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兄弟姐妹齊種田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二十四章 挑選學校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二十四章 挑選學校

話說現在清朝的教育分中央、地方兩大類,地方教育機構又由官學、私學兩種組成。

地方教育機構:府學、州學、縣學(或叫廳學)三種是官學,再是獨立於官學外的書院、裡學私塾(既叫學館、學社之類名字)。但學館或是學社就只是基礎教育了,書院就是高一級的教育機構,就連秀才都有可能在其中進學。

目前就我前世所瞭解的來說,老康因為擔心書院成為一些文人諷議朝政、傳播反清復明的思想的場所,所以大多書院都有官方介入,書院就處在了官學和私學間不上不下的尷尬境地,少有能獨立於官方介入外的書院。

所以當大哥和浩清哥兩人要去永北廳找學館時,我也就只抱著僥倖的心理,希望真能找到個好學校,哪怕沒得書院但找到廳學一類的也好。

但現在聽他們講來,那永北廳是有一個廳學和一個學館。廳學的兩個夫子都是秀才,雖然兩夫子學問很一般,但竟然不收學費,還只是收少數民族的學童。這個永北廳學連名字都叫‘永北廳土蕃學社’,這學社只是基礎教育,學童學滿三年就可回家。

而學館的那夫子倒是有些學問,連表哥黃方圓都在那裡求學,但同樣只教授基礎的學問,哥哥們已經學過了。

唉,果然跟我在現代所瞭解的差不多,而且還有過之而無不及,只是沒猜到竟連廳學都只是基礎教育,還只收‘土蕃’?這是作的什麼孽啊?看來只能去府城上學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心中打定主意自是不慌了,可大人們聽兩個哥哥細說下來全都愁上了。掃眼見五個哥哥卻都不急不慌的樣子,讓我有些奇怪。

浩清哥見這情況,像早算計好了,看著最能做主的爺爺道:“爺爺,要不讓他們三個去麗江府進學吧,上次景楓來時講起他在的那個山勤書字,聽說是麗江府很有名的,開館的姜夫子還是個進士呢,館裡還有四個做館的夫子,其中有三個是秀才出身,但聽說四個夫子學問都很是不錯的。”

“進士老爺?”大伯不等爺爺發問,已經驚呼出來,他看了看同樣很是吃驚的大家,接著問出了大家心裡的疑問:“進士老爺可是了不得的,怎麼沒有做官?”

大哥立馬就接了話道:“為什麼不做官倒是沒打聽到,只知道姜夫子現在已年過六十,山勤學館在麗江府也開了有二十幾年,而且去求學的學子不看出身,只要能透過姜夫子他親自考校,就能去學館進學了,有學問很好家裡卻窮困的,那姜夫子還酌情給減少或是減免束脩,實在太窮的不光借宿費免了,連每月的米糧都不用交......”

看大哥說得眉飛色舞的,不知情的還以為他就是被資助的學生了。

聽他這樣一說,那姜夫子也算是個真正愛好賢才的人,看家裡人如今的表情,應都不會反對了。可我想想後卻還是有些不放心,算下來二十幾年前那姜夫子可才三十幾歲,年紀輕輕就是進士,怎麼會不想做官呢,別是什麼思想極端的反清人士吧。

越想越不安心,索性裝著好奇的問道:“那書院這麼出名,是因為書院出了做官的麼?還是說只是因為那姜夫子喜愛賢才?書院是跟麗江府衙聯辦的麼?”

一連問了幾個問題,倒真是把大哥和浩清哥給考住了,倒是一直沒說話只是笑的曉晨哥笑道:“以前我跟老爺和大老爺去麗江送貨時倒是說過些的,芽兒倒說錯的,那姜夫子現在6歲,他是6歲中舉的,書院也開了8年了。”隨後就把他瞭解到的情況給我們講了起來。

那姜夫子家祖上就有些資產,家裡卻只有他和他家老太太兩個人,身下沒有子嗣。傳言說,他那書院是出過幾個厲害的門生,好像還有一個門生在京裡當了五品大官。說他當初不想為官,一是因為他中舉當年,他父親就去世了,三年孝期剛過母親也去世了。之後三年孝期還沒滿,他家老太太生孩子又難產差點要了命,後來兒子也沒能保住。但不知什麼原因,他就在兩年後開起了‘山勤書院’,現在書院倒是跟府衙聯辦的,只是那姜夫子沒讓府衙出過錢,學館的收支都是自理的。

聽著這些資訊,心中自是一陣分析合計:想是當年受了打擊,妻子孝期生產又留了話柄,毀了仕途;又沒有後人他就算跟著反清復明成功了又有什麼意思呢,這點也可以不用擔心了;既是跟官府聯辦的,書院的平安也有保障;再來京城那個門生官也不算大,也惹不出什麼風波來。

