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山溝中的軍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五八章 戰區劃分與航空兵改制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五八章 戰區劃分與航空兵改制

ps:看《山溝中的軍閥》背後的獨家故事,聽你們對小說的更多建議,關注公眾號(微信新增朋友-新增公眾號-輸入dd即可),悄悄告訴我吧!

戰爭打到現在,中國方面可以說是三線作戰了。

一部分中國復興軍在朝鮮半島的日偽軍對峙,雙方暫時保持安靜,可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又會大打出手;一部分中國復興軍在蘇聯的遠東地區和蘇聯死磕,受限於當地的交通條件,中國復興軍只能沿著西伯利亞鐵路向西打;一部分中國復興軍南下東南亞,和海軍一起打擊東南亞的日偽軍。

為了統一照顧到這三個作戰方向,中國方面成立了戰區。

之前中蘇遠東衝突的時候,中國方面成立了東北戰區,專門應對此次衝突。後來中蘇戰事再起,東北戰區更名為遠東戰區,專職與蘇聯在蘇聯的遠東地區作戰。

中日相互宣戰的第一時間,原本駐守在中朝邊境的中國復興軍部隊被劃分到了新成立的中朝戰區裡。等到中國復興軍打到朝鮮半島了,中國方面將中朝戰區改稱為朝鮮戰區,專職與日偽軍在朝鮮半島作戰。

中國出兵東南亞後,中國方面成立了東南亞戰區,專職與日偽軍在東南亞作戰。

按理說這樣的戰區劃分也能應對目前的情況了,但考慮到未來可能發生的“盟友”變敵人的情況。這樣的戰區劃分就有些不適用了。

因此戰區的再次劃分已經勢在必行。

這次戰區的劃分將會以“盟友”變敵人為前提進行劃分,而且劃分的時候還會將軍區的情況考慮進去。

近百年來,中國一直都是被列強欺辱的物件,哪怕是中國憑藉自身的實力迫使日本軍隊退出中國境內,列強也沒有正視中國,還認為中國是以前的那個老樣子。

中國出兵東南亞,英美這些在東南亞有極大殖民利益的國家自然是歡迎的。畢竟能夠在損失極小的情況下,拿回“原本就屬於自己的東西”,那肯定是一件好事。

可對中國來說,那就不是一件好事了。

自己辛辛苦苦才拿到手的東西居然要被其它人給“名正言順地搶回去”,這事兒擱誰身上,誰也接受不了啊。

沒準兒,戰爭的種子就會因此埋下。

因此中國方面一定要提前做好和英美翻臉的準備。

在這樣的前提條件下,新的戰區劃分已經出來了。

首先是中國東北及其周邊地區的戰區、軍區劃分。

以前的遠東戰區、朝鮮戰區依然儲存,其下屬部隊、領導者、職責等相關情況也不做任何變化。

東北軍區(相當於後世的沈/陽軍區)的主要職責還是為遠東戰區、朝鮮戰區提供各種支援,必要時會出兵援助這兩個戰區。次要職責是警惕外/蒙/古方向,防止外/蒙/古軍和蘇軍從外/蒙方向殺入東北腹地。

華北軍區(相當於後世的北/京軍區、濟/南軍區、內/蒙/古軍區合併而成)的任務是警惕外/蒙/古方向,防止外/蒙/古軍和蘇軍從張家口方向殺入華北腹地。必要時會對東北軍區進行支援。

西北軍區(相當於後世的蘭/州軍區、烏/魯/木/齊軍區合併而成)的任務是警惕中亞防線,防止蘇軍從中亞殺入中國西北——這一中國最重要的秘密武器試驗地。

華東軍區(相當於後世的南京軍區、福/州軍區合併而成)警惕日本可能發動的對東部沿海城市的襲擊。

川藏軍區(相當於後世的成都軍區、西/藏地區、武漢軍區合併而成)警惕西/藏方向和保衛大本營。

東南亞戰區,全權負責除緬甸以外的東南亞地區的作戰。

華南軍區(相當於後世的廣東軍區)以前負責緬甸以東、以南的東南亞地區作戰任務。現在為全力支持東南亞戰區在東南亞的作戰。

緬甸戰區,全權負責緬甸全境的作戰,警惕印度方向。

西南軍區(相當於後世的昆明軍區)以前負責緬甸及其以西地區的作戰任務。現在為全力支持緬甸戰區的作戰

臺/灣軍區現階段的任務是警惕琉球群島和菲律賓的日本海軍和海陸軍航空隊。

中國海軍也趁機進行了再次劃分。

原有的北海、東海、南海艦隊予以保留,新成立太平洋艦隊和東南亞支援艦隊。

中國復興軍海軍太平洋艦隊的駐地為臺/灣,他們的作戰任務是消滅未來有可能與之爭奪太平洋霸權的對手——日本海軍太平洋艦隊和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

