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大隋說書人最新章節列表 > 240.撂地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40.撂地

午後,東市附近的街道上熱熱鬧鬧。

李臻尋了一處酒肆門口,看了一眼店小二,瞧著對方沒攆自己的意思,便清了清嗓子。

說起來撂地這種事情,本來不至於說書先生做的。

說相聲的那群人才這麼幹。

平地摳餅對面拿賊,全靠一張嘴。

他們有著一套自己完整的切口傳承,從開說時諸如白沙撒字、太平歌詞之流,到開說之後如何把人拿住,再到最後看杵門子要錢。

這群從誕生開始就代表著草根街頭文化的藝人們,對於撂地有著自己的一套心得。

而說書先生就不同了。

出師之後,古往今來都是往酒肆茶館裡面鑽。

說的好,就留下。留下來後倆人一商量怎麼分賬,說什麼書。定下來這些後輕易不能更換,然後頭一天和最後一天的銀錢還得說書先生照單全收。

說的不好,掌櫃的要是懂規矩,也能管一頓飯。要是不懂規矩的,捱餓你也怪不到別人。

誰讓你本事沒到家呢?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說相聲的屬於下九流,而說書人被稱作先生的主要原因。

有文化,就是先生。

但現在這會兒是此一時彼一時。

李臻也不覺得撂地有什麼丟人的。

恰恰相反,他還覺得挺新鮮。

畢竟,在他曾經那個年代,可沒有撂地這一說。

他跟著師父學成後,就直接進曲藝團了。開始跟著電視臺錄節目~

後來靠著錄的CD發了一筆小財,拿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後,又遇到了幾個貴人,進入了電視臺開始成名,接著成立了春友社,短短幾年,靠著自己的硬實力,外加手下一水兒的精兵強將,就已經超過了當時在燕京城大大有名的“宣南”、“東城”、“崇文”這幾個書館,坐穩了觀眾心裡“評書第一人”的稱號。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當然了,這個所謂的“評書第一人”李臻從來沒認同過。

這行藏龍臥虎的人能耐大的多了去了。

只能說,他的觀眾比較多而已。但不代表他的水平就已經是古往今來頭一份了~

這點自知之明還是有的。

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講,李臻沒撂過地。

但他朋友多。

師父的朋友更多。

不管是西河門兒裡的人,還是評書門裡的人,亦或者是其他曲藝行的人,大家坐一起聊天。

聽過不少撂過地的老先生們把過往的艱苦歲月,拿出來變成現如今的談資。

聽的多了,就會了。

撂地最關鍵的就兩點。

一,是聚人。

二,是拿人。

人得先聚起來,靠的是張羅。

然後靠自己的本事,把這些人給拿住了,最後好要錢。

錢,不是問題。

他以後還賣票呢。

所以只需要開啟知名度就行了。

知名度怎麼打出來?

簡單啊。

給的多。

給的瓷實。

給的足夠吸引人。

而你不得不承認,比起相對來講,要嚴謹一些的評書……單口相聲在這方面更適合撂地。

單口相聲裡最拿人的活,在李臻這邊看來,《九頭案》一出,別的還真不夠打的。

再加上狐裘大人這邊還得聽完,不然搞不好自己腦袋不保。

所以今天他要說的就是《九頭案》。

不多說。

就說道當時在曲掌櫃那給狐裘大人掐斷的地方。

剛剛好。

有奇、有怪。

所有人都以為那山西掌櫃的門口應該是兩顆人頭。

可最後說書先生卻在那跟差數一樣“一顆兩顆……三顆”,人頭數這麼一出來,保準所有聽了的人都忘不了!

瞧狐裘大人那心心念念的模樣就知道了,這個釦子落的最是精彩……也最不是個東西。

看著街頭上走動的人們,又看了一眼那些剛剛出來的賣藝之人,他知道,自己不能在耽擱了。

於是清了清嗓子。

雖然不能坐,視角有些奇怪,但一點也不耽擱他說。

“啪!”

稍微用了些雷虎門的技巧。

他這一巴掌拍的那叫一個響亮。

動靜傳了好遠,這條街上不少人都扭頭往這邊看。

就更別提在酒肆裡靠著酒精麻痺,打算度過這個無聊午後的人們了。

當一些人隨著巴掌聲看過來後,就聽見這個穿的不算乾淨的道士用分外清朗的聲音吟誦:

“難難難,道德玄。

不對知音不可談。

對了知音談幾句。

不對知音是枉費~“

“啪!”

又一把掌聲響起。

“舌尖!”

一首雖然押韻,但轍口卻有些奇怪的詩文從這道士嘴裡冒了出來。

眾人正好奇呢,就見這道人微笑拱手:

“各位,貧道我初來京城貴寶地,一路走來,所見所聞甚多。眼瞧著諸位,那是分外親切。瞧見您,貧道我算是瞧見親人了。便想著把這一路來,貧道我遇到的一件奇事!講給您諸位聽聽。

諸位放心,一不要錢,二不要飯,只是這件事實在是太過奇怪,貧道我每每想來,還覺得是觸目驚心!您各位若無事,便留下來聽聽。聽聽這九頭……十三命的故事!”

聲音清澈,熱情。

字正腔圓。

一群人正納悶這道士大白天讀哪門子酸詩的時候,聽到了這番話後,一琢磨……

反正不要錢是吧?

那就聽聽唄。

聽聽怎麼個奇怪法……嗨,這道士一聽口音就是外地的,剛來到我們洛陽城,一看就沒什麼見識。

這洛陽城裡奇怪的事情多了去了。

天下的奇事放到這都不叫事兒。

你這遊方道士又能講出什麼花兒來?

帶著這樣的想法,一些沒什麼事的人便站到了李臻面前。

而李臻背後的酒肆裡面那些人,見熱鬧就在跟前,也把精神頭提了起來。

在加上這道士的聲音大,聽的真切,那“視聽感受”是相當之好。

反正下午來喝酒就是為了消遣。

這會兒有熱鬧看,客人們的興趣還真挺濃的。

甚至連二樓的窗戶都開啟了幾面。

想聽的更清楚一些。

而就在這樣的天時地利之下,道士的聲音響徹在這條街道之中:

“那麼說這個故事發生在哪呢?誒,便發生在一座名為燕京的城市……”

《九頭案》。

撂地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