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五代第一太祖爺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八章 開荒工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十八章 開荒工程

安定縣東北,陽晉川下游地區,水網密佈,林地繁茂。

這裡地勢平緩,分佈大片原始森林,附近散佈幾處村落,鄉民們農閒時便以打獵為生。

陽晉川和另外兩條涇河支流在此交匯,無數年以來,河水沖刷出數萬畝適合大規模開墾的平整土地。

經過勘探和考察,朱秀將這片廣袤地域定為涇州的移民經濟開發區。

三千多男女青壯和兩千軍士進駐,熱火朝天幹了大半月,砍伐樹木,挖掘水渠,平整土地,規劃農田....

數萬畝的廣闊大地,變成一處熱鬧大工地。

四條成井字形分佈的溝渠同時開挖,一旦修成,將把三條主河與十幾條溪流連線在一起,數萬畝的土地將會變成水田。

對於水利工程的修建,朱秀的認知完全來源於《疏浚工河考》、《河防通議》這些理論著作層面。

他知道興修水利的重要性,但具體如何探勘地勢、設計工程、有哪些施工要點,可就一問三不知了。

術業有專攻,朱秀從不會在自己不擅長的方面指手畫腳。

當年節度府修繕城池關防,徵調的工匠裡也有一批技藝不俗者。

可惜這年頭,掌握營造技法的匠人得不到官府重視,往往把他們當做工具人,用的時候臨時徵召,用完給一筆辛苦錢也就打發了。

許多老匠人用一輩子摸索總結出來的經驗無人問津,得不到傳承和發揚。

為了聘請一個合格的水利設計總師,朱秀專門召開會議,查閱過往人事資料,挨個詢問屬官,還跑去問史匡威,都沒有找到合格人選。

史匡威對此不以為然,認為朱秀小題大做,挖水渠而已,哪裡需要什麼設計、技藝,拉上幾千人,掘開河道,哪裡需要灌水就往哪裡挖就是了。

朱秀當然不會聽他的,送了幾個大白眼過去,從此後再也不找老史談論相關話題。

好在最後,安定縣商戶吳大籤聽到訊息,託溫仲平向朱秀舉薦了一位名叫施立埠的老頭。

老頭是**縣人,年過半百,自稱三十年前做過都水監主事,後來躲避戰亂拖兒帶女到涇州定居,一直靠給薛家當佃戶為生。

施立埠還幫薛家修過鹽廠,折墌城的擴建工作也是他主持的,事後薛家給他些賞錢。

剿滅薛家後,施立埠佃的田劃歸到自家名下,他家也從佃戶變成了自耕農。

起初吳大籤帶朱秀找到施立埠時,對這個瘦小黝黑,頭髮花白的老頭,朱秀報以深深懷疑的態度。

可是當他拿《河防通議》裡的幾個問題試探時,老頭稍微一琢磨,就能答得八九不離十。

朱秀一拍大腿激動了,這貌不驚人的小老頭確實有實實在在的工程經驗。

當即決定,請施立埠同他一起視察陽晉川下游林地,共同探討挖掘水渠,伐林整地的等等一系列的工程設計。

對於如何開發土地,朱秀有自己的思路,欠缺的是如何設計施工,施立埠的到來完美彌補了他這方面的缺陷。

施老頭也不含糊,知道朱秀有求於他,壯著膽子開出一串條件。

施老頭自己別無所求,只是他有三個兒子兩個女兒,如果不想一家子世代辛苦勞作在田間地頭,這次為朱秀做事就是一個絕佳的上升機會。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朱秀答應為他的三個兒子優先分配田地,還把他粗通文墨的大兒子收為節度府小吏。

