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五代第一太祖爺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八十四章 老友重逢,物是人非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八十四章 老友重逢,物是人非

“太后慢點,天氣寒冷,您的腿一到這時節就發僵得厲害,走慢些....”

“唉,這腿腳一年比一年不利索,明年只怕是下不了榻了....只是不知,還能不能活到明年冬天....”

“太后福祚綿長,一定能安享晚年的....”

內侍張規攙扶著一身素色宮裙、披裘袍的李太後緩步從屏風後走出。

李太後腰身越發句僂了,手裡捧著暖手爐,還不到五十的年紀,頭髮已經白了一大片,眼角有細密的皺紋,面頰上多了不少深刻褶皺,彷佛六七十的老嫗一般。

“咦~這綁黃綢的金線帶怎麼解開了?予明明記得親手繫好的?”

走到御桉前,李太後注意到包裹楠木錦盒的黃綢被解開,金線帶落在一旁。

張規也嚇一跳,警惕地四周望望,大殿裡除了他和太后,再無旁人,門窗也閉攏。

“宮裡的宦官知道規矩,誰也不敢私自觸碰寶璽,一定是宮外的人!”

張規檢查了一遍,錦盒裡的寶璽完好安在,松了口氣。

李太後在御桉之後的軟塌坐下,看著錦盒嘆了口氣:“如今宮城宿衛之事都由鄴軍主掌,看來郭威手下也有不安分的人吶~”

張規拱拱手道:“奴婢這就去查查,看今日是誰在這坤寧宮當值。”

李太後擺擺手:“罷了,既然寶璽無恙,此事就用不著聲張,以免讓人說予鼓動人心,惹得鄴軍內部生亂。

以郭威的本事和威望,也不怕麾下有野心之輩出現,予只要把寶璽安然無恙地交到他手中,往後的事,就全由他做主了....”

李太後衰老的臉上神色平靜,眼眸裡似乎深藏著抹不去的哀傷。

張規在心裡深深嘆息。

自從官家不幸罹難的訊息傳回,太后的心就已經徹底死了。

她沒有悲慟嚎哭,沒有痛罵郭威和鄴軍弒君犯上,只是把自己關在佛堂之內,從早到晚誦經不停,只有張規送去水糧時,她才會停下稍微吃喝些。

張規知道,最深的傷往往是哭不出來的,太后的眼淚早已流乾,從郭威鄴都起兵時,她或許就料到終有這麼一日。

一邊是司徒府滿門遇害,對老友產生的愧疚之情,一面是親生兒子一意孤行,聽信讒言倒行逆施,太后夾在當中當真是萬分痛苦。

如今朝廷兵敗,官家身死,太后白髮人送黑髮人,自然是滿心沉痛,但換一個角度來看,又何嘗不是一種解脫。

張規看看擺放在御桉正中的寶璽錦盒,嘆息一聲,權力之爭,殘酷噬人啊~~

大殿之外,郭威仰頭看看高懸的牌匾,面容威嚴冷肅。

趙匡胤率領內殿禁軍宿衛一旁,恭恭敬敬地低頭侍立。

“太后....可還安好?”郭威沉聲問道。

趙匡胤忙道:“回稟大帥,太后鳳體康泰,只是憂思過度,容顏蒼老了許多。”

郭威沉默了,嘆息一聲。

瞟了眼趙匡胤,發覺他滿頭大汗,郭威皺眉道:“可是感癢在身?”

趙匡胤忙單膝跪地:“有勞大帥過問,末將無礙,請大帥放心!只是末將帶人把後宮各處巡視一遍,確保宮廷安穩,忙碌許久,出了一身汗....”

郭威點點頭:“辛苦了,晚些時候回府歇息。”

“多謝大帥!”趙匡胤垂頭抱拳。

“本帥入殿之後,你命人退出五丈遠,不許任何人靠近!”

“末將遵令!”

郭威抬起手停頓了下,勐地推開殿門,大踏步走進。

趙匡胤上前輕輕合攏殿門,透過縫隙,看著郭威朝大殿深處走去。

趙匡胤擦擦腦門汗水,率領內殿禁軍退遠些,防止有人偷聽到殿內的說話聲。

“臣郭威,拜見太后!請恕臣甲胃在身,不能全禮!”

大殿內響起郭威低沉的聲音。

殿內安靜了片刻,李太後凝眼望著他,沉沉地嘆了口氣。

“張規,給郭司徒賜座。”

張規應了聲,忙搬來繡墩送到郭威身旁。

“郭司徒請坐!”

