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世祖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六章衝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十六章衝擊

母庸置疑,雖然趙舒在文官體系中擁有舉足輕重的威望,飽受皇帝的尊重,但論到信任,朱謀才是第一人。

首先,在身份上,朱謀屬於曾經的郃陽王一脈,往上推一百年,與朱誼汐是徹頭徹尾的一家人。

就像是朱勐,坦率地來講,他的能力只能算是正常以上,主要突出就是穩重,以及大開大合,與尤世威、陳永福相比,戰功上處於下風。

但在勳貴之中,他仍舊處於第一國公。

沒辦法,人家是宗室出身,理論上來說是可以封王的,活著封王,但皇帝卻沒有。

而在能力上,朱謀雖然只上過幾年的宗學,但從小就流浪在街頭小巷,做過賬房,混過學徒,可以說對於民間的利弊瞭解頗深。

而在這上面,雖然趙舒是舉人身份,但趙家在代州一直是詩書傳家,你可以說趙舒是心懷才百姓,但這是一種居高臨下的同情。

朱謀則不一樣,他是感同身受。

坦率的說,就是趙舒屬於那種堂堂正正的人物,而朱謀則屬於正奇相合。

例如在對待戰爭上,皇帝一力推行,趙舒則有意讀書人倔強,明面上一直在後勤保障上屬於支援的態度,但私底下則經常性的勸導。

即使知道無用,但仍舊不肯罷休。

朱謀則不一樣,他會完全盡心盡力的貫徹皇帝的戰略,即使困難重重,他也會說服自己去完成。

一個是百分百的盡力,一個是百分之一百二,這完全不同。

也正是因為如此,內閣成員的老態化逐漸嚴重的時候,趙舒、王應熊等致仕後,朱誼汐第一個考慮的,就是把朱謀拉到內閣。

當然,皇帝之所以如此的肆意,無外乎經過十餘年的發展與穩定,大明已經完全處於爆發階段,人口、賦稅、軍隊,已經處於巔峰時期。

例如,北方十省,除了安西、甘肅外,其餘各省已經完全自給自足,根本就不需要朝廷的補貼,甚至河南、山東、河北、山西四省,更是繳稅大戶。

建國初期那種北方一片狼藉,人口十不存一的狀態,已經完全消失。

在這樣的打雞血時代,一個完全能夠執行他命令和思想的內閣,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畢竟一個時代需要一個時代的內閣。

穩重已經不合時宜了。

最明顯的就是漢初對匈奴的忍讓,待到漢武帝時,已經完全不合適了,反攻報仇成主流。

當然,在皇帝看來的穩重,但在文臣們看來,依舊是冒進。

思維方式不同。

內閣部門中,除了朱謀外,堵胤錫、閻應元等名臣,也是構成未來內閣的版圖。

雖然內閣的存在感比較高,但可以肯定的說,九部尚書們的能力卻不下於他們。

無它,執行部門,如果沒有強大的執行能力,以及上下溝通能力,根本就坐不穩。

吏部雷聲大雨點小,但五軍都督府則是雷聲小,雨點大。

都督府十司,為首的軍政司,共有百餘名官吏任職,而因為買賣官位之事,直接下去了九十來人。

可以說,整個軍政司,幾乎是人人參與,誰也不落下。

也正是因為如此,抄家的時候,從這群人家中總計抄出三十來萬塊,看上去不多,但這可是現錢。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一些家產,如土地,商鋪等,價值不菲。

其總額,約莫百萬塊。

經過嚴刑拷打,這般賣官,進行了三年左右。

這些人甚至很聰明,他們明白像是巡防營指揮使引人注意,所以賣的很少,主要靠人情請託,再加上錢財才按下。

而像是三老這樣從九品的小官,一來數量大,二來品階低,不能引起注意,所以大範圍的散賣。

“一個三老,百塊銀圓。”

朱誼汐看著供詞,忍不住嘆了口氣。

他不知道應該說價格高,還是價格低,但士兵們應該是追求甚多。

因為按照俸祿,百塊銀圓,五六年就能抵消,剩下的是純賺。

而購買名額的人員,也不出所料,基本是地方士紳,以及一些勳貴們的關係戶。

誰還沒有幾個窮親戚?

