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狂獅少帥最新章節列表 > 848 可恥!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848 可恥!

感謝“賊亡”“清清小狼”的打賞!

-------------------------

雖然米爾沃爾培養出了四位優秀的義大利球員,可是在義大利國家隊內,只有贊布羅塔能夠成為主力。

義大利這一時期好後衛一雙手數不完,馬特拉齊只能打替補,加圖索進攻方面的粗糙又讓他無法被期待創造出什麼,於是也只能打替補,最無奈的是皮爾洛,可以說皮爾洛是米爾沃爾一個體系培養出的球員,拖後組織,不是皮爾洛去哪裡,哪個隊就能打的,而把皮爾洛的位置往前推,他偏軟以及速度沒有特長,又無法與狼王托蒂競爭,因此在義大利這一時期球風偏保守,仍舊立足防守的戰術中,皮爾洛也是替補,不是老帥特拉帕託尼不信任皮爾洛,而是如果要給皮爾洛主力,那麼義大利整個戰術體系可能要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從防守,到進攻,都要改變,顯然,為了一個球員,這種大手術,老帥也不會去做。

因此歐洲參賽隊中,陣容最為豪華鼎盛的意大利隊,在世界盃上小組賽演出就無法服眾,難以將他們與奪冠大熱之間劃等號。

不過,這並不等於義大利就變弱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義大利只不過沒有達到一個紙面實力看起來應該達到大眾理想的高度,特別是他們擁有幾名米爾沃爾這歐洲近幾年統治者的主力球員。

在義大利與韓國隊的比賽結束後,陣陣風暴驟然而起。

fifa的官方網站癱瘓,來源於超過400萬的投訴郵件!

當值主裁莫雷諾成為了眾矢之的。

老帥特拉帕託尼在更衣室中落下了悲傷與憤怒的淚水。

義大利世界盃代表團直斥裁判黑心。是世界盃上的恥辱。

義大利舉國震動。義大利媒體欲起訴fifa!

佩魯賈俱樂部主席宣佈解僱隊內韓國球員。也是在1/8決賽中打入致勝金球的安貞煥!

“義大利在與裁判與韓國隊的雙重鬥爭中敗下陣來!”

“2002年6月18日成為了fifa的恥辱柱!”

除了外界媒體無休止的抨擊,就連老貝,貝盧斯科尼都站出來高調地說:我只能說這是件可恥的事!

義大利眾將也毫不掩飾地發表個人意見。

卡納瓦羅聲稱這是世界盃歷史上最大的醜聞!

託爾多說義大利是陰謀的犧牲品。

狼王托蒂嘲諷道:裁判的表現和我預想中一樣。

內斯塔有感而發:我們數年的辛苦毀於一旦。

賽後布拉特第一時間聲稱對莫雷諾的執法表現感到滿意。

......

世界盃1/8決賽塵埃落定,之後有兩天的休息時間,然後1/4決賽將會掀開帷幕。

原本應該是八強隊伍安心備戰,球迷們也休息一下回味世界盃之前大戰的餘韻,可是,伴隨著韓國隊晉級。義大利出局,外界圍繞在世界盃的聲音,變得有些默契,有些統一,那就是主裁判的執法,韓國隊的晉級,更是被描述為12個“韓國人”的合作。

三天不到的時間,國際足聯掌門人布拉特就變了口風,他在接受義大利媒體的單獨採訪中代替莫雷諾向義大利道歉,聲稱比賽中出現了執法失誤。

布拉特不得不低頭。不得不向義大利道歉,人家義大利媒體因為義大利的出局受到了直觀的經濟損失。如果是正常的被淘汰,那麼無話可說,可是以一種非正常的方式被做出局,義大利豈會善罷甘休?於是才有了起訴fifa的導火索。

