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兄弟姐妹齊種田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一十四章 一門三秀才(第三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一十四章 一門三秀才(第三更)

七月初四的一場雨,一時大一時小,一直沒停過。

大家都以為這是旱情過後,又得澇災了,都開始愁悶起來時,卻是在七月初六的一早停了下來。

本以為鋪子今天是搬不成了,結果見雨終於停下來,除了留下奶奶她們看家,和要張羅餵魚的燕兒外,我跟著爺爺他們,加上兩個堂伯家都去了鎮子上。

有堂伯他們跟著搬貨,人手也倒是足夠了,但不光是張、黃兩家的租戶派出了人手來幫忙,就連著鐵匠鋪子的馮家父子,和那裡事衙的幾個相熟的衙丁也來幫了手。

看這情況,爺爺直接就讓我定下了幾道菜,又讓我去幫忙做菜,讓堂伯他們食鋪子開上了火,算是給他們家生意開了個頭張。

山貨鋪的東西都搬過來安放好後,連著堂伯他們旁邊的鋪子一起,都放了幾串相連著的鞭炮。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鞭炮響停時,我跟著兩個堂伯娘做的菜飯也熟了。爺爺直接就招呼著幫忙的人員和裡長大人,在堂伯他們這取名叫“劉記西南風味”的食鋪裡吃了頓還算豐盛的中午飯。

一頓飯吃得賓主盡歡。送走客人後,爺爺跟我們感慨道:“如今搬過來,用來後院裡東邊的房子當了倉庫,可真是省事不少。”說完卻是高興的笑了起來。

這可不是,後院子雖然不算寬敞,但裝修時,從中間這鋪子後門外就一路搭建起了雨棚子,一直搭建到了後院子的大門內。

除了院子兩邊依然留有屋簷水溝要接雨水外,院裡地上都被鋪上了青磚。不光是能停停車輛,就是堆放上些當天要賣的貨物都沒問題。

而且後院大門內沒廚房的西側,還簡單的修起了牲口欄,關上十幾匹的牲口,都是沒問題的。

聽著大家說得高興,我也逗著爺爺道:“現在爺爺可是高興了吧,你不是就想著這麼弄齊全了,能方便那些遠處的熟客住咱們這後院麼,只要你放出話來,怕是連那莫老爺子跟宋老爺子都願意住了進來。呵呵。”

正被幾個大人一陣的笑罵,大堂哥卻是拉了拉我,一臉討好的道:“芽兒,咱們都知道你做菜可是最好吃的,得了空時,你教教我娘和我二嬸吧。如今我家這邊雖然是開了食鋪子,但除了會做你早前教的幾個燉菜和簡單的菜色,就只會做二奶奶教煮的酸辣粉了。”

沒想這小子還學會馬屁了,我忍了笑,道:“嗯,剛才做那幾道菜時,我可是邊做就邊教著兩個堂伯娘了。但做菜畢竟是手藝活,我就算一股腦的多教了,她們也記不住的,這一時真急不來。”

見他認同的點了頭,我才接著笑道:“目前你們先就每天多賣著燉菜吧,每樣燉菜都是用砂鍋燉煮好,又煨在小爐子上。不光是你們做時方便,價格定的也比現炒的菜更便宜上兩文,客人來吃時也都是冒著熱氣的。久而久之,你們的生意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這時二堂哥也點頭道:“嗯,這樣子就算我們只是留了我娘跟大伯娘和兩個小弟看店,也絕對能忙活得過來了。到時咱們在家裡種種地,或是去給芽兒家裡做些活計都是不錯的。”

見他們兄弟兩人商量著,就去找他們大人說事,我忙是去找了曉裡哥,拿上了一串666文的錢給堂伯鋪子那邊送了過去。

大堂伯直擺手道:“這可不能收。先不說我兩家在你家吃住了多久,就今天這肉和菜還都是你家自己掏錢買上的,你兩個堂伯娘只是做菜時幫了把手,哪裡能收錢。”

