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兄弟姐妹齊種田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六十三章 西南不閉關?(第三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六十三章 西南不閉關?(第三更)

見此,我也放下了心,轉頭跟正讓我也點菜的小姑說起話來。

“不用了小姑,哥哥們點的我都愛吃,我在家時可就不挑嘴呢。”淡笑著搖頭,我是真的不挑食——只要看得見肉就行。

“呵呵,你這丫頭。”小姑把我拉進了些,才是看著等在桌邊的小二道:“除了剛才點的,再給我們來份烤鴨吧。那骨架子就煮白菜湯,記得煮清淡一些。”

聽了小姑這話,我卻是高興的。不是因為多了道菜,而是這只見過三面的小姑,卻也是記著我的喜好呢。

一種被人疼愛著的感覺,把心裡裝得更加滿了一些。

一大六小的七人,在這家食味居里吃了8菜一湯,到後來還有鋪子裡送出的果盤一個、銀耳湯每人一碗,七人可謂吃得賓主心歡。

這大城裡的食味居,跟著我們那邊小鎮上的食味居還真有不同。不光是菜品更多,而是菜做得更精細、味道更好,就連服務雖然趕不上現代,卻也比永南小鎮上的好很多,但價格卻也更貴了。

算賬時那掌櫃的還給摸了零頭,卻也是付了600文錢。在這年頭,可不是一般百姓能消費得起的。

五十來歲的陸掌櫃收完錢後,一路說著話,熱情的把我們送到了鋪子外的街道邊上。

他因為在結賬時又唸叨著想買些鹽菌,終於得了我那表哥黃方圓“會再給他送鋪子裡僅存的0壇鹽菌”的承諾 ,他這一高興給小了零頭的幾十文錢不說,現在這熱情度可是比剛進店時大大的增漲了。

我站在一旁笑看著這個在家裡明明還是孩子、卻在面對外人時變得穩重老成、談起生意頭頭是道又有手腕的表哥——黃方圓;再抬頭看到旁邊一臉欣慰、滿足的表情看著兒子的——小姑;心裡前陣子就打算著勸說她家也把孩子送到麗江府上學的想法,打消在了肚裡。

是啊,人各有志,能隨心而為的活一世,就算沒有功名而只是一個商人,又有什麼關係呢。

表哥黃方圓再過上一兩年,已經完全可以接手他家裡的生意了呢。

走到我跟著大家都走了幾步回頭看時,陸老掌櫃還在臉笑意的站在鋪子門口目送著我們,見我回頭看他,還很是親切的衝笑眯了眼又揮了兩下手。

他那白胖的身材加上那樣的笑容,讓我不禁想到了笑眯了眼的笑面佛,一下子:“呵呵。”笑出了聲。

這笑聲引得說著話走路的幾人看了過來,表哥黃方圓也轉頭揮了揮手叫那胖掌櫃快回去,轉回頭才側臉對我笑著認真道:“陸掌櫃就是這樣的厲害呢,每次都讓人覺得熱情又周到,原本我家鋪子裡那鹽菌是準備著留了鎮店的,結果今天被他說了又說的,我一下子心軟就都答應給他們食味居了,竟然一罈沒留,也不知我爹回來會怎麼收拾我。唉,為了守信,看來我也只能挨了。不過有了教訓,以後還得再好好跟那陸掌櫃學學他那絕招才成呢。”說完一臉的惋惜,惹得我們都笑說著勸了起來。

家裡糖作坊那倉庫裡,也還是有十幾壇鹽菌的,只是數量不多,家裡想著怕什麼時候要走禮什麼的、或是有交情厚的貨商來求,所以也暫時沒賣,就準備著在今年的鮮菌出來前再賣了出去。

可就這說笑的一小會兒功夫,聽他越說越是懊悔的語氣,我那知情的大哥爽快的就把那家那15壇存貨的事說了出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嘴快又話澇的劉浩寧最是逗,聽到家裡還有15壇貨,一臉欣喜的接了話,勸著他苦了臉的表哥道:“嗨,表哥聽到沒,我家還有貨呢。你別難過了,我們家倉庫裡那15壇貨等我浩軒哥和芽兒回去後,就讓人給你家送了過來?”

他這一說完,我那大哥和小哥都直點頭。

兩人還出著主意說15壇菌也才幾百斤,僱一輛車不太划算,可以把家裡賣得很火的碗糖也讓商隊給送些來,好能裝足了一車。

原我也很是同意他們這些安排的,但在看到二哥那咧著嘴像看戲一樣的淡笑,又側頭看到表哥黃方圓得了這些承諾後,咧嘴笑得像只得意又精明的小狐狸時,瞬間明白了大家正中了這小子的謀算逗弄。

果然,三個笨小子說得起勁,安排得妥妥當當的了, 卻不見當事人答話,三人才是疑惑的看那正‘苦惱’的當事人,結果就都看到了那一臉的奸笑小滑頭——黃方圓。

此時他得意的笑道:“呵呵,看我厲害不厲害,就這麼一會兒的功夫,就把陸掌櫃那一手學一了。見你們這麼為我打算,想來我就算沒學到他那十成功力,也是學了六七成了。”說完也不顧旁邊同樣被騙了的小姑的笑罵,他自己就那誇張的抱著肚子笑了起來。