這一天,1/4決賽拉開戰幕,英格蘭隊的比賽是明天,奧德裡奇照例出席賽前新聞發佈會,跟之前比起來,他還是比較嚴肅。

不過在回答問題時,變得輕鬆了許多。

“是的,我們比土耳其多休息兩天,我不會說這沒有給我們帶來優勢,但我認為這不是比賽決定性因素,土耳其已經創造了歷史,值得英格蘭去學習,我們也要有創造歷史的覺悟與意志,四強可能碰上巴西?呵呵,我不會與你們討論這個話題,那顯然是對土耳其的不尊重。”

其實到了這個級別,基本上賽前採訪,都屬於外交辭令了,能對比賽產生影響的,排兵佈陣,戰術等等,主帥不會透露,因為會是雙刃劍,你想去擾亂敵人,可能首先會擾亂自己隊內。

賽前新聞發佈會按部就班,眼看落下帷幕,奧德裡奇要起身離去,有記者“不懷好意”地問道:“霍爾先生,最後一個問題,您對於義大利輸給韓國隊的比賽,有怎樣的看法?”

與會記者都打起精神來,不少人對提問的記者隱蔽地豎起大拇指:問得好!

奧德裡奇倒是挺肆無忌憚的,為何?

他身後有英格蘭給他撐腰。

英格蘭有什麼是fifa忌憚的?

真有!

艦隊街!

這是歐洲新聞中心!

艦隊街想把什麼事件鬧得沸沸揚揚,還真沒有他們做不到的。

好比,門線懸案這種事情,按理來說,德國隊有理由比英格蘭叫屈,人家當年在英格蘭遭受門線懸案丟了一座世界盃冠軍獎盃,可是,英格蘭偏偏揪住蘭帕德的事件,而當時,英格蘭隊怎麼看都比不上德國隊,偏偏搞得英格蘭好像沒有誤判就能改寫命運,讓德國隊撿了便宜,英格蘭委屈得不得了,並且鬧得但凡提起門線懸案,英格蘭就是受害者,蘭帕德就是主角,這就是艦隊街的影響力,至於英格蘭本土奪冠的門線懸案。誰他-媽記得?英格蘭還驕傲地把當年那個球門收藏在足球博物館中。沾沾自喜。賣票收費展覽呢。

fifa現在處在風口浪尖之上,全世界義大利的球迷有不少都將怒火撒向fifa,連帶之前葡萄牙的球迷也來湊熱鬧。

因勢利導,奧德裡奇得心應手,因此,他不介意開口,不介意燒一把火,反正都亂了。再亂些,無所謂,看看fifa敢不敢再讓事件升級,把英格蘭也卷進去。

“嗯,比賽我看了,大致就是一開賽,主裁判給了韓國隊一個點球,韓國隊沒打進,維埃裡進球了,韓國隊終場前扳平了比分。哦,託馬西的進球被吹無效。那是個好球,托蒂莫名其妙地被罰下了場,韓國隊最後透過金球絕殺了意大利隊,嗯,很曲折的一場比賽。我記得有人說過世界盃的冷門還會出現,並且他很希望,這位預言家說的真準!看來在亞洲舉辦世界盃,亞洲球隊的實力與傳統強隊的實力之間的鴻溝,真被一股奇異的力量給填平了,但是,為什麼沙特走了?中國走了?東道主的日本也走了?這是一個奇怪的現象,值得深思。”

奧德裡奇一張口,記者們都樂了。

草!

這他-媽才是大新聞!

奧德裡奇隱晦地諷刺,不就是直指布拉特嗎?矛頭不就是對準了fifa嗎?

為什麼?

是為義大利鳴冤?

還是警告?

避免相似的事情出現在英格蘭身上?

“霍爾先生,意大利隊聲稱受到了迫害,您認為呢?”

現場氣氛一下活躍起來,記者們爭相提問。

奧德裡奇有問必答,說:“義大利打了四場比賽,就出現三個有效進球被裁判吹掉,他們的憤怒與悲傷,我無法體會,但可以想象,我理解他們發出的聲音,或者說,換了別的球隊,有誰能平心靜氣地坦然接受呢?類似的誤判接連不斷地在同一支球隊身上出現使其遭受損失,甚至直接離開了世界盃這足球世界最高舞臺,這是足球這項運動無法忍受的,而連續不斷的誤判卻使得同一支球隊獲利,巧合?誤判是足球的一部分?如果這樣可以說得通,那就讓足球見鬼去吧!什麼是世界盃?是全世界球迷期待了四年,等待了四年,希望看到最好的比賽,最好的球員,最好的教練,還有最公正與嚴肅的裁判匯聚在一起的賽事,本屆世界盃已經開始受到巨大爭議,必將在成為歷史時成為無數球迷不願去回憶或斥責的......”

