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山溝中的軍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九二章 為了不當人形冰棒,所以要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九二章 為了不當人形冰棒,所以要加

“李主席,不管是誰洩密,我們都應該一查到底,堅決將隱藏在我們內部的內鬼給揪出來,決不能讓他一直隱藏下去。”

“你放心,這件事情秦無與吳營已經在調查了,至於調查取得了什麼成果,請大家都不要打聽,以免打草驚蛇。”

“明白了……”

“軍隊的事情暫時告一段落,讓我們接著談談經濟建設的事情。”

一個國家是否強大,經濟方面佔了很大因素。

相對於後世歷史同期,此時的中國總gdp還是很多的,在世界上的分量有百分之十左右的樣子。

能有這麼多還是因為李斌這個穿越者導致了很多的歷史脫離了原有的軌跡。

李斌穿越到這個世界後逐漸建立了自己的勢力,也逐漸獲得了對發展至關重要的地盤和資金。

至於技術、裝置、人才,艾琳那裡一大堆,只是需要時間製造就行了。

之後李斌按部就班地發展自己的勢力,擴大自己的地盤。

這才有了後來一舉將日本絕大部分在華勢力趕出中國的西聯和後來的西國黨上臺執政。

西國黨上臺執政後,西國黨拿出早就制定好的中國經濟復甦和發展計劃,再利用西聯那大的實力,這才有了中國經濟在短時間內的大規模復甦與以令人震驚的速度發展。

據不完全統計,在西國黨上臺後的第一年,即民國二十八年(西曆一九三九年)年末的資料統計顯示,中國的經濟總體上比戰前民國二十四年(西曆一九三五年)的經濟總量還要高至少一半。這多出來的一半意味著中國經濟不但得到了恢復,還得到了進一步發展了。

至於發展的原因……

大量高技術人才、技術、裝置、資金……的投入,想不發展起來都不行。

自鴉/片戰爭起,中國那自給自足的傳統經濟模式開始逐步解體,但由於中國實在太大,交通也不方便,更重要的是中國的傳統經濟模式是十分適合當時中國國情的——中國的地主階層長期存在,他們掌握了大量的土地,利用土地獲得利益是他們的本能;而且清政/府也不希望傳統經濟模式在短時間內瓦解,這不利於自己的統治。

因此,中國的傳統經濟模式在後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即起到了阻礙外國經濟勢力入侵的的作用,又起到了阻礙本國新興經濟勢力發展的作用,具有兩面/性。

但託日本人大舉入侵的“福”,這個傳統經濟模式有了前所未有的鬆動。

隨著日本人的大舉入侵,華北、華東、華中大片國土淪為了淪陷區,為了躲避戰亂,一些民眾不得不遷移他處居住,另一些民眾則選擇當起了日本人的忠實走狗,成為了地地道道的漢奸。

居民外遷導致了本地居民數量的減少,也間接動搖了當地的傳統經濟模式,畢竟人才是任何經濟模式的基礎,沒有了人,任何經濟模式都無法存在。

那些甘願當日本人走狗的漢奸則在西聯軍進入淪陷區的第一時間就被送到監獄裡待著了,後來還有不少漏網之魚也跟著進了監獄。之後伴隨著這些漢奸的死亡,漢奸們家屬財產被充公,整個淪陷區原有的經濟模式遭到了大破壞,西國黨正好趁此機會對淪陷區的經濟模式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更改。

既然是更改自然免不了損害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自然也會有反抗,但在西聯軍那強大的武力和西國黨那強大的行政力上,這些反抗自然都被粉碎了,有些人甚至還被帶上了漢奸、賣國賊的帽子被槍決。

打了一大棒子給個甜棗西國黨也會。

對那些沒有投敵賣國當漢奸的當地人,特別是社會地位比較高的人,西國黨也給予了禮遇。

首先就對他們在淪陷期間沒當漢奸賣國賊表示了極大的肯定與讚美,以此安定他們的心。

然後透過各種手段讓他們將目光放到實業投資上來,而不是一直盯著土地的產出。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重新喚醒他們實業救國的心。