聽他們都是這意思,我直接笑道:“要是給我飯菜錢,這可是不夠的。總才666文呢。只是你們今天開張,為了圖奇一個吉利而已。侄女是要祝賀你們兩家的鋪子生意順順當當,將來越做越紅火的。這可是頭筆的生意呢,這些錢一定得收下,咱們就圖個喜慶。”

一番話說下來,大堂伯終於是接下了錢。

可不是嗎,做生意只要能順當,將來哪裡有不掙錢的。

把鋪子裡的事情理歸順,我和成了我尾巴的梨花又跟著爺爺他們去拉了烤箱、鐵方托盤,才是趕著兩輛騾車回了家。

此時太陽已經冒了出來,看那日頭已經是下午的三四點了。但爺爺他們還是急火火的找起了人手,準備開始砌上烤餅作坊裡的土烤爐了。

隨著七月初七賣了一千多斤鮮葡萄,第二批的葡萄採摘和釀造也開始了。

隨後又是時不時的下一場雨,家時開始大量的收柴,準備要烤上西內院的大烤房烤粉條時,山上的野菌也陸續長了出來,家裡是越來越忙起來。

直到後來家時的水果都已經熟透後,我依然沒能抽出空檔來往外跑過一次。只是在七月初十時,爺爺找了往永北和麗江府去的商隊,把各種水果分別讓兩個貨商的車隊幫帶去了一些。

七月十六時,地裡的葡萄進行了第三次日採摘。

連著頭兩次賣給貨商的鮮葡萄,和做下的兩批酒用的葡萄算上,我家的三畝半葡萄竟然收穫了9850斤。大伯家的兩畝葡萄產了共5960多斤。這第一年的葡萄,真算得是大豐收了。

又是釀酒,又大量的收菌,大烤房燒上後,粉條的加工也一直沒停過,後邊的日子也是越來越忙。

到了七月二十,訂做的石磨和榨子都接了回來,一家人正忙活著準備做麥芽糖和月餅時,麗江儲三個哥哥們的信託貨商帶了回來。

一家人感謝著送走了從村口專程跑了路進來送信的一個貨商後,全都圍到了正拿著信的爺爺。

雖然大家都很想看看信,但每次收到哥哥們信的時候,可都是爺爺這當家的老爺子慢慢看過,我們才能邊聽他說,邊自己欣喜的讀信,這一次也不例外。

我們站在旁邊,看著爺爺一會兒皺眉,一會兒又滿臉的激動,看得我是好奇不已。但老爺子這次不但不擺著範的念出來,還反覆的看了兩三遍。

我是急得不行,直接催道:“爺爺啊,快給我們看看吧,就算說說也好啊,倒底是什麼事?”

這一說完,大哥他們也真實在忍不住了,都開始小心的催促起來。

“哈,哈哈。”爺爺激動的笑道:“這三個臭小子,回來後要狠狠收拾才行。呵,呵呵 。”

收拾?

看著爺爺那一臉的表情,和激動到有些顫抖的雙腳,我是不信哥哥們幹了什麼壞事的。

直接伸手去接信時,卻是被大哥給劫了道。

好在他小子也算懂事,直接拿了信就念了起來。

開頭毫無疑問的,都是一一問好的話,但當聽到大哥說三個小哥都得了姜山長的保舉,已經在六月初的時候參加了童生的考選,七月初就得了通知,說三人都取得了參加八月鄉試的資格時,我已經是興奮到無法再聽下去,也無法言語了。只在心裡一個勁的回憶著所瞭解的大清的升學制度。

童生。只要是經過了學校考核,進了大學館備了案唸書的,不管年紀大小,都統一稱為童生。

當遇到鄉試來臨的當年,被夫子舉薦參加童生的選拔考試,如果考上,那就成了秀才。而考得第一的傢伙,還被叫做“解元”。

鄉試,每三年一次。因為是在八月開考,既也叫秋試。而能參加鄉試的,可都是已經變成了秀才身份才能參加的。

這無疑就是告訴我們,他們三個都成了秀才。天啊,二哥那全家最聰明的小子也就不說了,畢竟已經是滿了14歲。可最小的小哥,卻要到九月初九才能滿11歲呢。

“天啊。”想明白的我驚呼道:“咱們家小哥竟也成了小秀才?”

