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南宋之帝王大業最新章節列表 > 第479章 京城情形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79章 京城情形

興慶府投降了,這個訊息很快就傳遍了整個大宋,這讓宋朝百姓也激動不已,對於普通百姓來說,他們對於宋軍的勝利已經快要麻木了,但是勝利依然讓他們歡喜。

此時北面的京城已經是大宋的行政中心了,此時百官和中樞已經全部搬遷完畢,京城巨大的城池規模,加上中樞的進入,還有侍衛軍隊的進入,以及他們的家眷,於是京城變的異常繁華,人口規模在短短的兩年功夫裡,就達到了將近八十萬。

趙昀現在每天的事情就是處理各種政務,內閣的效率和成果讓趙昀非常滿意,首先就是政務的暢通,還有經濟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北方的穩定在經過了去年年底的北伐之後,此時已經快要進入秋季了,秋糧眼看著就要下來了,百姓手中有了糧食,就什麼都不用愁了,加上北方今年大部分地方都是免稅的,所以趙昀相信穩定是必然的。

而且從臨安到京城的海上航線已經非常順暢,為京城運送了大量的糧食和物資,還有遷移的人員。

運河此時已經進入了河北地界,建造速度之快讓趙昀都非常驚訝,在內閣的計劃當中,運河要在三年之內修建到京城,這樣就有了一條更加穩定的經濟水道。

此時京城最熱鬧的事情就是要科舉了,同時隨著興慶府的投降,京城也變得更加熱鬧了,眼看著就要入秋了,各地學子已經紛紛來到京城,其中大部分都是南方學子,同時也有不少北方的學子。

南北分榜的爭論一直都在持續,幾乎每天都有人給趙昀上書,希望趙昀收回承命,飛出南北分榜,但是趙昀都沒有理睬。

西夏戰事的順利讓趙昀非常歡喜,南線的孫武正已經攻佔了興慶府,讓趙昀的計劃大大提前,此時在遼東一點的張汝楫部還沒有出動,趙昀本來計劃張汝楫投入到對西夏的作戰,此時在趙昀看來是不需要了,趙昀準備在入秋之後,動用張汝楫的騎兵,對蒙古草原發動一波大規模的進攻。

但是戰爭絲毫沒有影響京城的熱鬧,普通百姓雖然對於宋軍的勝利感到歡喜,但是他們更多是在關係每天的生計,歡喜了一下子之後,就會為生計滿路,大宋皇帝是一個賢明的君王,廢除了徭役,百姓的負擔輕了很多,加上大量的減稅和鼓勵百業,於是大宋的社會自由和經濟發生一片繁榮。

和普通百姓相比,來到京城參加科舉考試的學子們就要歡喜的很多了,一開始在京城裡面,這些學習們爭論做多的就是學理問題,還有南北分榜,等到了後來,他們開始爭論西夏作戰,反正只要是有重大事件,都將成為這些學子們爭論的焦點。

詆報在大宋的影響力是毋庸置疑的,李松更是成為了大宋炙手可熱之人,滿朝文武見到李松,都要微笑著大招呼。

這個趙昀身邊的秘書,主要的工作就是整理民間上書給趙昀的跟中書信,還有就是發行詆報,李松直接接受趙昀的領導,內閣都沒有權利指揮李松。

趙昀現在對於政務沒有多大興趣,內閣裡面的幾位大臣都非常賢良,政務不會出什麼問題,趙昀現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教導百姓。

大宋百姓思想是非常開放的,這要強於明清被理學束縛的思想,趙昀此時將李松留在身邊,大量發行詆報,目的就是為了影響民間思想,朝廷的政務可以透過詆報傳遞到民間,加上趙昀的治國思想,也會傳到民間,讓這個時代的普通大眾接受趙昀後世的治國思想,就會漸漸廢棄這個時代大量的陋俗。

首先就是商人的地位,在大宋得到了大大提升,商人現在已經承擔了大宋一半的賦稅,還有朝廷創辦的各種工廠,也開啟了全新的商業模式,很多商人都加入了到了這種全新的手工業工廠之中,開始大量地生產商品。

現在最大的買家就是官府,官府每年都要採買大量的商品,但是隨著民間工廠的增加,百姓也開始接受這些全新的商品,最重要的這些流水線生產出來的商品,成本大大降低,於是開始衝擊個體經濟,但是也活躍了市場。

大宋的百官此時已經沒有人旨意趙昀的治國想法了,商人貢獻的賦稅非常高,甚至讓內閣都驚訝不已,於是內閣也開始鼓勵民間商人開辦工廠。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此時在京城集結了大量的學子,學子們每天都會聚集到一座酒樓,這座酒樓的名字非常好“狀元樓”。

狀元樓的掌櫃是紹興人,一直都自稱是皇帝趙昀的老鄉,當得知大宋將都城遷移到燕京之後,這個紹興的商人就立刻將家中的家財全部賣掉,然後來到了燕京,隨後購買了一塊荒地、然後建造了這座狀元樓。

狀元樓因為名字的原因,立刻成為各地學習進入京城之後必去的地方,學子們也想沾沾喜氣。

狀元樓的掌櫃非常善於經營,學子們喜歡文墨,於是狀元樓就每天都展示大量的詩文,並且讓學子們吟詩作詞。

學子們都是非常願意,於是大半年下來,狀元樓就成為了京城學子們聚集的地方,這裡也成為了學理和各種新聞討論的地方。

於是每天狀元樓的人都非常多,從早上開始,一直到很晚,狀元樓裡面的學子們喋喋不休地爭論著各種新聞,他們為詆報上面的每一個新聞爭論,爭論它的意義,其實這些更多的是學理的爭論。

各種行政的背後,也是各家學派對於學理的討論,究竟是哪一家學派在知道治國理政,所以學子們都會爭論不休,甚至直到深夜。

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狀元樓上演,從來都沒有停下來,於是狀元樓也成為了京城學理爭論的戰場,每天都吸引著大量的學子進入。

就是趙昀在閒來無事的時候,也會喬莊來打狀元樓,喝上幾口酒,然後聽一聽這裡面學子在爭論什麼,聽一聽他們對詆報上面的新聞的理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