現在的中國復興軍海軍太平洋艦隊還很弱小,但他們卻能優先得到來自江南第四造船廠的新造戰艦,這點優勢讓北海艦隊、東海艦隊各種嫉妒羨慕恨。

東南亞支援艦隊簡稱東支艦隊,是中國方面為了東南亞作戰而特別編成的艦隊。

考慮到戰艦的建造、試航,人員培訓,各個方向的作戰需要等實際情況,東支艦隊有目前中國海軍最強的陣容。

該艦隊目前擁有兩艘上古貳級航空母艦,兩艘紀念級航空母艦,八艘守護級重型導彈巡洋艦,超過一打的正名級驅逐艦,近三打的真實級護衛艦,數十艘qcg陸型潛艇,甚至還有兩艘核動力攻擊型潛艇(各型潛艇均為臨時配屬)。

這樣的陣容完全可以控制整個南中國海了,足以對沿海的國家和地區造成巨大的壓力,日本對支艦隊慘敗後,這種影響更大了。

南中國海沿岸的日偽軍對這支艦隊很是恐懼,害怕哪一天其艦載機突然飛到他們的頭頂上扔下炸彈。

未來的東支艦隊會被拆分成三個部分,其中之一用於印度洋方向,母港為緬甸仰光;其中之二用於澳大利亞方向,母港為雅加達;其中之三用於菲律賓以東地區,母港為黎牙實比。

當然了,拆分後的東支艦隊也會補充各型戰艦,眼下這點戰艦還真的是有些少了。

中國空軍也根據實際情況再次進行了改編。

改編後,每個戰區/軍區下轄數量不等、種類不同的航空師,每個航空師由數量不一的聯隊/大隊組成。

航空師因為裝備的飛機不一樣,編制也不一樣。

比如說裝備活塞式戰鬥機的戰鬥機聯隊,就只裝備這一種戰鬥機,具體的編制為,一個活塞式戰鬥機聯隊下轄兩個大隊,每個大隊下轄三個中隊,每個中隊十二架戰鬥機,每個小隊四架戰鬥機。至少兩個這樣的聯隊構成一個活塞式戰鬥機航空師。

而噴氣式戰鬥機航空師則直接下轄三個大隊,每個大隊兩個中隊,每個中隊十二架戰鬥機,每個小隊四架飛機。

攻擊機航空師是將空軍原有的雙發轟炸機和各種攻擊機混編後,新成立的。

攻擊機航空師有兩種,一種裝備雙發攻擊機/轟炸機,另一種裝備單發攻擊機。

前者下轄兩個聯隊,每個聯隊下轄三個大隊,每個大隊下轄兩個中隊,每個中隊十二架攻擊機,每個小隊四架攻擊機。

後者下轄三個聯隊,每個聯隊下轄三個大隊,每個大隊下轄三個中隊,每個中隊十二架攻擊機,每個小隊四架攻擊機。

轟炸機航空師(目前只裝備了擁有四具及以上發動機的大型轟炸機)下轄四個大隊,每個大隊三個中隊,每個中隊四架轟炸機,無小隊編制。

運輸機航空師下轄四個大隊,每個大隊三個中隊,每個中隊四架運輸機,無小隊編制。

偵察機、預警機、電子戰機等特種飛機是戰區、軍區直接指揮。

一般來說,每個軍區至少會配備一個活塞式戰鬥機航空師,一個攻擊機航空師,一個運輸機航空師。

而在當下肯定會有所不同。

在朝鮮戰區、遠東戰區、東南亞戰區、川藏軍區,這類正在發生戰事和中樞的地方,那配備的航空師數量肯定多,種類也很豐富。

在華東軍區、昆明軍區、東北軍區、華北軍區這類靠近戰事發生地的地方,航空師數量要少些,但種類還是齊全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那些位於腹地且並無戰事威脅的軍區,只是在原基礎上進行加強就夠了。