朱秀給施老頭一個工程顧問的頭銜,每月能領到五百文錢和三十斤糧,還答應他,如果能按時按質按量保證工程完工,還會給予其他優厚賞賜。

如此一來,施立埠幹勁十足,短短時間跑遍整片待開發區,詳細設計出井字形水渠的路線和工程量,朱秀察驗後,決定照此施工。

涇州州境東西一百九十六裡,南北二百八十六裡,境內百分之七十的土地是丘陵,破碎塬區和河谷川地佔百分之二十五,剩下的大概只有百分之五適合耕種。

這裡面,如今只有百分之一開發成田地,合計兩千二百多頃,二十餘萬畝。

其中旱田又佔了近七成。

如果涇州保持現有的人口,這些土地的收成倒也能滿足餬口,豐收時節還能積攢些囤糧。

可是要吸納流民落戶,就必須要開荒新田。

朱秀初步計算過,以涇州的耕地面積和產量,足以養活兩萬戶人口。

開元年間,涇州有一萬五千九百五十二戶,近十萬人口數,乃是涇州有史以來的人口頂峰。

元和年間銳減到一千九百戶,經過這些年的休養生息,加上新登記的戶口數,一共有近四千戶百姓。

所以在朱秀看來,涇州並非如外界看到的疲敝窮困,只要政策合宜治理得當,有極大的潛力成為涇原流域的璀璨明珠。

這日,日頭正曬,朱秀戴一頂草帽,穿布鞋,捲起褲腿,蹲在土壩上,和施立埠商量幾處溝渠交匯口的施工細節。

史匡威也打扮得像個老農,扛一把鎬,站在土壩下和幾個民夫嘮嗑。

施立埠說的溝渠設計、施工方案,他聽得頭大,這些瑣碎的麻煩事自然是交給朱秀去費腦筋。

一匹快馬從遠處疾馳而來,跑過工地,從漫天沙土中穿過。

朱秀拉起面巾遮住口鼻,起身遠眺,來人竟然是畢紅玉。

朱秀急忙跑下土壩,畢紅玉駕馬衝到跟前,利**翻身而下。

史匡威打量笑道:"紅玉怎麼回來了?"

畢紅玉抱拳施禮,看了眼史匡威,再看看朱秀,低頭不說話。

"嘿~拿我當外人?"史匡威不高興地哼哼。

朱秀拍拍手掌泥土,笑道:"什麼事說吧。"

畢紅玉這才道:"大哥讓我回來報信,說是陶文舉和嚴平決定在宜祿縣刺殺靜難軍一個鎮將。"

朱秀和史匡威相視一驚,忙道:"究竟怎麼回事?"

畢紅玉取出一張字條遞給他。

朱秀接過一看,當真是陶文舉的字跡。

內容簡單明瞭,刺殺宜祿縣鎮將,激化靜難軍和長武城的矛盾,造成百姓恐慌,促使更多的人逃往涇州。

史匡威失笑道:"這傢伙倒是聰明,如果讓他們得手,長武城必定陷入混亂!嘿嘿~這回輪到王守恩頭疼了!"

朱秀皺眉道:"可如此一來,長武城的百姓只怕日子不好過,如果王守恩派人強勢鎮壓,會死很多人。"

史匡威道:"王守恩鎮壓越狠,長武城的百姓反抗越是激烈,願意逃往涇州的人只會越多。最終,肯定是我彰義軍佔便宜。這個陶文舉倒是有幾分頭腦,你小子沒用錯人。"

朱秀搖頭:"為達目的,手段太過狠辣了些。"

史匡威不以為然道:"跟王守恩的貪婪無度比起來,這些算不得什麼!混亂一起,邠州百姓會明白,只有逃到涇州才有活路。"

史匡威朝畢紅玉揮揮手,大咧咧道:"這份計劃我批准了!你回去通知他們,照此執行,務必確保萬無一失!"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畢紅玉看他一眼,沒吭聲,望向朱秀。

史匡威氣得吹胡子瞪眼。

朱秀猶豫片刻,點點頭:"去吧。"

畢紅玉抱拳微微鞠身,跨上馬原路折返。

"唉,世態炎涼啊!老子還沒解甲歸田呢,說話已經不好使了,連個女娃子也敢對老子愛答不理!唉~~"

史匡威拄著鎬頭,一頓唉聲嘆氣。

朱秀瞥他一眼,嘀咕一句:"矯情~"

爬上土壩,繼續和施立埠商量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