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山溝中的軍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二章 一戰爆發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二章 一戰爆發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婦被塞爾維亞族青年普林西普(一名隸屬塞爾維亞的恐怖組織“黑手社”的波斯尼亞學生)槍殺。這次事件使7月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奧匈發出最後通牒之後,俄國通知奧地利,攻擊塞爾維亞會引起俄國的總動員,並表示俄國不容許奧地利打垮塞爾維亞,成為巴爾幹半島的霸主。7月26日,英國外交大臣格雷提議德、英、法、意四國調停奧、塞之間的不和。但英國在暗中極力慫恿法俄對德奧作戰,並保證給予支援,這就給法俄兩國壯了膽。英國的真正面目是在奧匈向塞爾維亞宣戰的第二天才公開暴露出來的。7月29日,格雷接見德國大使,明確表態說,如果衝突僅僅限於俄奧之間,英國可以保持中立;如果德法兩國捲入,“那麼局勢立刻就會發生變化,英國政府在一定條件下,將被迫作出緊急決定。在這種情況下,就不能長期作壁上觀了”。當德皇威廉二世最終獲知英國參戰的真正意圖之後,曾打算懸崖勒馬,勸告奧匈接受英國的調停。可是,奧匈已對塞爾維亞宣戰兩天了,軍隊已經開進塞爾維亞境內。事情到了這一步,不可能再挽回。

自從英國無畏艦出現後,各主要國家開始了海軍軍備競賽。大量的資源、資金被投入到了軍事方面,造成了國家經濟的困難。要是找不到宣洩口,那麼等待這些國家的就是政府破產。薩拉熱窩事件給了這些國家開戰的藉口。首批參加一戰的國家(指英法俄、德奧等國。美國是在一戰中後期參戰的),當時被沒有做好戰爭準備,他們原來準備再晚三五年參戰。但是薩拉熱窩事件把它們全卷進來了,逼得他們不得不參戰。

7月31日,德國向俄國和法國提出最後通牒,要求它們停止總動員,遭到斷然拒絕。德國於7月31日向俄國宣戰,8月3日對法國宣戰。8月2日,德國總參謀部為了實行施利芬計劃,向比利時送交最後通牒,要求允許德軍借道比利時對法軍作戰,並限在24小時內答覆。早在在戰爭爆發之前幾年,德軍總參謀長阿爾弗雷德·馮·施裡芬已制定了以速戰速決為主要特徵的施裡芬計劃:先利用德國發達的鐵路網,集中優勢兵力在六星期內打敗法國,然後將部隊調往東線進攻沙俄。與此相對應,法國也制訂了以兩個集團軍齊頭並進,一舉收復普法戰爭後被割讓給德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省的17號計劃。但戰事的發展卻出乎這些軍事家意料,使得這兩個計劃皆不可行。

比利時拒絕了德國的無理要求,並向英國求援。8月4日,德軍向比利時發起進攻,起初德軍的進攻很順利,但在烈日要塞遭到守備的比利時軍隊的猛烈抵抗,這極大地降低了德軍的進攻速度,不得已德軍調來的專門為要塞準備的大白莎攻城炮。在大白莎攻城炮的打擊下,烈日要塞最終陷落。但是這也給法軍調集軍隊贏得了時間,在法國境內組織防守。

英國獲知德國有入侵比利時的意圖後,於8月4日向德國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德國無條件尊重比利時中立。但德國宰相貝特曼對英國駐德大使聲稱:“國際條約不過是一張廢紙。”於是英國便以德國破壞比利時中立為藉口,對德國宣戰。這樣短短一週時間內,歐洲兩大軍事集團在一片戰爭叫囂聲中紛紛亮相,捲入一場為期四年的戰爭。世界大戰開始了。

8月14日,德軍攻入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法國和英國對德軍行動判斷錯誤,只有法國的一個軍和少量的英國遠征軍部隊在抵擋這支德軍主力部隊,德軍很快就打到了法國邊境。與此同時,法軍在阿爾薩斯和洛林的作戰中損失了三十萬人,只得撤退。

