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世祖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一章大赦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十一章大赦

雖然漠北戰事不休,甚至一定程度上陷入了焦灼,但皇帝和內閣的目光則聚集在整個天下。

安西省新立,朝廷每年起碼需要淨輸三百萬塊穩定。

三月,山東汶水發生地震,數縣受災,百姓流離失所者十萬計……

四月,四川龍門山發生大地震。

可以說,此時出現在朱誼汐面前的,就如同玩遊戲一般,不時的就是這個災那個在災的,各地的求援訊息源源不斷抵達京城。

不過好消息是,由於之前的財政改革,省藩庫的貯存,即從地方商稅瓜分的一成收入,讓巡撫他們能夠及時的賑濟災民。不至於出現亂子。

各地巡撫身兼救災之任,倒是不敢懈怠。

整個大明天下,依舊處於快速發展之中,大範圍內安穩太平,盛世景象顯露無疑。

對於侯方域來說,這個大明顯得格外的突兀。

漫漫的路途,雖然遙遠,但卻讓他頗為高興。

自從被流放雲南後,已經十餘年。

他與一群東林黨人,勳貴舊臣,在雲南、廣西二地開設私塾,教授學童,勉強算是贖罪了。

三月、四月,山東和四川連續的地震,讓皇帝和朝廷驚詫,不得已,紹武年間的第一場大赦,總算是隨著大明公報的發行,傳遍天下。

要知道就算是當年冊立太子,皇帝也吝嗇不已,未曾特赦過。

難怪世人皆道大明皇帝寡德吝嗇,瞧瞧宋朝,光是宋徽宗,在位25年,特赦了二十六次。

因為這次特赦,侯方域告別了雲南,終於以三十八歲的年齡,歸家河南。

話雖如此,但他卻先要去一趟江南。

夜裡,海船被澎拜的海浪拍擊著,船隻止不住的左右搖擺,侯方域把毛筆放在硯臺上,再次開啟包袱,伸手粗糙的手掌,輕輕撫摸著那件灰白色的袍服,食指從那一針一線的針腳上輕輕撫過。

有多少針,便有多少次的思念。

他能夠想到,李香君如此不食人間煙火的人物,當年幾乎是滿手血痕得繡得此衣。

“雖然闢疆(冒闢疆)說其蹤影難覓,凶多吉少,但我相信一定能找到你的。”

侯方域雙眼冒起了光芒。

此時此刻,對於李香君的思念,已經超過了河南歸德府的父母妻兒。

“冬鼕鼕——”

忽然響起來一陣敲門聲。

侯方域頭也不抬:“誰來了?”

“少爺,是魏國公——”侍女嬌聲道。

侯方域這才放下衣裳,貼心的收起:“帶他進來吧!”

很快,徐文爵就一身青白色長袍,緩緩而入,臉上泛起了一絲笑容。

多年來的雲南生活,讓他兩鬢微霜,皮膚黢黑,似乎一點都不像四十歲的人,反而像是個老頭。

一雙眼眸中,滿是滄桑與成熟,似乎寫滿了故事。

徐文爵是南京魏國公府的最後一任國公,他是在弘光元年,也就是常說的崇禎十八年繼承了爵位。

可惜在崇禎十九年,清軍圍攻南京城,被迫與一群大臣和勳貴們投降了清軍。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好死不死,作為魏國公,南京守備,他天然的就處於領導位置,而隨著紹武皇帝收復南京,一群勳貴和東林黨人遭了殃。

就拿魏國公府舉例,佔地百畝,奢華可比皇宮的府邸,被朝廷沒收;幾百年的積累財富,九成九被抄,剩餘的一點只能維持富貴生活。

而作為根基的土地,江南近三萬頃的民田,也被沒為官田。

更過分的是,家奴被遣散,一家子百餘口,被迫遷徙到了雲南,過著苦難的生活。

不過,苦盡甘來,終於等來了大赦。

徐文爵收拾好心情,邁步而入房間。

“侯兄,明日就應當能到松江府了。”

“國公——”侯方域客氣道。

“我如今也不過是一介平民,當不起國公這個稱呼。”徐文爵苦笑得搖搖頭:

“能回到南京,安葬在祖地,我這一生已經瞭然無憾。”

“魏國公府不過是驟經磨難,苦盡甘來之日不遠矣。”

侯方域很是為徐文爵可惜。

在當時的情況下,南京已然被圍,福王逃竄出城,群龍無首之下,投降乃是必然之事。

但,紹武皇帝可不管這些,他不顧阻撓,將所有在降表之上的文武大臣,一股腦全部投放到西南地區,包括曾經在北京歸降的文臣。

當然,像侯方域這樣的東林黨人也不例外,也全部被打包遷移,數百家之巨。

就連錢謙益這樣的文壇巨豪,朝廷高官,也只能老死廣西。

“苦盡甘來?如今回到南京,我都要操心如何讓一家人生活呢!”