分析過過放下心來,是可以放心的讓哥哥們去讀書了。

見大家還在為姜夫子惋惜感嘆,我笑笑正要開口,爺爺去先一拍大腿道:“行,就去姜夫子那山勤書院,麗江府離咱們家也不算太遠,一早坐船到永北廳再坐車到麗江府天黑前就能到了。”說完看著三個小哥哥道:“你們三個就去那進學,那姜夫子能從失去雙親的傷痛中走出來,還開辦起了這麼個書院,更能相助窮人家的娃娃,是個好的。”

爺爺開了口,大家自是都響應,隨後一家人在睡前還細細打聽起了書院的開館日期等等事情。

原來景楓上次來吃飯時,就跟哥哥們細講過他在的書院如何如何,早已讓哥哥們心動了。書院十月十五後開館,二十開始正式授課,每月二十五放假,初一又正式授課,家遠的學子可以住校。正常束脩每月白銀兩,飯錢一月500文。

雖說價格不低,但也明白他收如此高的束脩也只是針對有錢人家的子弟,算是變向的劫富濟貧了,我自是沒有什麼不喜。家裡如今也是出得起這些錢的,所以哥哥們去山勤書院讀書的事也就定了。

眨眼就到了臘月二十八的早上,家裡老爹和大伯要負責帶著工人們挖地基,堂伯家也決定留下來幫忙;奶奶她們三個女人要留在家裡準備工人們的中飯和晚飯,就剩下我們一群孩子去採辦家貨了。

一早吃過早飯,大人們幫忙七手八腳的就收拾好了貨物,趕上了兩輛騾車和一架牛車,爺爺和大哥趕騾車拉貨物,浩清哥趕著牛車拉著我和燕兒、三個小哥哥、兩個小堂哥,一路笑鬧著就往集市去。

這個地方和北方不同,就算是這樣的冬天又馬上就過年了,但是商隊馬幫依然不停歇的跑著,就算是過年的當天,依然能看到商隊和馬幫的身影,只是相對來說過年當天還在外奔忙的人會少很多。

剛才到集市口,就已經能看出比平時集日更熱鬧的場景了,好在去鋪子後院有另一條路,倒也不用趕著騾車往集市上去擠。

坐著車直接就把貨物拉到了鋪子後門外,爺爺利落的開了後門,三輛車從大大的後門駕了進去。

乘大家下貨的時間,在堆放著貨物的棚子了細看了一遍,很是不放心的道:“爺爺啊,咱們都沒人在鋪子裡,每天剩下的這麼多貨,會不會有人來偷啊?別家也是這麼放的?”

聽這麼一問,他和哥哥們都愣了,想來他是從沒想到過這問題的,連哥哥們可能都沒想過這事,爺爺愣完後笑道:“應該不會的,沒聽說誰家丟過東西,咱們這地方民風純樸,不興那些的。”

額,這再純樸,也不見得都純樸吧,家裡人還是沒經過什麼風浪的,雖然心裡也不希望他們真的遇到太大的風浪,可要是一直保持著這純樸的想法,還真是危險。

斟酌了一下索性直接道:“咱們這再純樸,可這畢竟是人來人往的鎮上,咱們這後院也不像別家樣的屋子裝貨,再說別人家好像都是住在後院的吧。而且...而且咱們家堆在這的可都是吃的,偷了是小事,要是被人使壞就麻煩了啊,要是攤上人命什麼的,可不得了。”說完還順便看了看幾個哥哥的反應。

這也是我突然才想到了,顯然哥哥們聽後也想到了後果,連爺爺大概也想到什麼了,同哥哥們一樣皺起了眉頭,但他還是道:“這,這無冤無仇的,這不會吧。”

唉,爺爺這真是,正不知怎麼跟他細說,二哥先道:“芽兒說的這事是有可能的。”說完看了看兄弟幾個才看著爺爺細講道:“咱們家先前賣鹽菌多少人打聽眼紅的,這次做柿餅和脆柿,打聽的、眼紅的可就更多了,這才一個多月,咱們家掙了多少錢,只要是有心人,也能猜出個大概了。現在咱們家又買了山,而且上次聽我爹他們回來講起,可是連食味居的東家都想再插一腳了。”

二哥剛說到這,浩清哥也急道:“是啊是啊,這才多久呢,都有不少家跟著做上柿餅和脆柿了,又都沒咱們家做得好價錢高。說不得有那壞心的,見打聽不出什麼秘方來,直接對咱們家使什麼壞,那可就了不得了。”

說到這,幾個哥哥都忍不住的說起自己的想法來,大意也都是不放心了,爺爺聽了這半天,也算是緩過了神,慌神得直接問我道:“呀!雜這麼嚴重了,咱們家從前也沒做過這些,連我也只是年輕時跟著馬幫跑了幾年商,你爹他們以前更別說了,門都沒出過幾趟的。這...芽兒你說說這得雜整啊?要不每天都把多餘的貨拉回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