1914年9月3日,被勝利衝昏頭腦的德國第一集團軍,沒有按“施利芬計劃”的要求乘勢攻入巴黎。而是調轉方向去追擊向巴黎東南方退卻的法軍,將自己的右翼暴露在了法軍面前。9月6日,英法聯軍在馬恩河發動全線反攻,馬恩河戰役打響。英法聯軍的六個集團軍與德國的五個集團軍總共200多萬人投入戰役,600多門重炮和6000多門迫擊炮震撼著馬恩河兩岸。德軍因為兵力不足,沒有頂住了英法的進攻,不得不全面向北撤退。英法聯軍法國取得具有歷史意義的馬恩河戰役的戰略性勝利。施利芬計劃破產。

1914年8月2日,德軍出兵中立國盧森堡,以取得盧森堡的鐵路網。8月3日,德軍對比利時不宣而戰。至8月9日,德軍成功攻佔比利時全境,並且驅逐在比利時境內的法軍回法國境內。8月21日,德軍分兵五路攻向法國北部,法軍失守,被迫後撤。9月3日,德軍已進逼巴黎,法國政府被迫撤退至波爾多。9月5日—9月12日,德軍與英法聯軍在巴黎近郊馬恩河至凡爾登一線爆發馬恩河戰役,結果兩敗俱傷,德軍只得轉入戰略防御,固守安納河一線,戰鬥開始演變為陣地戰。接著,雙方爆發了奔向海邊的運動戰,結果英法聯軍被打敗。德軍成功奪取法國東北部的廣闊領土,但始終不能截斷英法兩國的運輸線。隨後雙方再爆發佛蘭德會戰,但雙方均無重大成果,結果戰事進入膠著對峙狀態。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1914年8月23日,日本以英日同盟為由,對德宣戰,並出兵中國山東和德國在太平洋上的島嶼,並且隨即派海軍封鎖膠州灣。日軍以海軍日本海軍出動了第二艦隊的60餘艘軍艦為主力進攻在山東青島的德軍,另以第一、第三艦隊在南中國海域警戒和攻佔德國在太平洋諸島的殖民地。日軍任命神尾光臣中將為司令官,調動了以第十八師團為主力的陸軍5萬人,配備了數百門重型攻城重炮、山炮、野炮在內的火炮和多架飛機,從陸地進攻青島。日本海軍出動了第二艦隊的60餘艘軍艦,由艦隊司令官加藤正吉中將指揮封鎖膠州灣和從海上攻擊駐青德軍,面對日本的進攻,德國總督瓦爾得克一面驅使數萬中國人為其修築臨時炮臺、挖掘壕溝工事、運送物資,積極備戰;一面緊急召集在中國的預備役人員到青島參戰,並將在北京、天津、武漢、上海、濟南及膠濟鐵路沿線駐守的德國軍隊調往青島。到戰爭爆發時,青島德軍總兵力已達4.5萬餘人。協約國最急於殲滅的德國遠東艦隊主力——6艘巡洋艦則早在日軍合圍青島前就悄然駛離大港,突破日軍的封鎖線,擺脫掉日、英、法、俄等國數十艘軍艦的圍追堵截,分別進入南太平洋和印度洋進行攻襲作戰,留在青島港內的僅有幾艘小型驅逐艦和一艘老式奧地利巡洋艦。德軍將各老式軍艦的艦炮拆下安裝在臨時炮臺上當作陸戰火炮使用,並在前海航道佈設了水雷以防止日本軍艦進攻。

在青島港日本人沒有發現德國東亞艦隊主力,港內只有小貓兩三只。這讓日軍大失所望。本以為會打上一仗的,沒想到德國人卻跑了。日本人天真地認為青島要不了多久就會落到自己手中,全軍上下都瀰漫著一種樂觀的氣氛。但是德國的留守艦隊卻給了日軍一個當頭棒喝。德軍在八月的一天晚上派出留守的驅逐艦主動出擊,擊傷、擊沉日艦多艘。這讓日本認真起來了。此後德國留守艦隊的出擊再無所獲,反而損兵則將。德國總督瓦爾得克不得已下令艦隊士兵在鑿沉戰艦封鎖航道後上岸,充當步兵使用。

