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命運的抉擇最新章節列表 > 198弘武帝京城送夫君 顧寧人草廬祭好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98弘武帝京城送夫君 顧寧人草廬祭好友

弘武九年十一月初二浩浩蕩蕩的御駕終於護送著皇夫楊紹清的靈柩回到了帝都南京。雖然天氣比較涼爽但皇夫的遺體仍舊不宜保留太長時間。於是在回到南京的當天女皇便下旨追封楊紹清為“天聖瑞敬至德宣仁親王”並在三天後為其舉辦了一場盛大的葬禮。由於楊紹清的母親篤信佛教因此依照老人的意思由棲霞寺僧侶主持葬禮。

這一日從皇宮到鐘山沿街跪滿了自前來送行的各地百姓。在一面紅色招魂幡的指引下由宮廷樂坊與寺院樂師組成的特殊樂隊一路哀樂聲聲佛號連天。在他們的身後數百名僧侶手持佛珠邊走邊詠頌著佛經為死者度。在場的老百姓著實被現場莊重的氛圍給震撼了。如此規模龐大的葬禮顯然不是隨便什麼時候都能遇見的。卻見巨大的梓宮則被林林總總的各種幡旗、殉葬物品包圍在中間由二品以上權勳分班輪流執抗。由於喪子之痛對楊紹清的雙親打擊實在太大年事已高的兩位老人此刻雙雙臥床不起無法出席兒子的葬禮。因此棺後跟著的只有一身喪服的女皇與身披重孝的兩個皇子。

雖然身份尊貴但如此孤兒寡母在紙錢翻飛、白幡飄飄、哭聲震天的映襯之下顯得尤為孤苦無助。望著前頭孤獨的背陰原本就已經淚眼汪汪的王芸花不禁自責地喃喃道:“都怪我不好。如果這次由我陪陛下去北方就不會出這種事了。為什麼…為什麼會是賢親王呢。他可是個大好人啊!”

眼看著妻子一臉的懊惱與自責一旁的軍務左侍郎甄旭升下意識地握緊了妻子的手。他知道任何話語都難以平復妻子此刻內心深處的自責。身為御林軍指揮使的王芸花一直以來都是女皇的貼身護衛。六年前二十六歲的她下嫁給曾經是王興軍師的甄旭升。對此眾人在祝福之餘並不覺得有什麼意外只是認為這場婚禮來得稍稍晚了一些。婚後王芸花依舊出入宮廷負責著皇室一家的安全工作。然而就在一年多前他們有了第一個孩子。突如其來的生命讓王芸花無法隨同女皇與親王去蒙古。卻不想這一次的別竟成了永別並成為王芸花心中始終揮之不去的陰霾。

“根本就不應該讓蕭雲繼續留在陛下身旁。”王芸花突然咬牙切齒的道。

“芸花別這麼。這樣的結果蕭尚書也不願意看到。”甄旭升環視了一下四周壓低了聲音勸解道。

“但他隱瞞了情況讓刺客有機可趁不是嗎?如果當時我在那裡是絕對不會讓他這麼幹的。”王芸花到這兒抬起頭向丈夫質問道:“相公你老實你真不知道這事嗎?”

妻子在這種場合質問自己這樣的問題讓甄旭升多少覺得有些尷尬。不過好在周圍的眾人正處於悲痛之中並沒有人來注意他們。身為軍務左侍郎的甄旭升同時也是6軍參謀長。一直以來他都負責著帝國6軍的後勤補給是一個純粹的軍人。但他同樣也相信蕭雲並非像其本人所言隱瞞了有關倭國刺客的情況。軍務部一直以來都在收集東到倭國西到歐洲的各國情報。就甄旭升所知軍務部歷來都沒有隱瞞情報的習慣。當然甄旭升也清楚自己的上司做事一向不計較個人榮辱全憑他自己的目的行事。於是甄旭升隨即便語重心長地向妻子坦言道:“芸花軍務部知道倭國人會對天朝不利。但究竟是什麼我們一開始也不清楚。蕭尚書會那樣也是為了穩定朝局。”

“穩定朝局?你們男人做事總是有許多理由。我只知道楊大哥現在死了。”王芸花冷冷地道。

面對妻子的冷言冷語甄旭升最終選擇了沉默。畢竟在這個時候那樣的話確實不合適。而女子總是更為感性一些。相比之下女皇就顯得堅強了許多。想到這兒甄旭升不由抬起頭望了望前面一身縞素的孫露。

