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世祖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五章借貸與安排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十五章借貸與安排

“向豫王借貸如何?”

這時,張祺忍不住說道。

“豫王?”

眾人紛紛驚詫,笑將起來。

這不是異想天開是什麼?從來沒聽說過像皇帝借錢的道理。

“此行,陝商、徽商、鹽商,借豫王誕下子嗣之際,獻上白銀三百萬兩,如此鉅款,豈能一時半會兒就花完?”

面對眾人的質疑,張祺絲毫不慌。

對於自己的女婿,他極為瞭解,唯利是圖,對於金銀等物甚好之,不亞於女色。

錢財存在府庫,哪有假借出來生息來的好?

“與其如此,若以年息十釐,豫王定然不會拒絕。”

張祺旋即拱手,對著賀宗成道:“而一旦其他商賈,百姓,知曉了,咱們能從豫王手中假借白銀,還有誰會質疑咱們?”

“此話有理。”

賀宗成點點頭,露出一絲興奮:“咱們就要敢為天下先,做別人不敢做的事。”

“無須百萬兩,只須假借三五十萬,就足以開成兌莊。”

“不過,年息十釐,則太少了,豫王怕是心中猶豫,我意調整為十五釐合適。”

十五釐,也就是百分之十五,如果假借50萬,一年就要多還上十五萬兩,這個利息雖高,但卻談不上高利貸。

陝商不缺錢,唯獨缺時間。

這時,眾人才表示認同,贊同這個異想天開的想法。

“張員外,此等事務,沒有比你更合適的了。”

賀宗成扭過頭,略帶一些恭維。

“此事事關陝商前途,我豈敢不盡力?”

張祺臉上難掩興奮,拍著胸脯保證道。

此事一旦完成,對於他在陝商之中的地位提高,是極有幫助的。

想到此處,他動力十足。

呼哧呼哧地求見豫王,等待了良久,終於在換衣裳的空隙,豫王肯見他了。

此時的豫王殿下,脫掉了日月星辰的袞袍,冕冠,只穿著一件綢白色內衣,吃著冰鎮酸梅湯,臉上滿是疲憊。

無論是衣裳還是禮儀,都需要一遍又一遍的排練,絕不能有一絲的錯漏,以免貽笑大方。

“怎麼?想問我借錢?”

朱誼汐聞言,啞然一笑,一時間大腦中竟反應不過來。

自古以來,封建社會一向鄙視商人,就算是向其借錢,也是少之又少,唯恐丟了臉面。

不然,當年北京城匯聚天下豪商,只要崇禎皇帝厚著臉皮,借個千、八百萬兩,就跟玩似的。

可惜,他寧願向著官員去借,喪失君王的威嚴,也不肯面向商賈。

如此更遑論商人向著皇帝借錢,即使他目前只是監國,但也是半君的身份。

想著,他忽然明白,鹽商這率先獻出的百萬兩,恐怕具有深意。

而陝商,則必然受阻,不得不向他這個豫王求救。

雖然不抑商,但朱誼汐卻想著控商,東林黨那樣不受控制的龐然大物,可謂是毒瘤。

商人的錢財加上官吏的權力,其中產生的化學效應,不可估量。

“你們陝商需要錢做什麼?”

面對豫王的發問,張祺毫不隱瞞,直接說道:

“陝商不甘心只在西北貧瘠之地,想著染指江南,在這個大明最富庶的地界分一杯羹。”

“也是藉著殿下的東風。”

說著,張祺就把陝商們準備合資,建三五個錢鋪,負責兌換湖廣、陝西、南京等地的業務。

所謂的錢鋪,又稱兌店,兌鋪,就是錢莊的雛形,開始的時候,許多錢莊並非單純做銀錢兌換,往往兼營其他行業。

如南京、九江錢莊有“兼做彩票”者;樂平地方有“布店兼營者”;在南昌、松江府有些錢莊因兼營米業又稱“錢米店”。

正所謂白銀乃百業之活水,而顯然,陝商們肯定借錢鋪的時機,兼賣一些茶,鹽,皮草等物,逐步滲入到江南地區。

“可以。”

思量再三,考慮到鹽商那恐怕的身家,以及徽商遍佈江南的生意,朱誼汐覺得,讓陝商做這個鯰魚也不錯。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五十萬兩白銀,息錢十五釐,暫且定半年吧!”

“多謝殿下,陝商永世難忘大恩!”

張祺拜下,畢恭畢敬。

擺了擺手,朱誼汐陷入沉思。

一旁的十三,饒有興致的擺弄著衣飾,既新奇又有些小心。

權勢,可以賦予普通的衣物不一樣的意義。

“十三,你知道錢鋪嗎?”

“知道!”

十三一楞,忙扭過頭,恭敬道:“西安城有許多,負責銅兌銀,或者兩地週轉的,不過一般都是大商賈,普通人哪裡有那麼多錢。”

“你多大了?”

忽然,朱誼汐換了個話題。

“十六,不,十七了。”

十三疑惑道。

“四年了。”

豫王感嘆了一句。

從崇禎十六年,到如今的弘光二年,時光荏苒,眨眼間就過去了四年。

曾經瘦弱的少年,如今也英姿挺拔,一表人才。

“你已經長大了,待過些時日,給你換個差事。”

豫王飄忽忽的一句,讓朱靜心中驚奇。

離開宗主,這是他從未想過的事情。

但就像其說的,他年紀已經大了。

如十八九歲的朱依、孫林二人,執掌軍法司兩三年,已然脫胎換骨,資歷大增。

而根據平常豫王的口吻,過段時間這兩人就得離開軍法司,去到某地當官呢!

而自己,將要去哪呢?

朱靜陷入沉思。

……

而在五月初,隨著運河的暢通,南京城被明軍重新收復的訊息,再次傳到了北京。

暫且不提多爾袞的暴跳如雷,對於洪承疇的處置,則提上了日程。

對於洪承疇,此時的朝廷卻南北兩極分化。

以陳名夏、陳之遴為首江浙籍的文臣,要求從嚴處置,以儆效尤。

“洪承疇先失洛陽,再失南京,如今蝸居揚州,難道要等失去山東才治罪嗎?”

而以馮銓為首的北方文臣,則力保之:

“洪承疇在洛陽,兵不過萬名,銀不過萬兩,何以抵抗十萬明軍?南京更是因為內賊叛亂,不得已而失之……”

對此,剛從太后肉乎乎的身子上釋火的攝政王,則開口道:

“南京失陷,一則是內賊,二則是安排失措,以至於南京城被破。”

多爾袞平息了爭論:“免除洪承疇官職,回京反省,吳三桂削俸半年,就此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