9月2日,日軍主力在山東龍口強行登陸,侵佔黃縣、掖縣、平度、即墨及膠濟鐵路沿線城鎮,向青島逼進。9月18日,日軍一部又在嶗山仰口灣登陸,擊退德軍警戒部隊後侵抵李村,與南下日軍會合。數日後,英軍2000人亦在仰口登陸,加入進攻青島的行列。9月26日,日、英聯軍向青島外圍發動進攻,佔領德軍在孤山、樓山、羅圈澗、浮山等德軍外圍陣地,隨後向德軍堡壘線發起全面攻擊。日本陸軍火炮猛轟德軍各炮臺,日海軍亦從海上轟擊各海防炮臺。德軍不甘示弱,各炮臺一齊開炮,炮火十分激烈。雙方飛機亦加入戰鬥,除偵察和轟炸對方炮兵陣地外,並進行了空中格鬥,成為亞洲戰史上的首次空戰。由於德軍防守嚴密,加上連日大雨,日軍攻擊未能奏效,戰鬥呈膠著狀態。

10月31日是日本大正天皇的生日,日本稱為“天長節”。是日,日軍於此日向青島德軍發起總攻擊。日本陸軍炮兵在新登陸參戰的海軍重炮聯隊配合下,向德軍各炮臺、堡壘猛烈炮擊。日本步兵向各堡壘群發動了一波又一波的集團攻擊。德軍依託堅固的堡壘拼死抵抗,各炮臺亦向日軍猛烈回擊,戰鬥至為激烈。僅11月1日一天,日軍就向德軍陣地傾灑了1600噸炮彈,德軍發射的炮彈數量亦與之相當。經多日激戰,德軍彈藥日漸匱乏,炮臺、堡壘損毀日增,火力逐漸減弱。11月7日凌晨1時30分,日軍突擊隊趁德軍極度疲憊之機,偷襲中央堡壘,經過激烈肉搏之後,中央堡壘陷落。德軍遂集中全部炮火轟擊中央堡壘,組織軍隊反攻,企圖奪回堡壘,但未能成功。日軍乘勢從前後兩面夾擊各堡壘,先後攻陷湛山、臺東鎮等堡壘。伊爾奇斯諸炮臺隨後相繼失守。早6時,俾斯麥南炮臺失陷。6時30分,俾斯麥北炮臺亦告失守。至此,德軍最後一道防線全線崩潰。7時,德軍在訊號山懸掛白旗投降。是役,德軍戰死數百人,被俘4000餘人;日軍死亡1000餘人。德軍在投降前夕,將炮臺火炮自行炸燬,軍艦、浮船塢自沉海中。

突破聯軍攔截的德國遠東艦隊的六艘巡洋艦到底在哪兒呢?聯軍百思不得其解。

ps:這一章有點羅嗦,最後只是想讓廣大的讀者朋友知道,一戰後山東問題的由來。看到書評裡面有人說趙爾豐在哪兒呢。其實趙堅就是趙爾豐。趙毅就是趙爾巽。難道最後不可以換個名字來寫嗎?最後認為寫歷史類小說,可以適當的yy,但是還是應該嚴謹。與歷史上不符的作者應該指出來。因此最後在寫書時查了很多的資料,與事實不符的都會指出。比如說最後沒有像其他作者一樣引用蔣百里奪得天皇軍刀案例(雖然最後很想引用),因為最後查了一下蔣百里奪刀的事情,發現那是不可能的。不信的話就去看看蔣百里或蔣方震——百度百科吧。那裡面有的。

主角最後肯定會扶正的,請各位讀者大大不要擔心。

趙爾豐、趙爾巽兩兄弟在歷史上雖然忠於清王朝,但是他們還是為國家做了許多貢獻的(不信就去百度百科看看)。因此最後沒有想殺掉趙爾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