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兄弟姐妹齊種田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三十一章 年假忙製糖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三十一章 年假忙製糖

年夜晚上是如何守歲自不用提,反正爺爺是在子時放了他定下的煙花,隨後一家人又閒聊一陣就各自睡下了。年初一,天快發亮時,家裡老爹最先到院裡放了一串鞭炮,算是宣告新年第一天的開始,然後大家才各自起床練功或是忙活。

本以為初一初二大家都能休息兩天,可在初一早上去墳地給先輩上完了墳又到寺廟裡上了香回來後,堂伯一家剛到後山砍野甘蔗一會兒,四堂哥就回來說竟就有外村和遠處的村民揹著柿子來賣了,這也就宣告了咱們這一家子的年假也結束了。

大年初一這天竟收到了柿子兩千多斤,多是外村的,但也有些村民見今天家時也收柿子,同樣上山摘了。同時大家看到了堂伯一家在砍野甘蔗,問起了這事,家裡也就把初二後才通知收甘蔗的事提前說了,所以初二時,滿山遍野掀起了砍野甘蔗的熱潮。

雖說沒得休息,提前收甘蔗又顯得有些忙亂,但我是開心的,應該說全家人都是開心的。

記得剛來到這裡的六年前,過年前後村民們都基本無事可幹,天天閒聊吹牛,說長道短。本以為是這年代大家都懶散習慣了,其實大家也只是受這時代的條件制約,無事可幹而已。現在有了掙錢的門道,鄉親們能這麼積極拼命的幹活掙錢,自是讓我高興,所以在大家覺得初一初二不想讓我們家付錢出去,讓記賬時,也直接就爽快的讓哥哥們付了現錢。

古人的百姓迷信這個,我倒是不信的。而且只要收到東西,其實已經算是掙錢了,迷信點說還得了個開門紅,討到了吉利。同時也讓他們年初進些錢,迷信的心理不是更能得些安慰,算是兩全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收了甘蔗就得製糖,而且就得準備起製糖的副原料。

雖說之前是計劃初二後再備下,但制小碗紅糖需要的石灰、菜籽油、能裝一斤糖稀的小土碗、五口直徑1米的熬糖大鐵鍋、直徑三四十釐米用來盛糖稀的陶製瓦缽等都好採買,連要用來墊碗底的芭蕉葉都是河邊就有現成的,所以初二中午時就準備齊當了。

唯一難辦的就是還沒細細試驗過,雖我知道製作的每個步驟和細節,可還真沒操練過。

除了奶奶和老孃跟燕兒在家裡翻弄柿餅,家裡其餘的人都集中到了糖作坊裡。

三個小哥就負責在外院收稱甘蔗;家裡的兩頭黃牛一齊上陣,拉起了大石榨子;兩個哥哥和曉晨哥一齊上陣給石榨子新增起了甘蔗和牽牛拉榨。

大家都聽著我在旁邊給大家細講起分工和製糖的步驟:

甘蔗水榨出後,先是在榨子出水口透過兩層細紗布過濾再流進下方的大木盆中,裝滿一盆後換盆。直到夠量後,把在盆中沉澱過一次的汁水倒入鍋中熬煮。當然了,盆底的雜質是不能要的。

在第一口鍋中熬煮時,適當的撒入澄清的石灰水,這時邊煮表面就邊會起泡沫多為雜質。泡沫要用大鏟子鏟出去。大火煮一陣後(0來分鐘),泡沫已經減少的汁水轉瓢到第二口鍋裡,鍋底雜質同樣不要。

第二口鍋同樣大火煮,依然加不同量的石粉水,打泡沫,汁水開始變得黏稠,面上和底上的雜質鏟到空盆裡留用。

再反覆經過第三口和第四口鍋中,火得越變越小,石粉水的份量也逐漸減少,這次還得往鍋中不時撒入一些菜籽油。

糖稀轉瓢到得五口鍋中時,汁水已經蒸發得非常黏稠變成糖稀了,火更是小到只餘下火碳的程度,石灰水已經不用加,只是邊攪拌邊撒入菜油,讓糖稀放泡,也是做最後一次分離。

站在灶前的小凳上,接了大伯娘遞過來的手絹又擦了一把滿頭滿臉的汗水,邊聞著甘蔗濃郁的原糖香,邊吃力的攪拌著大鐵鍋中的糖稀,我忍不住又咽了口唾沫。

透著濃濃的蒸汽看著10個滿臉神聖到入了神的家人笑問道:“看明白了吧,這是這樣的喔,火是絕對不能大的,不然就不是這樣的香味而是煳味了。”

說完見大家不見出聲,我又是笑喊幾聲,大伯才道:“這...這就成了?”說完還是一副不信的樣子。

見家裡人都是震驚中,而且也多少知道大家此時的心情,所以笑道:“嗯,算是差不多了。大哥把火煺了,我來給糖稀降降溫。”說著端了早準備在灶臺上的一碗清水,邊攪拌著糖稀邊往鍋裡慢慢撒起水來,見糖稀因慢慢開始冷卻變得更稠,然後才道:“現在可以了,只要裝碗後,等它們冷下來,就成了集市上賣的那種塊裝的紅糖,可是好糖喔。”