楊紹清死於僧侶之手最後又由僧侶護送其通往另一個世界。這多少帶有一兒宿命感。孫露遵照了楊母的要求安排了這場葬禮。但她會依照自己的想法處理丈夫的屍身。在僧侶們做完整整二十一天法事後屍身會與梓宮一起火化然後裝入黃金棺木。這樣一來孫露就能在死後將自己的骨灰同楊紹清的骨灰永遠融合在一起。

但在此之前孫露還有許多事情需要去做。因此她這些日子以來不止一次地提醒自己絕對不能倒下無論是在**上還是在精神上。就算不為了國家也要為了兩個孩子。想到這裡孫露低頭看了看蜷縮在自己懷裡的女兒。此時的楊念華依舊還是不肯話。從前古靈精怪的她現在卻安靜得像只貓。而在她們的身旁批麻帶孝的楊禹軒則顯得冷峻異常彷彿一夜之間長大了不少。事實上楊禹軒這些日子一直都表現得十分老成。並沒有像同齡的孩子那樣流露出更多的悲傷。但兒子那略顯稚氣的面容還是清晰地告訴孫露他還只是一個十二歲的孩子。許多事情並不是他所能承擔的就算他已經學會了用面具來掩蓋自己心中的真實情感。

不遠處忽然傳來了一陣騷動聲原來是有幾個婦人哭得背過氣去了。孫露並不認識這些人也不知道這幾個命婦是誰家的夫人。不過顯然比起周圍哭得昏天暗地的臣子來自己這邊確實安靜了一些。可這一刻又有誰能真正感受得到皇室一家那猶如冰封一般的悲傷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

一壺濁酒、一對輓聯幾柱清香。顧炎武在自己的茅廬中用最樸素地方式祭奠了自己的好友。他知道對於楊紹清來這種清靜的方式或許更適合他的性格。而一句摯友楊祖潤也遠比什麼天聖瑞敬至德宣仁親王來得更灑脫貼切。雖然顧炎武與楊紹清之間的話語並不算多但他二人都清楚對方心中所想也一直都相互惺惺相惜著。顧炎武明白當年若非有楊紹清的幫助他也不可能如此暢快地遊歷歐洲。而兩人在歐洲與當地學者暢談的經歷更是讓顧炎武記憶猶新。然而楊紹清終究已經離開人世了。無論事後做再多的事都無法改變這一事實。每每回想起與其在歐洲一同遊歷的記憶莫名的痛楚就會在顧炎武的心中油然而生。卻見他長長地嘆了口氣後將杯中的水酒一股腦兒地撒在了地上。

此刻望著顧炎武消瘦而又落寞的背影一旁陪同的王夫之不禁寬聲安慰道:“依人已逝寧人你還是節哀吧。”

“節哀?是啊生有何歡死又何俱。我等庸人除在此自憐自哀外又能做些什麼呢?”顧炎武自嘲著冷笑道。

“寧人對於賢親王的死我等也是十分悲傷惋惜。但活著的人除了哀悼之外還有許多事情可以為逝去的人去做。”王夫之跟著勸解道。作為東林黨的黨魁他前幾日剛剛參加過皇夫楊紹清葬禮。那時孤寂而又堅強的女皇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是報仇嗎?”顧炎武不以為然地擺了擺手道:“活著的人做再多的事都不可能換來死者的復生。更何我們也不可能向害死祖潤的人展開報復。”

“寧人你笑了吧。我們怎麼可能不向害死賢親王的倭人報復。相信用不了多久朝廷的大軍就會渡海討賊為親王殿下報仇了。”王夫之語氣堅定的道。楊紹清的死讓原本對倭、朝兩國還持好感的部分士大夫徹底轉變的觀念。正如王夫之所言的那樣而今的中華朝上至官宦士大夫下至販夫走卒都抱定了出兵復仇的念頭。

然而顧炎武對這種開戰呼聲卻顯得有些嗤之以鼻。卻見他一邊為自己斟了一杯水酒一邊以玩世不恭的口吻反問道:“而農你該不會也同那些白丁一樣認為賢親王是被倭人害死的吧?”

