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山溝中的軍閥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零零章 日本加入WPSA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零零章 日本加入WPSA

伴隨著wpsa與ala相繼成立,再加上目前的戰局形勢。一個席捲幾乎整個北半球的戰場呈現在世人眼前。

總的來說這個戰場的主要交戰地域位於蘇聯的歐洲領土部分,也即蘇德戰場;蘇聯遠東地區,也即是遠東戰場;地中海沿岸地區,也即是地中海戰場;西起印緬邊界,東至夏威夷群島的亞太戰場;大西洋沿岸地區,也即是大西洋戰場。

但其中起到決定作用的就是蘇德戰場,大西洋戰場,亞太戰場。

只要這三處戰場,任何一處出現決定/性/勝利,都會影響到其他戰場的勝負,乃至影響到整個戰爭的勝負。

因此,為了爭取早日獲得勝利,wpsa首先行動起來。

看了看戰場情況,再看看對手和盟友的情況,更結合英美的利益需求,wpsa首先決定將主要資源投入西起印緬邊界,東至夏威夷群島的亞太戰場。

遠東戰場距離英美也實在是太遠了,因此被首先排除在外。

別看英美和蘇聯是盟友,但雙方都巴不得對方早點玩完,只不過由於德國的存在這才讓雙方不得不選擇合作。要是德國統一了歐洲,等待英美的絕不是什麼好事情。

作為工業革/命的發源地,歐洲無疑有著這時代規模最大的工業裝置和大量高素質的產業工人,而且遍佈歐洲的鐵路網、公路網可以讓部隊迅速集中,或者奔赴戰場。

對一心想當世界霸主的美國、企圖恢復昔日榮光的英國、想將紅色灑向全世界的蘇聯來說,那是必須控制的地方。

可是現在英美主動在大西洋戰場和地中海戰場與德國及其盟友大打出手,那不是變相為蘇聯減輕負擔嗎?

因此這兩個戰場也被排除在外。

只不過也不能讓蘇聯就這麼垮了,不然英美就真的要對付整合了整個歐洲的德國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於是,英美加大了對蘇聯的支援力度,特別是蘇聯目前缺少的糧食、高品質燃油、鋁錠、天然橡膠……

在海路不通的情況下,經過伊朗到達蘇聯裡海沿岸地區的運輸線就更為重要了。

蘇聯動用了大量人力物力修築、擴建這條道路,希望這條道路源源不斷地為蘇聯輸血。

連帶著伊朗也順道獲得了不少好處,特別是這條道路沿線地區成了伊朗目前十分繁華的地段,甚至有些城市因此興起。

看到大西洋戰場、地中海戰場、、蘇德戰場都插不上手,英美自然將目光轉向太平洋戰場。

由於日本對支艦隊的主力艦幾乎全軍覆沒,日本海軍的實力無疑受到了重大削弱。而且目前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經過一年的休整與補充,早就積累起了豐厚的實力,對付日本海軍太平洋艦隊那是十拿九穩的事情。而且只要將日本海軍太平洋艦隊重創甚至是全殲,日本就是菜板上的肉,想怎麼切就怎麼切。唯一需要感到擔心的就是到底要花費多少時間、金錢、物資、人命才能讓日本投降。依據日本那固執的民族/.性/格,這個花費可不低。

儘管中國新政/府在最近一段時間裡表現得很強勢,但英美還是認為這只是暫時的,等到大軍一到,中國新政/府就會乖乖就範。就像百年前英國打到天津時,清朝道光皇帝就慌忙答應英國人的要求,甚至因此簽訂《中英南京條約》一樣。

而且中國/軍隊現在裝備的那些武器裝備和相關技術也讓英美眼饞不已,只要將其拿到手,那對英美來說無疑是一次巨大的實力提升。到時候還敢嘰嘰歪歪,誰就準備捱揍。

這樣想著,由英美控制的wpsa就決定將反攻的方向定在太平洋戰場。

於是英美開始調動部隊和作戰物資。

按照計劃,英印軍將從印度東北部向緬甸進攻,總司令為英國海軍上將路易斯·蒙巴頓;英澳軍和駐澳美軍將向荷屬東印度進攻,總司令為美國陸軍上將麥克阿瑟;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則主動給予日本太平洋艦隊壓力,在合適的時機與之進行主力決戰,總司令為美國海軍上將尼米茲。

本來路易斯·蒙巴頓的軍銜是海軍中將,但看到其他兩個主要作戰方向的最高指揮官是上將軍銜,為了不讓蒙巴頓不被看清,英國也只好咬著牙給蒙巴頓海軍上將軍銜。否則蒙巴頓怎麼可能在這時候獲得海軍上將軍銜。

當然了,為了協調三方行動,還是成立了協調交流辦公室,專門協調三者協同作戰、相互交流信息。

只要部隊就位、物資抵達,進攻就將發起。

在部隊集結,物資到達的這段時間裡,日本派出了秘密代表前往美國,進行一次秘密談判。

老實說,日本現在的日子並不好過,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日本的經濟也即將陷入困境。

日本在對英美開戰的第一時間就將國內經濟轉換成了戰時體制,依靠著從東南亞掠奪的資源,日本原本貧乏的資源頓時變得豐富起來。可惜好景不長,支那正式對大日本帝國宣戰後,來往於日本與東南亞之間的日本商船頻繁遭到襲擊,大量資源與船同沉,不但讓日本損失了大量商船,更損失了大量資源。再加上支那出兵東南亞,將日本趕到了菲律賓,頓時讓日本所能獲得的資源下降到了最低點。就算日本依靠眼下的儲備還能繼續支撐,但又能撐多久?

