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五代第一太祖爺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五章 民以食為天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十五章 民以食為天

四月末,春種已臨近結束。

安定縣周邊,無論水田旱田,基本上都已經耕種完畢,只剩一些散碎地塊,還在抓緊時間翻耕播種。

今年涇州,尤其是安定縣的春耕春種工作開展的十分迅速,由縣府官員牽頭組織,各鄉長、村正、縣鄉耆老挨家挨戶上門通知,所有農具、耕牛由官府統一調配,劃片區,落實各片區主體責任人,開展大規模的集體耕種。

朱秀為此又專門編撰了一本農耕手冊,羅列數十條生產責任制度,從翻耕到秋收基本上都做到有章可循。

召集節度府官員和各縣主官商討後,刪改修訂幾日,及時雕版刻印,分發至各官吏手中。

凡是與農事沾邊的官吏,都要求牢固掌握手冊內容,不僅要在春種結束後,組織大規模的農桑考課,還要在秋收之後,依據片區收成,衡量主體責任人的治績。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底下官吏叫苦連天,始作俑者朱秀倒是暗戳戳地表示得意,當考官的感覺可真不錯。

安定縣城外,田間土路上,史靈雁騎著棗紅馬,朱秀騎著灰驢子黑蛋,史向文跟在後面,三人有說有笑地漫步在田間地頭。

聞著充斥泥土和青草氣味的空氣,享受午後略顯灼熱的陽光,朱秀微眯著眼昏昏欲睡,感覺生活無比愜意。

灰驢子黑蛋脖子下掛著口袋,裡面裝有它的零食,磨碎的麩皮和黃豆,再撒幾把鹽,吃的津津有味。

棗紅馬原本吃著鍘碎的陳麥稈,似乎聞到了氣味,突然覺得自己的口糧不香了,大腦袋湊到黑蛋口袋邊。

驢子表現得很大度,主動把零食讓給棗紅馬吃一口,然後就被嚐到滋味的棗紅馬吃了大半。

黑蛋也象徵性的吃了幾口棗紅馬的碎麥稈,然後兩個傢伙脖頸相交蹭了蹭,似乎在表示友好。

朱秀看得嘖嘖稱奇。

棗紅馬品相不錯,脾氣也不怎麼好,在節度府馬廄裡屬於一霸,平時別的馬想湊近乎,都會被它極不友好地嘶咬幾口,沒想到黑蛋一頭驢子,竟然跨越物種的界限,與棗紅馬結下深厚友誼。

問題棗紅馬是一匹母馬,黑蛋可是一頭公驢,再這麼發展下去,搞不好明年馬廄裡就會喜添丁。

史靈雁輕輕揪住黑蛋腦殼頂部的一撮灰毛,黑蛋昂頭,驢唇上翻作勢要去啃她,史靈雁嬉笑著揪住驢耳朵一頓訓斥。

涉世未深的小姑娘只怕還不知道,她的愛馬已經被某頭無良驢子盯上了。

幾個老農拉著板車迎面走過,停下朝朱秀行禮,笑呵呵地尊稱一聲:"小官人。"

