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山溝中的軍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二零章 這巴掌捱得好!(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二零章 這巴掌捱得好!(七)

“總部,總部,我方遭到猛烈炮擊,我方遭到猛烈炮擊。請求炮火反制,請求炮火反制。”

“總部,總部,蘇軍使用大口徑榴彈炮對我進行炮火覆蓋,請求火力反制。”

“總部,總部,蘇軍使用火箭彈對我部進行覆蓋/性/炮擊,請求空中支援,請求空中支援。”

“……”

各種各樣的求援內容一時間充滿整個頻道,弄得指揮車裡的通訊員們頓時手忙腳亂起來。好在她們訓練期間經常遇到這種情況(其實是教官們故意這樣做的,為的就是防止戰時出現這種情況),還不致於亂作一團。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第五炮兵群立刻對庚申座標進行炮火反制。”

“第七炮兵群立刻對己未座標進行炮火反制。”

“天空的隼中隊立刻對丁辰座標進行轟炸。”

“……”

一條條命令有條不紊地發出。

接到命令的部隊迅速行動起來。

為了更好地讓炮兵和航空兵對戰場進行火力支援,每次作戰開始前,炮兵和航空兵都會得到一副標記著戰場的方格圖。

由於戰場大小不一樣,方格圖有兩種,小的一種是按照中國天干地支標號的;大的一種是用英語的二十六個字母和阿拉伯數字標號的。

大小方格圖,與當地地形圖一樣有比例尺、等高線、色彩、方向等地形圖必備的東西。

在小的方格圖上方,也即是北面,從左至右以此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這十個“天干”;左方,也即是左面,從上到下依次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十二個“地支”。

在具體的哪一個框格名稱上就是天干在前,地支在後。

舉個例子來說吧。

從左至右第五個“天干”是“戊”,這“戊”字下面第六個框對應的是“巳”,那麼這個左至右第五個,從上到下第六個框格的名稱就是“戊巳”。

可能有人又要問了:“怎麼是‘戊巳’,而不是‘巳戊’呢?

拜託!這位大哥(或大姐),數學中的座標點標記是橫坐標在前,縱坐標在後。

可能有人又要說了:“這樣看起來好像和天干地支一樣啊?”

拜託!這位大哥(或大姐),“天干地支的組合一種有六十種,而這種組合有一百二十種,足足多了一倍。那能一樣嗎?”

這裡補充一下六十年甲子或者說干支表的排列規則吧。

六十年甲子或者說干支表的排列規則為“十天幹“和”十二地支“依次對應結合。

由於天干地支的數量不一致,不可能自用一組就組合完成。如果“天干”或者“地支”多出來了,那就繼續組合。直到“天干”末尾的“癸”和“地支”末尾的“亥”結合,才結束。

什麼?你還是不明白?

好吧,還是舉例說明吧。

“十天幹”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有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樣依次組合下來就是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可是地支還多兩個戌、亥。

咋辦?

就讓天干再次依次與戌、亥組合,於是有了甲戌、乙亥。可問題又來了,這一組地支已經用完了,這天幹還有八個沒用完呢?

又咋辦呢?

還是用地支依次組合唄。

這樣一組和又有了,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己、壬午、癸未。

組合了半天,發現天干用完了,地支還有多的。又咋辦?

繼續組合,天干、地支,那個用完了就接著用,反正直到“天干”末尾的“癸”和“地支”末尾的“亥”結合,才結束。

相信真的有人這樣做下來,他會寫出完整的六十年甲子或者說干支表。

在大方格圖上方,也即是北面,從左至右以此有a、b、c、d……x、y、z等二十六個英文字母;左方,也即是左面,一般來說從上到下依次為01(零一)、02(零二)、03(零三)、……24(二十四)、25(二十五)、26(二十六),這二十六個數字。

在具體的框格上,是字母在前,數字在後。

至於什麼時候用大方格圖或小方格圖,那就要看實際情況了。一般來說,戰場大就用大的;戰場小就用小的。

有時候戰場過大,那也用大的,只不過在數字上會增加一些罷了。

什麼?你問為什麼要弄兩種方格圖出來?只用大的一套不是很好嘛?