捨棄百來塊銀圓,就能博得美名,照顧人情,可謂是大賺。

無論是文官,亦或者武官,乃至於地方士紳,基本都參與其中,絲毫不覺得有異。

沒辦法,三老名義上入了品流,但卻是最低的從九品,根本就沒有上升的空間,只能一輩子待在鄉下,任由衙役驅使。

屬於低賤的不能再低賤的濁流。

也正是因為如此想法,所以沒有人覺得買賣而羞恥。

朱誼汐則沉默了。

因為任何事情都是一體兩面。

某種意義上來說,大量的民間士紳,官吏因為賣官之事,繫結在了大明的戰車之上,這對於統治來說是十分有利的。

因為士紳階級屬於地方上的富裕層,再加上民間流行的以鄰為壑,厚待鄉民的傳統,使得其威望極高。

當這些具有威望的人全部認同大明時,民間所謂的造反,根本就沒有發展土壤。

就像是在清朝,乾隆年間買官鬻爵之事不絕於耳,甚至朝廷光明正大的去賣,明碼標價,例如李衛。

這樣一來的好處就是,那些有錢而無文才的土豪們,將全心在大清,不會理睬那些天地會,亦或者反清復明組織。

沒有讀書人參與的造反,根本就成不了大事。

例如白蓮教起義和太平天國,只能橫行一時,根本就後繼無力。

同時,這些有錢人將會與讀書人形成競爭關係,從而讓漢人極度內卷,一個官位後面四五個候補。

官員們則滿心思撈錢,對於皇權根本就沒有威脅。

最明顯的是,在明朝,地方上知縣大部分由舉人、監生充任,堂堂的進士則十不存一。

而在清朝,就連進士都得候補,雖然是老虎班,逢缺必補,但是也要等,花錢。

進士的含金量極大降低。

“有好的方面,有壞的方面。”

朱誼汐呢喃著,想起滿清的操作,著實讓他哭笑不得。

你可以說乾隆好大喜功,乾隆禁錮思想,貪財好色,但人家的統治藝術,手腕,已經處於巔峰狀態。

又能撈錢,還能穩固統治,加強皇權。

一時間,他竟然有些恍忽。

到底應該改不改呢?

“只能加強補丁了。”

朱誼汐沉聲道。

對於地方上的三老位置,巡防營和京營,形成了競爭關係。

在數量上,兩者不相上下,但巡房營屬於地頭蛇,天然的就處於優勢地位。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中央和地方的博弈。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只能學習科舉,施行分肉政策。

既,原本的三老中,鄉老主持訴訟教化,由地方德高望重的老人擔任,曹林能夠主持分配的,只能是鄉長、鄉警。

這兩個官職,則適應地方舉薦和中央委派。

皇帝立馬讓朱謀過來,訴說著自己的想法:

“但凡擔任鄉老之職的,必須要嚴厲規則,條件,只有滿足的才能獲得舉薦。”

朱謀贊同,立馬琢磨出了一套標準:“鄉老除了德高望重外,最要緊的就是年齡,因為德高望重根本就沒有標準,而年齡則是擺在那的。”

“首先,必須得年滿六十;其次,必須採取輪換制,同一個家族不能連續出鄉老。”

“那鄉長呢?”皇帝也懶得動腦子了,直接問道。

“鄉長自然依舊還是老樣子,由都督府舉薦,吏部稽核,發任。”

朱謀閃過一絲尷尬的笑容,對於吏部出了如此大的岔子,他實在是無臉見皇帝。

“不過,鄉長則年齡上,必須年滿三十;且在官職上必須是隊正以上。”

“最後,其服役年限,必須滿五年。”

“其餘的識字,體態端正等,一如既往。”

說到這裡,他則沉聲道:“如果按照分配法,吏部可行鄉長,而縣衙則舉薦鄉警。”

“知府負責稽核。”

“標準與其一樣。”

經過這樣一番的更改,三老的選拔也就正規了許多。

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只要官職滿足了,就能獲得舉薦。

朱誼汐滿意地點點頭,朱謀的能力一如既往地出色,尤其是執行力,非常值得信任。

這要是趙舒,趙首輔,肯定先來絮叨一下三老的重要性。

“不過,體貌端正則罷了,”

