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山溝中的軍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四六章 戰後的反應與回憶(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四六章 戰後的反應與回憶(下)

日本海軍對支艦隊敗得稀裡糊塗,六艘航空母艦、四艘戰列艦、七艘重巡洋艦、二十艘驅逐艦,近兩萬經驗豐富的水兵,數百架艦載機和水上飛機就這樣沒了,而對手的影子根本就沒看到,連對手的損失是多少都不知道。

這自然讓日本感覺臉上無光,可即使臉上再無光,該做的事情還是要做的。

己方的損失是沒法隱瞞了,但敵人的損失還是可以誇大的。於是日本宣傳部門大筆一揮,將中國的損失記載為,被擊落各型飛機約六百架,損失飛行員約八百名。日本方面表示因為作戰是是夜間,在能見度不高的情況下,存在一定數量的誤差,但飛機的誤差總數在二十架左右,飛行員的誤差總數在五十人左右。

得知日本方面寫出的中國在此次海戰中的損失資料,中國方面心裡即笑又氣,很想直接將中國方面此次的損失只是消耗了一百九十八枚反艦導彈、四枚pl-3(三)中程空空導彈和大量的燃油給公佈出去,看看日本人會不會被氣死。

只不過這也只是想想而已,為了表明中國方面還是有大量的損失,中國方面公佈的資料是,絕對損失一百九十八架飛機,五十二架飛機受傷,絕對損失飛行員一百九十八名,八十名飛行員受傷。

中日兩國暗地裡互唱雙簧,當然讓其他國家沒想到。

對中日兩國自己宣佈的戰損,世界各國的普遍看法是兩國都沒說實話,都誇大了對方的損失,減小了己方的損失。

唯一肯定的是,日本的戰損很多,多到掩飾不了的地步。

結合兩國公佈的戰損,各國認為日本的戰損資料是真實的,中國方面應該只是報了三分之二的數字。畢竟日本對支艦隊的規模和戰鬥力在那裡擺著,不付出大傷亡的代價是不可能的。

如果這些自以為聰明的國家知道了中國在此戰中只是消耗了彈藥、油料,而沒有付出哪怕一個人的傷亡,不知道會跌落多少眼鏡。

日本海軍對支艦隊敗得糊里糊塗,中國海軍的紀念號與進取號航母戰鬥群的艦載機飛行員們也贏得糊里糊塗。

在他們的記憶裡,他們只是掛彈起飛,然後在預定地點發射了反艦導彈,然後引導一下反艦導彈攻擊目標,直到反艦導彈擊中目標,他們的任務就算完成了,這實在是太輕鬆了,根本沒危險。與之前那些老兵們說的,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衝到敵人附近投彈的情況相比,他們不知道安全了多少倍。

以至於當最終的戰果傳來的時候,他們還以為是上級在安慰他們沒能親眼看到日艦沉沒。

直到越來越多的證據出現了,他們才相信了自己取得的戰果是如此的輝煌。

現在想來,戰爭好像不是那麼可怕的事情,只是按按按鈕就行了。

為了讓按按按鈕就能打擊敵人成為現實,西聯的科研人員們付出了太多太多。

李斌是在自己的辦公室得到這個訊息的,聞之訊息的李斌只是笑了笑,然後陷入了回憶之中。

做到這些不難,難就難在能否一直做到。

科技始終是不斷向前發展的,哪怕是在黑暗的時代,科技也是以一種緩慢的速度在向前發展。

自西南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起,李斌就開始在西南地區進行大規模的科研計劃。這個計劃代號“盤古”。由於盤古計劃的規模實在是太龐大了,牽涉的範圍也實在是太廣了,迫使李斌不得不採取了許多斷然措施。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參與者的人身自/由受到嚴格限制,與家人的通訊受到了嚴格監視。

在具體的科研計劃上則是,先基礎再高階,先理論再/操/作,材料與工藝並重,實際與想象相結合。

為此專門成立了一個部門,其代號為“有關部門。”

你沒看錯,就是“有關部門”這四個字。

無論是西南時期,還是西聯時期,還是現在的西國黨掌權時期,“有關部門”才是西國黨控制區內最神秘的部門,鬼影什麼的都得靠邊站。

這個部門的權利之大,能夠調動包括鬼影在內的西國黨控制區內的各種力量。

舉個例子,鬼影對日本七三一等進行細菌、病毒研究的部隊的襲擊,就是這個部門需要的結果。

因為在七三一等部隊被摧毀前,日本在生化病毒上的研究可是居於世界領先水平,西聯還真的剛不上日本。可是伴隨著這些部隊的毀滅,日本在細菌、病毒上的研究可謂一蹶不振,而西聯則突飛猛進。可以說穩坐細菌、病毒/研究的第一把交椅。

關於盤古計劃的方向、進度、成果可都在這個部門裡面有詳細的記載,但所有的資訊只有李斌自己才能檢視,其他人要檢視就準備以叛/國/罪的罪名被處理吧。某研究科目的負責人可以檢視本部門的少部分資訊,其他的也是不能看的。不同研究科目的負責人想要檢視其他研究科目的資訊必須得到李斌的當面授權,否則就準備以叛/國/罪的罪名被處理吧。

