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華娛,我的老婆我自己捧最新章節列表 > 553.災難片之王【求訂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553.災難片之王【求訂閱】

提到戰爭片。

有位導演絕對是沒法避開的。

那就是艾默。

提個醒,

就是那個在《獨立日》裡,讓史皇一枚導彈把遮天蔽日的外星人炸上天,

在《後天》和《2012》裡,用颶風、冰雹、洪水、火山爆發,把藍星毀了個遍的好來塢災難片之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一個善於“毀滅藍星”的災難片大師。

陸晨要是沒記錯的話。

他好像也拍了部戰爭片。

而且很大的可能會和他們的《長津湖》對上。

實話實說。

近幾年主流的商業大片中少了戰爭片的身影。

那種紮紮實實講述一場戰役、真實客觀、有正劇範的商業戰爭片基本上已經沒有了。

不過!

基本沒有並不代表絕對沒有。

老派的戰爭片在現在超級英雄電影橫飛的當下已經不怎麼討喜了。

包括艾默也在採訪中也表達了戰爭片想要賺錢很難的想法。

不過。

陸晨他們拍戰爭片並不是為了賺錢。

他們已經好久沒捐錢了。

這次直接把前幾年沒捐的給補上。

沒錯。

無論是《長津湖》還是《水門橋》,陸晨都沒打算賺錢。

票房捐贈的協議他們也籤了。

當然,肯定沒有公佈。

公佈出去的話就有點道德綁架的意思了。

說到艾默。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艾默的名字。

但是一定聽過《後天》、《2012》這兩部舉世聞名的災難片。

除此之外。

科幻片《獨立日》和戰爭片《愛國者》也是他的作品。

艾默一貫擅長掌控大場面。

特別是炸藍星更是他的拿手好戲。

不過,這次他沒有炸藍星。

但卻拍出了史上最浪漫轟炸。

沒錯就是浪漫。

在這位災難片大師的電影裡。

哪次不是把藍星攪得天翻地覆,最後時刻完成拯救與逆襲,讓觀眾“爽到頭皮發麻”?

這次真的不同。

不同之處在於,

這一次,每個情節,每個場面,都嚴格依託於歷史。

電影鏡頭。

如同在最極致的殘酷裡擁抱最極致的浪漫,又在戰爭大片視覺衝擊中注入了一腔豪情。

當觀眾跟隨著飛行員的視角完成一次次的俯衝轟炸時,彷彿銀幕下的觀眾就坐在飛行員的戰機上,那種身臨其境的戰爭刺激足以令所有人腎上腺素飆升。

抬頭望去,天空與海水被連成一片,硝煙和飛機的轟鳴交雜在一起,與火爆的轟炸和空戰場面對應的是,

一個個飛行員的名字被從佈置飛行任務的黑板上用粉筆劃掉,此時鏡頭燈光暗澹,勇者永沉大海,再無見到勝利的一天。

全片既有諸如俯衝投彈的極限細節,也有漫天硝煙的戰鬥機群大戰,熱血而硬核,浩瀚視覺場面之外,是那種同仇敵愾的男兒血性,以卵擊石的生死豪情。

做大的同時,電影又沒有忘記小。

讓史詩重現,就是儘量讓細節說話。

細節才耐得住咀嚼。

比如增加了女性視覺。

戰爭片缺少女性視角、對女性角色的塑造刻板,一直被大家詬病。

而這部影片中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片中的女性有著立體的形象,也符合實際情況,並襯托出男性角色的鐵漢柔情,對女性觀眾非常友好。

