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兄弟姐妹齊種田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二十章 烤蕎麵月餅(第三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二十章 烤蕎麵月餅(第三更)

在這時,我也終於算是明白,為什麼小小一個山勤書院,能得那麗江府的木府給這份面子,可以讓學子在那被搞得亂七八糟的地頭上都不會受到干擾。

隨即想到,自己當初在那地頭時,雖然也明白了事情原委,卻是只能學著大多數的知情人一樣,裝著不知,而隨了大流,對自己真是有些不恥。

我非常的確定,麗江府那些破事,不光是我和大哥發現了,更是有很多人就知情的。這古人,可不都是傻子。一回生二回熟,這事只能蒙一下新人而已。但當新人變舊人,發現事情的真相時,大家都因為各種原因,學我這樣選擇了裝聾作啞。

唉......

而在之後,許是覺得兩個孩子是被嚇得不輕,才是躲了出去,所以大人們也只是教導了幾句,去是沒多責罰他們。

兩個哥哥見家裡這大事解決,他們還沒得什麼責罰,殷勤得可不是一般,又是端菜擺碗,又是夾菜討好的。兩人那一臉的獻媚笑容,惹得大家都笑聲不斷。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大大的飯廳裡,一頓被特意做得豐盛的飯菜,也倒是吃得一家人都很是盡興。

吃完飯,兩個哥哥連收拾碗筷都不用奶奶她們動手,直接就抓了同個表兄弟一起忙活上了。

在客廳中,正想著要找機會,看看奶奶是有什麼心事時,大家卻是說起了買回來的那三家人事情來。

而此時,我也是才聽說起了後來大人們是怎麼安排他們的。

三家14口人。趙家口兩代人,和方家4口三代人,都被安排到了西內院的另一棟倉庫樓上,跟著鄒家住在了一道院裡。

而納家7口三代人,則是跟著溫林母子住在了東外院同一棟倉庫樓上。

說到這納家時,一時也是引起了大家的話題,大家都聽爺爺普及著這彝人的名字知識。特別是兩個哥哥,收拾完後,就一副很是好學的樣子,圍在了爺爺的邊上請教。

那納家,這納姓也只是個同音的譯字而已。本是姓“那真”的,但早前在東川一漢人的主家做長工,所以取了個同音字而姓了納,但他們的彝名卻沒有改,就顯得讓人有些不解和怪異。

6歲的納老頭,叫納依夥,4歲的兒子叫納長生,這都不算怪。但三個孫子,老大竟叫納克其,老二叫納阿比,老三正常一點,叫納日使。

看到那賣身契上的這些漢人名字時,我差點沒笑暈過去。這“克其”的發音,可是指的狗屎的意思,而“阿比”看著這吧子蠻親切和萌的,可意思怕多是指醜陋、難看了。

唯一正常點的三小子,名字倒是接見的。“日使”意指豹子,那他名字全譯過來,就是納豹子的意思了。呵呵 。比起他哥哥們,可是最不錯的。

我心裡邊想著,邊是樂了起來,見爺爺也是跟幾個好奇的孩子講不清楚,我直接把這些給一家人普及了一遍,聽得大家唏噓不已。

但這年代,鄉村裡的老百姓,直接給孩子取名叫什麼狗蛋,馬蛋的也不少,倒還人笑話那兩個小子的名字了。

最誇張的是,爺爺他老人家還覺得,這不譯過來,名字好聽,而且意思也佔了,很是一副佩服的樣子。

就這麼笑鬧著說話,到了九、十點鐘,一家人也都各自歇息。

而到了新的一天開始時,一家人剛吃過早飯,張老實卻是過來請示要安排那三家人什麼活計。

原本按照原計劃,一家人依然開始分工幹活。但現在增加了人手,確實是解了急,但一時卻又有些不好安排。

最後,還是讓張老實把三家14口人帶到了客廳來,爺爺親自問了三家人都想幹什麼活計。

結果三家人,只有那納姓一家都願意管理田地,說那是做熟了的。而趙方兩家聽了家裡的規矩後,願意做作坊裡的活計。

畢竟照爺爺他們後來定下的,買回來的人如果願意進作坊做活,那以後算是自家能得力又能信任的人,以後多是不會讓贖身的,算是一輩子的農奴了。而願意進田地裡幹活的,如果哪天他們存夠了錢,想要給自己贖身得自由身,那也是會答應的。