那我想問你一句,你還是不是愛國的中國人?你難道不知道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嗎?

中國的傳統文化,自清末以來日益衰落,好不容易政/府想要弘揚傳統文化了,卻發現民眾特別是那些青年人卻對國外文化頂禮膜拜,再加上國外勢力的推波助瀾,中國傳統文化的弘揚遙遙無期。

就算李斌穿越前有了許多歷史劇,但這些歷史劇在劇情上都有美化的缺陷;在演員方面大量使用俊男靚女,與史書中對歷史人物的描述有偏差;道具方面更是讓人目瞪口呆,大量的道具穿越使用。可以說,完全是慘不忍睹啊!

好了,還是迴歸正題吧。

“我們的炮火支援呢?怎麼還不來?”

“才剛發出訊息,怎麼的也要等幾分鐘吧?”通訊兵忐忑回答道。

“我不管,我只想讓老毛子的大炮閉嘴。”前線的一位指揮官心中怒火中燒。

“呃……”

天空中,一名中隊長正在對自己的小隊下令:“麻雀,那喀秋莎火箭炮就交給你們這個小隊了。”

“是,隊長。”

很快,被稱為麻雀的人帶領著自己這個小隊的攻擊機飛到了剛才發射火箭彈的上空。

“燕子、白鵝你們當先鋒,我和灰雁給你們掠陣。”

“是,隊長。隊長,可是……可是老毛子肯定知道發射火箭彈後,我們會馬上過去炸他們,他們估計早跑了。我們還去炸個什麼啊?這不是浪費彈藥嗎?”問話的人是燕子。

“你以為我不知道啊。關鍵是,如果我們不將這些已經發射晚火箭彈的發射裝置給打掉,你以為老毛子不會將其拖回去再次裝彈,然後用來打我們的陸軍嗎?”

“我明白了,隊長。”

“記得打準點,最好是一次攻擊就將老毛子的火箭炮發射裝置給徹底摧毀。”

“是,隊長。”

很快燕子和白鵝駕機飛向了自己的預定目標。當他們看到自己的預定目標的時候,,他們只看到了火箭炮的發射裝置,發射人員早已不知所蹤。既然如此,那還看什麼,打吧,早點打完,早點回去等候新的攻擊命令。沒準兒還能撈到一條大魚。

對於這次攻擊,燕子和白鵝兩人選擇的是火箭彈。

對在城市內的目標來說,重型炸彈永遠都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城市能夠為目標提供更好的防護能力,而且重型炸彈的爆炸威力是十分巨大的,能對城市建築物造成巨大甚至是致命的破壞。要是被重型炸彈炸到,那就自求多福吧。

可是重型炸彈一方面有造價高(相對於其他中輕型普通炸彈來說)的缺點;另一方面能進行精確轟炸的攻擊機或俯衝轟炸機攜帶的重型炸彈數量有限,不可能無限制用下去,而能夠大量攜帶重型炸彈的大中型轟炸機卻往往缺乏足夠的投擲精度。因此重型炸彈能不用,那還是不用的好。

火箭彈自在西聯軍裡誕生以來,那就是航空兵部隊打擊地面、水面目標的利器。為此每一名攻擊機飛行員都要反覆練習火箭彈的使用。

這樣訓練下來,每一名攻擊機飛行員都有一手打火箭彈的好技術。一架攻擊機就算掛滿了火箭彈,其掛載的火箭彈總造價總比其攜帶的重型炸彈造價低。

再說了,蘇軍的火箭炮發射裝置是露天擺放的,這時候,不用火箭彈都沒天理了。

燕子和白鵝打算駕駛著自己的座機以四百公裡每小時的速度衝向了蘇軍的火箭炮發射裝置,在距離其五百米的位置發射了火箭彈,隨後改成平飛離開。

事情也如他們預想中的那樣慢慢發生,自己駕機飛行目標,隨後在相距五百米的位置發射火箭彈,然後馬上改平飛出。

可就在他們將飛機改平,正準備飛出的那一剎那間,他們的飛機突然被猛烈的炮火包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