艾默是當代的“災難片之王”,這部電影更是讓他達到了個人生涯的巔峰。

不過。

陸晨他們並不擔心與之對上。

還是那句話。

華國式的浪漫他們是不會懂的。

沒錯。

就是這點。

而且,陸晨要是沒記錯的話。

艾默這部電影好像虧得很慘。

電影出現前,

商業性與藝術性是一對水火不容的矛盾體,下里巴人與陽春白雪間始終缺少一個有效的溝通載體。

電影出現後,導演們開始在光影世界裡,嘗試平衡大眾的審美需求與作者的個人表達,努力找到兩者的平衡點。

很多因素都得考慮。

尤其對全球上映的大片而言,稍有不慎,就會“倒黴”。

以戰爭片的標準而言,影片用誠意滿滿的特效復原了那場戰爭,夠大氣,夠客觀,夠震撼,

可以說是最讓人難忘的戰爭片之一。

但作為一部商業片,它卻是不合格的。

漫長的故事線、宏大的敘事之下,影片缺少了焦點人物,少了一條完整的情感線。

除了狂轟濫炸之外,觀眾收不到其它有用的訊息。

在陸晨看來。

戰爭片有三種,

一是點,比如《鋼鋸嶺》,一個人英雄的故事,串起一個戰爭。

二是線,比如《拯救瑞恩》,一群英雄的故事,再現了諾曼底登陸,但仍無法看到戰爭的全貌。

三是面,比如《珍珠》和艾默這部《中途島》。

不過,

無論是那種,都是需要一條完整的感情線的。

實話實說。

戰爭電影並不是商業價值最高的型別片。

因為它對觀影人群有一定門檻。

比如對某部戰爭片呈現的某段歷史所感興趣的人;

又比如很多戰爭片都不是“閤家歡”式影片,

因為會有很多反映戰場殘酷的血腥暴力場面,

所以在很多國家戰爭片都是限制級。

所以,

目前雄霸全球票房的都是像《阿凡達》、《復聯4》這樣的爆米花商業大片。

除此之外。

那就是成本。

成本限制了很多導演拍攝戰爭片。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

吳景肯定也想拍這樣的大製作,大場面的電影。

但是成本卻限制住了他這樣的想法。

沒辦法。

拍攝這樣的片子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再加上觀眾所限。

投資人很難看到回報。

影史上票房撲街的戰爭片比比皆是。

1.15億醜元投資的《風語者》全球票房僅7762萬醜元。

《中途島》也是血虧。

1億醜元投資,全球票房1.27億醜元。

就這點資料,根本沒法回本。

一部票房大賣的戰爭電影背後,

不僅要拼影片的質量、營銷和口碑,甚至也是國力和電影工業水準的綜合體現。

在陸晨看來。

要想拍出真正的戰爭大片,依靠快餐式拍攝方式是不可能的,而必須下苦功夫,花大力氣,做真文章。

至於《長津湖》和《水門橋》為什麼能火。

很簡單。

質量就不說了,擺在哪裡呢。

其次就是選角的成功。

可以說《長津湖》的成功選角為其大火有著不可抹去的功勞。

演員們不計片酬,

製片人的孤注一擲,幾位大導演攜手之作,這是都隱藏人性的爆發力,就是這樣的豪氣的一拼,拼出來了天地。

最後就是。

《長津湖》滿足觀眾的英雄情懷。

這些年的國外撩撥,華國總是在沉默,不出擊無疑給國人以“示弱”的想法,

而《長津湖》的熱血暴擊更加堅定了華國人民對與祖國的信心。

他們真的相信“有一個強大的祖國在他們身後”!

這也是陸晨他們下這麼大功夫的原因。

觀眾相信他們。

陸晨他們當然也不會讓觀眾失望。

陳暉也沒有讓陸晨失望。

無論是現場的排程,還是對鏡頭的把控。

陳暉都做的相當的好。

實話實說。

換成陸晨自己來,估計也就這樣。

陸晨雖然也能拍大場面,但是並不擅長。

和擅長大場面的導演比起來。

肯定是有差距的,這點陸晨也承認。

陸晨沒有越俎代庖對劇組提什麼意見。只是鼓勵了陳暉和吳景幾句,表示自己很期待這部電影上映云云之類的話,然後便準備離開《長津湖》劇組了。

不過就在他準備離開的時候。

吳景找上了陸晨,開口說道:“陸導,《長津湖》是我拍過最好的一部電影,也是我最喜歡的一部劇。”

“所以呢?”陸晨有些懵逼。

把我叫住就是為了感謝我?

