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兄弟姐妹齊種田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零三章 商議買山建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零三章 商議買山建廠

經過一天的辛苦忙活,五點來鍾時,地裡除草打豆尖的孩子忙完了這最後一天的工作,各領了0文的工錢,並帶著幾個脆柿和幾個做引子的梨和蘋果歡喜的離開了。

六點來鍾時,李外公跟紅江舅舅帶著最後一批上山村和下山村的村民,拿上各自的兌票和錢離開了,而外公和舅舅們留了下來,準備跟家裡商議些事情。

削皮的工人們幫著整理好院中的器具後,也開心的領著各自的工錢離開了。

削皮的人剛走,堂大伯和堂二伯家大小八口揹著不一的柿子也來了,稱完柿子後給他們付了現錢,八人臉上卻不見半絲喜悅,謝絕了讓一起吃晚飯的要請,八人欲言又止的回去了。

看著八人疲憊的背影,我們一群人只有搖頭嘆氣,這賣柿子的事情從第一天收柿後已經被他們家幾個極品發現了,當時鬧多有多慘烈,有那幾個極品在,自不用提也能想到,只是現在每天賣得的錢他們都要回家上交。

更恐怖的是聽堂二伯家最小的浩永堂哥說起,他們每天賣的柿子竟然在家裡就被他奶奶和表叔表嬸稱過一次了。

唉,有夠讓人無力的,在哥哥們收拾好賬本後,一群人邊感嘆著只希望他們能早日分家,邊往家裡而去,家裡奶奶已經做好了豐盛的晚飯。

......

在堂屋內,人圍坐在兩張大長桌拼起的飯桌上吃飯如何熱鬧自不用提,在飯後王爺爺拿上大伯家的鑰匙就過去了,曉晨哥也跟著他一起離開,兩人都說是不放心大伯家裡沒人。

王爺爺目前跟哥哥們和曉晨哥都住在大伯家,家裡下面房的三間屋子都騰出來給舅母們住了,外公和舅舅們有時送柿子太晚也會偶爾住在那裡。

一番收拾過後,0人圍坐在堂屋中開始了今天的商討會議。

和外公一起坐在上八位上的爺爺拿著正冒著煙的旱菸鬥看了看大家,清了清喉嚨後道:“嗯,今天聽你們說了下修那烤房的事,我是不反對的,那東西我早些年跑馬幫時也見過,確實是個好東西,修上幾個準備起來是好的,不光做柿餅能用,等雨季時晾菌也能用。只是現在正是忙的時候,修也得等忙過這陣子,去尋上個會修的人才行,那可是技術活,尋找人是不懂的。”

說完轉頭看著外公道:“親家你說是不是這個理?”

外公點著頭,很是贊同爺爺這樣的打算,可我卻不以為然,那東西對我來說真不算太大的技術,只要把原理和從前看到的講給大伯聽,大伯也就能帶著人修建起來了。

看了看其它幾人一眼,都沒打算反對,連大伯和老爹也都老實的聽著。看來爺爺不問到他們,他們是不會開口的,因為這就是這地方的規矩,在這樣的場合下,長輩說話時,小輩是不能隨意插話和發表意見的。

對此我已經習慣成自然了,接受了這樣的風俗和美德。

見外公沒意見,爺爺果然又看了看年輕一輩和小輩的道:“你們具體是個什麼看法都說說,志學、志雲和志俊你們也別見外,這都是自己家人,你們也是出過門有見識的,都跟著說說看法。”說完後看著大家“吧嗒吧嗒”的和外公一樣抽起了旱菸。

一大家人,不,應該是三家人就親如一家人一樣的開始討論了起來,但發言提議的都是大小男人們,六個女人們只是坐在一旁小聲的說著悄悄話,而我和燕兒只能乖乖的坐在婦女隊伍中立直耳朵聽著。