這個部門的研究成果還是蠻多的。比如說三二式坦克、塑化膠基炸/藥(艾琳提供了一些必要的技術支持)、磁導魚雷、線導魚雷、fhz-10(十)戰略轟炸機、fzd-13(十三)戰鬥機等中國海陸空三軍裝備的技術裡都有這個部門的技術成果在裡面。

也正是因為這樣,現在的中國/軍隊才有了遠超世界各國/軍隊的實力,才能保證在兵力數量低於對手的情況下,能夠進行鯨吞。

也才能讓如今的中國海軍航空兵艦載機部隊打根本不對稱的戰鬥,在零傷亡的前提下擊沉日本對支艦隊絕大多數戰艦。

日本對支艦隊慘敗的訊息被披露後,世界各國反應不一。

德國作為日本的盟友再次感受到了中國的強悍,但也好奇中國到底是怎麼做到的。於是德國駐華大使奧托有了新任務——調查中國海軍此次獲勝的原因所在,如有可能獲得相關資料、技術。

德國現在是三線作戰,東線在與盟友一起和蘇聯死磕;西線在防備英美聯軍登陸英倫三島;南線則和義大利與英聯邦軍隊在北非死磕。

德國不是沒想過將海軍部分主力北調投入到攻擊蘇聯列寧格勒(即後世的聖彼得堡)等蘇聯北方沿海城市,或者南調投入到攻擊埃及沿海城市中來,但想想英美可能的登陸行動,只好打消了這個念頭。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現在,中國能夠在一夜之間就幹掉日本如此多的戰艦,德國說不心動是不可能的。

考慮到掌權的西國黨和德國的關係不錯,德國相信自己還是有可能得到自己希望獲得的東西的。

為了加強德國在西線的安全,中國方面將早就過時的活塞式飛機對艦攻擊戰術交給了奧托,奧托喜滋滋地將這些東西傳回了德國國內。

德國對此很重視,甚至專門為此進行了驗證,結果自然是皆大歡喜啊!

美國就十分開心了。

眼下的美國壓力很大,在太平洋方向上不但要和日本海軍太平洋艦隊進行主力決戰的準備,而且還要用大量的商船往澳大利亞運輸各種物資;大西洋方向上也擔心德國海軍突然間橫越大西洋,打到美國東海岸來。

因為日本人的潛艇和各種各樣的襲擊艦以太平洋上的島嶼為基地,頻繁襲擊美國的商船隊,弄得只要是前往澳大利亞的美國商船隊,那就必須要有大量戰艦的保護才行;或者選擇先南下南大西洋,然後經過印度洋到達澳大利亞。

不管選擇哪一種,對澳大利亞的美軍和英澳軍來說都不是好事。

前者會讓很多的物資送去海里餵魚,更有可能引發美日兩國在太平洋上的海上決戰;後者的路途要比走太平洋航線遠一倍左右的路程,會導致物資補給的不及時。

現在日本對支艦隊慘敗,日本太平洋艦隊沒準兒會調回日本本土,去與中國海軍死磕。

如果真的出現這種情況,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完全可以抓住機會,一舉奪回整個夏威夷群島。隨後以夏威夷群島為基地,展開對日大反攻,直至打到日本本土,迫使日本投降。

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以更為積極地態度開始準備起來。

英國也很高興了,英國已經失去了本土,但還在抵抗,沒有戰敗投降。在接連失去本土和東南亞廣大殖民地,甚至澳大利亞和印度都遭受日軍兵鋒威脅的情況下,英國卻沒有力量去單獨保衛這些殖民地,不得不接受不懷好意的美國的援助。

形勢比人強呀,就算美國的不懷好意再不好,對英國來說也必須接受。不接受也行,就等著亡國吧。

曾經縱橫四海毫無敵手的堂堂大英帝國居然落到這步田地,想想都讓英國人傷心不已。

英國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也知道在沒將德意軍隊趕出北非前是不要想與日軍死磕了。因此英國只能選擇等待,等待時機成熟,然後才讓在印度的部隊進攻東南亞等日佔區。

其實英國還有一個想法——那就是等中國出兵拿下日軍佔領下的東南亞地區後,自己再向中國討要。憑藉著英國近百年來中國對英國的恐懼,相信中國會答應的。

可別以為這是一句笑話。實際上,英國的這種思想正是中國的不斷戰敗、委屈求和,才讓英國人有了這樣的思想。

清末的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英國都是參與者;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民國的成立、民國時期的軍閥混戰背後都有英國的影子。

透過種種手段,英國獲得了大量在華利益,成為了在中國有最大利益的列強國家,日本是在一戰後才居於第二位的。

從一八四零年到一九三八年,這近百年的時間是中國的黑暗期,無論是清政府,還是後來的各種能夠代表中國的民國中/央/政/府,對內不能安內,對外不能抵抗外辱,只能任由外國人在中華大地上橫行無忌。

外國人對中國人的態度由以前的重視,逐漸轉變為輕視,乃至漠視。直到日本海軍對支艦隊被新生的中國海軍重創也不曾改變。

李斌作為穿越者不是不知道外國人對中國人的態度,要讓外國人正視中國和中國人,按李斌自己的說法,如果不將這些敢惹怒巨龍的國家給打得半身不遂,他是不會正視中國和中國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