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抗聯1939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二一章 人才發展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二一章 人才發展

此時的孟慶山的孟慶山根本就不清楚日本人的目光已經盯上黑河地區,他正在黑河省璦琿縣視察建設中的鍊鋼廠。一座現代化的新城已經初具規模,一棟棟廠房圍繞璦琿縣四周拔地而起、一根根煙囪直刺藍天,一輛輛汽車往來馳奔,一派繁忙景象。

孟慶山看到這裡忍不住心裡一陣激動,對陪同參觀的李富春、盧冬生說:"富春同志、冬生同志,你們真不簡單,這才幾個月不到你們就把這裡建設成這樣繁華,你們真是創造出了奇蹟呀!"

李富春也感慨地說:"群眾中蘊藏著無限的動力,建設咱們自己的工業基地,所有參加建設的勞動者都表現出極高的熱情,沒黑沒夜就是想早一天生產出鋼鐵支援前方的戰鬥。不能光讓戰士們在前線賣命,我們也不能在後方躲清閒。"

"這都是總司令您的大力支持,要不然我們也不能建設成這樣。"

"對了富春同志,江北的那些裝置都到了嗎?"

"已經運回來了。"

"裝置什麼時候能安裝好?"

"裝置都已經安裝好了,技術人員早已經開始運作開來,別的工廠都已經開工了,而這裡也是一邊建設一邊生產,我們按照您的命令寧可讓人等機器,也不能讓機器等人,在裝置沒到時,我們把技術人員召集起來經過短暫的培訓,現在他們都可以馬上進行工作,到了今年的冬天就可以全部建設完畢,預計今年可以產鐵50萬噸,產鋼材45萬噸,給整個工業基地提供充足的鋼材。"

"好,你們做得很好,對於技術人員培養多多益善,之前從江北那些猶太技術人員有多少?工作熱情高嗎?"

"有一萬餘人,都是知識分子和產業工人。他們都是些小夥子和姑娘,老人幾乎沒有,他們有知識、有技能,可江北根本就不拿他們當人呀!你沒見他們來的時候那叫一個慘喲,一個個面黃肌瘦,有的皮包骨頭,很多人受到過拷打,很多人患病,有些看著就不行了,當我看到這個架勢,我都不敢相信我們的老大哥這麼狠。幸虧盧司令員提前做了準備,用了大量藥物給他們治療,只死了40名,其他的都挺過來了。

"哪有,我都是按照總司令的建議提前準備了房屋、衣被,調撥了足夠的糧食、蔬菜、肉食,幫助這些比難民還可憐的人安頓下來恢復身體,要不然我跟本就沒有想到那些。現在他們一個個身體健壯,幹活可賣力了!要不是有他們我們也不能建設的這麼快,唯一的難題就是語言不通。"

"語言不通我們可以慢慢來,不要著急,他們的工作怎麼安排的?"

"我們已經給每個人做了登記,包括出生地、出生年月、家庭狀況、文化程度、所學專業、擅長的專業、喜歡做的工作等等。我們根據他們的專長和工業區的需要,把他們安排在教育、衛生、研究所和各個行業企業了。"

"他們現在情緒穩定嗎?有沒有想家的?生活不習慣的?"

"這你就放心吧,咱們這言論自由、生活物資充足、業餘生活豐富,沒有壓迫和歧視,不會向江北和德國法西斯那樣對待他們,不是我吹的,現在我就是趕他們回去也沒人回去!上個星期我在新成立的水泥廠和他們聊天,他們向我提出來要入黨呢。"

"富春同志你要告訴我們的同志,這些猶太人既然加入我們的根據地,就是代表著相信我們,是我們的一份子,不要因為他們和我們長得不一樣而歧視他們,他們在國外的那些日子,身體和身心都受到過嚴重的傷害,我們要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他們是我們發展工業的主力軍和老師、前輩。你們之前就做的很好,我們要在生活上關心、工作上放心,大膽地使用他們、相信他們。對他們中工作積極、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可以讓他們入黨,我們之前也是接收很多猶太百姓的,在孫吳就有十幾個村落,還有一個團的猶太士兵,他們在這一次剿匪的戰鬥中,表現的非常突出。"