皇帝笑了笑,隨口道:“軍中有幾個相貌好的?況且,能夠退役的軍官,基本上或多或少都受過傷,有所殘缺。”

“臉上有傷疤,斷手的,不在少數,咱們應該理解一下。”

朱謀只能點頭稱是。

經過這樣一番的分配,三老就徹底的標準了。

其中,作為核心的鄉長,由京營子弟擔任,作為值得信賴的京營戰事,其忠心不言而喻。

而鄉老,則是地方士紳的盤中餐,代表著他們的利益,維護鄉間秩序。

同時,鄉警則是知縣的代言人。

三角關係是最牢靠的,各方都有自己的代言人,維護己方利益。

同時,分豬肉表面上來看是朝廷吃虧了,因為地方勢力佔據了三份之二,但實質深處,則藏著皇帝的不安。

因為相較於前明,紹武朝官吏合流,讓大量的胥吏入編,前明每縣編制不滿百人,到如今的兩百,基本上翻了一倍。

由此必然導致地方實力增強,能夠動員的財力物力極大的增加,這對於中央集權是不利的。

與此同時,朱誼汐承認官僚系統對穩固統治有好處的,但對於百姓來說,這未必是好事。

因為縣衙管得寬了,剝削就會加重。

來自於後世的他,深信十官九貪,無官不貪的傳統,因為權力在手,過期作廢,誰都想要短時間的變現。

就像在兩漢,魏晉時期,朝廷剝削成性,但管束不強,面對苛政勐於虎,他們還可以逃亡在鄉間,儲存元氣。

你能想象,在秦朝,作為通緝犯,項梁能與太守殷通整日飲酒歡歌?

即使在管理嚴格的秦朝,對地方的控制與明清不可同日而論。

但在紹武朝,三老盤踞地方,就算是逃到村裡,也有可能被抓到。

倆人討論了半個小時,聊得很是熱鬧,也很舒服。

“對了西南方面怎麼樣了?”

談到最後,皇帝突然想起了青藏高原。

“滇國一直不肯臣服,孫可望倔犟的很,聽說不斷地與西夷買賣火槍,想要東擴呢!”

瞧見皇帝面帶詫異,朱謀才反應過來,這說的是高原。

那地方在西南嗎?

如果皇帝說他在,那就是在。

“康國打得有聲有色,而衛藏國則養尊處優多年,根本就不是對手,聽商人們說,在拉薩百里外僵持著。”

“嘖,慢慢打吧,不急一時——”

朱誼汐拖長了音調,心情很是不錯。

離開殿中,朱謀松了口氣,擦了擦額頭上的細汗。

這場難關終於是過去了。

人無完人,這場賣官大戲中,作為吏部尚書,他怎麼可能逃得過?

明面上的賄賂自然沒有,但私底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收一些禮物還是有的。

畢竟幾年的時間不聞不問,誰能想到皇帝今天如此重視?

待其離去後,內閣則收到了訊息。

官場上,作為天官,朱謀炙手可熱,如今又皇恩不斷,這都混過去了,誰不羨慕?

趙舒穩坐釣魚臺。

唯有閻崇信感到了危機。

他有一種預感,要麼在年底,要麼在年初,朱謀必定是要入閣的。

因為此時的內閣只有四個人,不符合五人的傳統,作為吏部尚書的朱謀,無論是能力、資歷,恩寵,絕對是第一人選。

甚至,某種意義來說,對他未來的首輔之位形成衝擊。

倆人的關係,頓生微妙。

“吏部算是安穩了。”閻崇信隨口嘆道。

“穩定是好事。”王應熊點頭笑道:“都督府的事能安生解決,吏部可是掩護得力。”

此言一出,眾人都笑了。

吏部背鍋,但五軍都督府卻責任不小。

表面上看只是一群文吏,實質上卻對勳貴群體形成了巨大的衝擊。

因為被譽為都督府第一司的軍政司,由義國公尤世威主持,其左軍都督府左都督的官職,已經變更為後軍都督府右都督。

已經不再監管十司。

很顯然,尤世威已經喪失了都督府的權力,只能當個閒散的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