海軍也趁機對海軍航空兵進行了改編。

海軍航空兵有岸基航空兵和艦載航空兵之分。

艦載航空兵的編制沒有變更,畢竟已經是最優編制了,除非在某些方面取得極大進步,否則是不會變更編制的。

岸基航空兵也只是稍微改變了一下而已。

海軍的岸基航空兵著重加強了獨/立綜合作戰能力。

就當下來說,中國沿海完全在日本海軍的攻擊範圍內,未來可能還在美國海軍的攻擊範圍內。美國海軍的實力可不是日本海軍所能比擬的,那可是比日本海軍強幾個等級的存在。

真要出現這種情況,海軍岸基航空兵的壓力肯定很大。

而且未來的中國海軍主力肯定會南下,這時候就必須要海軍岸基航空兵留守的艦隊一起守衛沿海,岸基航空兵想不強大起來都不行。

可這海岸線實在是太長了,中國的海岸線長度有一點八萬公裡(此處僅指大陸海岸線,不算島嶼海岸線),就算把渤海內側那些不需要防守的海岸線給刨除,那也有近一點七萬公裡。

守衛這麼長的海岸線,實力不強點,怎麼守得住。

增強海軍岸基航空兵的獨/立綜合作戰能力,主要就是增強其對海面目標的發現、打擊能力。

從“發現”方面來說,最好是為海軍岸基航空兵配備預警機,可這預警機的價格……

可就算這樣,海軍還是從原有的造艦經費中擠出了一部分用於採購預警機,按照一大兩小的比例採購。採購的預警機平均分配給了各個海軍岸基航空兵師。

從“打擊”方面來說,最好還是為海軍岸基航空兵配備能夠攜帶攜帶空射型反艦導彈的飛機。

目前中國能夠發射空射型反艦導彈的飛機並不是很多。fzd-12(十二)戰鬥機、fzd-13(十三)戰鬥機、fzd-14(十四)戰鬥機,和ffq-3(三)c反潛機。

前三者就不用多說了,他們的任務是爭奪制空權,發射反艦導彈是副業。

ffq-3(三)c反潛機實際上就是後世的美國p-3(三)c獵戶座海上巡邏機。

其中f代表飛行器,fq代表反潛。

當初李斌看到這飛機的時候那是眼睛冒火呀。

原因無他,後世的二零零一年,中/美南/海/撞/擊/事/件。

在後世的二零零一年四月一日上午,美國海軍的一架ep-3(三)e偵察機,一種電子情報搜集型的p-3(三)c獵戶座海上巡邏機,和一架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兵,編號為八/一/一/九/二的殲八iim噴氣戰鬥機空中碰撞,殲八iim戰鬥機墜毀,飛行員王/偉死亡,ep-3(三)緊急降落在海南島,其組員和飛機曾被中國官方拘留。由此造成美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間的國際事件。

這件事情也被認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自成立以來的奇恥大辱之一,那時候,愛國的中國人可謂是群情激奮,甚至因此爆發了中美駭客大戰。

看到這飛機的第一時間,李斌有種想要將其拆解的衝/動。

記得後世的小道消息,中國在對該機進行拆解的過程中,對該機的所有裝置都進行了深入研究,為後來國產相關裝置的誕生,提供了很多資料。

好在李斌還算有理智,生生忍住了。

最初的該機真的只是用來反潛的,而且反潛的裝備和後世的a型沒什麼區別,現在使用的是c型(原有的a型、b型都已升級成c型)。嚴格的說,現在c型在尺寸方面和後世的c型一致,但綜合戰鬥力介於後世的b型和c型之間。

沒辦法,還是那個原因——科技差距。

ffq-3(三)c反潛機以反潛為主要任務,但其搭載了空射型反艦導彈後,其反艦能力還是不可小視。可其還是能夠被可能出現的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攔截的缺點是致命的。

因此海軍岸基航空兵還是希望能夠擁有一種能夠大量攜帶空射型反艦導彈,且能夠逃脫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敵手的飛機。

這種飛機就是後來的fgj-13(十三)攻擊機。

當李斌看到這飛機的時候有一種想哭的衝/動——終於看到國產的了。

李斌哭是有原因的,因為他看到的是後世中國的jh(殲轟)-7(七)a殲擊轟炸機。

在後世,中國的航空工業長期都是走的仿製道路。直到jh(殲轟)-7(七)的出現,中國才算踏出了獨立研製飛機的第一步。

可是最初量產的jh(殲轟)-7(七),那/性/能真的不怎麼樣,只少量生產了一部分就停產了。後來大量裝備的是jh(殲轟)-7(七)a。

無論是jh(殲轟)-7(七),還是jh(殲轟)-7(七)a,其作戰目標都是敵方水面艦隊,對地打擊能力都不是特別的強。

但現在這些問題都不重要,該機就是為海軍準備的,空軍認為fgj-10(十)攻擊機在對付地面目標方面已經足夠,對該機並不重視,根本就沒打算和海軍搶。

海軍岸基航空兵對其很滿意,認為是fzd-13(十三)戰鬥機和ffq-3(三)c反潛機在反艦方面的有利補充。

事實上也卻是如此,其最多可以掛載五枚yj—4(四)k反艦導彈(四枚位於左右兩側的翼下掛架,一枚位於機腹),而且還不用擔心遇到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不能逃脫。

要是那些第一代戰鬥機想要找該機扳扳手腕的話,他們不介意在機身上加幾個星星。

由於數量不是特別多,因此該機以聯隊為方式加入到海軍岸基航空兵師中去。

按照計劃,每個fgj-13(十三)攻擊機聯隊攻擊機直接下轄三個中隊,每個中隊十二架fgj-13(十三)攻擊機,每個小隊四架。(天上掉餡餅的好活動,炫酷手機等你拿!關注起~點/公眾號(微信新增朋友-新增公眾號-輸入dd即可),馬上參加!人人有獎,現在立刻關注dd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