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世祖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一章今天的海水是甜的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一章今天的海水是甜的

市井經濟的繁榮,讓城市日趨熱鬧,他們適應了變革,也慢慢習慣了這是一個變革的時代。

而對於廣大的農村來說,靜態且保守的生活,上千年來幾未改變。

大明,或者大清,無論是哪個朝廷來了,都要繳稅納賦,逃脫不得。

北起蘇魯交界的繡針河口,南至長江口這一斜形狹長的海岸帶上,唐宋元明,近千年來形成了淮鹽的根基。

新成立的通州府就位於此地,從揚州府分割而出,轄通州、如皋、泰興、海門四縣,人口只有不到三十萬。

雖然這是一個貧瘠且人丁稀薄的地方,沿海的鹽鹼地比普通的耕地還要多。

如此情況下,許多人舉家都是灶戶,以熬製海鹽為生,也正是因為如此,通州知府說話的力量,甚至還沒有兩淮都鹽運使來的有分量。

天還未亮,韓大發就麻利地起床,喚醒兒子,在妻子收拾下,吃塊菜餅,就讓兒子去河邊割起了蘆葦蕩。

他則抱著一個大平底鍋,小心翼翼的來到鹽灘,放置在早就搭建好的灶臺上。

旋即,就有幾人拿著石蓮子,小心翼翼地划船到海中,測試海水的濃度。

另有人則開始刮土淋滷,退潮的沙土堆積一起,製成滷水。

“老韓,你來了。”同為一灶的灶戶張五,被煙燻的眼神不好,近了才看清,喊了一聲,抱著一罈滷水過來,直接放入鍋中。

隨後,又之投入海水,開始幫忙開始熬煎起來。

旋即,兩家人開始了今天的忙活。

煙熏火燎,再加割蘆葦的辛勞,灶戶日復一日地忙活著,基本沒有長壽的存在。

韓大發麻木的幹著活,多年的暴曬之下,皮膚發黑龜裂,不過四十來歲,就已經像個老頭子,牙齒鬆動,雙目模湖,四肢僵硬。

“這生生世世,什麼時候是個頭啊!”

即使再麻木,看著兩個年輕兒子如此重複他的舊業,讓他悲從中來。

一旁的韓五則嘆道:“誰讓咱們是賤命,祖祖輩輩逃脫不得……”

“爹,皇帝不是說廢賤戶為民戶了嗎?咱們鹽戶也是賤戶呢!”

一旁的大兒子突然發聲道。

“哼,那是皇帝老兒的一廂情願。”韓五眉毛一挑,對著那邊橫行的鹽丁道:“有這群官老爺在,咱們走了,誰為他們熬鹽?”

繳納鹽稅後,鹽戶一般會留下一部分,他們用鹽來換取錢財糧食等,而鹽官們則強行買賣鹽戶們藏起來的鹽餘,轉賣大賺。

同時,他們還要隱瞞私藏的鹽戶,賺取更多的利潤。

“唉,這大明和大清,誰都一樣,咱們灶戶都是苦命人,生生世世都是如此。”

韓五嘆道,繼續幹活。

而在沙灘上,像他們這樣麻木的鹽戶成百上千,他們忍受著暴曬,飢餓,剝削,就只是想活著。

瘦骨嶙峋,面色枯黃,雙目模湖,他們比普通的農戶更可憐,上升的通道完全被堵塞。

鹽戶們得不到自由也是必然的,從唐宋時開始,鹽戶世襲禁錮就已經形成,及至清末,其源頭就是朝廷為了控制食鹽的生產。

之所以沒有採取曬鹽法,熬煎為主流,一則是沿海地區天氣變幻莫測,每天來領鹽的鹽商不計其數,容不得半點拖延。

另外,官僚們的蕭規曹隨,製造鹽田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朝廷也根本沒有餘力支出。

最後,自然是灶戶們的不滿,曬鹽法和鹽田的存在,並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如此一來只會煮鹽的灶戶們的豈不是衣食難安?

及至中午,忽然鹽課大使帶著一群人來到,這讓灶戶們不得不停下了手中的動作。

只見這個肥頭大耳的鹽課大使,對著一個男人,滿臉的阿諛奉承之色,雖說不至於卑躬屈膝,但也不遠矣。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而一旁另一個男人,則遠被忽略,彷佛無名小卒一般,尷尬的跟在後面。

而能夠讓其如此的,也唯有兩淮都鹽運使魏康,魏鹽運,從三品銜。

尷尬之人,自然是通州知府,一個五品官。

“呂四場是本府最大的鹽場,所轄灶戶六百三十,鹽丁一千九百餘,灶三百座,月產淮鹽萬石……”

鹽課大使認真地彙報道。

“加上老弱女卷,怕是有三千之數。”

一旁的通州知府滴咕道:“幾乎趕上一鎮了。”

“人也太多了。”

魏康輕嘆道:“陛下仁德,廢黜了賤戶之制,但對於這些鹽戶來說,雖沒了賤戶之名,卻依舊是賤戶之實。”

說著,他對於通州知府和鹽課大使道:“我此時前來,就是傳陛下之令,對於鹽戶進行革變。”

“啊?”知府、大使二人滿臉驚詫。

“作為鹽政革新的一部分,大部分鹽戶將被改為民戶,開墾通州府的荒地。”

“可是,通州府多半是鹽灘地,寸草難生,種不出糧食的,還不如把這些人聚起來熬鹽。”

鹽課大使迫不及待道:“如果流失了這些鹽戶,淮鹽怕是難以為繼阿!”

“放心,朝廷自有打算。”

魏康朗聲道:“鹽署將採用鹽田法制鹽,其產量是熬煎的數倍,乃至於十倍,耗費的人力卻少近半。”

“雖然一時耗費頗多,但也是必然的,如今淮鹽產鹽太少,迫不得已!”

而這時,一旁的通州知府則開始補刀:“據我所知,洪武年間,呂四鹽場就有鹽戶四百餘戶,幾百年的滋生,豈能只多了兩百戶?”

“那是因為鹽戶逃竄——”鹽課大使狡辯道。

“哼!”通州知府則完全不相信:“據我所知,這兩年來鹽場招納了數十戶難民,但是鹽產量卻還是老樣子,其中的必有貓膩……”

“你——”

“好了!”

魏康懶得聽兩人爭論,他直接道:“每戶抽一丁編入鹽丁中,專司管理鹽田,就按照兵丁來,按月給錢糧,其餘的鹽戶就發放為民,給朝廷補充戶籍丁口吧!”

“運司明鑑!”

通州知府大喜道。

於是,這群半輩子忙碌卻身無分文的灶戶們,突然就得知了獲得解放的訊息,一時間懵了。

他們能夠分田,能夠離開鹽場的願牆,甚至子嗣能夠考取科舉,這是他們幾百年來不可想象的。

但卻是真的。

麻木的韓五,此時也跪地不起,喜極而泣,不斷的打嘴巴:“我真是爛嘴,爛嘴,皇上萬歲,萬歲,萬歲——”

說到最後,竟抓起一把往嘴裡塞,不斷地叫著:“真甜,今天的海水是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