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南宋之帝王大業最新章節列表 > 第475章 皇帝逃命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75章 皇帝逃命

西夏皇帝李遵頊很快就得到了明確訊息,事情的真相不是太子李德旺所說的,事實上是李德旺主戰,派遣塔海出戰,在鹽州兵敗,塔海逃迴翔慶府,然後被李德旺逼死,最後惹怒了翔慶府的西夏軍隊,憤怒的將士將李德旺驅逐出翔慶府,然後投降了宋軍。

得知真相的李遵頊憤怒不已,狠狠地訓斥了一番太子李德旺,此時他真的後悔了,當年應該好好培養前太子李德任,就是李德任極力勸諫加強軍備,防禦南方。

現在一切都已經晚了,宋軍已經攻佔了翔慶府,現在馬上就要兵臨興慶府城下了,整個西夏朝野一片人心惶惶,李遵頊也穩定不了局面了。

在整個興慶府人心惶惶之際,李遵頊也沒有了主意,此時丞相高良惠站了出來,主張將將北方的黑水城的軍隊調派到興慶府防禦。

黑水城是西夏國西北方向的重鎮,和東北方向的兀刺海城一樣,構建了北方的防禦,這兩地當年都被蒙古人攻佔,西夏國在這兩地損失兵力超過十萬,後來蒙古人被宋人打敗,蒙古草原勢力孤危,西夏軍隊乘機收復了這兩地,同時收編了不少蒙古部落。

李遵頊此時也只能這樣做了,南方的軍隊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於是李遵頊任命丞相高良惠為主帥,樞密使李元吉為副將,兩人協同防禦興慶府。

同時李遵頊下令凋敗黑水城兩萬騎兵,還有兀刺海城兩萬騎兵協助防禦興慶府,這樣加上興慶府本來的一萬騎兵,西夏軍隊最精銳的部隊就全部都集中在興慶府了。

高良惠是文官老臣,在興慶府威望甚高,很快就接手了興慶府的防禦,他非常清楚宋軍的作戰力,西夏軍隊都是以騎兵為主,所以固守是不可能的。

於是高良惠一面徵調青壯,分發武器守衛城池,一面調派騎兵,在城外準備和宋軍作戰,高良惠認定五萬騎兵的戰鬥力是非常兇悍的,完全可以和宋軍在城外一戰。

就在高良惠和李元吉忙碌著制定戰法的時候,皇帝李遵頊突然宣佈要去涼州避暑,這個舉動頓時讓剛剛穩定的興慶府又炸開鍋了,百官和百姓們都震撼不已,皇帝這個時候要去涼州,雖然名義上是去避暑,但是眾人都清楚這是去避難。

於是百官紛紛勸諫,要皇帝李遵頊留在興慶府,一同抗擊宋軍,但是李遵頊哪裡肯留下,萬一興慶府有什麼閃失,他就要成為宋軍的俘虜了。

李遵頊雖然也深受禮樂教化,但是他不想做宋徽宗,金兵兵臨城下了,既然還不肯逃命,最後只能被金兵俘虜,百官和宮眷全部落入金人手中。

雖然百官勸諫,但是李遵頊還是決定去涼州,同時還帶走了一萬侍衛騎兵,還有兩千多隨行的官員和宮眷。

這個舉動頓時讓整個興慶府震動了,朝野人心頓時散去了,雖然李遵頊留下了太子李德旺守城,但是人心已經渙散了。

看到興慶府的混亂,李遵頊自然是好好勉勵高良惠和李元吉,讓他們好好守城,並且慷慨地將興慶府裡面的大量錢銀都留給了他們兩人,讓他們守衛興慶府。

同時李遵頊又在暗中將高良惠和李元吉兩人的家眷全部帶到了涼州,擔心兩人和翔慶府的守軍一樣,最後投降宋軍了。

高良惠自然是不希望李遵頊逃命,但是皇帝執意離開,百官也無能為力,而且李尊喜還帶走了大量的官員,這樣反對的聲音立刻就減輕了很多,於是興慶府的防禦就落到了高良惠和李元吉兩人手中。

兩人好塔海一樣,都是忠貞的臣子,自然是不會想著叛變,於是開始收拾殘破的興慶府局面。

皇帝走了,反倒是讓兩人成為了興慶府的主人,於是很多之前礙手的命令也可以制定了,高良惠首先就是徵調城中全部青壯五萬人協助守城,這樣加上本來的步兵,就有將近七萬人的個規模了。

還有四萬騎兵,這樣興慶府的守軍已經過了十萬,其中真正的軍隊就有六萬人,這樣的兵力,對於守衛城池一方的高良惠來說,是佔據優勢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高良惠此時也吸取了翔慶府作戰的教訓,他認定翔慶府如果執行塔海的戰法,依託堅固城池,還有城後面的靈河,完全可以打敗宋軍,就是不能大量殺傷宋軍,也可以擋住宋軍的進攻。

高良惠和李元吉於是效仿塔海的戰法,一面加固興慶府的城防,修建甕城,加固城中的防禦,防止軍隊在城破之後出現混亂。

同時依託黃河河道,收編當地漁民和船隻,組建水軍,並且在黃河兩岸駐守軍隊,高良惠判定,宋軍一定會在河東沿河北上,興慶府在河西,這樣就有黃河阻擋,加上興慶府外面還有一條繞城的運河,於是就有了黃河和運河兩條防線。

高良惠同時在城外修建了大量的防禦營壘,十萬大軍全部進入防禦營壘和城池之中,為了鞏固防禦,興慶府周邊的城池守軍和青壯也全部都被抽調到了興慶府防禦。

高良惠知道處處防禦,最後的結果就是全部都被攻破,所以將軍隊全部集中起來防禦,但是副將樞密使李元吉雖然認同防禦,但是將戰場擺放興慶府,李元吉此時有些不同意見了。

李元吉認定他們手中有四萬騎兵,完全可以一戰,最好是在黃河東岸和宋軍開戰,這樣背靠黃河,還有徵調的漁民和船隻,就可以將宋軍擋在黃河東岸,同時也可以發揮騎兵的激動優勢。

即使在河東岸的戰鬥失利,李元吉也可以帶著騎兵北上,茫茫草原裡面和宋軍周旋,所以他不同意死守興慶府,將周邊城池的軍隊和青壯全部都集中在興慶府一帶駐守。

但是高良惠不認定李元吉的戰法,他甚至認為李元吉這是想帶著騎兵避戰,騎兵機動性好,但是也可以輕鬆逃命,如果李元吉在河東作戰,一定會依託北面的草原,這樣就沒有了死戰的決心,一旦遇到挫敗,就可能直接逃入草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