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開局認朱元璋作爺爺!最新章節列表 > 第58章 做皇帝?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8章 做皇帝?

黃雄英點了點頭,道:“是我舉薦的,怎麼,他們有什麼問題嗎?”

“沒有。”

朱元璋搖頭笑道:“爺爺只是很高興!”

“高興?”

黃雄英露出了疑惑的神色。

朱元璋笑道:“你舉薦的這兩個人都很有才幹,他們在賑災的過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朝廷多了兩個青年才俊,你說爺爺是不是該高興?”

黃雄英回道:“他們二人確實不錯,都是可造之材。”

朱元璋點了點頭,笑呵呵的看著黃雄英,道:“可是咱呀,最高興的還是,咱大孫有識人之才,這可比朝廷得了一百個青年才俊還要讓咱高興啊!”

聞言,黃雄英笑了,道:“瞧把您高興得,孫兒再有識人之才又有什麼用?孫兒終究只是個平頭百姓,而他們,以後可都是朝廷的棟樑!”

朱元璋笑而不語。

他們以後也許真會成為朝廷的棟樑,但他們都是你的人吶!

朱標還在世的時候,朱元璋就費盡心思的為朱標打造了一套班底,只可惜朱標沒能用上,如今那套班底雖然可以轉給朱雄英,但是問題也不少,譬如班底老化,譬如藍玉等不確定因素,所以朱元璋希望他大孫能有自己的一套班底,沒想到他大孫一下子就給挖掘出兩個來,實在是出乎他的意料。

“對了,大孫,你那個用災民倒逼糧商賣糧的法子是個好法子,李景隆他們也是按照你的法子拿到了糧食,很不錯!”

說到這裡,朱元璋頓了頓,話鋒一轉,道:“但是,你的法子中卻少了很關鍵的一環,那就是沒有對這些糧商進行處置。”

“如果就這麼輕易的放過這些糧商,那麼就會形成一個很壞的風氣,所以對於這些個商賈一定要從嚴治理,這個口子不能開。”

朱元璋諄諄教誨的說道。

黃雄英點了點頭,道:“孫兒的目的只是想要幫助賑災,至於糧商的處置,那不是孫兒需要考慮的問題。”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不,你要考慮!”

朱元璋一臉正色的道:“咱看你喜歡從商,咱也知道,從商來錢快,而且對國家而言,也確實需要商人的存在,但是你想過嗎?歷朝歷代為什麼重農抑商?”

黃雄英還真沒有認真考慮過這個問題,想了一會,回道:“真要孫兒說?”

“大膽說,想到什麼就說什麼!”

朱元璋看著黃雄英的眼中滿是鼓勵的神色,他真的想要聽一聽他大孫的看法。

黃雄英點了點頭,道:“因為整個社會的生產力不足,導致了大部分的百姓人家都是自給自足,農業便成了重中之重,因為它能夠解決百姓們吃飯的問題,百姓們吃飯的問題解決了,整個社會也就穩定了,這是歷朝歷代都重農的原因。”

“至於抑商,孫兒就有些想不明白了,孫兒以為,商人雖然是以盈利為目的,但是他們買賣東西,度遠近,調餘缺,如此便可以讓物品流通起來,刺激整個社會的發展,這是好事,為什麼要抑制?”

聽了黃雄英的話,朱元璋微微的搖了搖頭:“大孫,你這看法就有失偏頗了!”

“咱給你講個故事,春秋戰國時期,齊國想要吞併衡山國,當時輔佐齊桓公的管仲就採取了一道兵不血刃的謀略,他是怎麼做的呢?”

