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五代第一太祖爺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五十四章 涇州生活小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五十四章 涇州生活小報

涇州生活小報,是朱秀半年前所創。

之後岐州、華州戰火愈演愈烈,朱秀應焦繼勳所請率軍南下支援,將涇州報社託付給溫仲平打理。

建立報社時,朱秀找來溫仲平詳細討論過。

溫氏是涇州本地第一大士族,頗具影響力,也是最早支援朱秀的勢力之一。

溫泰如今退居二線,打理家族事務,操辦絞麻生意,閒情之時與幾房小妾鑽研一下素女經、洞玄子等名著,小日子過得好不瀟灑。

溫仲平作為溫泰的嫡長子,朱秀麾下重要屬官,也是他極力扶持的溫氏下一任族長。

溫仲平能否成為涇州士人代表,平穩接任溫氏族長,關係到朱秀對於涇州士族的掌控。

讓溫仲平出面建立報社,便是抬高他名望地位的一種方式。

溫仲平雖說能力平平,學問平平,但勝在做人做事踏實認真,性子溫和。

更難得的是,溫仲平對於朱秀提出的,官方媒體、輿論喉舌等概念非常感興趣,理解程度也很到位。

朱秀只與他討論過報社的基本構建框架,發展方向和發行方式等細節,之後就率軍去了岐州,對報社的籌辦基本撒手不管。

沒想到時隔半年回到涇州,竟然發現報社經營的有聲有色,涇州生活小報的名聲已經徹底打響,在安定縣城更是成為銷售最為火爆的商品之一。

每期五文錢一份的低廉售價,讓許多老百姓但凡識幾個字的,都有閒錢買一份。

茶肆酒館還有專人誦讀報紙,商戶們發現,許多百姓對當地發生的時事新聞、各種花邊小道消息非常感興趣,也樂得聘請人讀報,甚至還推出喝茶吃酒送報紙的促銷活動。

涇州生活小報選用寬大的黃麻紙雕版刻印,所用雕版也是依據紙張大小專門製作,選聘了一批中青年文士,專門為報社蒐集資料,撰寫文章,作為每期刊印的內容。

這些文人裡,不乏如年輕時候的溫泰一般,寒窗苦讀十數年,一心渴求參加朝廷科舉,最終卻因為時局動蕩,求官無路,只得貧寒度日。

涇州報社的開辦,給了他們新的活路,雖說文案工作繁重,但酬勞也著實不菲,勤勞一些,完全能夠讓妻兒過上優渥生活。

報刊編輯這個職業,一時間受到涇州文士們的追捧,競爭的激烈程度,僅次於進入節度府做掾吏。

彰義軍重武,獎勵軍功厚待軍人,依據軍功提拔有明確的標準規定。

讀書人的出路,從節度府到地方州縣官府,也有一條清晰的優先次序。

最好的出路當然是進入節度府做一名掾吏,其次便是州府、縣府。

朱秀和史匡威探討過,涇州的士族底子太薄,舉辦類似於科舉的大型正規選材考試不太現實,而且也容易招來非議。

清剿薛氏流毒後,從節度府到州縣官府,騰出一批職位,依照政績、資歷、年限等因素相繼提拔晉升後,底下又有一批職位空缺。

朱秀便從府州縣三級官府的屬吏中,透過考試選拔出一批人填補空缺,由吏員轉為官員,也算是轉入正職。

如此一來,眾多為官府服務的底層屬吏看到晉升希望,重新激發活力和幹勁,促使彰義軍的官僚系統朝著良性發展。

不想當吏員,又暫時做不了官,報社編輯就成為了價效比最高的職位。

不過總體來說,涇州的尚文風氣不足,文人底子太薄弱,矮矬子裡拔將軍,報紙上寫的社論文章,朱秀就沒瞧得上眼的。

溫仲平也知道這是報社硬傷,所以大多只讓手下編輯們,抄錄一些節度府下發的告示,解讀新政策,刊登一些招聘招工的訊息,以及鄰近周邊和開封傳來的新聞趣事。

報紙屬於新鮮事物,對於消息閉塞,活動範圍還出不了縣城的大多數百姓來說,任何一點趣聞都能引發他們的興趣。

