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漢道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537章 言傳身教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37章 言傳身教

出了大帳,田豐撫掌而嘆。“公與,你這一計好啊。”

沮授笑笑,卻沒說話。他低著頭,一路前行,也不知道在想什麼。

田豐覺得詫異,轉頭看看沮授。“公與,莫非你還有其他的擔心?”

沮授輕聲說道:“元皓兄,主公為人,你還不清楚麼?若是願意稱臣,早就稱臣了。如今才答應,只是迫於無奈。將來聲勢復振,只怕會心存芥蒂。我這一計,後患無窮啊。”

田豐冷笑。“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你倒不必擔心。只要他依了此計,就算對你不滿,又能如何?冀州終究還是冀州人的冀州。”

沮授搖頭苦笑。

他知道田豐在想什麼,但他並不贊同田豐的想法。田豐的執念太深,冀州人的野心也太大,帶來的未必是富貴,更可能是深重的災難。

當初如果不是冀州人貪得無厭,光武帝又何必廢后廢太子,搞得人心惶惶。

這些話,他無法說出口,只能儘可能的創造機會,緩解矛盾,別讓形勢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藉機逼袁紹讓步,向朝廷稱臣,既是為袁紹謀劃,也是為朝廷謀劃。就看朝廷肯不肯接受了。

——

袁紹很快就召見了郭圖,表達了向朝廷稱臣的計劃。

郭圖倒是不反對。雖然他對天子印象極壞,但袁紹形勢艱難,退一步也是應該的。只要朝廷承認了現實,袁紹面臨的困境就可以得到極大緩解,重新集聚力量。就算朝廷不答應,詔書往復幾個月,袁紹已經擊破易京,生擒公孫瓚了。

郭圖隨即出面,與劉和商議。

只要劉和願意支援袁紹,袁紹可以上表朝廷,推薦劉和出任幽州牧,劉虞在幽州積累下的人脈、聲望都可以由劉和繼承。

當然,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可以斬殺公孫瓚,為劉虞報仇。

劉和幾乎沒有任何猶豫,一口答應。

劉和隨即約鮮于輔、閻柔以及幾個烏桓部落首領見面,傳達了袁紹願意向朝廷稱臣的計劃,希望他們能夠配合,不要自亂陣腳。

面對故主之子的請求,鮮于輔、閻柔等人不好拒絕。只要劉和不謀反,不與朝廷對立,他們還是願意接受劉和成為幽州之主的。

烏桓人更是強烈支援劉和。他們甚至表示,除了劉和之外,他們不接受任何人,尤其是朝廷派來的人。他們收到訊息,天子不僅對鮮卑人極其嚴酷,動輒滅族,對臣服已久的匈奴人也不友好,將匈奴人逼回草原,辛苦度日。

比起天子,他們更願意支援對胡人實行安撫政策的劉虞,即使是退而求其次,他們也更傾向於願意與鮮卑、烏桓和親的袁紹,對咄咄逼人的荀攸非常反感。

就這一點而言,鮮于輔、閻柔也表示贊同。他們隨即寫了書信,派人趕往彈汗山,向已經在路上的田疇通報情況,並請他向荀攸進言,不要急於進攻烏桓,以免影響他們進攻易京。

鮮卑人的主力還在草原上,烏桓人不管是支援鮮于輔、閻柔,還是支援袁紹,主力都在易縣周圍。如果荀攸這時候向烏桓人發起攻擊,他們的損失會非常慘重,自然也就無法安心進攻易京。

與鮮卑人的優勢主要在騎兵不同,烏桓人漢化比較嚴重,不僅擅長騎戰,步騎也不弱。

——

田疇接到鮮于輔的書信時,剛剛趕到白山,與荀攸見面。

對劉和出任幽州牧,田疇表示支援。他對劉虞的知遇之恩有著難以言表的感激,願意將這份恩情還在劉和身上。

但他也清楚,劉和想在幽州立足,就無法斷絕和袁紹的聯絡。

沒有冀州的支援,幽州無法自立。

幽州戶口有限,耕地有限,無法實現自給自足,這是殘酷的事實。

見到荀攸之後,他坦然地表達了這個觀點。

荀攸只對田疇說了一句話:“我願意給你一個機會,給幽州人一個機會,證明你們錯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田疇放聲大笑,說道:“求之不得。”

兩人分別之後,田疇日夜兼程,趕赴行在。

——

建安三年,三月末,休屠澤。

中原已是春天,休屠澤卻依然春寒料峭。

軻比能穿著單皮襖,站在休屠澤邊,看著澤中劈波斬浪的天子,拱著手,神態恭敬。

他已經在這裡站了半個月,每天都看到天子下水游泳,早就習慣了這一幕。鮮卑人也有冬泳的,漢人卻極少,貴人更是聞所未聞。第一次聽荀惲說天子在休屠澤裡游泳時,他根本不敢相信,認定荀惲是在騙他。

直到他親眼看到,而且一看就是半個月。

漢人真是奇怪,讓人無法捉摸。他們以衣冠禮儀為榮,卻出了這麼一個天子,公然在大眾廣庭之下袒露身體,而一群大臣就這麼看著,有人跟著一起下水,卻沒人進諫。

正當軻比能出神時,一匹快馬從遠處賓士而來。軻比能抬頭一看,見是荀惲,頓時心生希望,連忙上前幾步,正好接住荀惲的馬韁。

“侍中,天子願意見我了麼?”

“跟我來吧。”荀惲揚揚下巴,撥轉馬頭。“天子今天心情不錯,你好好應對。”

“一定,一定。”軻比能連連點頭。

荀惲騎馬,軻比能殷勤地牽著韁繩一路小跑,來到澤邊。天子剛剛擦乾淨身體,穿上衣服,正坐在胡床上,由羌女何姍為他擦乾頭髮。

看到軻比能牽著馬走過來,天子皺了皺眉。“長倩,豈可對大帥失禮。”

荀惲連忙滾鞍下馬,一本正經地請罪。

軻比能拱手說道:“陛下,子云:有事,弟子服其勞。臣雖年長一些,卻跟著侍中讀書,學了不少道理。臣視侍中如師,理當為其執轡。”

劉協眉梢輕挑。“大帥書讀得不錯,能學以致用,不容易。”

“謝陛下謬讚。”軻比能行禮。“都是侍中教誨有方。”

“可惜你這先生不怎麼靠譜。”

“呃……請陛下指點。”

“夫子育人,言傳身教。他卻只是以言教,言行不一,豈不是誤人子弟。大帥,你說對不對?”

軻比能為難地看看荀惲,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荀惲笑眯眯地說道:“陛下說的是,君子當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臣心中有畏,而身不能從,的確是言行不一,當罰。”

“那你說說,應該怎麼罰?”

“陛下為磨礪身心,自流三千裡。臣當效陛下,自流一萬裡。不如就讓臣隨大帥西行,直至西域以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