“第一步,高價購買衡山國生產兵器,如此衡山國百姓都放棄農業轉生產兵器,為何?因為來銀子快啊,自此農田開始荒蕪!第二步,又讓人高價購買衡山國的糧食,上到國君下到百姓,都被錢財衝昏了頭腦,把糧食都賣了出去,最後當齊國進兵的時候,衡山國發現自己已經沒有了糧食,無奈只得投降。”

黃雄英點點頭,道:“這是管仲經典的衡山之謀。”

朱元璋道:“管仲發動的無論是衡山之謀,還是石壁之謀都是引誘他國的農民從商而耽誤農時,結果都是不戰而勝,兵不血刃。”

黃雄英聞言,露出思索的神色。

朱元璋繼續道:“大孫你想想,農民一年到頭辛辛苦苦種地,這才能填飽肚子,可是商人呢?只需要蠅營狗苟,東倒西賣,就能賺得盆滿缽滿,就拿你那個明鏡來說,小小一片東西就賣了如此多的財富,這是農民種多少輩子的田都得不到的財富!”

“一旦這樣的風氣開起來,誰還會去種地?”

“到時候咱大明就會像漢書中記載的那樣,民棄本逐末,耕者不能半,貧民雖賜田,猶賤賣以賈。”

“如此一來,土地就會集中到了商人手中,他們自己不會進行農業活動,而是對土地進行買賣賺取差價,因為那樣利潤才會更大,而且不費力氣。”

“這又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貧窮的人就做奸邪之事,富裕的人便行縱慾放蕩之事,作奸犯科的事情也會隨之愈來愈多,整個國家就亂套了!”

聽了朱元璋的話,黃雄英整個人怔住了。

他沒有想到,老爺子對於這個問題竟是看得如此深遠,超出了他這個自以為比這個時代的人更有遠見的穿越者的想象。

未穿越前,黃雄英也看過不少穿越類的歷史小說,小說裡面的主人公總是無所不能,而且他們大都是利用後世的知識,大力推動古代商業的發展,幾乎以一人之力就改變了一個時代,曾經的黃雄英也是這麼想的,但今天老爺子的話,讓他震撼之餘,有了新的認識。

就拿唐代開元盛世來說,那是一個商業繁榮的時期,政府對商人的容忍度比較高,造成了一大批大商人和暴富者,財富集中到他們手中的結果是物價飛漲,國家財政受到影響,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下降,國家經濟受到嚴重破壞,這也是安史之亂的一個誘因,從那之後,大唐盛世不再,甚至造成華夏經濟中心的南移。

而重農抑商政策最直觀的好處就是使得小農經濟繁榮,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土地兼併,阻止了商業資本向土地的滲透,穩定了人民群眾的生活。

中國的幾個盛世,多是在重農抑商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就是很好的例子。

想要推動大明的發展,發展商業是必然的,但絕非照本宣科,一蹴而就。

這讓他不由得想起他後世所在的華夏,那是一個強大的華夏,同時也是一個有特色的華夏,她走的是人民路線,並非西方的資本路線,但就是這樣一條有特色的道路,讓華夏這個古老的民族煥發出蓬勃生機,讓提前發展數百年的西方諸強忌憚不已!

想到這裡,黃雄英認真的對老爺子道:“孫兒受教了!”

朱元璋看著黃雄英誠懇的態度,滿意的點了點頭,笑道:“所以你不要以為爺爺老了,跟個老頑固似的。”

黃雄英聞言笑了:“誰說爺爺是老頑固的,孫兒第一個不放過他!”

朱元璋臉上的笑意更濃了,道:“咱吃過的米比你多,走過的路比你長,但是你比咱厲害多了,咱在你這個年紀的時候,還不知道自己要幹啥呢!”

“你呀,是真的很聰慧,所以咱對你的期望,很高!你以後一定會比咱厲害的!”

這話,黃雄英是第二次聽了,不過他也搞不懂老爺子口中的期望到底是什麼。

“您是期望孫兒去做官?”

朱元璋搖了搖頭,面露幾分神秘的道:“以後你就知道了。”

黃雄英無語,上一次自己說去從軍,老爺子就說這個,現在說做官,老爺子又搖頭,從商老爺子又不樂意。

士農工商,三個都否了。

難不成叫自己去種地?可是種地有啥好期望很高的?而且還一副不能說的樣子!

那還能做啥?

總不能……是做皇帝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