三個笨小子一聽被騙了,氣得與他一陣的推搡笑鬧起來。

聽表哥黃方圓告饒著,說他還留下了四罈子鎮店後,我倒也沒心思再看幾個小子打鬧,只是跟著小姑一路,邊專注的看這古城的夜景,邊聽著拉著我的小姑一路講解著。

這個在現代已經消失或是說敗落的古城,在這時卻是最為興盛輝煌的時期。

一路轉看又聽著小姑詳細的描述講解,我已經能大概估計到這永北廳主城應該佔地在方圓兩公裡左右。

我所說的方圓兩公裡,只是正副五條街道和周圍住的密集的民房佔地。在這之外,聽說是稀鬆零落的大小村寨。

以漢族聚集人數多的,被稱為村,而以數量最多的納西族或是其它少民族為多的村落,被稱為寨。這是一個比我們那裡更明顯的多民族混居之地。

這古城和影視裡怕看到的城池不同,這裡沒有高高的城牆,只是在共四條進主城的主道口上,各有著那麼幾個官兵守著商隊的稅錢而已。

以廳府衙所在這條街為主街。佔地很大的廳府衙裡包含著很多個行政部門,而聽說在東面靠主城外圍的一處,還設有軍營。但軍營有多少人,卻是連我小姑這樣的土著百姓都不得而知的。

邊看著主街兩旁掛滿了紅燈籠的一家家氣派的首飾、布匹、吃食或是客棧等等的大鋪子,我真的有了一種回到古裝影視劇裡的感覺。

白天時在馬車上,聽著街上的嘈雜還沒什麼感覺,現在自己走在街道上時,清楚的聽著混雜了全國各地口音的官話或是各地的鄉音、土語。而且時不時的,還能看到那穿著藏服、講著藏語,三兩成群的壯碩男人。

看到這樣的場景,再聽到那些藏族人竟也能講著流利或有些彆扭的官話、或是當地土話,我終於瞭解到古時的茶馬道,倒底有多麼繁華。

當我聽到旁邊走過的四個穿著常服的商人,用明顯是緬甸語的語言談話時,我的世界觀瞬間崩潰了。

尼瑪啊!不是說清朝閉關鎖國麼?可這緬甸人怎麼敢明目張膽的跑到這西南內部來了?

喜是看到我傻傻的目光一直追隨著越走越遠的四個黃皮膚、黑頭發的外族人,旁邊的小姑拉了我,捂嘴笑道:“芽兒是不是沒聽過他們說的那種土話?呵呵,我早前也問過你小姑父那些人是什麼族的,結果你小姑父說那是蕃邦來的人呢,不是咱們大清的。”

聽到眼前還笑眯了眼的小姑,我緩過神才道:“可,可我不是聽說咱們不能賣東西給蕃邦的麼?主如果賣了,就得殺頭。”

小姑見我這明顯嚇得打了個顫的小樣子,笑得更樂呵的道:“誰說的啊,我聽你小姑父說,二十多年前,咱們這邊的貿易可是更繁華的,那蕃邦的人來得可多了,只是...”

說到這時,見我和另外五個男孩子都認真的立了耳聽,她左右看看後,用只有我們這幾人才聽得到的聲音,小聲的道:“後來朝廷與吳王開了戰後,有近十年倒是沒再讓蕃邦進來買賣,但後來咱們這頭時常鬧災,官府又允許那些蕃邦的人運糧食等貨物進來賣了,然後也允許他們買了貨帶回去。只是聽說這進出不光有時間的規定,而且還要有那什麼腰牌和通關文書為證才行,說什麼不能只買不賣的。”

說到這,又四下打量了一下,見四下無人注意,才是又輕聲道:“咱們這邊的貨商,也是允許去蕃邦賣貨然後買糧食回來的。不管是咱們的人還是蕃邦來的,聽說不光進出都要交上兩次的關卡稅,那進出的時間也是有規定的, 每月逢五、逢十開放,夜裡則要鎖截住。而且那買賣的物品有規定,馬牛、刀槍、糧食、鐵貨、銅錢、綢緞、絲棉這些不能運出去,只能運回來。嘿嘿。”說完卻是笑了起來。

聽到小姑悄聲細說的這些,我有些是早在00多年後就知道了的,只是如今竟然如此大範圍的通商了,我倒真是很吃驚。

聽到哥哥們也悄聲開始嘀咕,而小姑連連叮囑著大家這些話不能亂講時,我已經是邊本能的點頭應和著,邊就陷入了神遊之中。

這個震驚實在——太大了。難道西南真的沒不閉關?

這些,真的不是光從歷史資料裡,那些支言片語的描述所能概述完整的。

此時心裡的激動澎湃之情,真的是無法言表,第一次為自己的重生而慶幸。

此時,真的迫切想要進一步去探尋,00多年後的史書都沒記錄清的真相——是哪般模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