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山溝中的軍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二四章這巴掌捱得好!(十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二四章這巴掌捱得好!(十一)

要說梁興初和韓宇兩人見面的前因後果那可真的要說道說道。

當西國黨在大選中獲勝並成立新的政/府後,全國/軍隊的整編就進入了計劃表中。

為了照顧一下各方情緒,基本上是將全國/軍隊全部打亂後再整編。在此期間還將一批少尉以上,上校以下的軍官給抽出來,送到軍校進行更高層次的學習。梁興初和韓宇就是進修大軍的一員。

由於兩人在進修前的帶兵經驗、帶兵人數、部隊裝備、部隊戰鬥力的區別,兩人沒有分到同一個班。這也造成了兩人不認識對方,最多感覺有些眼熟。

別看梁興初在八路軍裡當團長,韓宇在國/軍裡當營長,但他們兩人一去進修才發現,要是讓他們兩人就這麼去指揮西聯軍的營團級部隊,他們能在短時間內被西聯軍出身的營連長們擊敗。

原因很簡單,兩人的軍事素養還打不到西聯軍營連長的水平。

無論是西聯軍,還是西聯軍的前身——西南軍,其建軍思想都是兵貴精不貴多。

西南軍初創時,西南還很窮,根本養活不了龐大的軍隊。

在保衛西南和發展西南之間,李斌只能選擇低頭優先發展西南。畢竟打鐵還需自身硬啊!

就這樣,西南軍確立了兵貴精不貴多的建軍思想。

後來西聯成立了,可那時候的西聯也窮,遠不是現在這般富裕。兵貴精不貴多的建軍思想依然有用武之地。

在兵貴精不貴多的建軍思想下,每一名西聯軍官兵都要接受嚴格的訓練。

如果說西聯軍官兵的訓練和哪些部隊相像的話,那就只能算是後世一戰結束後由塞克特訓練的十萬德國/軍隊和後世二戰結束後日本的自衛隊。

西聯軍的軍官訓練像前者,士兵訓練像後者。

軍官是軍隊的靈魂,士兵是軍隊的基石,缺一不可。

後世塞克特訓練的十萬德國/軍隊那是特殊時期的產物。

後世的一戰以德國及其盟友的戰敗告終。作為戰敗國德國遭受到了極為嚴重的懲罰,其中一條就是德國/軍隊總數不能超過十萬人。

為了儲存德國/軍隊的火種,塞克特不得不將戰爭結束初期那龐大的軍隊裁撤,但留下的都是精華。同時以高於現有標準的訓練方式訓練他們。到了希特勒上臺了,德國擴軍能這麼快完成,且還保持著強大的戰鬥力,塞克特功不可沒。

西聯軍的軍官訓練也是這樣的,以致於同樣軍銜的西聯軍軍官素質要比其他國家的軍官高出一大截,再加上西聯軍裝備上的優勢,這個差距更大。

部分西聯軍營連級軍官甚至還具備指揮師旅一級單位的能力。只不過這部分營連級軍官的數量比較少,大多都在教導師和近衛團中;其他部隊能有一個就能夠偷著樂半天。

後世的日本是二戰戰敗國之一,戰後的憲法規定日本不能擁有軍隊,但日本藉著“自衛”的名頭建立起了實力超過很多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的自衛隊的裝備那就不多說了,絕對是世界先進水平的。只要需要,日本自衛隊完全可以在短時間內擴充百萬而且戰鬥力絲毫不下滑。

而日本自衛隊的士兵訓練那也嚴格,基本上是按照士官的要求在訓練。

士官在軍隊中的數量是僅次於列兵的,但其重要作用卻是軍官都不能忽視的。因為士官是軍官與士兵之間的溝通橋樑,士兵的要求透過士官交給軍官,軍官的命令透過士官告訴士兵。

戰時,士官也是帶頭衝鋒的。可以說,一場戰鬥是否打得好,除了裝備、人數、訓練方面的差異外,士官的帶頭作用也很重要。

一名優秀的士官要比一名優秀的軍官更能提高基層部隊的凝聚力與戰鬥力,不擁有大量優秀的士官,只靠軍官來指揮部隊,這部隊的戰鬥力也是一個問題。

為了保證能夠及時擴軍且擴軍後部隊戰鬥力下降幅度不太大,西聯還廣泛實行了軍訓。

用後世的話說,西聯的軍訓針對的是民兵和學生。

以往的民兵制是讓當地人在當地政府的組織下,趁著農閒時間進行訓練。參與訓練的主體是農民。

而西聯的民兵制針對的主體卻是工人、農民、地痞無賴、武館人員、基層官員。每次民兵訓練都會被安排在每年農曆的十月中旬到十一月中旬,持續一個月的時間。在這個時間裡,參與訓練的人出特殊情況外都要無條件參加訓練。要是不參加,等待著不參加人員的可不是什麼好事。

曾經有些地痞無賴和官員認為這些事情與自己無關,打算逃脫訓練。事實上他們也是這麼做的。可是等待他們的卻是無盡的苦難。

那些地痞無賴大多都被扔到某個地方參與無償勞動了;官員先是被就地免職,然後才會被冠以危害西聯安全罪的罪名被關到某個監獄裡勞動。就算出來了,那工作也不好找,只能從事工資最低、勞動強度最大的工作。