朱秀跳下驢子,朝老農們拱拱手,站在土路邊攀談起來。

史向文見到田埂邊的雜草上跳著兩隻螞蚱,興沖沖地撲上前捉住,逮住兩隻螞蚱玩的不亦樂乎。

今年涇州的冬天來的早但是不夠冷,連早春的螞蚱都蹦躂出來了。

史靈雁眨巴圓眼,好奇地聽著朱秀與老農們交談。

他們說的話每一個字史靈雁都能聽懂,但連在一起就聽不懂了。

什麼"糞田"、"種芋"、"基肥",什麼"雪水骨汁調合糞水浸泡谷種",史靈雁聽得一頭霧水。

待老農們告退離開,史靈雁迫不及待地抓住他嘰嘰喳喳地問東問西。

朱秀笑著耐心解釋。

他和幾位老農在交流有關田地施肥的方法。

這幾位老農都是安定縣周邊幾個村裡的農把式,種得一手好田,他們經手的田地,產量通常要高兩三成。

如果當地農官足夠有作為,通常會將這樣的土專家登記造冊,等每年開春,請他們作示範指導,推廣耕種技巧,官府也會給予一定的獎勵和表彰。

以往彰義軍治下涇原二州,知道農事重要但不知該如何重視,只能任憑民間自由發展,官府只會按時徵收糧稅,哪裡會管農戶收成。

今年時間緊迫,朱秀用農耕手冊配合高壓政策,提高各級官吏對農業的重視和認知。

民以食為天,在封建農業時代,沒有什麼再比保證口糧供應更重要的事。

春耕以來,朱秀跑遍安定縣周邊村落田地,與不同的官吏農戶交談,總結下來可知,無論官吏還是農戶,其實對耕種的瞭解,大多來源於世代傳承的經驗,缺乏系統性瞭解和科學認知。

西漢末期的《汜勝之書》、北魏年間的《齊民要術》這些農學著作,其實早已流傳至大江南北,只是受限於識字率低下和缺乏科學指導,就算是主掌農事的官吏,對其中的內容也是淺嘗輒止。

農技的提高,需要理論和實踐的深度結合。

朱秀對部分官吏的學識和認知早已不報希望,指望他們來推廣農學是不可能的。

那些尸位素餐的傢伙,在他眼裡不過是工具人,等渡過這一茬,就得一批批淘汰掉。

朱秀解釋了一通有關土壤肥地的知識,史靈雁聽得似懂非懂,又脆生生地問道:"老伯們肩頭扛的是什麼東西?"

朱秀笑道:"那叫曲柄踏犁,是我近來根據古籍記載,改進的一種翻地工具。這次涇州能夠及時完成春種,多虧了它。"

史靈雁小嘴微張表示驚訝,本想誇獎兩句,見朱秀負手昂頭一臉得意,嘟嘟小嘴嬌哼著白他一眼。

"大郎~走啦!"朱秀跨上驢子吆喝一聲,史向文邁開步子趕來,三人繞縣城邊巡視一圈,準備回府。

剛到縣城外,關鐵石領著一人匆匆出城,竟然是潘美。

潘美連日趕路不曾閤眼,又累又困,人消瘦一大圈,臉也黑了,像個逃難的流民。

關鐵石道:"潘兄弟一路從長安趕來,說是有重要事告訴你。"

顧不上寒暄,朱秀扶住他的雙臂,沉聲道:"可是長安出了狀況?大娘子現在何處?"

潘美咽咽發乾的喉嚨,苦澀道:"大娘子還在長安,她身邊耳目眾多,稍有異動就會驚動李崇訓和永興軍。大娘子選擇留下,讓我押送兩萬石糧草給你送來。押糧隊還在鶉觚縣,我怕耽誤要事,提前趕來通知你。"

朱秀心頭一沉,符大娘子竟然留在長安。

如此一來,她必定會被李守貞的叛亂牽連其中。

她和李守貞父子在一起,變數太大,弄不好會有性命之憂。

朱秀道:"關大哥先去把糧食押回來,老潘隨我回府歇歇,這件事需要從長計議。"

關鐵石忙去調派人手,趕到鶉觚押糧。

潘美緊緊抓住朱秀的胳膊,急切道:"你一定要想辦法救救符大娘子!現在京兆附近雲集數萬兵馬,所有道路都被永興軍封鎖,李守貞只怕當真要反了!符娘子牽連其中,李家和朝廷都不會放過她!"

朱秀拍拍他的肩,寬慰道:"放心,我心裡有數,大娘子於我有恩,無論如何我都會想辦法救她!"

潘美乾裂的嘴唇咧開,笑了笑,兩眼一翻朝後直挺挺栽倒,朱秀嚇一跳,忙探探鼻息,還好,氣息還算平穩,這傢伙應該是不分晝夜的趕路,體力透支累壞了。

當即讓史向文背上潘美,匆匆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