“有勞!”

郭威抱拳,看了眼張規,嘴角勉強露出一抹笑。

輕揚披袍,郭威端坐下,滿面肅然。

大殿內再度陷入寂靜。

郭威低垂眼皮,李太後凝望著他,苦笑著輕嘆道:“兄長與我,何時變得這般生分了?”

郭威緩緩抬起眼皮,嘴唇囁嚅著,沒有說話。

當看到李太後滿頭白發,容顏蒼老,郭威難掩目中震驚,忍不住低聲道:“太后怎會衰老至此?”

李太後慘澹一笑,喃喃道:“是啊,我比兄長還年輕兩歲,如今兄長依然龍行虎步,威風不減,而我卻垂垂老矣....”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郭威嘆道:“萬望太后保重身體!”

李太後帶著些許期盼,輕聲道:“兄長可還願稱我一聲三妹?”

郭威嘴唇嚅動,過了會,沉沉嘆息:“三妹....”

李太後頗為動容,身子有些發顫,佈滿皺紋的眼角溼潤一片。

“好~好!兄長還願認我便好!”

郭威苦笑道:“當年在太原,先帝、三妹和我,我們三人起過誓,不論何時,金蘭之情不改。”

李太後難掩哀傷,淚水滑落眼角,哽咽道:“是我對不起兄長....承佑狂悖,是我管教無方,終究讓他惹出大禍....他在劉子坡丟了性命,全是他自作自受....他該為司徒府的血債償命....此事,我不怨兄長,是我劉氏對不起兄長在先!”

張規躬身送上軟帕,疼惜地低聲道:“太后莫要傷感,保重鳳體要緊啊~”

郭威嘆息道:“冤有頭,債有主,此事與三妹無關,我家門大仇已經得報,不會再牽連旁人。”

李太後傷感又欣慰地哽咽道:“兄長仁慈,小妹替開封臣民多謝兄長寬宏!”

李太後指了指御桉上的寶璽錦盒:“此物,今後就交給兄長保管....”

郭威看看錦盒,他知道裡面裝的是什麼。

沉吟片刻,郭威緩緩搖頭道:“石敬瑭用過的東西,我不稀罕。這也算是先帝遺物,就請太后妥善保管吧。”

李太後看著他,幽幽道:“小妹知道,兄長素有大志,當年在太原,兄長就和先帝遙指燕雲,立下宏偉誓言,此生必定馬踏白狼水,重建松漠都督府!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先帝和兄長視他為中原之恥,又怎會願意繼承他的遺物....”

郭威眼裡露出幾分緬懷之色:“三妹還記得當年之事....”

李太後輕聲道:“兄長有重塑乾坤的宏願,小妹祝願兄長早日達成心願,還中原百姓以長久太平。”

郭威輕輕頷首,沒有說話,大殿再度陷入安靜。

話說到這份上,意思已經很明顯。

郭威勢必要取代劉漢朝廷,鼎立新朝,而李太後也表態願意拱手讓權,交出神器皇權,支援郭威稱帝。

郭威一家被劉承右下旨殺害,而劉承右也在趙村死於郭允明之手,彼此的恩怨算是兩清,無所謂誰對誰愧疚。

皇權歸屬落下帷幕,李太後選擇坦然接受,郭威自然也不會為難她,雙方在極度和諧的氛圍下,完成了一系列的政權交接之前的商談。

李太後別無所求,只希望郭威允許她繼續住在坤寧宮裡,讓她有個安靜的環境唸佛誦經,安度晚年。

郭威自然答應,新朝鼎立以後,仍然會尊她為皇太后,讓她享受國母尊位。

郭威也不會直接宣佈稱帝,為了彰顯政治合法性,還需要一系列的作秀行為,來為他稱帝鋪平道路。

李太後也爽快地表態支援,會配合郭威完成這場皇位禪讓的作秀過場。

一刻鍾後,郭威起身告退,離開了坤寧宮,趕往萬歲殿,準備參加大朝會。

而李太後也要重新梳妝,穿戴太后儀服,前往萬歲殿主持朝會。

在皇帝空缺的時候,朝廷自然以她為尊,萬事都要有太后誥命,才能稱得上正統合法。

李太後目送郭威走遠,心中既如釋重負,也有幾分傷感遺憾。

她知道,當年在太原,他們夫婦與郭威結下的情誼已經所剩無幾,從劉承右下旨滅門時起,郭威心裡就已經跟劉漢朝廷完全割捨開。

李太後心裡對郭威提不起恨意,畢竟,是她的兒子做下了天怒人怨之事,自絕於世,怪不得旁人。

郭威能善待開封舊臣,善待於她,已經算是顧念舊情。

“唉~走吧,去萬歲殿。今日過後,予就能安心待在佛堂,一輩子再也不出來....這世上的紛亂,就交給別人去頭疼吧....”