徐文爵感嘆了一句,然後與侯方域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很顯然是在緩解自己的近鄉情怯。

當然,與侯方域巴結的意思也很明顯。

侯方域是曾經的復社領袖,少時為復社、幾社諸名士所推重,與方以智、冒襄、陳貞慧號四公子,在江南一名聲極大。

雖然說當年的東林黨人高層被連鍋端,但中下層卻依舊在,只是不成體統,一盤散沙罷了。

而侯方域的聲望在這,雖然不至於重新將其捏成一股繩,但卻擁有著難以計量的政治威力。

待徐文爵走後,侯方域嘆了口氣,準備睡下。

這時候,想起了一陣細碎的腳步聲,嬌媚的妾室帶著一盞蠟燭,笑盈盈地過來暖床,潔白細膩的臉蛋,就如同新剝的雞蛋一樣嬌嫩。

懷抱著女人,侯方域又想起了李香君,那時候的她,也是如此的可人……

翌日,船隻在午時停靠在這松江府的碼頭。

侯方域等人驚了。

不大的港口,已經密密麻麻停了不少的船隻,粗略的估計不下三十艘,其熱鬧勁,似乎讓夏日的海水似乎都要沸騰了。

身著皂服的稅吏,大搖大擺地登船。

那些在船上不可一世的船長們,則低頭哈腰的奉承著,一袋袋的稅金,則被拿走,反而陪著臉笑。

而長長的棧橋上,佈滿了短衣褐服的工人。

他們四肢粗壯,頭上的長髮被緊緊地盤起,黢黑的臉龐上寫滿著渴望。

一見到船隻過來,他們就蜂擁而至,圍著人群不斷的吆喝著。

“這位老爺,您行李那麼多,需要人幫抬不?您看我胳膊那麼壯,保證跑得快,只有十文錢就行了——”

一個精瘦的個子擠過來,看著侯方玉有些呆愣的模樣,心想又是一隻肥羊:

“您需要車嗎?我看您這有女卷,我認識租賃馬車的,便宜且方便——”

兩個壯僕,兩個丫鬟,一個妾室,侯方域倒是不怕被欺負,他剛想答應,不然遠方就傳來了喊聲。

“侯兄,侯兄——”

侯方域抬目一瞧,兩個四十來歲的中年人,在一群僕人的簇擁下,對著自己打招呼。

“抱歉,有人來接我了。”

小個子只能失望而回。

一旁,徐文爵見此,則笑道:“侯兄,南京再會。”

“南京再會。”

侯方域目睹徐文爵一家大搖大擺而走,然後在一隊馬車的迎接下,神氣十足的離去。

見此,他不由得心生感慨,不愧是三百年的魏國公府,底蘊不淺啊!

而這時候,他見到了冒襄和方以智二人,不由得感慨萬分,然後又苦笑不止。

冒襄,字闢疆,自號巢民,中年發福之後,兩腮多有肥肉,本來勻稱的身軀顯得格外的臃腫,但笑嘻嘻的,不見憂愁。

成了貢生後,授推官不就,一直遊山玩水,吟詩作樂,倒是躲過了當年的遷徙之事。

而精瘦,雙目散發著光芒的,則是方以智,安徽桐城人,字密之,號鹿起,崇禎十三年進士,福王監國時得罪馬士英、阮大鋮,故而奔走南海。

誰知道因禍得福,紹武朝時為官,已官至松江知府,正好來迎他。

“徐家雖然落魄,但北京的定國府同氣連枝,到底是一家人,當年徐國公(徐允禎)也不知是投降被殺,還是戰亂被殺,但朝廷總是安撫舊臣的,所以依舊是公爵。”

見到幾人的目光都在徐家身上,方以智則解釋道:“如今,朝堂上,前朝公爵,只有黔國公和定國公二支了。”

