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兄弟姐妹齊種田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章 銀鹿村=老家?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章 銀鹿村=老家?

自從上次出豆,覺得自己變成了一個正常的嬰兒了。每天不是吃就是睡,感覺每天都有睡不醒的感覺。可能是那時每天不停催眠自己,讓自己都睡成了習慣,唉,覺這個東西啊,只要你睡習慣了,你是越睡越想睡,越睡越能睡。看來還是古人說得對啊,由懶變勤難,由勤變懶易。現在我信了。我現在就很懶,除了睡著的時間,就是吃飯,被哥哥們逗著玩,然後就是被家人帶出門溜灣,聽村裡的老人們給小孩子們講故事。

那些古老的故事,有很多是我上輩子所沒有聽過的,從地上的有勇敢的獵人用什麼樣的機智的技能戰勝了從林中的猛獸;先輩們如何在從林中殺死了下山殘害動物和小孩的巨蛇;一個叫XX的小孩子,用什麼機智的辦法在迷路的從林中躲過狼老虎花豹的追殺,找到回家的路;一個叫XX的小孩子如何不聽大家的教誨,被山上的巨狼抓走;XX小孩子果何頑皮,獨自去了江邊被拐小孩子吃肉的妖怪抓走吃掉。等等等等。還有天上的什麼巨大的鷹妖,飛到村裡抓小孩子小動物,被勇敢的村民如何設定陷阱捕捉和驅趕;天上的火龍作怪,狂風暴雨,XX小孩子如何好奇頑皮爬到大樹上去看,結果被火龍抓走吃掉。好多好多。

這些故事是那麼簡樸,但其實在孩子們還小的時候,就已經被教給了在大山中生存的常識和技能。看到一群小孩子們圍在老人們的身邊,聽得唏噓感嘆,小家夥們還不時討論如果是自己要怎麼辦。在這些故事裡,我也學到了很多自己上輩子所不瞭解的東西。

在這些故事中讓我最最震驚的是,我聽到了一個上輩子也聽到過的傳說。這個傳說講的銀鹿村的由來,上輩子聽到的卻是銀鹿寺的由來,因為在上輩子沒聽過有銀鹿村這個村。

老人講,相傳當年諸葛亮帶兵渡江後,在原始森林中迷路了十多天,將士們已經飢寒交迫,支援不下去了;突然諸葛亮看到天上一隻銀白的鹿從頭頂飛過,他們抱著最後一線希望緊追不捨的走了三天三夜,突然鹿消失不見了,但他們卻來到了這裡;諸葛亮把之前的經歷告訴了當地的老農,然後在戰勝了當時雲南的幾個部族頭領之後,回到這裡修建了銀鹿寺。而這個村子,也被取名為銀鹿村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聽到這個故事我很激動,因為我知道,上輩子我所在的地方就有一個銀鹿寺,但我卻從沒聽過有銀鹿村。而且我不知道,這裡的銀鹿寺又是建在哪裡的呢?

最有可能的就是在銀鹿村的附近,但這段時間我一直觀察的結果顯示不是,因為這裡的山都不是我熟悉的。問大人們是最好也最直接的辦法,但我卻還不能講話。

對村和寺這兩個問題我很是不解,下定決心一定要打聽到,這對我可能會有幫助,也許我會知道自己怎麼會來到了這裡。

一不留神來到這個地方已經兩個多月了,我已經從原來的五個多月大的小嬰兒變成了一個快八個月大的嬰兒,還長出了四顆小門牙。這段時間經厲著長牙的痛苦,有口難言,最幸福的就是用外婆給送來的脆柿子,磨磨我的小門牙,還能吃到一點磨下來的柿子甜味。

來了兩個多月,除了哥哥們給我帶回的榙枝果是甜的,都快不知道甜字怎麼寫了。家人很疼我,但我卻從來沒吃過糖,當然也沒見過哥哥們吃過。唯一一次見過糖,記得還是二舅舅家小表弟滿月時,奶奶讓老孃帶去的一牛皮紙包著的散紅糖。

從來不覺得自己是愛吃糖的人,至少上輩子不愛吃。但現在卻好想吃點甜甜的糖。我時常想,難道這裡糖真的很貴?