對於第一次就能這麼成功的做出糖來,自是高興的,隨即讓大家把幾十個能裝1斤多點糖稀的小碗排放在一旁的大長條桌上,然後把早準備好的芭蕉葉撒成釐米左右的長條墊放在碗底,再讓大伯和老爹用陶瓦盆各自裝出一盆糖稀,安我說的要求用大勺瓢了糖稀裝入碗中。

等糖稀被老爹和大伯一裝入碗,就教著其他人用手拉著葉條兩邊左右轉動一下。

一直很慎重嚴肅沒說話的爺爺好奇道:“芽兒啊,這是幹嘛,什麼意思呢。”很是一副好奇又好學的小學生模樣,又很是慎重不解的看著我。

我只得忍住就快露出的得意笑容,正色道:“這麼轉一下,碗上方的糖稀就會出現一個小小的芽尖,糖塊成形後也有螺旋紋,不是好看了麼。”說完看到大家震驚、意外又無語的表情,再忍不住的笑出聲來。

雖然都按現代時同學家的步驟做完了,基本都明白是些什麼原理,只是最後這一步轉葉子,怕只是為了讓成型的碗糖更好看了,現代可不就是要美觀又好吃才有市場的麼。

做糖對於古人還是很高科技的了,而且看家人這麼神聖的對待著,到最後這一步,自己明白什麼原因,可跟古人講出來時,還真是能讓虔誠的古代家人們意外到震驚了。

一家11人動手,一會兒就把鍋中的糖稀裝完整好,只等紅糖冷卻後裝入準備好的竹筐中就算完工了。

從榨好一鍋甘蔗汁後倒入鍋中算起,整整花掉了近兩小時,1千斤甘蔗做出了75碗糖,也就是75斤左右。

那換言之,一天4小時不睡覺,也只能榨1000斤甘蔗來熬製出1鍋糖,900斤不到。比起現代時,用榨甘蔗機榨汁,做出000多斤糖少多了。而且咱們一家每天至少也得睡上8小時呢,能一天制上七八鍋糖不錯了。

而且開荒也是個大事,開出的山地也得種上甘蔗尖,柿餅作坊也得趕雨水落地前建起來,一家人也真不能倒著班的光忙活製糖。

想到這事就提了出來,一家人都是頭痛,商議過後,決定每天只是上午收甘蔗萬斤,下午半天請大家來開荒。

為了加強效果,還把半天開荒的工錢訂成了5文包中午飯,新鮮甘蔗依然100斤50文,但砍下兩三天不新鮮的只給100斤40文,因為甘蔗堆久了容易幹了不說,還有可能長黴的,不安排好就可能有大損失。

邊跟大家細算說著,邊拿了比糖碗大兩倍不止的碗來試糖:把這被我盜名叫碗碗糖的紅糖裝在大碗中,然後輕輕注入小土爐上燒開的開水,然後看看紅糖自然溶解的過程,如果糖塊完全溶解後,濃度會自然地形成園園的紅黃一團,與周圍的清水涇渭分明,斷然兩色,就算用細管抽去糖汁,碗中餘水是清色透明的,這才是同學家小碗紅糖質地優異的一大特色。

結果是有些讓人失望的。紅糖溶解後,糖液大多雖也自然的在碗底聚集,卻有不少糖液擴散在了周圍的清水中,這和普通的紅糖沒太大的分別了,之前興奮的早早準備在旁邊的幾根麥子杆吸管都沒用武之地。

給旁邊好奇的家人講著這區分的特點,現在沒能達到標準,可一家人做出了第一鍋比散糖好太多的碗狀紅糖,明顯已經很是興奮了,很是滿足的樣子,讓我也只得忍住失望的情緒,並在心裡發誓一定讓他們見識見識何為好糖。

一家人正說笑著分喝那透著濃濃甘蔗焦香的紅糖水,還一時商議起了想再買下河對門15個山樑的事情來,最是圓滑知事的浩清哥還提議應該給村長透過氣,再順便提醒下他是不是也上些,省得將來兩家出點什麼彆扭。

事情剛商議得差不多,原本只有陣陣笑鬧聲的外院卻傳來了一陣的吵鬧聲,大家都一愣後,本能的就往外院跑。讓正跟著家人往外跑去的我心中一緊,早就知道收甘蔗是平靜不了的,只盼別鬧得太麻煩。

果然和之前意料中一樣,村裡有那麼三家不好相與的到大伯家路下和後山的山樑邊砍甘蔗了,堂伯家也在後山砍就看見了,因為明白家裡的意思,所以都去阻止了幾句,結果就跟其中兩家更難纏不講理的鬧上了。

意外的是,還有另一夥人,是外村的兩家人,在村後大伯家最尾一個山樑邊砍,被村民發現後,給揪過來了,一路吵著要來平理。連黃村長都被人叫過來了,正在院中跟著幾家講理。

看著院裡鬧成一團,圍著家裡大人正說著歪理的人,我氣憤之餘不禁心中感嘆:唉,這要真是什麼大戶人家的山樑,可是不敢有人輕動的,只是家裡雖有些錢了也算富戶,便畢竟時間不長,而且家裡人給外人的映像都是和善大方的人,這近幾年是讓不少人變得敬重起來,但有些人可能還會覺得我們這是軟弱的一家人了,也就也像現在這樣欺到頭上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