“到底是一家人。”冒襄則拎起扇子,展開一副山水圖,笑著說道:“定國公若是不照顧魏國公一家,怕是要被朝堂之上的文臣們彈劾了。”

“就連皇帝,怕是也心生不喜。”

侯方域點點頭:“刻薄寡恩之人,誰也不喜歡。”

“走,我預備了馬車,你我朋友,不必客氣。”

冒襄牽著其手,一同登上馬車。

而方以智則笑了笑,沒有多言語。

所謂的四公子,多以文學而論,冒襄性格開朗,好交友,而方以智則沉默居多,為人倒是孤僻了些。

很快,一場洗風塵的宴席就展開了。

侯方域談起了雲南事,談起了錢謙益之死,但被問及自己困境後,他反而豁達道:“困窘雖有,但不如老杜之苦,唯有思鄉之情,最是難抑。”

言罷,問及了兩人事。

冒襄則瀟灑道:“你是知道我的,天生不愛做官,整日裡談笑風生,酒宴玩樂,快活了一輩子了,也不虧。”

說著,他指了指方以智道:“這位方密之,從北京逃到了南京,然後又逃到了福建,顛簸了許久,終於再次入了官場,平步青雲,已經是松江知府了。”

方以智笑了笑:“官場步步驚心,反倒是不如你快活。”

“對了,松江如此繁華,看來方兄立下大功了。”侯方域稱讚道:“剛下船,我幾以為到了泉州,亦或者南京碼頭呢!”

“松江府,有了一座海關。”

方以智笑著搖搖頭,說道:“因為這座海關,松江府的棉布,源源不斷的輸送至北方各省,以及朝鮮、日本。”

“海關?”侯方域一愣,這是個新詞,但也是箇舊詞。

對於他來說,待在雲南十餘年,海關只聞其名,不見其實,心中完全沒有概念。

“海關,出海之關的意思。”方以智沉聲道:“大明有八大海關,廣州、福州、寧波、杭州、松江、天津,南京,月港。”

“朝廷設有海關衙門,專司收稅,南來北往的貨物能夠從海關出口,也能從海外進入。”

“例如糧食,廣東、安南的糧食,就能從南自北而上,出現在松江府的市面上,價格低廉,備受百姓喜愛。”

這時候,侯方域才感覺些許不同,腦海裡浮現門洞大開四字,一時間精神恍忽了些。

“你這樣說,他可沒有直觀,說點賦稅。”冒襄催促道。

見他模樣,方以智則輕笑一聲,道:“在紹武十年,也就是去年,松江府一年賦稅三百萬塊銀圓。”

“春秋兩稅一百來萬,商稅則是兩百萬,與前朝相比,翻了一倍,甚至還高出蘇州府一頭。”

“而在這其中,鹽稅、關稅都被朝廷收走了……”

侯方域為之咋舌。

前明時,蘇州府賦稅兩百八十萬石,松江府一百二十萬石,如今竟然超過了蘇州,真是令人驚詫莫名。

海關的威力恐怖如斯。

夜醉而歸。

白日,在冒襄的陪伴下,侯方域在上海縣閒逛起來。

讓他印象深刻的,並非操持著南腔北調的商人,而是那臨街的機杼聲,幾乎在整個縣城上空飄揚。

家家織機,行人熟視無睹。

“這是中興機,是以前產量的數倍,盛行的很。”冒襄輕笑道:“此前擔心棉布不夠,如今咱們都要操心著怎麼將棉布賣出去。”

侯方域沉默不言。

隨後幾日,他才向北進發,幾乎每個縣城都有人宴請他,足足磨蹭了大半個月,才抵達南京。

待他來到棲霞山保真庵時,詢問起了李香君,卞玉京的訊息,得到了否定的回覆:

“當年兩位女施主經常去往南京,似乎是去找那錢府遊玩,但隨後則一年多就離去了,不見蹤影。”

“但衣著華麗,想必是找到了更好的歸宿吧。”

最後一句充滿了暗諷,但侯方域卻管不得。

待他來到錢宅時,見到錢夫人,柳如是。

面對他的來意,柳如是似乎也不願意多提,只是道:“侯君還是歸家吧!知道太多對你沒有好處。”

侯方域頓時癱坐在地,呢喃著:“香君,香君,沒有你我可怎麼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