

儘管取得了突破,德軍依然不敢大意。德國知道蘇聯的實力深厚,一個不小心德國就會陰溝裡翻船。為了謹慎起見,德國每次進攻都是在既消滅蘇軍有生力量的同時又儲存己方有生力量為目的進行的。

說起來,德國這樣做還要多虧中國的提醒。

李斌早在訪德期間,李斌就一再向時任德國首相的希特勒說過蘇聯的深厚到底在哪些地方。現在看來希特勒及其繼任者顯然是聽進去且十分重視了。

德國在歡樂,日本也沒閒著。

中日之間秘密簽訂協定後,日本在極短的時間內從東南亞地區獲得了大量急需的戰爭物資。利用這些物資,日本極大地補充了原本的消耗。日本相信再持續補充物資兩年時間,且自身損失不大的情況下,日本將獲得再次挑戰中國的實力。

佔領了東南亞地區的日本沒有急於擴大新的戰場,日本選擇了等待時機和“休養生息”。為此日本制定了新的戰爭策略。

日本海軍將自己的聯合艦隊拆分成了四部分。

第一部分為日本海軍太平洋艦隊,主力部署在夏威夷群島。他們的任務是阻攔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向夏威夷群島等太平洋上日佔島嶼的進攻。甚至在必要時和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進行主力決戰。這支艦隊集中了日本最精銳的航母和艦載機飛行員,在保障程度上處於第一優先地位。但下屬艦隻並不是常定的,每隔半年左右的時間會輪換。

第二部分為機動艦隊,部署在沖繩那霸港。這支艦隊常有兩艘雲龍級航空母艦,兩艘大鷹級航空母艦,兩艘長門級戰列艦,兩艘金剛級高速戰列艦(金剛號和榛名號),六艘重型巡洋艦,十六艘驅逐艦。他們的任務是就近監視中國海軍,必要時北上、南下或者東進支援友軍。可以說這支艦隊才是負責日本保衛本土安全的艦隊。對於這支艦隊,日本也是寄予厚望,希望他們在適當的時間教訓一下中國海軍,報那霸之恥。至於艦隊的駐地在那霸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日本海軍的戰場太廣泛了,可以說這個太平洋和東印度洋都是日本海軍的戰場。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海軍一方面要派出戰艦在海外和敵軍交戰,另一方面還要擔心老窩的安全,不留點主力艦隊在家門口守著那不放心啊!考慮到海軍及時增援的重要/性,機動艦隊的駐地當然要選擇一個距離東南亞、夏威夷群島都近的地方。這選來選取還真的只有沖繩那霸比較合適。

第三部分為東南亞艦隊,部署在東南亞地區。他們的任務是保衛日本在東南亞的利益,隨時打擊在印度洋、南大西洋的敵軍。

第四艦隊為本土守備艦隊,部署在日本本土。他們的任務是保護近海的安全,特別是近海的重工業企業、港口、碼頭、物資倉庫、運輸商船的安全。說白了就相當於後世的海岸巡邏隊。因此這支艦隊並沒有配備很多大型艦隻,反而是一千噸以下的小型艦艇比較多。

日本陸軍則在進攻印度和進攻澳大利亞上搖擺不定。

印度被譽為女王王冠上的寶石,其擁有廣闊的土地面積、大量的人口、豐富的物產。對這些東西日本都想擁有,但印度和日本佔領下的緬甸交界地帶是十分適合英印軍防守的山地地形,而且日本還必須考慮到物資補給的困難和日軍官兵本身對熱大氣候的適應能力。

最重要的是,日本擔心中國會在日本向印度進攻的時候突然從背後捅日本一刀。對此日本深信不疑,現在中日兩國還安安靜靜地主要的原因還是雙方現在都不想招惹對方,等到時機到了,雙方肯定會打得你死我活。

澳大利亞這個國家本身並不強大,但跟著英國老主子也是耀武揚威了一陣子。澳大利亞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和畜牧業資源,這些東西日本也想要。而且澳大利亞本身的軍事實力並不強,值得稱道的就是那支海軍艦隊。至於陸軍,那和英國陸軍屬於同一層次。而且澳大利亞的人口並不多,也就幾千萬的樣子,偏偏這些人還特別害怕戰爭,人死多點就哭爹喊娘了。

日本進攻澳大利亞也必須考慮到物資補給的困難,特別是進攻澳大利亞要有海軍的參加與掩護否則進攻澳大利亞就是痴人說夢話。而且澳大利亞擁有一支由數艘戰列巡洋艦組成的艦隊。就算現在日本掌握了東南亞地區的制海權,日本還是對這支艦隊擔心不已。

相對還說還是打澳大利亞比較容易一些。只要消滅了那支海軍艦隊,日本陸軍再登陸上岸,只要行動迅速,拿下澳大利亞那是遲早的事情。

可是現在日本陸軍的兵力大多都在朝鮮半島和緬甸、越南一帶防備中國,其他地方的人數也少呀。為了解決兵員問題,日本不得不扶持起當地土著,希望建立起偽軍維持當地治安,將自己的部隊解放出來。日本仔朝鮮半島上做得不錯,畢竟那裡已經殖民統治四十多年了,當地人大多早已歸心。在東南亞地區做得也有成就,畢竟日本是打著“驅逐白人殖民者”的旗號打過來的。民心拉攏得也不錯。可是這些人能不能真的起到作用連日本人自己心裡都沒底。

日本陸軍認為只要兵員充足,補給及時到位,拿下澳大利亞真的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義大利在德意日三國中那是屬於比較弱小的,基本上屬於打醬油的角色。反正義大利打仗贏了是意外,輸了是正常。只要不給自己的德國盟友扯後腿,德國就該感謝上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