以前看雜書時,書裡提起一個洋人在江南生活時寫下的日記,照他說來,清朝時糖確實很貴,比肉類貴很多,可因為沒什麼興趣,也沒有過多的留意,只一眼掃過而已。

家對面的大山上,以前的紅色黃色的樹葉已經落光了,房子背後的那些疑是柿子的果子也快掉沒了,偶爾還有幾個紅紅的果實掛在光光的樹枝上。氣溫也已經變得很低了,雖然沒去細記日子,但覺得應該快過年了。

果然,在這天醒來的時候,看到哥哥們紅光滿面,嘻嘻哈哈的又蹦又跳的,聽他們說這是要去趕集了。

吃早飯時,聽到大人們談話,原來今天已經臘月二十八了。在這之前都沒有打年糕和臘八粥什麼的。

其實在上現代時,這裡也只會在過年的前兩天把屋子,房子周圍好好打掃清潔,應該補的補,應該修的修,然後吃年飯迎接新年的到來。

所以,看著快過年了,都還淡然的大人們,我並沒有覺得什麼奇怪的,在現代沒有那些習俗,在00多年前的這裡,應該也不會差很多才是。

不知道趕集會不會有我的份,真的很想出遠門看看。兩個多月來,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村子裡,真的很無奈。就算這兩個月來,努力的不放過任何一條能接收的資訊,但是還是不知道家裡離鎮子有多遠,從沒聽誰談起來這距離的話題。

唯一一次也就是生病時,老爹去請王老爺子那次瞭解了一點。本以為鎮子應該很近的,但我去了村裡快兩千米遠的距離,都沒發現有鎮子的痕跡,只能看到馬幫的隊伍和貨商,在橫穿過村子的路上來來往往。

吃完飯大家收整出發時,我的願望實現了,被老孃抱在了懷裡出發了。三個哥哥們、奶奶、爺爺、還有老爹都去。全家總動員啊。

老爹和爺爺手腳麻利的套牛架車,幾下就把家裡的老牛車安好了。奶奶提著個小包袱,那裡裝著她和老孃做的一些繡品,我看過她們繡的一些手帕和頭巾包包什麼的,老孃名字取得很合適,她的繡活做得真是很好。那些很有民族特色的頭巾小包被她繡得非常好看。

而為了繡這些東西,兩人也是非常辛苦,一般都是抽著白天得空的時候繡一下,而晚上的時候,家裡是不怎麼捨得點油燈的。

一般天黑一會兒就睡覺,但有時也會在坎子上點一個大火盆,大家圍做在一起,一邊聊天,兩個女人一邊繡東西。而偶爾的時候,爺爺還能

批准哥哥們烤上幾個土豆吃,這是他們最開心的時候。

正想著火盆當燈用的事呢,看到從院裡拿著皮子出來的爺爺,又讓我想到了如今家裡的經濟收入上。

爺爺把一張麂子皮,兩張灰色的兔子皮放到背籃裡,那三張皮子是前不久爺爺他們三人幾次上山去打到的,因為不是專業的獵人,所以老爹和爺爺也不會每天上山。

每次得回的獵物也不會很多,有時一兩只野雞,有時一隻兔子,我也吃到過一次野雞肉和一次兔子肉了,野雞肉還是我們全家去大伯家吃的。

爺爺他們每次上山都有收穫,但大多時候是被奶奶醃起來做成臘味了,臘味也是可以賣的。麂子是被爹爹直接就賣到了鎮子上,聽說鎮子上有一家酒樓和專收野味山貨的店子很是愛收這些山貨的。

“大柱他爹,你再去收拾一袋包穀子來,帶到鎮上去換點麵粉回來。唉,今年糧食收得少,明年可能得混點蕎子面和大麥面[燕麥]吃了。”爺爺說得很是嘆息,滿是皺紋的臉上流露著無奈的表情。

我聽了卻眼睛都亮了,這是好事啊,明年有好東西吃了,其實這也沒有什麼好嘆惜的,難道他們覺得不好吃嗎?

快半小時了,大家終於把東西都收齊整了放到牛車上,這才真是出發了。爺爺坐在車前趕車,小哥也坐在車上,老爹和老孃和兩哥哥都走在車後沒上車,我被奶奶抱著坐在牛車上,眼睛四處打量著。

我們家通往村裡的這條路還是算寬的,應該是說走的人多了,就變成了路,這路就在門口的這一個小緩坡上。偶爾有些不平整的地方看得出是被人修整過的,路面上有些地方還有些生命力強悍的鐵嵌草長在上邊。