對於他們定下這決定時,我卻也是沒什麼可說。

納家7口,這以後就成了張老實的手下了。但除了老少四個大人外,也就只有兩個大的小子能做些活計,小的那個納豹子卻還只是個歲多大的孩子呢。

而趙、方兩家進入作坊,倒也真是讓我們大家都輕鬆了很多。畢竟這7個人裡,有6個都是大人,4歲多的孩子方小寶,也是留在家裡玩耍的命。

趙家和9歲的趙永強,跟著方家4的方天佑,這人直接就分到了粉條作坊,去幫忙張、範兩家的4人,那粉條作坊一下子有7人了。

而趙家47歲的老太婆,跟著方家歲的兒媳婦,則是到了小副食作坊裡幫忙制香辣菌的事。

方家那5歲的老頭子方誌誠,和趙家那48歲的趙良才,則也是在小副食鋪子幫忙,跟著在南頭制麥芽糖,和花生糖那些。

有了方、趙兩個老頭幫忙製糖,原本製糖的奶奶和爺爺也是空出了手,只留我那老爹教著他們就行。

而制香辣菌這事,老孃她們也只用留一個人,教會那趙家老太和方家媳婦,就也無事了。

所以,安排到後來,除了浩清哥去收菌,老爹和老孃教製糖和香辣菌外,一家餘下的6人都趕到了西內院的餅子作坊做月餅。

帶苦味和沒苦味的兩種蕎麵已經被磨好,又篩整好了的,所以今天做起來也倒是方便。而且作坊內,要製作這月飯的工具,也都頭天就準備齊全了。

連綠豆、紅糖、芝麻、酥麻,這些,都是已經早早準備下了的。

一進作坊,一家六人,又是和面,又是燒火,又是切糖,又是煮豆......的,一時就忙活上了。

用蕎麵做月餅,算得是省事的,這深黃的面和好後,是不用發酵的。所以直接用兌好的紅糖水,和好這糖度適中的蕎麵備用就行。

有苦味和沒苦味的兩種面,分盆和成面時,都是要加糖水和的,只是天生自帶苦味的,不能加太多糖,保持著淡淡的一絲苦味,才是真的很好吃。

這些都不是大事,也很容易。就只是做月餅餡料的事情,有些個麻煩,特別是那豆沙。

因為沒有紅豆,所以直接用家裡種了很多的綠豆來煮制豆沙。

到最後,把豆沙、磨成細粉的黑酥麻、切成細末的紅糖一起炒制,就做成香甜糯軟的豆沙餡料了。

而且還可以在豆沙中新增如,切碎的柿餅、舂碎的五仁、菊花或是火腿等不同的東西,就能製作出不同的月餅了。

但今天,因為是第一次試做,所以只是單一的豆沙餡月餅而已。

一家人直在作坊裡忙活了兩三小時後,才真是開始捏上了月餅。

為了圖個好意頭,也應景,所以大伯還特意雕刻了幾款花紋的餅模子。當然,這次做的模子,都只是刻了“月餅”兩字的。以後要做多品種,那模子上的字也得換成相應的。

在這時候,想到大家應是喜歡分食月餅,所以這月餅只做兩號的。

一種是直徑0來釐米的大餅,這樣一家人分著吃吃,很是不錯。但缺點就是,太大的在運輸時,真心的說容易碎裂什麼的。所有也只適合中秋前後賣。

而別一種,就是直徑只10來釐米的小餅了。這個頭合適,就是四五歲的孩子,一次也是能吃完一個,而且最大的優點是,個頭小,不容易碎裂。將來做上幾種口味的去賣,居家出門都合吃。

像包包子一樣的,把豆沙包上,然後揉圓後,再放到模子上去一壓,這生月餅算是成了。只等烤熟後,可就真是美味啊。

正想著以後要用這烤箱做多少的美味時,就被奶奶給抓到了烤爐前。

爺爺有些懷疑的道:“芽兒,這餅可是做出幾盤子了,這要怎麼個烤法,又烤多久,咱們還是像以前做麥芽糖那樣一步步試?”

唉,當然要一步步試啊,這土烤箱又不能定時,也不能直接選擇做什麼品種,全是手動的,更沒溫度計。

早就想過這些,但還是有絲無奈的點頭道:“嗯,咱們一次只烤兩個,這樣能減少浪費不了。”然後把烤法和注意事項,都給大家一一說了,奶奶忙就跑去燒灶,一家人圍著這土烤爐,或是忙活,或是好奇,一時倒是熱鬧起來。

一直試驗了到了下午四五點,每次兩隻餅的直用掉了8個餅子,試驗了19次,才是在後來更好的掌握住了火候,和何時大火何時小火這些經驗。

終於,在這一次,在一直試驗的這口烤爐裡,一次的擺了4鐵烤盤的生月餅子進去,烤制月餅這事,咱們摸著石頭算是過到了對面的河岸。 要想成功,走上正軌,可還得再努力努力。(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