隨後孟慶山在李富春的帶領下又參觀了璦琿縣的火電廠、水泥廠、機械廠、焦炭廠......,一路看下來孟慶山非常自豪,眼下的璦琿縣恐怕就是上海都比不上,孟慶山相信當周保中等人見到黑河發展成這樣一定會驚訝到,而孟慶山也期待即將要開始的蘇俄之戰,這是抗聯所面臨的一次機遇,也是一次危機,只要抗聯把握好,那孟慶山相信區區日寇根本就難不住他,在孟慶山無條件的支援下,讓黑河省提前數十年成為東三省最燦爛的明珠。

.......

關於教育方面孟慶山也很是重視,除了一些基礎啟蒙的三字經、千字文之外,在小學高年級和初中的教程之中則編入了不少專門從延安帶來的中央領袖的著作精選片段,像那篇著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精華部分,就被選入了高中一級的教材之中,為了打破日軍的奴役教育宣傳愛國思想,孟慶山擠出一些時間按照腦海中的記憶把《南宋岳飛抗金》、《南宋文天祥》、《紅巾軍》等凡是關於愛國的故事編書成冊散發出去,增強學生們的課外讀物。

至於外語教學,在孟慶山的堅持之下採取自願的原則,除了保留部分日語課程之外,又開了俄語以及英語專業。

為了保證教學質量,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孟慶山還在部隊發起了節約運動,從自身做起,號召每一個戰士都要在每一個結餘部分津貼,捐獻給學校。在學校建起之後,利用節約下來的錢,為每一所學校都配備了專門從江北進口了體育器材和樂器。

孟慶山投入的熱情很高,但受制於思維上的不同,他想的並不是很長遠。他只考慮到中小學的學生復課,以及保證不讓根據地任何一個孩子沒有書讀,因為他知道這些孩子就是國家的希望,就像梁啟超先生一篇文章寫的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中國的未來就是要靠這些少年來完成。

經過和江北的討價還價抗聯以幾份武器圖紙的代價,最終爭取到了每年一定數量的由對方提供部分獎學金的留學生數額的指標。除了適齡的烈士子女之外,東北局將從年底開始,從根據地內青年學生和進步士兵、工人中選拔二百名赴江北留學。

江北的意思是根據實際需要,將這些留學生按照文理四六比的比例,在完成半年的預科學習後,經過考試分別進入莫斯科大學、明斯克大學、基輔大學、列寧格勒工學院、斯大林格勒工學院學習相應法律、文學、翻譯等文科專業,以及化學、動力等理科專業。

而孟慶山卻堅持除了遠東軍區的大學之外,其他的那也不去。孟慶山這個態度不僅將江北搞糊塗了,就連總政委周保中與組織部長李延祿都不明白他的意思。

江北雖然再三勸解,國內的大學教學水平普遍要高於遠東地區。而且推薦的都是著名的綜合類大學。如基輔大學和明斯克大學,以及列寧格勒的工學院,甚至世界上都是著名大學。但無論江北怎麼勸說,孟慶山就是不為所動。

最後經過反覆商議,江北最終同意在符拉迪沃斯託克醫科大學、伊爾庫茨克工學院、烏拉爾基洛夫工學院為這批學生開辦一批留學班。學習根據地內奇缺的醫療、冶金、採礦、機器製造、化學等專門人才。

事後周保中等人也多次詢問孟慶山,而孟慶山只是笑而不答,讓人看得很神秘,實際上孟慶山也有苦難言,歐洲大學教學水平高孟慶山不是不知道,他也想把人送去學習,可是現在整個歐洲大戰遍佈去哪裡就跟去送死一樣,而去蘇聯境內的其他學校,再有幾個月蘇俄就開戰了,整個莫斯科都毀於一旦,莫斯科的人死傷無數,難道孟慶山能眼睜睜的看著從根據地選出精英步入火坑,在外國也就美國比較安全,可是想要到達美國需要坐船去,而航線是經過日本的,以日本人和他的關係,孟慶山相信要是讓鬼子知道那這些人的命運可想而知,也只有挨著抗聯的遠東軍區是唯一可以選著的地方。(未完待續)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