對於在這封建社會,女人在這樣的場合只能當背景板的事實,我是真心的接受不了,而且滿肚子都是淚,但也已經慢慢習慣了,這時我只能等。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一陣五花八門的意見發表完後已經是近一小時了,大伯看了看乖乖坐著卻不眨眼盯著他看的我後,咧了咧嘴角看著爺爺道:“爹,今天我跟芽兒說過這事的,她剛好在無心師父那看到過這修建烤房的書,要不讓芽兒也給我們講講。”

一家人的目光隨著大伯的話都集中在我的身上,我挺直了背,想讓自己變得更有存在感一些,惹得大家都咧起了嘴,爺爺滿臉笑意的和同樣笑容滿面外公對視一眼,磕了磕燃盡的菸斗後道:“嗯,行,那芽兒也說說吧,你這小丫頭愛看的書雜,懂得也是多。”

開心的一下就站了起來,不自覺的學著爺爺一樣清了清嗓子,一本正經的道:“嗯,書上說了建烤房的講究,雖然我沒見過烤房,可大伯是會建房子的,等跟大伯細細商議一下,我們自家建個大烤房是沒問題的。”

跟著大家大概的講解了一下烤房的大體情況,我話鋒一轉後道:“爺爺,你剛才說忙完這陣後建烤房我很贊同呢。”

拍完爺爺這馬屁,見爺爺和大家都開心的笑了,我轉頭衝笑得滿有深意的奶奶討好的一笑後接著道:“要不咱們不光建烤房,再一起建上個大作坊吧,再給家裡修上圍牆,而且我還想再買些山頭。”

正笑看著我的一大家人聽到這話明顯愣住了,爺爺一愣後看著我道:“修作坊?還修圍牆?還要買山頭?這可得多大的事了,你這小丫頭一天都瞎琢磨什麼呢。”

正要開口辯駁,身旁的奶奶把我拉進她懷中的同時道:“雜不能建了,多買山頭開地不是好事?我就同意芽兒這想法,咱們家和老大家這些年都是這籬笆圍牆,多不方便,你看看親家他們家,修個圍牆多穩當啊。咱們家這靠山呢,前些年芽兒更小的時候,就在院裡玩玩我都時常不放心,生怕山上下來個什麼大東西。這些年有了那二十幾畝地,家裡可過得比從前好多了。”

爺爺見奶奶竟然率先站出來反駁,有些意外,但幾十年的夫妻了,爺爺也是瞭解奶奶的,知道這次奶奶是鐵了心的贊同這提議,只得讓我細說一下後,讓大家都再說說對這事的看法。

聽爺爺發話讓我細說,激動的從奶奶懷中爬下來,回想著這些天觀察後的打算,堅定的道:“首先要買下從村裡進來到我們家裡邊寺廟外這一片1個山頭,上至後山的大林子邊,下至河邊。然後得建作坊,就建在我們家和大伯家之間,我們兩家雖然離著近400來米,又分別在兩個山樑下,可這一片地都夠寬、夠大、夠平坦,中間那小箐溝到時修整一下依然留出來就行,不會有影響。”

一句話才說完,小舅舅驚呼道:“啊!買這麼多山頭,芽兒你還要建作坊,這...你兩家之間這麼寬,這是得建多大啊?”

看著都同樣驚訝的大家,我得意的一笑道:“嗯,就是剛才說的那麼大,從我們家建到大伯家這邊。”

說完看著又要驚呼的其他幾人,我笑道:“等人家說完嘛。”見大家又都強自冷靜下來,才接著道:“我們家和大伯家各自建上圍牆,但各家都留出一道可以通向這片廠區...額不是,是通向作坊區的後門。整個作坊區全用圍牆圍上,靠近大伯家這面就建成柿餅作坊,跟另外一邊用圍牆隔開,柿餅作坊從左右分成削皮區和晾曬區,在它們之間也用圍牆隔開,但在圍牆上也留出一道門。”