“寧人此話何意?刺客不是已經被證實是倭國的一個妖僧嗎。”王夫之不解的問道。

“我是害死賢親王的人又不是在殺人兇手。”顧炎武撫摩著粘著酒水的鬍鬚反問道:“這其中的區別想必而農你不會不明白吧。”

面對著顧炎武直指人心的言語王夫之沉默了半晌最終還是無奈地感嘆道:“寧人你為什麼總是那麼直白呢。”

“在下本就不是個討人喜歡的人。自然也就不用在意別人所想。”顧炎武到這裡仰起了頭傲然道:“而農你我應該都清楚賢親王其實是死於而今朝野上下的野心與自大。使用刺殺手段的倭人固然卑劣可讓倭人選擇如此瘋狂舉動的卻正是朝廷本身。先是讓其改地名後又逼其君主改號。對於一國來這是莫大的羞辱任何有血氣的人都不可能接受如此無理要求。但朝廷卻根本不在乎這些。事實上我朝的文武百官、縉紳財閥們歷來都無視藩屬國民聲甚至根本就不把當地的百姓當人看。正因為朝廷對這些國家極盡暴戾殘酷倭國這才會學那燕國的太子丹派刺客去行刺皇帝。只不過當年是長袍救了始皇帝的命而今則是賢親王救了女皇陛下的命。”

雖然顧炎武的口氣近乎控訴但王夫之知道他的都是事實是許多人都不敢直面的事實。人們在津津樂道於封狼居胥故事的同時往往總是下意識地迴避征服擴張所帶來的副作用。而中華朝強大的實力更是讓朝野上下滋長了一種目空一切的驕傲心理。而這種心理就算是在經歷了此次刺殺事件後亦沒多大的改觀。想到這兒王夫之不由善意地向顧炎武提醒道;“寧人這種事情你我心知肚明就行了。現今朝野上下正在風頭上寧人你還是得要注意一下自己的言辭。”

“而農瞧瞧我剛才是怎麼的。”面對王夫之的提醒顧炎武一扯嘴角嘲弄地道:“其實相似的話當年賢親王本人也過。祖潤他一向都對朝廷商會盤剝藩屬國的舉動頗為不滿。對於讓倭國君主改封號一事也是堅決反對。然而他最後卻因此被倭國的刺客刺殺而真正的罪魁禍卻逍遙自在地活著還信誓旦旦地誓要為他報仇。而農你不覺得這是樁十分諷刺的事嗎?”

“寧人你醉了。”王夫之聽罷嘆了口氣道。他知道這樣的話一旦傳出去又不知會給顧炎武帶來什麼樣的麻煩。可顧炎武卻一揮手大聲道:“我沒醉!只是不肯糊塗罷了。”

“有時候糊塗並非不是一件好事。畢竟有些事情並不是人力可以扭轉的。”王夫之起身望著天上的明月沉吟道:“其實寧人你也該清楚。就算朝廷善待那些藩屬國也還是會遭來別人的嫉妒與不滿。這就像是窮人總認為富人有錢是靠為富不仁得來的一樣。正所謂身在高處不甚寒人是如此國亦如此。我等唯一能做的只是盡力而為而已。再歐洲的那些紅夷也不是如此對待他們的殖民地的?”

給王夫之這麼一反問顧炎武不禁跟著長嘆了一聲。不錯當年他與楊紹清一路遊歷時確實目睹了歐洲人在非洲特別是在黃金海岸慘絕人寰的殖民統治。那時他和楊紹清在譴責歐洲人野蠻之餘也曾為中原的文明感到自豪。認為中原在對待藩屬國上遠比那些紅毛要明智得多。然而當他們從歐洲回到中原之時沿途的情景卻讓他們再一次震撼了。因為他們分明是在印度洋、南洋看到了另一個黃金海岸。而之後朝廷對倭、朝兩國的步步緊逼也早已失去了當年天朝上國的矜持。

“祖潤因野心與貪婪而死但他的死卻又成為野心與貪婪的藉口。難道這世界本就該如此像野獸一般弱肉強食?真若如此人與禽獸又有何區別?”顧炎武痛苦的仰天質問道。理想中的國都有時離人是那麼遠以致於會讓人懷疑它的存在。

面對顧炎武的質問王夫之無言以對。在他看來中華朝是個極其特殊的王朝**與理性在此行成平衡並推動了帝國的展。卻惟獨將良知撇在了一邊。更有甚者心存良知的楊紹清卻死於仇恨的暴力。難道良知真的不再適合這個世界了?還是她沒找到自己的位置?王夫之覺得這或許是活著的人更應該好好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