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兄弟姐妹齊種田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章 初做鹽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章 初做鹽菌

親們~~祝大家兒童節快樂~~再提前預祝端午快樂~~大家可要多吃點粽子喔⊙∪⊙→特別為大家加更一章~親們記得推薦收藏喔←⊙∪⊙

今天的菜沒有昨天賣得快,但快11點時還是賣完了。大狗子哥倆的情況就不好了,菜是賣完了,可青椒和牛肝菌卻還是一點沒賣出去,問了幾家食鋪卻是沒人買的。

最後拿到了酒樓,陳管事也只敢留下了三斤牛肝菌和五斤的青椒,完了還交待讓明天得少送點青椒來了。為此,大狗子哥還覺得對我們很過意不去,老爹勸了他幾句,也才放下了。

唉,採菌本就是有季節性的,現在正是野菌大量生長的季節,這過了季節可就沒得賣了。看來做鹽菌的事得趕緊找機會實行了。

老爹今天真的很開心,從酒樓出來後,看時候不早了,竟然要帶著大家去買包子吃。雖然聽到包子兩字,哥哥們都有些咽口水,但最終都拒絕了老爹給買包子吃,說是昨天已經有吃過雜糧面的油渣包子了。

“唉,你們都餓壞了,我們就趕緊回去吧。今天我們大人也跟你們上山去採菌,忙著挖地上方的水溏子,幾天都沒上山,過了季節山上可就什麼都採不到了。”老爹看孩子們都很是懂事,有些心酸的嘆息。

今天賣菌子就得了44文錢,已經趕上只野兔的價格了。老爹以前賣野味,大的野兔才50文,小點的40文,野雞大的40文,小的才0來文。大肥豬10文一斤,家養的雞鴨鵝都才賣15文一斤,雞蛋1文一個。

從村裡回來的路上,看大家都不太開心,應該是在可惜能賣錢的東西卻不能賣多少出去吧。看都是自家人,衡量了一下被暴露的可能性不大,為了早掙點錢,我決定試試。

“爹,採的菌子多了,不是可以用鹽煮了做鹽菌的嗎?我可是聽集市上賣菜的大娘說過的。”我還是有些心虛。

“什麼?用鹽煮?誰說的。”老爹有些詫異的轉頭看背上的我。

“啊,昨天跟哥哥們賣菜時,聽旁邊兩個大娘說的啊。說是現在採得多,怕壞掉,就用鹽煮了封到罈子裡,沒有的時候再吃,可以吃到明年呢。”越說越心虛,邊說邊看幾個哥哥,他們昨天都那麼忙,場面可夠混亂的,應該沒有人留意我吧。

“哦...既然是大人說的,那應該是能行吧,這要行倒是個好辦法,我們今天下午就試試吧。”老爹沉默了一下,然後表示了贊同。

老爹這麼容易就贊同了?我覺得有些不可思議,看了看幾個哥哥,除了小壯哥欲言又止的有些不和諧,其它哥哥都沒什麼表示。唉,總算是松了口氣了。

大人們的生活經驗是豐富的,雖然只是一點點的提示,但透過大人們幾天的試驗過後,這煮鹽菌的技術算是掌握了。

現在鹽是有些貴的,要16文一斤,還得買罈子10文一個。大人們有些怯步,但哥哥們卻是堅持的,還有大伯也算是有過見識的,很是為其它幾人講解分析了一番。這到了冬天的時候,賣到食味居,一定只會比現在貴的。而現在山上的菌多,自己家採得少,還可以便宜的收一點別人家的。