溫仲平也邀請宋參、裴縉等人,時不時抽空寫幾篇有見地的政論文章,溫泰溫老頭,興致來了也會做些傷春悲秋的詩賦,無病呻吟一番。

朱秀幾日前,也以四有先生的化名,寫了一篇讚頌節度使史匡威,宣揚彰義軍愛民政策的文章,引來一眾好評。

老史整日樂呵呵地拿著報紙,在府裡大聲誦讀,抑揚頓挫的公鴨嗓聽得人渾身起雞皮疙瘩。

裴縉雖然是買來的文聘,但底子比起大多數文士要強不少,以河東清叟的筆名,發表過幾篇政論文章,反響還不錯。

宋參是正兒八經的進士出身,水平自然是不差的,只不過如今他是朱秀任命的首席助農官,整日奔波於田間地頭,忙著鑽研農事,抽不出太多時間做文章。

有了這幾支筆桿子,涇州生活小報的格調瞬間拔高了許多,風雅趣聞與通俗白話共賞,成為老少爺們、婦女大嬸茶餘飯後談資的重要來源。

徐鉉近日來,一直在研究涇州生活小報,斥資將所有期數買齊,窩在邸舍客房裡看了個遍。

很快,熬得雙眼佈滿血絲的徐鉉得出一個結論,涇州生活小報刊載的文章,大多數都寫得不堪入眼。

說是文章,其實不過是將一些節度府下達的政策、告民書加以解讀,以通俗易懂的大白話解釋出來。

在徐鉉看來,這些甚至稱不上文章二字。

至於一些粗淺白話刊登的招聘招工訊息,徐鉉覺得簡直難以入眼。

身為江南名士,與韓熙載齊名的文壇領袖,徐鉉對於著作文章看得很重,把撰寫文章看作是教化世人的神聖之舉。

涇州生活小報上粗淺的文墨,在他看來低劣至極,有辱士人風采。

“語言淺顯直白,粗陋不堪,如此文字也敢登報示人,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徐鉉一口冷茶灌下肚,毫不掩飾鄙夷之色。

“街市之中,都在流傳這報社編輯薪酬如何如何之高,備受當地士人追捧。這般粗淺的筆墨也能賺取高薪,若換我來撰寫,豈不是易如反掌?”

徐鉉疲倦之色一掃而空,雙眼迸射亮光。

涇州報社的文案水平如此差勁,讓他心裡生出一種我上我更行的念頭!

可轉念一想,如果公開應聘的話,拋頭露面太過惹人矚目,對於他們隱藏身份不利。

徐鉉拿起一份報紙,朝版面左下角一個小框看去,那裡是一處固定板塊,每期都登載著投稿地址以及大概的報酬標準。

徐鉉沉吟片刻,如果以化名身份投稿給報社,一經選用,將會支付最低一百文錢的報酬,視文章質量和市場反響提高價錢,長期合作者還有更高待遇。

徐鉉有些心動了,若能寫文章賺錢,豈不正好發揮他的長處?

“砰~”徐鉉拍案,嚯地起身,作出決定。

四仰八叉躺在床上呼呼大睡的李從嘉驚醒,坐起身揉眼睛,迷迷糊糊地道:“先生可是要帶我出門吃飯?”

徐鉉意氣風發地笑道:“小郡王,某找到能夠掙錢的營生了!”

李從嘉抹抹嘴角的哈喇子,打著哈欠:“噢~先生想做什麼?”

徐鉉指著一堆報紙:“某決定做一名撰稿作者,投稿給報社!”

李從嘉眨巴眼道:“先生不是說,涇州生活小報編寫得狗屁不通,大多數文章臭不可聞,正經士人絕不會委身於報社?”

徐鉉老臉一紅,乾咳一聲,解釋道:“小郡王誤會了,徐某原本的意思,是說涇州文脈薄弱,尚武之風濃厚,報紙一物雖然新奇,奈何編寫之人水平有限。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我等士人,理應倡導天下人偃武修文,壯大文脈,為涇州文壇的崛起做出一點微薄之力。”

李從嘉想了想道:“也就是說,先生有把握依靠寫文章賣給報社掙錢?”

徐鉉忙道:“不只徐某,以小郡王胸中筆墨,也足以勝過這些報社編輯,不妨與某一同寫稿。”

李從嘉縮縮脖子,小臉上浮現畏難神色,吞吞吐吐道:“先生知我,向來不擅長賦文,對時政也無高深見解,寫寫詩詞,編排新曲還行....”