李太後環顧素雅整潔,又不失華貴精美的大殿,這或許是她這輩子最後一次駕臨這裡了。

李太後又看著張規:“予日子過得清澹寡味,可就苦了你跟著予受罪了,堂堂內侍省三品少監,卻整日伺候我這個孤寡老婆子,過年過節連一件新袍子都穿不起....”

張規笑笑,嗓音細柔:“太后知道奴婢的性子,隨了太后,一樣的清澹寡味,就喜歡清清靜靜過日子,不喜歡那些吵吵鬧鬧,爭權奪利的事....吃穿用度夠用就行,人活著少點虛榮奢侈,命也能長些....”

李太後莞爾一笑:“看來聽我誦經多年,你也沾染了幾分佛性。”

“呵呵,奴婢此生跟隨太后,就是最大的造化....”

張規攙扶著李太後往側門緩步離去。

~~~

半個時辰之後,萬歲殿,李太後一身鳳冠冕服,準時出現在皇陛御位之上,接受群臣的山呼叩拜。

金盔金甲的郭威獨自站在皇陛之下,位於所有朝臣的最前方。

馮道依舊坐在文臣行列之首,而後才是宰相蘇禹圭、太子太師竇貞固等人。

王峻、魏仁浦等人又居於其後。

朱秀所站的位置靠後些,跟一群緋紫朝官站在一塊,大多是些三四十歲,頜下留有寸長短須的中年人,也有不少鬚髮皆白的老者。

朱秀這麼一個面白無須的年輕後生,出現在其中著實突兀,引來不少人側目打量,竊竊私語打聽他的來歷。

朱秀耷拉眼皮,垂手肅立,老神在在地站著,毫不理會別人的好奇目光。

大朝會的第一個議題,就是有關於劉承右葬儀和諡號的討論。

侯益建議以曹魏時期,少帝曹髦廢為高貴鄉公的禮儀來辦,按照公侯之禮下葬。

此話一出,頓時引來一片附和聲。

李太後端坐御位之上,面無表情,心裡則是悲憤萬千。

這些吃著漢室俸祿的臣子,到頭來竟然要用一個公侯的葬儀來安置劉承右,此舉無異於否認他的皇帝地位,乃是對劉漢皇室最大的侮辱。

李太後緊緊攥著手,以幾近懇切的目光看向郭威。

她的兒子已經死了,為他的狂悖殘忍付出代價。

李太後說服自己接受兒子的死,但她不希望兒子死後再受羞辱。

郭威沒有抬頭看,但他知道李太後此刻的心情。

沉吟半晌,郭威緩緩開口道:“此事不妥!天子遇害,皆是我等當臣子的沒有盡到護衛之責,如今怎可降低儀制,做出貶低天子地位的行為?”

郭威說罷,大殿內鴉雀無聲,朝官們相互使眼色,不知道郭威這番話是出自真心,還是為了應付場面。

馮道捋捋須,慢悠悠地道:“老夫贊同郭公之言。”

“臣也附議!”

“臣也贊同!”

馮道一開口,蘇禹圭和竇貞固立馬表態支援。

很快,大殿內響起一陣稀稀拉拉的附和聲。

郭威沉聲道:“既然百官都贊同,此事無需再議,當以國喪之禮安葬官家!只是官家諡號如何取定,還請諸公商議。”

劉承右皇帝的身份得以保留,但他究竟應該配一個怎樣的諡號,卻值得好好討論。

朱秀狹開眼皮,饒有興致地打量四周,耳邊聽著朝官們低聲議論。

諡號無非上、中、下三等,褒揚者用上諡,貶低者用下諡,不褒不貶者用中諡。

諡號是對死者一生功績的概括,上位者尤其重視。

人死了別無所求,只求一個美諡,留下些許名聲在人世間,也讓活著的後人沾沾光。

之前侯益提議要用公侯之儀安葬劉承右,被郭威斷然否決,聰明人都知道,郭威不想在這些表面功夫上做文章貶低官家,以免落下罵名。

現在商議諡號,不少人開始轉動腦筋,揣度郭威的心思,爭取能博得郭公認可。

朱秀看戲般左右顧盼,他人生第一次上朝經歷,倒也算是熱鬧。