奶奶最開始是沒舍得放多少鹽的,第二天總是會發現菌子開始變質了,浪費了幾天的菌子,但一次次試驗增加鹽量之後,終於是做成了。

如今最早一次做成的鹽菌已經十幾天了,爺爺不放心,這可是已經投入了三百多文錢的玩意,昨天小心的又開啟了一小罈子看,果然是成了。

大家已經總結出了經驗,一罈子0斤的鮮菌子就得放兩斤鹽,多了就會太鹹,少了卻又擔心容易變味。每個大小一樣的罈子都裝了0斤的煮鮮菌,煮好的鹽菌是比鮮菌要輕些的,可能只有十四五斤,煮菌的鹽水加進罈子,剛剛沒過菌子,冷卻後,用牛皮紙封上還在外邊用稀泥給封嚴實了。

昨天奶奶就已經炒了一次給大家試吃,雖然過了十幾天,但卻很是好吃的,而且感覺比十多天前菌味更香濃了一些。

看著柴房裡已經擺上的8只裝滿鹽菌的罈子,我覺得哥哥們上學的時間又進了一步,聽大人們的決定,這鹽菌還是要接著做的。而這次,經過大伯提議,大人們商討後,家裡並沒打算把這做菌的方法專開來。

今天老爹已經去外公家報信收菌子的事,大伯已經到村子裡放話,今天家裡開始收菌了,牛肝菌文一斤,雞油菌文一斤。這也算是幫了大家一些忙的吧。

這個小鎮上是沒有太多秘密的,特別是吃食。現如今,聽說鎮子上的小食店已經都賣青椒牛肝菌和雞油菌了,牛肝菌和雞油菌都只賣到了文,青椒也只賣文了。

周圍很多人都開始採菌去賣了,但常常有很多人的賣不掉。地裡的青椒也有人開始摘賣,但小鎮吃飯的人就這麼多,大家突然一湧而上,供過於求了。

如今我們村賣菜的兒童隊伍已經壯大了。現在還多了大爺爺家的兩個大的孫子,敏昌大伯家1歲的劉浩江,敏盛二伯家10歲的劉浩強。

大爺爺我一次沒見過,但聽說他們家住在大槽河旁邊,離我們家可不是一般遠,有十來裡路,比我們去鎮上還要遠。浩江哥和浩強哥我見過一次,還是因為有一天賣菜回來有些晚,讓哥哥們非拉著回來吃了次早飯。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吃飯時兩個孩子都很拘束,只埋頭扒拉碗裡的雜糧飯,卻都沒怎麼夾菜吃。大人給夾菜也都會小聲的客客氣氣的道謝,卻不怎麼說話。看兩人的穿著,比我和哥哥們還要破舊一些,長像卻沒有幾個哥哥們好看,也顯得更憨厚些。

兩個堂哥還被哥哥們帶去看了家裡的菜園子,幾個哥哥嚴然成了技術指導,嘰嘰喳喳的講解介紹著。

兩個堂哥只是偶爾問上一兩句實在不懂的問題,還顯得很是羞澀,根本沒有屬於這年紀孩子應該有的活潑性。

兩個堂哥看到家裡的自來水時,我才從他們眼中看出了羨慕、好奇、驚喜的表情。走時,爺爺還給了兩孩子一大一小兩隻魚簍,兩孩子有些羞澀又有些開心的道謝後才回去了。

聽說太爺爺和太奶奶在爺爺才1歲時就先後去世了。一年多後,雖然爺爺還沒成親,但大爺爺和爺爺兄弟分了家,周圍能建房子的地基不寬,爺爺就找了如今這離大爺爺家很遠,但地寬人少的地方起了間茅草房。

當時爺爺家裡很窮,爺爺沒辦法就跟了馬幫的去跑馬了,然後掙了點錢,19歲的時候在武定府娶回了奶奶。

如今大爺爺家也很是不容易的,大奶奶年經時就有不能累的毛病,如今更是時不時生病,兩個大伯家至今也沒分家,可家裡如今還是很困難。

這些都是聽奶奶和別的老太太偶爾聊家常時談起的,很少能聽到大人提起大爺爺家的話題,我也一次沒去過傳說中的大爺爺家,但我總覺得哪裡有些奇怪。(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