喊著看向大家時,才看到聽完了大哥讀信的一家人,已經是歡喜異常了。奶奶此時早已喜極而泣,被同樣哭紅了眼的老孃和大伯娘扶坐在了長凳上。

“可不是秀才嗎?”爺爺眼框有些微紅,卻是得意的道:“咱們家裡,這次可是一次出了三名秀才老爺了。”

秀才老爺?

聽到爺爺這話時,我原本也有些想高興得大哭一場的情緒沒了,一臉得意的道:“爺爺錯了,這馬上就八月,等我三個哥哥要是又考得好成績,那可就不是秀才,而是舉人老爺了。”

“舉人?”一家人都驚呼出來。

浩清哥看著我取笑道:“芽兒知道那舉人有多難得?從前我們鎮上的苟夫子雖沒能讓我們到府城參加過童生考選,但也是給我們說過的。這童生要成秀才不容易,而從秀才的身份考上舉人更是難得。咱們整個雲南省府,一年也只有幾十個秀才能考中舉人的。”

大哥也接了話道:“浩宇他們三個算得都是聰明,從我們這邊到麗江府一年不足,就能遇上這三年一次的機會,而且還能種選,也真是難得的了。但世上聰明之人可不少,秀才中有能人的也不少。而且很多秀才,就是考白了頭髮都依然還是秀才呢。他們三個再是聰明,可這也少了經驗。”

原本聽了我的話,更是激動起來的大人們,一時間從激動變成了擔憂。

而我,卻也真的從原來的興奮,變得開始有些淡定下來。記憶深處的資料,也一一浮進腦海。

是啊,鄉試可是雲南省府統一考試的。而且來監考的,還是老康從京城派下來的大官主持考試呢。

這次的考試會分三場,一場三天,一共考九天。

參考的秀才還會很多,考中了,就叫做舉人。舉人還有名額的規定,各個省不一樣,大體上定成100人上下,舉人裡面的第一名叫做解元。

因這鄉試的考試是在秋天,所以叫“秋試”或是“秋闈”。而鄉試考試的第二年,就要舉行會試。

而會試,也是三年一次,剛好就在次年的二月裡,所以也叫“春試”,但這次卻是要到京城去考了,而且是由禮部主持的。

因為是由禮部主持,彙集天下的舉人在北京考試,所以叫做“會試”。會試考試地點在北京的貢院,考場房舍大約有九千間,一排一排的。房子很小,寬大約4尺多一點,進深大約尺多一點,高5尺多一點,考試時一個舉人一個小屋。

牆的兩面有磚託,兩層,隔成板,下面這個板就做板凳,上面那個板就做書桌。牆上有一個龕,裡邊裝上蠟燭,裝上吃的,喝的。一場考三天,三場考九天,就在這個小屋子裡頭,進去之後封門加鎖。

考中了的,都統稱叫“貢士”,而第一名還會被稱做“會元”,只有這些統稱“貢士”的才子們,才能進行第三級考試,就是殿試。

而殿試,卻又是在次年才考。這次不光是在京城考,而是要進到皇宮中考了。更誇張的是,雖然這次只考一天,但這將是做為皇帝的老康親自主考的。

而且在這時期,老康這皇帝都愛定在太和殿前考試。他讓大家在露天裡考,發給每人一個小桌,沒有凳子,站著書寫,時間一般都是定在陰曆的三月或者四月。

殿試考中了,就叫“進士”,進士還分三等,叫一甲、二甲、三甲。

而前三名會由老康親自來定,他讓考官把參加殿試的考卷大約選出十份,送到他面前,由他最終親點前三名,第一名就是狀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

當我終於把清朝這考試制度清楚的回憶完時,大哥已經拉著我搖晃幾下了。

“芽兒,你不用擔心的。”大哥拉著我道:“不說浩寧和浩文兩個,你二哥一定是沒問題。你不知道這邊念時,就已經通讀了經史子集,這次絕對沒問題的。”

通讀經史子集?

我瞪圓了眼,驚道:“不會吧?我怎麼不知道?”難道劉浩宇那小子的記心比我還好?而且不是用看了記,而是吃了記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