在這時候掌權的人大多都經歷過民國初立時各種救國思想的衝擊,而且他們那時候都是處於熱血的青年狀態。

二三十年的時間過去,他們明白了發展實業對國家與民族未來的意義,他們也知道發展實業的關鍵在於有一個安定的內外部環境和各種各樣的支援。

現在這些條件都已經具備。

儘管中國國內還有英法美等國的租界,但中國最大的敵人——日本的力量遭到了重創,而且日本短期內也不會再次發動對華戰爭,也就是說外部環境是安定的。

在西國黨上臺後,各黨派,各勢力的武裝力量都被收編,徹底剷除了國內戰火重燃的隱患;新政/府制定和實施的政策能夠保證實業的正常發展;新政/府新的用人制度也保證了新政/府的官/員不會是以前其他非西聯政/府/官/員那樣只知道撈好處,不知道做好事的碩鼠……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至於機器、裝置、技術什麼的東西,西聯難道會沒有嗎?

同時新政/府也巧妙利用了老百姓渴望安定生活的願望,公開打出了“工強則國強,農富則國富”的旗號。

“工強則國強”裡面的“工”代指工業。

在西國黨上臺執政前,中國的工業現狀大體上可以概括為,暗齊全在西聯,明重工在東北,重工業式微,輕工業四處開花。

西聯那是李斌的地盤,深知搞好自身建設好處的李斌自然不會忘記將自己的地盤建設好,這才有了後來西聯那不為人知的完整的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只不過本著扮豬吃老虎的原則,西聯擁有工業體系的事情外界根本就不知道,只知道西聯能夠生產鋼鐵,製造槍炮。給人的印象和當時的中國實際情況是一致的。誰也不曾想到西聯居然暗中擁有讓世界上很多國家都羨慕嫉妒的工業體系,而且規模還很大。

中國東北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在被日本人佔領後,日本利用東北的豐富資源大力發展東北的工業。等到了民國二十四年,東北的工業生產總值高到讓整個日本都羨慕嫉妒的程度。要不是日本的本土是島嶼,而且東北還有抗日武裝存在。日本說不定真的會將東北真正建設成為日本本土之外最大也是最齊全的工業中心。

重工業由於投資量大,投入產出比不一致(特別是初期),根本就不是普通商人能夠承受得起的。這才有了政/府直接投資。在中國這樣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想要發展重工業除非政/府大力支持,否則是發展不起來的。

近代中國的重工業大多都是清末洋務運動期間建立發展起來的,儘管在隨後的幾十年時間裡,這些重工業都或多或少進行了技術改進,但到西國黨上臺前,早已落伍。不但產量少,質量上更是沒法保證。

以漢陽造步槍為例。

這款步槍在當時的中國算是裝備量最大,產量也最大的步槍(西聯自產的零七式步槍有意降低了產量和出售量),在除西聯轄區外的中國其他地區都有生產,但那產量和需求卻完全不成比例。否則也不會出現只要是槍,各個勢力都想要分一杯羹的事情了。

按理說,這樣一款生產量大、裝備量大的步槍,無論哪個兵工廠生產出來的都應該做到零部件通用,在戰場上無論損壞了哪一部分,到時候拆開已經損壞的槍重新組裝就行了。可事實卻是只有同一家兵工廠生產的漢陽造能這樣做,非要把其他兵工廠生產出來的漢陽造進行重新組裝那叫浪費時間加資源,沒準兒還會炸膛。

僅此一點就能夠看出西聯轄區外中國/軍工業的現狀,也間接反映出中國重工業的現狀。

輕工業由於投資少、見效快,很多有實力的人都大量投資輕工業,特別是一戰期間中國輕工業有了一次大發展,那時候可是賺得盆滿缽滿,讓很多人笑得合不攏嘴。

儘管一戰後列強捲土重來導致好不容易有起色的中國輕工業遭到重創,但還是有人繼續投資輕工業,特別是在內地地區更是如此。這就造成了中國的輕工業遍地開花的現狀。

而且最近的對日作戰已經將擁有強大工業實力的好處顯現無遺,不這時候引導民眾關注工業,投資工業那不是浪費天賜良機嗎?