見這樣說顯然不夠明白,讓小哥拿來紙筆後,讓大家都圍攏在桌前,邊畫邊道:“削皮區在四面圍牆邊建上連通並三面敞開的瓦棚子,又可以堆放收到的柿子,又可以讓大家在裡邊削皮,雨季收菌時也會很方便。右邊的晾曬區要更大些,留出大大的院子曬柿餅,而且在這裡修上大庫房和大烤房,也修上煮鹽菌要用到的大灶,到時也可以在這製鹽菌了。”

畫著圖講解,大家明顯已經明白過來,但老爹還是疑惑的問道:“那這柿餅作坊的大門建哪啊?靠你大伯家這邊建削皮的?”

我笑著在圖在幾筆畫了個門的位置道:“這作坊大門要留得大大的,就建在靠近大伯家這邊,當然也就是削皮區這邊,工人們和村民削皮和稱柿子都在這邊,削皮區到晾曬區中間的圍牆上也建個能透過騾車的門,到時方便運送削好皮的柿子和菌之類的。”

爺爺聽完後道:“嗯,這樣是妥當,只是這圖上靠山的圍牆外還有這麼大大的一圈是什麼啊?這靠後山的作坊圍牆外還有這麼大空檔是要幹什麼,我記得那有些陡了吧”

見爺爺已然進入狀態,我輕笑道:“靠後山外邊一圈也是圍牆,從大伯家那邊圍到我們家這邊的外圍牆,那些不是有些陡麼,在上邊就都種上果樹,在晾曬區圍牆後那坡上的箐邊還能修上個大水池子,架上竹管子就方便用水不是。到時在晾曬區後圍牆上開道門可以出去的,但這外圍牆確實太大了,可以先不修的。”邊說邊用筆畫出了小箐溝的位置,並畫出大伯家和我家的位置。

大伯驚道:“對啊, 這才過去00來米呢,晾曬區也才修到了小箐邊,那另一邊還有00來米要幹什麼用啊,現在這已經就是集鹽菌作坊和柿餅作坊為一體了。”

聽著大伯用上了我常用的現代詞彙,我笑道:“另外一邊也有大用呢,準備到時要建上製糖的作坊和加工其它東西的作坊,而且這柿餅作坊也不光是包含了鹽菌作坊,到時也還有其它用處呢。”

這些說完後,讓大人們更是目瞪口呆了,燕兒跟著哥哥們則興奮異常,就著桌上的簡易圖紙嘰嘰喳喳就開始討論幻想起來。

二哥突然開口道:“那買完你說的那些山頭又修完這些得多少錢,你算過了麼?”

額,這話題讓我一陣的氣餒,錢我早算過了,可能是不夠了,買下一直想要的這片山樑後,可能只能先修出柿餅這片作坊了,另一片可能有些為難。

見大家又都注視著自己,我瞪了二哥一眼後弱弱的道:“這次的柿餅保守估計還能再收一個月,也就是大概總共能收到40多萬斤,但不管怎樣至少能掙到1000多兩銀子.....”

“啊,這麼多?”小哥不信的驚叫著打斷我,其他的人除了二哥也都明顯的不信。

得意的看了小哥一眼後,我依舊得意的道:“當然啊,現在每天都做上5千到7千斤脆柿,而且每天還能曬上差不多同樣多的柿子,柿子至少還能收一個來月,算上這八天收到的14萬6千多斤,就算後期每天收到的柿子數量會下降,但收完今年的柿子也至少有40~50萬斤了。”

見一家人默默計算,轉動著的眼珠停下來,都是相信了我的話後,邊在紙上寫著邊笑道:“按一半脆柿一半柿餅計算,脆柿4文1斤,柿餅10文的價格也都有人預定著了,那至少就能得00萬文吧。除掉收柿子的成本40多萬文,再除掉削皮的工錢7~8萬文,買罈子竹蓆筐子的錢萬文左右,再扣除我們自家的工錢大概萬文左右,那至少還掙140萬文左右,也就是大概在1100兩銀子的樣子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