徐鉉見他眼神躲閃,神情忸怩,無奈苦笑。

這小郡王並非寫不出賦文,只是懶得思考懶得動筆罷了。

離開改造場還不到十日,李從嘉頓頓吃泰和樓,原本清減幾分的臉蛋,竟然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圓潤起來。

被烈日曬得黝黑粗糙的皮膚,也像蛻皮般一點點恢復細嫩。

徐鉉想到日益乾癟的荷包,再不想辦法掙錢的話,當褲頭換來的生活費很快也要見底了。

徐鉉嚴肅地道:“業精於勤,荒於嬉,即便身處異國他鄉,小郡王也不可荒廢時日,該讀的書要讀,改寫的文章詩賦也得寫。

徐某每次投稿,小郡王也得附上詩詞一首。詩詞歌賦的稿酬雖然不多,但也夠我們在泰和樓吃一頓早飯了。”

李從嘉眼睛一亮:“詩詞也能投稿?還有酬勞?”

徐鉉將徵稿啟示給他看。

李從嘉當即指著窗外,剛剛下過濛濛細雨的天空笑道:“小王有絕句一首,還請先生指教。”

徐鉉哭笑不得:“小郡王請說。”

李從嘉只穿襪子,負手踱了兩步,沉吟片刻,悠悠道:“空山久雨水明霞,車馬煙長又滿城。路上風饒紅粉重,九年蕭索帶潮聲。”

徐鉉捻鬚稍作品鑑,讚歎道:“小郡王果然才思敏捷,此詩意境上差了些,但還算應景,比報紙上那些自詡文客的傢伙強了太多。”

“嘿嘿,讓先生見笑了。不知這首《新雨》可能被選中?能得多少酬勞?可夠我吃兩屜小籠包?”李從嘉圓潤的臉蛋羞澀地笑了,眼裡滿是期待。

徐鉉嘴角微微扯動,這還是那位才名動江寧,受唐國朝臣稱讚追捧,文曲星下凡的六皇子嗎?

這一身驚才絕豔的才華,難道只是為了吃小籠包?

徐鉉突然間有些後悔帶李從嘉來涇州了。

只怕今後回到江寧,他一身才氣都被口腹之慾消磨乾淨。

徐鉉唉聲嘆氣,李從嘉卻是喜不自勝,掐著指頭,盤算自己得寫多少詩詞,才能掙一頓泰和樓的飯錢。

徐鉉默默鋪開紙張,擺放紙筆,拿起墨錠研墨。

李從嘉忙問道:“先生可想好要寫什麼?”

徐鉉指著最新一期小報,頭版正中有一篇文章,名為《震驚!節度府將取消桑麻種植戶的優惠補貼?》

筆者落款為四有先生。

“小郡王可曾看過這篇文章?”

李從嘉瞟一眼,不在意地道:“看過了,文章寫得不錯,就是白話太多,還鼓勵涇州百姓種植草棉,說什麼草棉比桑麻值錢,紡織成布也比麻穿起來舒服保暖....”

徐鉉正色道:“這篇文章背後大有深意,小郡王可看出了?”

李從嘉一臉迷糊,搖搖頭。

“此文作者,四有先生,之前名不見經傳,從第十四期報紙開始,才發表了第一篇署名文章,評論的是良原、臨涇兩縣農墾區的設立,其中透露大量官府的政策細節。

最新一期,此人又撰文,大力鼓吹栽種草棉的好處,更是不惜透露節度府還未頒行的政令,博人眼球。

小郡王請看,每一期報紙,頭版正中都是最醒目的位置,往往排版最具分量的文章。

這位四有先生第一次撰文,就能佔據主位,行文間還透露大量節度府內部消息,應該是一位在任官員,而且職位不低,能夠接觸到彰義軍的許多機要。”

李從嘉迷糊道:“先生之意是....”

徐鉉微微一笑:“想要接近彰義軍上層人士,不妨就從這位四有先生入手!”

李從嘉眨巴眼:“我們找到他,請他去泰和樓吃席?”

徐鉉研墨的手一抖,差點把墨錠壓斷,無奈道:“此人是誰都不知,如何找?當然是先引起他的注意再說。”

徐鉉又在心裡默默唸叨一句:“更重要的是賺到錢,維持生活開銷....”

李從嘉總算沒有吃小籠包吃昏頭,恍然道:“先生想透過寫文章的方式,引起他的注意?”

徐鉉拿起筆蘸蘸墨汁,笑道:“正是!此人鼓吹栽種草棉的種種好處,各種引經據典,我就來個反其道而行之,駁斥他的種種謬論!”

說罷,徐鉉提筆在紙張寫下一行清雋楷字:“桑麻乃農事之本也,妄言廢止,實乃大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