奧德裡奇高談闊論,臺下記者拿著錄音筆在記錄,或是有人奮筆疾書記下重點,更有人不斷點頭。

但是他話沒有說完,便有人氣憤地站起身來,打斷了奧德裡奇的話,怒斥道:“霍爾先生!作為世界級的名帥,你說出這番不負責任的言論,太有**份了!你這是在公然誣衊,詆譭大韓民國!”

奧德裡奇臉色一變,橫眉冷對道:“我是什麼身份?與你無關,但是你打斷我的話,你缺乏禮教!誣衊?詆譭?國際足聯主席今天早上已經對義大利道歉,並承認了裁判組的多次誤判,我誣衊什麼了?我哪句話說錯了?”

“裁判是裁判,韓國隊是韓國隊,韓國隊的晉級,是我們韓國隊透過努力創造出來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別讓人笑掉大牙了!韓國隊的努力?如果努力就能創造奇蹟,世界上就沒有天才與蠢才的區別了!沒有裁判的誤判,託馬西的進球已經殺死比賽,韓國隊去哪裡努力?”

“那是裁判的問題!”

“掩耳盜鈴嗎?韓國人,了不起!”

奧德裡奇冷笑著朝這位亞裔面孔看起來應該是韓國記者的男人豎起個大拇指。

現場事不關己的記者內心激動不已,並且在內心狂呼:別慫,別慫,千萬別慫呀!

他們是希望這位韓國記者再跟少帥鬥一斗。

這位韓國記者也沒讓大家失望,他見奧德裡奇冷笑,便也冷笑道:“霍爾先生,以你的言論還有態度,看得出來你對韓國有明顯的成見,就算你在歐洲享有巨大名望,在韓國,將來不會有人歡迎你。”

奧德裡奇站起身來,攤開雙手,微笑道:“看來,在你們韓國人眼中,像我這種,世界級名帥,在歐洲享有巨大名望的人,應該是博愛的,應該是譁眾取寵讓每個人都喜歡的是嗎?告訴你,我叫奧德裡奇-霍爾,韓國人不歡迎我?呵呵,我從來就沒喜歡過韓國,甚至非常厭惡你們不知道從哪裡來的傲慢,還有這一臉讓人作嘔的虛榮,韓國隊得了便宜就別賣乖了!就別在這裡丟人現眼了!你們締造了歷史,進入了8強,應該找個沒人的地方偷偷去慶祝,你在這裡跟我爭執什麼?爭辯什麼?是要跟我數一數,你身後有多少韓國人支援你的理論依據,還是我身後有多少人更客觀與公正地來評價韓國隊的晉級嗎?韓國不歡迎我?威脅我?白痴啊你!你們怎麼會明白世界盃對於一名球員是什麼意義?怎麼能夠明白內斯塔口中:數年的辛苦毀於一旦意味著什麼?你們用可恥的行徑抹殺了別人辛苦付出的一切,你們偷竊了別人更應該獲得的一切!還要在這裡光明正大一臉自豪地說什麼大韓民國,談什麼努力,四年一屆,足球世界最偉大的賽事,最美好的舞臺,已經被你們玷汙了!可恥!”

原本是微笑開口的奧德裡奇,到最後變成了憤怒的咆哮!

那位韓國記者呆若木雞,與此同時,有義大利記者率先站起身來,他拼命地鼓掌,同時扭頭用憤怒的目光看向那位韓國記者。

其他歐洲記者也紛紛起身,現場,掌聲如雷,即便在奧德裡奇轉身離開後,掌聲依舊經久不息。(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