“農富則國富”裡的“農”包含三方面:農業、農村、農民。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有近五億人,但卻不是一個人口強國,這個國家的絕大部分人口都是貧窮的農民。

若按人的所屬階層來分,農民無疑是中國最大的階層。他們承擔起了這個國家很大一部分賦稅,絕大部分兵役、徭役,卻享受不到絲毫權利。就算有那麼一點權利,那也是統治階級為了維護統治而心不甘情不願拿出來的一丁點兒餿肉。食之傷身,棄之可惜。

西聯在農業技術領域是領先於世界先進水平的,而且二三十年下來早就有了一套成熟的農業、農村發展套路,農民致富之道。

農村要發展,農業要發展,農民要致富,說起來還真的是要靠種植那些高需求的農作物。

就當下中國那落後的面貌來說,只要是種植那些有需求的農作物,比如說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棉花……那都能賣到錢,而且種植這些作物的農民也不必擔心那沉重的租稅。

因為西國黨上臺後以漢奸、賣國賊的罪名殺了一批人,充公了他們的財產,免除了其佃農的所有租稅。後來更是命令規定田地所繳納的稅率為田地一年時間裡總產出的一成,要是地主敢超出這個這個稅率收稅,絕對嚴懲。有些人不信邪,非要展示一下自己的實力,自然被嚴懲了。

較低的稅率雖然降低了政/府的收入,但卻最大程度的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再加上西國黨趁機在全國範圍內實施本時空版本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更是加大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熱情。

與後世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不同,本時空版本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土地的所有權屬於農民。

本時空版本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一個很鮮明的特點就是包產到戶的土地歸屬於農民所有,也就是說國家承認農民的土地所有制。要是農民因為各種原因導致無法正常繳納賦稅,農民可以申請破產保護,並將自己名下的土地、耕牛等生產資料賣給國家,國家則重新安排農民的工作。比如說進工廠做工,到政/府開辦的大規模農場工作。

另外,為了防止有些人相互勾結私吞土地,西國黨還會不定時秘密派遣專人下到基層進行探查,發現一起處理一起。這一查還真的發現了一些這樣做的人。

咳咳咳,忘了說一句,諸如罌粟之類的東西那是嚴禁種植的,只要發現,那就是一查到底,凡是有關的人都準備吃花生米和免費居住帶有小鐵窗的房間吧。

“總的來說,我們的經濟建設還是十分富有成果的,很多專案預計都能提前完工。但問題是,我們之後的建設可能會滯後。至於原因……軍方富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周長博如此說道。

說到底經濟建設還是要靠人來做,沒了人那是沒戲的。而且現在的經濟建設已經表明了人才的重要/性,偏偏中國擁有讓全世界都感到頭疼的人口數量,但卻沒有足夠的人才來進行經濟建設。那些人才大多數都是原西聯轄區和東部沿海地區、長江沿線地區出來的。

偏偏軍隊的擴編已經成了定局,而軍隊擴編必定會招收新兵,那些有高學歷的人才自然是擴編的首選。

也就是說,軍方和政/府在那裡相互搶人才,來用於自身的發展壯大。

人才總共就那麼多,根本就不夠軍方和政/府兩方分的。

“讓軍隊趕快進行擴編。我可不希望再次出現一個《馬關條約》。”李斌深思一番後一錘定音。

中日甲午戰爭前,日本在那裡大肆擴軍,甚至為此不惜大舉外債。而清政/府對日本的擴軍也有所聞,也跟著備戰,但無論怎樣說都趕不上日本的備戰。甚至慈禧太后還為了準備她的所謂萬壽慶典(六十壽誕)而私自挪用了北洋水師數百萬兩白銀的經費。最後的結局是什麼大家都知道。

李斌可不想重蹈覆轍,特別是在關係到中國未來國運的情況下。

與其造成暫時的軍隊擴編困難,倒不如讓經濟發展困難提前出現,利用這段時間充實軍力。建立起一支足以對內安民,對外抗爭的新時代軍隊。

李斌有預感,要是真的出現自己想象中的最糟狀況,中國要付出的代價不是中國所能承受得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