眼下,日本處於岌岌可危的地步,西面是與日本有著不共戴天之仇的支那,東面是緩緩壓上的美國,無論哪個國家都不會輕易放過日本。

真要讓這兩個國家合在一起,日本就徹底準備滅國吧。

可沒想到,英美主導的wpsa與支那主導的ala相繼成立了。這時候,日本的有識之士頓時靈光一閃——難道就不能與英美和解,然後一起對付支那嗎?

這樣想著,這些人頓時越想越感覺可行,當即上書天皇裕仁,將自己的想法告知。

裕仁天皇仔細思考後也發現這個想法很好,當即召集相關人士進行商討。

商量來商量去,爭吵來爭吵去,這個想法還是獲得了透過。

其原因還在於,中日之間已經由以前的友好關係變成了死仇關係,除非一方徹底投降並永遠也沒有反叛的實力與心思,雙方才能實現和平。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只能選擇與英美妥協,然後聯合英美一起對付中國,否則日本要單獨面對這兩家,日本還是早點洗好脖子準備挨宰吧。

於是日本派遣外相重光葵作為全權談判代表前往美國,與英美進行談判,哪怕付出一些代價也要和英美說和,然後共同對付支那。

當時的人們並不知道雙方究竟談了什麼,日本又付出了什麼代價,相關資料也大多毀於戰火,只留下一些隻言片語。

但人們從這些蛛絲馬跡中找到了一些東西。

比如說,雙方達成秘密和解協議後,駐紮在夏威夷的日本海軍太平洋艦隊很快撤回日本本土,而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跟著進駐;日本在一戰後獲得的德國在太平洋上的島嶼也有美軍進駐;大量的美國商船向日本運來了大量的物資……

由此,人們自行補腦,認為日本以歸還夏威夷群島、允許美軍駐紮太平洋上的島嶼為代價,取得了與英美的和解,得到了美國的援助。

當然了,沒有誰會相信日本僅是付出了如此微小的代價就與英美和解了,真正的代價肯定更高,但相關資料毀於戰火,相關人員也死於戰爭,這也成了一個不解之謎。

民國三十三年(西曆一九四四年)四月五日,英美正式發表公告稱,日本已經洗心革面,決定放棄與德意等邪惡國家的結盟,轉而加入到抗擊這些邪惡國家的正義戰爭中來。為了表示對日本此舉的歡迎,wpsa正式接受日本提交的加入申請,成為wpsa的成員國。

這份公告猶如一顆巨型核彈,當即將全世界都給炸得不輕。

誰也沒想到,身為德意日三國軸心同盟的日本居然單獨退出了三國軸心同盟,反而加入了wpsa,與以前的盟友成為了敵人,與以前的敵人成為了盟友。這樣的話,那日本之前在東南亞大肆屠/殺白人的事情就這麼接過去了。

還沒等中德等國發表自己的看法,英美國內的民眾自己就鬧起來了。他們要求政/府給他們一個說法,嚴懲在東南亞屠/殺白人的日本人。結果英美日聯合發表聲明,生成日本根本就沒有在東南亞屠/殺白人,是中國人為了挑起日本與整個白人世界的矛盾而栽贓嫁禍的,還出示了大量所謂的“證據”。

儘管英美民眾還有些不相信,但在掌握了話語權的英美面前,這不相信也很快就相信了。這反倒印證了那句話——謊言說了一千遍就成為了真理。

於是指責中國的聲音愈演愈烈,連帶著在非中國復興軍控制區域內的華人、華僑也跟著倒黴,遭到當地暴徒給搶劫、破壞,一些華人、華僑女/性/甚至遭到強/奸。

伴隨著日本加入wpsa,整個太平洋戰場的局勢發生了大轉變。

以前的太平洋戰場說白了是英美中等國一起打日本,現在變成了英美日等國一起打中國。而且由於中國東面、南面的大多數島嶼都處於英美日三國的控制之下,英美日三國實際上擁有了一條阻止中國海軍進出太平洋、印度洋的防線。

只不過這條防線由於分得太散、太開,反而有些不完美。而且島上的駐軍也不多,這時候起不到阻擋中國海軍進出太平洋、印度洋的作用。

因此,英美日等國正在抓緊時間將這條防線修築完畢;同時海軍艦隊也出發,防止中國海軍在這時候出動對這些島嶼發動打擊,甚至是佔領這些島嶼,為日後的對話作戰增添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