“所以,我想請陸導把《水門橋》交給我拍攝。”

“行啊。”

聽到吳景這個要求,

陸晨毫不猶豫的開口道:“只要你不覺得累,可以給你,不過我事先給你說明,無論是《長津湖》還是《水門橋》,我們公司都是不準備賺錢的,因此,你也別想從中賺什麼錢。”

“我知道。”

這個事情吳景也是知道的。

他想要拍攝《水門橋》主要就是為了練練手。

沒錯就是為了練練手。

這麼好的機會。

不親自上手一下,太可惜了。

實話實說,

這樣的大投資,大場面真的相當難得的。

在他看來。

可能就只有嘉星傳媒才有這樣的大手筆了。

讓其他公司或者他自己來弄。

反正是不敢搞得這麼大的。

總投資可是高達十幾億。

要知道陸晨的《侏羅紀公園1》和《侏羅紀公園2》加起來都沒這麼多。可以說是嘉星傳媒投資最大的電影了。

問題是嘉星傳媒這邊還不準備賺錢。

這就不得不讓吳景驚訝了。

反正其他公司是不敢這麼玩的。

近年來,

電影投資出現了一個明顯的現象:抱團化。

隨便一部電影,就有十幾家甚至幾十家公司投資。

這種方式的好處是分攤了風險,

如果電影沒有達到預期,大家賠的都不多;

但缺點也十分明顯,投資方被攤薄了利潤。

就算影片熱賣,參與的公司也不會分到太多利潤。

原版的《長津湖》和《水門橋》也面臨類似的情況,

無論多麼大賣。

其中的參與方,都只能賺一點點錢。

至於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國產影片的製作成本在持續升高。

這一方面的確是由於華國的電影人在追求精品、打造精品,但也不排除惡性競爭所帶來的製作成本虛高。

不過,無論是那種原因。

反正吳景自己是拿不出這麼多錢的,不光拿不出,也拉不到這麼多的投資。

哪怕是陸晨。

也不會輕易的答應給他投資這麼多。

因此。

想要執導這樣的劇,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現在有這麼個機會擺在面前,他當然不想錯過。

對於吳景的要求。

陸晨這邊也沒什麼意見。

吳景是能拍的。

這點從《我和我的父輩》中他執導的《乘風》就可以看得出來。

他是可以駕馭大場面的。

所以。

陸晨這邊根本沒什麼意見。

原本之前定的導演就是他,只不過他既想演,又想拍。

陸晨不同意。

才把他導演的權利給收了回來。

至於現在陸晨為什麼又同意了。

很簡單。

自導自演兩部和自導自演一部還是有區別的。

首先花的時間長短就不一樣。

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吳景是推動話國電影工業化程序的第一人。

只有工業化的精品。

才是廣為接受的。

以前的低成本賀歲片,靠諧星個人魅力,是電影工業產業鏈的貴乏,不得已而為之妥協的產物。

真正優秀的電影,一定是工業化的。

和傳統電影相比,工業電影在道具、特效方面燒的錢遠遠多於請演員。

在原世界,吳景代表的,是華國電影工業化的程序。

如今陸晨搶了他這個名頭。

《水門橋》就當是用來補償他了。

“那行,就給你了。”

陸晨撫掌,和吳景告別。

他這一離開,《長津湖》劇組不少演員才總算松了一口氣。

剛剛陸晨在,好些演員總是覺得有種莫名的壓力。

就算一些老戲骨,老前輩也有些感覺不自在。

雖然陸晨看起來很年輕,但是到了他這種地位。就很難讓其他人感到平靜了。

很陸晨本人是否平易近人沒什麼關係,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感覺。

“繼續拍。”

這一刻,吳景豪情萬丈。

希望能夠快點把《長津湖》給拍完,自己好接手《水門橋》。

回到公司。

陸晨特意找到了自己的徒弟。

陸晨不禁有些意外。剛剛回來的路上。餘葵就給他打了電話,想要見一見自己,不過具體什麼事兒沒說。

不過他覺得多半是《恆古忠臣》的事情。

這部電影,

陸晨的參與度不高。

雄鷹需要振翅,餘葵如今身為嘉星傳媒的領頭人之一,應該有自己的想法和作品了。

所以,這次陸晨基本上沒給餘葵什麼幫助。

包括劇本都不是他寫的。

更別說這部電影的拍攝以及後期制作了。

陸晨通通沒有參與。

包括後期剪輯也是她和周鈴一起完成。

他只要等待結果就行了。

至於戴磊。

他之前幫將熠剪輯《少年哪吒》呢。

不出陸晨所料。

見到餘葵之後,餘葵的第一句話就是:“電影完工了。”

“去看看吧。”

“好。”

餘葵也是言簡意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