這一整片緩坡上的野菊花已經凋落了,可以看到一叢叢有些發黃的菊枝。其它的野花也大部分凋落,草也已經泛黃,但還是有那麼一些這個時節開放的野花稀稀拉拉的隱在草叢中。坡上一種叫羊米眯花的灌木開著一束束粉白的小花,散發著淡淡清爽的甜香。我一直非常喜歡這個香味,有甜甜的味道,卻很提神醒腦。

牛車走了三百多米拐了一個小彎,我已經看到了幾十米外的大伯家了,他們一家人都站在門口等著呢,門口放著一個背籃,大伯娘手裡也拎著個包袱,我想應該也是繡品之類的。大壯哥和小壯哥看到牛車走近,早就飛跑著過來了,跟著幾個哥哥在牛車後邊開始嘰嘰咕咕的講著一會到鎮上怎麼怎麼。

大伯家把背籃也放到車上後,邊走大人們邊聊著天,很快就到了村裡,村裡很多人家也都揹著東西去趕集呢。這是今年最後一個集了,聽大人們說,這裡趕集都是趕每月的二五八,就是每月的初二,初五,初八,十二,十五,十八,二十二,二十五和二十八了。嘿,看起好複雜,其實想想很簡單。

人是越走越多了,大家都願意結伴走,我們家小小的牛車上已經增加了兩個三四歲的小孩子,聽說一個叫小紅,一個叫牛娃。鄉親們一路走是一路聊,大人小孩身上就沒有一件不打補丁的衣服,我真覺得大家的日子過得有夠苦,但看大家聊得興起時,還能開心的大笑,也許他們覺得這生活還是有盼頭的吧。

邊聽著大人聊天,邊用眼睛四處張望觀察著地形,當我們走到離家四里多地的時候,我呆了。真的徹底呆掉。因為我看到一棵雙生的,而且很高大的黃國芽樹,那棵樹不知道怎麼長的,根部像似兩棵樹長在一起,但往上兩米多的地方卻是各自向外弓起,留出了一個高有四五米的空洞,但再往上的地方,分開的兩根樹杆卻又是長在一塊的。

其實樹這樣長不奇怪,但問題這樣長的樹,我上輩子的家門口卻有一顆。一棵比這棵還要大一點點,還要高一點點的樹。小時候我就聽爺爺說那樹已經有千年的樹齡了,就長在家裡的大門外右側。從我記事起,每天的中午和傍晚,那裡是老人和小孩子的天堂,調皮的小男生還會幾個一起爬到那兩三米高的樹丫處玩耍,小姑娘們愛在樹下玩轉樹跑抓人遊戲,我小時候最愛在週末的中午,爬到空洞的樹丫處躺著看畫冊,看兒童讀物。

爺爺還用很長很長的小塑膠管子穿上麻繩給我做了個鞦韆,那時我不明白是為了什麼,還問過爺爺。爺爺告訴我說“繩子太粗糙了,這樣磨著大黃會疼的,加上軟軟的塑料管,就不會疼了。”我那時相信了,但當我長到能明白為什麼時,確覺得好笑。

那是我兒時的天堂,雖然後來我長大了,鞦韆也一次次換過,但那地方依然是鎮上很多小家夥的樂園。就是現在,那鞦韆也是侄兒的最愛。

我覺得自己的心快要從嗓子裡跳出來了,看著那棵也許就是大黃的樹,我覺得它是那麼親切,內心的最最深處,不再覺得那麼孤單無助。是你嗎?大黃?

我抱著內心的一絲期望,抬頭四處重新打量這四周的群山、這四周的荒坡河流。我努力忽略周圍人煙的荒涼,忽略田地的稀少,更忽略森林的茂密。只看那山那河的走勢,只看除了山坡之外這片土地的大小,我終是看到了我00多年後家鄉的影子。

00多年後的這裡,山還是那幾座,但遠遠沒有這如原始森林般的茂密;河依然是那幾條河,但卻已經遠沒有如今的十之一二水流量,只有很高的裸露在外的河岸能令人猜測到曾經的輝煌;河岸邊已經沒有了曾經的綠樹成蔭;平緩的坡地已經變成了現代化的大棚和良田。

在這塊土地上生活著不再是5戶人家,而是數千戶人家;不是太高的小山上,已經不再有低矮的灌木和野花,而是人工種植了芒果、桂圓、荔枝、枇杷、核桃等等的架上了滴灌的現代化果園。

看著莽莽群山,看著大黃,我終於確實了,這個小山村就是我上輩子的老家。

起點中文網.qidian.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手機用戶請到m.qidian.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