造成這樣的原因還在於西南和西聯時期,官方對軍訓宣傳力度讓大多數人都知道了參與軍訓意味著什麼。

人們普遍認為逃脫軍訓那就是逃脫保衛西南(西聯)的責任,是將絕大多數人的幸福都拋棄的行為。這自然要遭到絕大多數人的反感與唾棄。

順便說一句,要是這些被免職的官員有親屬在當官,那麼他們的親屬也跟著被降職甚至是撤職,然後步上後塵。

看到這樣的雷霆手段,那些想要逃脫訓練的人頓時打消了這個心思。

參加了,大不了受苦一個月;不參加,受苦終生。

兩害相權取其輕,還是參加的好。

工人、農民佔據了西聯人口的絕大多數,將他們組織起來軍訓可以讓他們學的一定的軍事技戰術,要是某一天擴軍,也能最大程度上保證兵員的數量和質量。

地痞無賴是社會各個階層都感到頭疼的存在。為了更好地管理這些人,將他們丟給軍隊裡的人訓練一番也好。而且經過訓練的他們至少少了很多擾民行為;更重要的是,他們還能間接提供一些官方無法瞭解到的情報。

都說高手在民間,敢開設武館那就意味著自己有些本事。為了利用好這些人的本事,不將他們利用起來還真的是浪費資源。透過民兵軍訓,有些武館的人被發現出來,這部分人後來成為了教導西聯軍士兵近戰的教官,有的成為了秘密的情報人員,還有的成為了特種兵甚至是鬼影的一員。

讓基層官員也參與到軍訓中來是考慮到以後西聯地盤擴充套件了,地方守備的需要。特別是在未來有可能爆發戰事的西聯與國內各個勢力接壤的地方更是如此。那些地方的訓練更是嚴苛。有些基層官員就是因為訓練表現不利而被撤職。

西聯對學生的軍訓主要是針對的普通高中、職業高中、大學本科、大學專科的學生。這些學生有較高的文化素質,是技術兵種的最好來源。

同時西聯軍方也打算利用軍訓讓這些學生感受一下軍隊的熱血,讓他們能夠產生對軍隊的嚮往。說白了,實際上就是讓參軍的思想深入到這些人的內心,讓他們在學業結束後就馬上參軍。

即使他們不參軍,他們也是廣大的後備兵員的一部分。

在戰時狀態下,只要部隊擴編,這些經過初步訓練的人,只要再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化訓練,就能夠很快形成戰鬥力。

(廢話少說,還是迴歸正題吧!)

梁興初和韓宇兩人進入了進修班學習,學習結束後兩人被分到了不同的部隊。

韓宇被分到了東北地區,進入了第二十一集團軍。原因自然是他和秦敖有交集。可是秦敖現在是第一集團軍的師長,韓宇的能力還不到進入第一集團軍的程度。就這樣,韓宇被調到了第二十一集團軍。這第二十一集團軍是由原西聯軍一線野戰部隊和部分二線衛戍部隊聯合改編而成的。其戰鬥力,在目前的中國復興軍中那也是首屈一指的,被認為是除教導師、近衛團、第一集團軍、第二集團軍、第三集團軍、第四集團軍、第十三集團軍外,最強的陸軍部隊。

進修一結束,韓宇當上了連長。自己知道自己有多少斤兩的韓宇對自己由營長降為連長沒有絲毫不滿,高高興興上任了。

梁興初本來是進入到由工農黨的部隊改編而成的第三十八集團軍的,但卻因為一道命令被調到了第四集團軍。下命令的是李斌本人,李斌這樣做完全是因為在後世的錦州戰役中,梁興初率部死守塔山,為錦州戰役的勝利做出了卓越貢獻。李斌相信在第四集團軍他也能做到。

可是梁興初在第四集團軍的表現實在是讓李斌感到無語,無奈之下,李斌只好下令將梁興初調離第四集團軍,讓下面的人給他調到另一個地方去。

下面的人看到李斌這麼在意這個梁興初,自然認為李斌很看重他,想要重用他。可這重用最好的辦法還是讓人立下戰功,可這戰功不是那麼容易立下的。正好,老毛子在東北鬧事兒,梁興初就被調到了東北。

一九四零年,中蘇打了一仗,那一仗,梁興初沒上前線。現在他一上前線就和有同樣信仰的老大哥打了起來。這不能不說是諷刺。

其實對自己怎麼進第四集團軍的原因,梁興初自己也迷糊。他還以為是上面的首長們幫的忙,否則自己怎麼可能進有著中國復興軍陸軍絕對王牌之稱的第四集團軍。

可是上面的首長們也表示這不是自己的功勞。這下子梁興初更糊塗了。

進了第四集團軍,迎接自己的人就給自己來了一個下馬威——讓自己吃生牛肉。

看著這生牛肉,梁興初不由感慨:自參加革/命以來,自己吃的是什麼自己還不知道嗎!這牛肉生吃雖然以前沒試過,但馬肉生吃以前是試過的。不過就是吃的換了嗎?大不了吃就是了。

忍著噁心,梁興初將兩公斤重的生牛肉吃下了肚。

過了下馬威,還有更多的苦難在等待著梁興初。除了更為艱苦的訓練,還有對人心(沒寫錯,真的是這兩字)的折磨。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面對人心的折磨,梁興初沒有過關。這才被刷下去。

和梁興初一樣遭遇的人不再少數,他們都是因為受不了人心的折磨才最終被第四集團軍踢掉。

至於對人心的折磨是什麼,梁興初終其一生都未透露一字。但在他死後的日記本上留下了這樣一句話:“第四集團軍真的是第四集團軍,光從番號上就能看到其不凡之處。可在那件事情發生前,誰也沒想到其不凡之處的體現到底在什麼地方。直到那件事情發生了,人們才知道第四集團軍的番號意味著什麼,才知道成為第四集團軍的軍人意味著什麼。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真的願意成為第四集團軍的一員,哪怕是炊事班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